起名专家
首页 > 道家

古中国宗教之十一:道家的宗教思想2(2)

时间:作者:起名专家

古中国宗教之十一:道家的宗教思想2(2)

古中国宗教之十一:道家的宗教思想2

(2)庄子的虚无主义与无欲主义

庄子(约公元前369-前286 年)名周,宋国蒙(今河南商邱附近)人,是战国时期道家的代表人物之一。他出身于没落贵族,生活贫困潦倒,自认为生不逢时,曾任漆园的小官,但不久即隐退。庄子的宗教思想集中于流传于世的《庄子》一书,据学者们研究认为,其中《内篇》为庄子自作,其余的外篇与杂篇,为庄子之传人所写,只反映了部分庄子的思想。

①庄子的虚无主义与宿命论

庄子继承了老子的思想,把道视为万物之本源,但他对道作了进一步的虚无主义的解释与神秘化。庄子说:" 夫道,有情有信,无为无形;可传而不可受,可得而不见;自本自根,未有天地谁创立了道家思想,自古以固存。神鬼神帝,生天生地,……先天地生而不为久,长于上古而不为老" (《庄子.大宗师》),意即道是看不见,摸不着的,在天地之前早已存在,上帝鬼神均靠它显示,天地万物均为它所产生,既无形无象,又是最原始的精神存在。而且他认为道是无始无终,甚至无始无终也表达不了道的永恒性。庄子说:" 有始也者,有未始有始也者,有未使有夫未始有无也者。俄而有无矣,而未知有无之果孰有孰无也" (《庄子.齐物论》),其意是说:" 道" 在时间上始于何时搞不清楚,如说它有其开始,那么在它开始之前必有未开始的时候,再进而推之,就是没有开始的没有开始的时候。

道究竟始于何时,永远推不到尽头。此外,道是先有其" 有" ,抑或先有其" 无" 呢。如谈" 有""无" ,则在此前即无" 有" 与" 无" ,再往前推谁创立了道家思想,就更说不清了。庄子的这段话似乎玄而又玄,但其推论以及再推论只不过是表明古中国宗教之十一:道家的宗教思想2(2),道在时间之先,空间之外,无始无终,表明道之" 自在" 、" 全在'"、" 永在"。这使得" 道" 在神秘化的道路上发展了一大步。

既然道是永恒终极的神秘之物,所以庄子认为人在其面前是无能为力的,只能听从命运的安排。他说:" 知其不可奈何而安之若命谁创立了道家思想,德之至也" (《庄子.人世间》),并说" 死生、存亡、穷达、富贵、贤不肖、毁誉、饥渴、寒暑、是事之变,命之行也" (《庄子.大宗师》),即生死寿命,贫富贵贱均天命决定,人完全无能为力,其原因亦是不可知的,人要获得自由,只能听其自然。他并提出,人只有超脱于是非、名利、生死之累,作到完全无己,达到与天地万物合一的神秘境界,才能摆脱苦恼,获得自由。这当然是典型的宿命论。庄子还认为欲达此境界,获得解脱,必须作到完全的禁欲。

②庄子的无欲主义

庄子为追求一种精神上的绝对自由,提倡人只有作到无欲、忘掉现实的一切才能达此境界,并将此称为" 逍遥游"。他认为人之苦恼均因" 有所待" ,即对现实世界抱有希望,有所期待而造成,他在《庄子.逍遥游》中提出:人所以痛苦、不自由均为受现实世界的是非、贵贱、生死所困扰,受物质条件所限制,即" 有所待" 而造成。大鹏的飞翔,须以风与翼为条件,船之航行有赖于水之深浅,传说中的列子能乘风飞行,不需走路,但还是要靠风飞行。这些均属" 有所待" ,而非自由。庄子所理想的生活是" 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变),以游无穷者" (《庄子.逍遥游》),意即他要乘天地之正(即道),利用阴阳风雨晦明六气的变化,出入了无穷的境域,这才是真正的自由生活。达此境界的人是" 无己""无名" 、" 无功" 的至人、神人、圣人。其关键是作到"无己" 与" 坐忘"。庄子在《庄子.大宗师》中具体描述了这些人的精神状态:他们睡不做梦,醒无忧虑,活着并不高兴,死也无特别忧伤,完全感觉不到自己的存在,没有任何作为。

并说这些人" 形固可使如槁木,而心固可使如死灰" (《庄子.齐物论》),即忘形去知,无情无欲。庄子所描绘的这种人是一种精神上虚构的人,他把人的精神与肉体相对立,只有摆脱肉体(即无情无欲)始能在精神上得到宗教式的解脱。这是一种悲观厌世、对现实世界极端消极,而寻求精神上的解脱的没落阶级的思想,庄子把老子无为禁欲主义思想发展到了顶端。

庄子的生死观亦很超脱,他认为天地万物,包括人在内均为一气之转,气聚而生,气散而死,他认为" 气变而有形,形变而有生,今又变而之死,是相与为春秋冬夏四时行也" (《庄子.圣乐》),即生死乃自然规律,生亦不欢,死亦不惧。他对生死之见,决定其情感别于常人。《庄子.圣乐》中记述,庄子妻死,惠子前往吊唁,见庄子正在敲盆唱歌,以示高兴。惠子说:你妻子去世你不哭就够可以了,你现在却鼓盆而歌,是否太过份了。庄子回答说:不然古中国宗教之十一:道家的宗教思想2(2),我也不是无动于衷,但生死本为气变,由生而死是人之必然,她回归大自然如安寝于巨室,我如果哭,倒不合乎情理,所以不哭。这大约就是庄子无欲主义的具体体现。

(3)道家对后世的影响

道家并非宗教,而且对天地鬼神抱有否定态度,但他们具有神秘主义的" 道" ,对中国宗教史的影响甚大,特别是对后世道教的形成提供了重要的思想资料。

道家认为" 道" 是宇宙的本源及其规律,虽有神秘主义的倾向,但它仍为哲学的范畴;后世的道教则将" 道" 神化,超越为全能、全知、全在的最高神。道家只是悲观厌世,主张清静无为,追求一种无拘无束的精神境界;道家将此演化为对彼岸世界的追求。老子和庄子从不讲炼丹,也不追求长生不老,成为神仙,认为" 死" 是回归自然,可谓视死如" 归" ;而道教将这些变为神仙方术,一些方士、道士成为宗教职业者。道教虽然产生于东汉时期,但其许多思想在老庄之后的战国末期已见端倪,如长生不老、羽化成仙等神仙方术思想。

由于道家思想为道教提供了许多思想资料,所以道教把老子奉为教主与尊神,将《老子》奉为《道德真经》,将庄子奉为南华真人,奉《庄子》一书为《南华真经》,对道教的建立与发展有着重要影响。



起名专家专业的命理起名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