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名专家
首页 > 道家

庄子对人性的尊重,应当被我们现在的价值观所采纳

时间:作者:起名专家

庄子人性的尊重,应当被我们现在的价值观所采纳

浅谈庄子人生哲学的现代意义

自古至今,儒道两家对中国人的思想的指导作用是其他学说难以企及的。而不同于所谓正道的儒家,以老庄为代表的道家为中国人补充了儒家未涉及的思想领域,开辟了一条独特的思路。而其中的庄子更是建构起一个超越的“道”的世界。庄子思想中对人生指导的一面即其人生哲学,不仅在历史长河中对一代代文人士大夫提供了精神归属,也对现代社会普通人的生存困境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庄子的人性思想可以概括为两个字:“自然”。庄子继承了老子“道”的自然观,认为自然是人性的本质,人应当遵循自然天性处事。《庄子》养生主篇论述养生之道不在于养身而在于养护人之天性。人在现实生活中游走,应当像无厚的刀刃在有间的骨节中一样毫发无伤,“因其固然”、“依乎天理”。庄子敏锐的察觉到外界对人性的异化和扭曲,如人道之患造成的喜惧交战于胸中;自掊击于世俗者造成的不终其天年而中道夭;日凿一窍、七日而死的混沌;被尧黥以仁义、劓以是非的意而子,都是外界束缚扼杀人性的例子。以上是客观世界对人性的扭曲,主观世界对人性的损害也被庄子用“成心”“阴阳之患”“近死之心,莫使复阳”概括出来。对此,庄子更加强调顺应自然对保全人性的重要性。这样看来,现代社会的一些所谓道德价值观念对人性的扭曲仍然存在,对物质财富的追求造成人们越来越严重的功利之心。虽然社会总体是在进步,人类文明总体是在演进上升,但是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还是要注意养护人的自然本性不被侵蚀和异化。庄子对人性的尊重,也应当被我们现在的价值观所采纳。

庄子俨然是捍卫自由的斗士。不管是知效一官、行比一乡、德合一君、 而征一国的人,还是定乎内外之分,辩乎荣辱之境的宋荣子,御风而行的列子,他们都是犹有所待的人,如同大鹏一样,即便是高飞九万里仍然需要乘借六月风。“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即描绘了一种不受外力的限制和支配的自由境界。宁做十步一啄百步一饮的泽雉道家思想对现代人的启示,也不愿像笼中鸟一样受限而不自在。庄子所看重的自由,是精神层面的自由。没有人能逃脱现实条件的束缚,庄子也不能,所以他“托不得以养中”“行莫若就,心莫若和”。但即便囿于现实,庄子仍然有一个极为丰富超脱的精神世界,能够“忘年忘义,振于无竟,故寓诸无竟。”转观今天的人们,往往都被世俗人事所累,头脑里充斥的是找工作、买房、生孩子,如此这般,哪还有精神自由?实际上,经过了社会统一的模式化塑造,大多数人思考的内容、思考的模式都是相同的,人的精神境界贫乏单一。在忙忙碌碌的人生旅途中,不妨慢下脚步,放开头脑,放空身心,尝试去寻找一片独特的心灵家园,让自己的精神自由自在地遨游其中。对精神世界丰富而自由的追求,应当是人类文明进步的标志之一。

正所谓“自由之思想,独立之精神”,庄子精神自由离不开其独立人格。庄子作为时代的异端学者,作为正统思想的反叛者 庄子对人性的尊重,应当被我们现在的价值观所采纳,是与时代大众格格不入的。他在社会的洪流之中保持独立,保持清醒,不会刻意迎合统治阶层,不会沦为政治斗争的工具,不会因为社会评价和自然变化而改变自身。他用一种局外人的清醒头脑和不妥协的态度面对世界。现代社会各种信息交织,各种价值观激烈冲突,如果不能保持清醒的头脑、独立的姿态,就会被洪流所裹挟,随波逐流,丧失自我。所以我们借鉴庄子守护“真我”的态度,才不会让精神活动受到形体的牵制,才不会让本心在花花世界中迷失。

相对于其他的先秦诸子百家尤其是儒家只谈论生、不谈论死 庄子对人性的尊重,应当被我们现在的价值观所采纳,庄子对死亡的探讨,对生死关系的理解就显得具有超越时代的性质。“死生,命也。其有夜旦之常,天也。人之有所不得与,皆物之情也。”庄子早就了解死生是自然规律,就像日夜更替一样不可改变。庄子立足于一种超越性的“道”的视角去看待生死,自然会觉得生死只是道的变化,死亡是生命状态的另一种延续。如果把死亡看作是一切的终结,自然会悲观;如果把死亡看作是人天生生命的一部分,是人生的另一个开始,那么就会从悲观的情绪中超脱出来,从而顺天安命,“安时而处顺,哀乐不能入也”,人不会被各种情绪所控制,就会处于无所待的境界,解除倒悬。这对我们的启示就是,人在活着的时候要专心致志的活着,专注于自己的人生,把握好自己的命运,即“生活在当下”,以一种坦然安之的态度面对必经的死亡,当死亡来临的时候就不会后悔自己没有好好把握生命,不会感到无措和悲伤。

庄子对死亡的探讨和超脱并不意味着他对现世的逃避和放弃。 一谈到庄子,大多数人都认为他是虚无缥缈、脱离现实的思想家。实则不然。上溯庄子的文化传承,其中一方面就是他接受周文化为主导的中原文化关注现实人生、崇尚理性的文化精神。庄子对现世人生的关注始终贯穿于他的文本之中,蕴含在他的思想之内。《庄子》人间世篇就论述人类这个复杂的世界如何与自己相处、如何面对各种复杂的人际关系,如何在大千世界中实现自我的人生价值。庄子强调“不材之材”,“无用之用”,是由于他生活时代的特殊性,在战乱纷争的年代想保全性命只能采取一种迂回曲折的方法来避免祸患。我们要学习庄子对社会人生的关注。现代社会是一个快速发展的社会,要紧跟时代的脚步,正确认识现代社会的发展情况,使个人在社会中居于合适的角色地位,找到属于自己的位置。不过不必刻意“趣取无用”,照搬庄子消极避世的一面,这样在现代社会是行不通的,毕竟我们所生活的和平繁荣的现代社会跟庄子的乱世相去甚远,且庄子也说“天下有道,圣人成焉”。

对理想人格的构建和追求贯穿《庄子》始终。开篇《逍遥游》就描述了“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的至人、神人、圣人,《大宗师》里“天与人不相胜也”“两忘而化其道”“离形去知,同于大通”“安时而处顺”的真人,都是庄子文本中体道者的形象,代表着庄子对理想人格的寄托。那么如何实现或者接近这种理想人格?在庄子的有用无用之辩中,与其追求功名己,以改变本性为代价追求有用,不如保持本性道家思想对现代人的启示,让自己处于无所待的境界,“人皆知有用之用,而莫知无用之用也。”在庄子认识世界的方法论中,面对无穷的流变的世界,摒弃成心,“照之于天”“得其环中”“莫若以明”,“瞻彼阕者,虚室生白,吉祥止止”道家思想对现代人的启示,使“吾丧我”。在庄子的齐物思想中,“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天地一指也,万物一马也”,无分别的看待世界,抛弃人类中心主义,“物化”“坐忘”“万物皆照”,用包容开放的心态全面地看待世界。庄子理想人格的追求对现代社会有什么意义?在不择手段往上爬的追求功利的人群之外,“顺物自然”,不去强迫自己泯灭心性;在浮华矫饰的外貌协会之外,追求一种“雕琢复朴,纷而封哉,一以是终”的“真”“纯”;在各种人种歧视,学历歧视等偏见之外,“用心若镜”,客观包容的看待事物,不把绝对的是非成见强加于相对转换的、无穷流变的世界;在职场等交错复杂的人际关系之外,要因其固然、巧对妙解,让心灵之刃在现实生活中自如游走,并像善刀而藏一样珍爱心灵。

庄子的人生哲学以理想人格为最高境界,以逍遥自由为基本特色,以体道为目标,以齐物合一为方法论,以超越为出路。将庄子的人生哲学有选择性地、有针对性地运用于现代人的人生,能帮助我们从不同的视角观察到现代人的生活情况,反思现代人的人生目标,调整现代人的生存心态,提高现代人的心灵境界,打破现代人的人生困境,启发现代人的人生追求,帮助我们深入思考人与自身的关系、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人与社会的关系。庄子的人生哲学不仅对个人成长有指导性意义,对民族的成长、社会的发展、人类的进步都有着参照作用。



起名专家专业的命理起名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