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名专家
首页 > 儒家

儒释道:儒家思想对中国书画艺术的作用与影响

时间:作者:起名专家

儒释道:儒家思想对中国书画艺术的作用与影响

儒释道作为具有宗教色彩的思想和宗教实体,它们的哲学及审美思想对中国书画艺术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儒家思想在美学中何以体现,这种影响几乎伴随了中国书画艺术的整个发展历程,这三教的精神也直接影响了书画家们的人格和思想,对历史上各个时期的书画家们的艺术追求和艺术风格的影响极为深刻。

儒家思想对中国书画艺术的作用与影响

儒家思想讲究中庸之道,孔子在《论语•雍也》中提出了“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的观点。认为中庸之道应为人生追求的最高境界,中庸是指走中间路线,不偏向于任何的极端,以“执两用中”作为行事准则。

儒家思想在美学中何以体现_汉朝法律制度儒家化的体现_儒家美学影响下的设计表现有

受儒家“中庸”哲学思想的影响,中国古代的各种艺术形式均把“中和”作为重要的审美原则。“中和”是由“中庸”而延伸出的审美标准,中和也是中庸的主要内涵。《礼记·中庸》中说:

“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

中和之美要求艺术所表现的内容要符合“温柔敦厚”的儒家教义。“中和”以现在的语言来解释就是“和谐”,“中和之美”也就是“和谐之美”。

“中和之美”是一种平和雅正,不激不躁、不偏不倚的美,这种美在中国传统书画艺术上体现为“不激不励”和“尽善尽美”。

“中和之美”受儒家传统的道德规范所约束,“要发乎情,止乎礼义”,要“乐不至淫,哀而不伤,言其和也”。 “中和之美”的审美观念对于促进中国古代艺术向着和谐统一的方向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

在中国书法中无论是楷书和隶书的端庄平正,还是行书和草书的自然流畅,都以“中和之美”作为艺术的所追求的最高境界。既使是个性张扬的狂草书作品,在狂放激昂的情感迸发后,也会在笔墨和章法上复归于和谐与平和。

在中国书法中,儒家的影响除了反映在艺术审美方面上,也反映在对书法家德行的约束上。在书法中有“书品如人品”的一说,还有“书为心画”、“心正则笔正”的说法。这些说法都强调了书家除了要有高超的书艺水平外,还要有贤德的人品修养和行为举止。汉代杨雄在《法言•问神》中说:

“言,心声也,书,心画也。声面形,君子小人见矣。声画者,君子小人所以动情乎”。

在中国书法中,对人品的看重更重于书品。在书法艺术中,非常讲究学书要胸中有道义,要勤于工读,开阔视野。这种思想也是儒家所一贯倡导的,端正贤良的品质和君子形象,也是儒家最为看重的。

史上有些书者的书法水平很不错儒家思想在美学中何以体现,比如蔡京与严嵩等,但其德行与人品却被人诟病,其作品终难成经典,他们在书法史上的地位也得不到承认。

在书法史上被尊称为“书圣”的王羲之就是“中和之美”的典型代表。王羲之“五体皆精,尽善尽美”。他“思虑通审儒释道:儒家思想对中国书画艺术的作用与影响,志气平和,不激不励,而风规自远”。——孙过庭语。

王羲之那雍正典雅的书风,清朗正直的人品与“中和之美”极为相符,王羲之也堪称是儒家思想和儒家美学观点体现在书法与人格上的代表性书家。

儒家美学影响下的设计表现有_儒家思想在美学中何以体现_汉朝法律制度儒家化的体现

儒家“中和之美”的观点对书法的影响从魏晋一直持续到明清。在明代,书法讲究“会于中和”,明代艺术理论家项穆在《书法雅言》中说:

儒家美学影响下的设计表现有_儒家思想在美学中何以体现_汉朝法律制度儒家化的体现

“圆而且方,方而复圆,正能含奇,奇不失正,会于中和,斯为美善。中也者,无过不及是也;和也者,无乖无戾是也。”

他认为在书法艺术中,只有“会于中和”才能“尽善尽美”。可见儒家思想对他个人的书学理论思想和明代的书法艺术影响之深。

在中国画中,“中和之美”也是中国画的审美要求。其主要表现在对题材、表现技法与艺术风格所追求的和谐统一。在中国画的审美观点中,画家要努力构建平和雅致,不激不躁,通达高远的艺术境界。中国绘画的这种审美观就是受儒家中庸思想影响建立的,中国画中极少有激烈的审美表达或过于极端的风格彰显,因为这有悖于“中和”之美的要求,与中庸之德并不相符。

在中国画的人物绘画中要求形神兼备,要表现人物的神采与德行,要展现儒家风范的大气与从容气质。在中国画的花鸟绘画中所表现的大自然风物的生命状态,都是儒家所倡导的人与自然完美和谐的审美观点在绘画中的映射。

在唐代李思训、李昭道父子雍容典雅的青绿风格的山水画中,我们也看到画家们所构建的清明淡远的画境,其延续了古代人物画的审美标准,采用了精致的艺术手法表现平和雅致的儒家审美观点。这些特征都是儒家提倡中庸之道,提倡以中和之美来表现文化艺术的审美观点在中国画当中的体现。

儒家思想在美学中何以体现_汉朝法律制度儒家化的体现_儒家美学影响下的设计表现有

其后的“文人画”逐渐形成了山水画独立的审美标准,尽管这种新的审美标准吸收了道禅两家的审美思想,但儒家“中庸”、“中和”思想和审美风尚的影子仍在画中随处可见。

在中国画的的不断发展过程中,中庸思想对画家们审美思想和审美观念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中国画深受中国传统文化的滋养,融合了传统文化中诸多的文化精髓,在古代社会思想中,儒家思想占有突出地位,中国画由中国社会文化培植而成,它传承了“中和之美”的艺术精神。形成了独特的,深受儒家思想影响的艺术形式。

佛教对中国书画艺术的作用与影响

佛教对中国书法的作用与影响是双向的,是互为作用的。书画作品以抄经、造像题记、弘扬佛法的摩崖刻石,等形式广泛存在于佛教之中。很多书家既深谙佛法,也在书法艺术上很有造诣,比如智永、怀素、高闲、梦英、八大山人等人既是书法家,也是佛门弟子。一方面佛教利用书法传播佛经佛法,另一方面,佛教抄经等也成为书法经常书写的内容题材,佛教抄经甚至成为专门的“经生体”书法。

佛教初入中国之时,译经和写经是佛教传道布教的重要事情,经文在由梵语译成汉字之后,需手工抄写,抄写经文的有僧人,也有信士。后因抄写任务繁重,社会需求骤增,就催生了职业抄经人,也叫“写经生”。写经生们长年大量抄写经文,有的人练就了很高的书法水平,唐朝前期的写经,书法水平很不错,还产生了《灵飞经》这样的写经小楷中的经典作品。

儒家思想在美学中何以体现_儒家美学影响下的设计表现有_汉朝法律制度儒家化的体现

从东汉时期到晚唐时期,深受儒家伦理道德影响的行文做字与伦理、功名、仕途等世俗的,功利性的东西联系的越来越紧密,一方面书法艺术因受科举制度的影响变得越来越功利。渐渐向固定化、模式化的方向发展。另一方面唐代也出现了狂草书的代表性人物怀素等人,僧人怀素以佛法中的“以心传心,直见本心”来书写草书,以佛教禅宗中的“澄明静彻”的心境来诠释书法的本义。他无拘无束、天马行空的草书风格与崇尚法度,迎合功利的书法风格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唐代之后的北宋时期,佛教禅宗的“妙悟自然”的观点对北宋时期的书法家们产生了重要影响,北宋时期的书法家黄庭坚、苏轼等人都注重追求书写的韵致,注重心性、意趣的自然表达。黄庭坚对佛教禅宗的义理有很精深的造诣,他曾自称为“菩提坊里病维摩”,他的书法似“散僧入圣”,有一种散淡清癯的气质,这与他曾面壁十年,一心修持的达摩精神气质也相吻合。

佛教自汉代传入中国以后,对中国绘画艺术产生了极大的影响,来自印度的传教者带来了很多的佛教图画,这些佛画成为了范本广为流传,佛画的兴起对中国绘画的影响极为深远,丰富了中国绘画的题材、内容、技法、艺术思想和艺术审美理念等,且造就了大批杰出的画家,极大地推动了中国绘画艺术的发展。

汉朝法律制度儒家化的体现_儒家美学影响下的设计表现有_儒家思想在美学中何以体现

从汉朝到两晋时期,因社会原因,人们因看不到希望而对宗教信仰产生了渴求心理,一时间佛教大兴,绘画也受到佛教的影响而焕发异彩,佛画风行,信奉佛教的人都供奉佛画,这些佛画也大量画在寺庙的寺壁上,以助庄严之势,后顾恺等画家除了画佛画和其他人物画之外,又画山水。于是山水画于人物画的背景脱胎而出,独成一个新的画派。

之后“文人画”的兴起使中国画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文人画发展到宋代已完全取代了佛画在画坛的主导地位。中国画在早期深受印度佛教的美学理论和审美观点影响,文人画的出现改变了中国绘画对印度佛画简单模仿和对佛教美学观点照盘全收的状况,在对印度佛画的艺术精华有所取舍的基础上开拓出了宁静高远、淡泊雅致,追求意境的中国画风格。

佛教对中国绘画最有意义的影响就是促进了“文人画”的产生。

儒家美学影响下的设计表现有_汉朝法律制度儒家化的体现_儒家思想在美学中何以体现

佛教思想中“自性论”、“形神论”,佛教禅宗的“顿悟”观点对中国绘画的创作理念,对中国画家的艺术思想和精神世界有着极为深刻的影响,对中国绘画艺术风格的形成和发展起到了极大的帮助和促进作用。

道家思想对中国书画艺术的作用与影响

在道家的哲学思想中,“自然”是美的最高境界,追求“自然”的“无为而治”的状态是中国道教的核心思想。“道法自然”,顺应自然,不要过于刻意的去追求。要“去甚,去奢,去泰”。人要以自然的态度对待自然,对待他人,对待自我,对待艺术。

中国文字最早以象形的形式出现,也是出自于自然之中,东汉许慎在《说文解字》的序文中说:

“仰则观集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视鸟兽之文与地之谊,近取诸身,远取诸物…黄帝之史仓颉,见鸟兽蹄迒之迹,知分理之可相别异也,初造书契。”

许慎说文字的创造来自对于天与地之间的万物状貌和形态的模拟,文字的出现与天地自然是不可分的。

在中国书法中儒释道:儒家思想对中国书画艺术的作用与影响,对点画、结体的描述也大都用自然界之中的万物来比喻。唐代书法家孙过庭曾在《书谱》中对此有过精妙的比喻,他说:

汉朝法律制度儒家化的体现_儒家美学影响下的设计表现有_儒家思想在美学中何以体现

“夫悬针垂露之异,奔雷坠石之奇,鸿飞曾骇之资、鸾醉蛇之态、绝岸颓峰之势、临危据槁之形,或重若崩云,或轻如蝉翼,导之则泉注,顿之则山安…同自然之妙…”

道家思想对中国书法最直接的影响,除了以“自然”为最美的审美观点外,还有“无为”与“守拙”。“无为”与“守拙”在书法上的表现就是不饰雕琢,崇尚意趣。

书法艺术发展到唐代,深受儒家思想所影响,对“尽善尽美”的追求达到了无以复加的程度,这种力求完美的艺术追求,主要表现在唐楷中。唐代的欧阳询等书家开创了严谨工整,造型唯美的一代楷书风格,这种风格法度森然,规矩众多,极尽雕琢之能事,与道家思想中提倡的“无为”与“守拙”崇尚“自然”的观点并不相符。宋代书家米芾曾批评颜真卿等唐人书法:“安排费工儒家思想在美学中何以体现,岂能垂世?”

北宋时期的苏轼、米芾等书法家厌恶森然法度的束缚,崇拜率真自然的天性表达,苏轼说:“我书意造本无法,点画信手烦推求”。黄庭坚说:不择笔墨,遇纸则书,纸尽则已,亦不计工拙…”

儒家思想在美学中何以体现_儒家美学影响下的设计表现有_汉朝法律制度儒家化的体现

苏轼等人的艺术思想来源,正是道家老庄所提倡的“无为”与“自然”,这也是道家所认为的理想状态。

道家的道法自然与无为而治的思想也深刻影响了中国绘画。中国画要做到“自然”,就要深刻体察到宇宙间万物自然无为的状态和创造天地万物的自然过程。唐代画家张璪依托道家思想,提出了“外师造化,中得心源”的美学理论思想,他认为包括绘画在内的一切艺术创作都来自对大自然的师法,但自然的美要靠艺术家的转化才能升华成艺术的美,在这一转化的过程中,艺术家内心情感的表达是关键因素。

汉朝法律制度儒家化的体现_儒家美学影响下的设计表现有_儒家思想在美学中何以体现

老子讲“道法自然”,庄子讲“虚静寡欲”,这些道家思想在中国画中都得到了体现,并对中国山水画的创作理念产生了深远影响。在花鸟画与人物画中也处处表现出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在中国画中以水墨为主的朴素的表现形式,追求虚静,空灵的意境,讲究以体道合一的理念来创作。在似与不似之间表达天地万物的意象,以画中景物为寄情对象,以写意的方式来表达画家的情思。这种表现方式与老子和庄子所追求的“致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复观”和“心斋,坐忘”的境界极为吻合。

儒家思想在美学中何以体现_汉朝法律制度儒家化的体现_儒家美学影响下的设计表现有

儒释道三家思想在中国书画艺术中出现了有机的融合,这三家思想在不同时期对中国书画产生的影响和作用有所不用。但这三家思想对中国书画艺术的影响是极为深刻的,是全方位的。这些作用与影响远非几页篇幅就可以详述,非得著书立论才可以厘清。



起名专家专业的命理起名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