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名专家
首页 > 儒家

《弟子规》是否以曲解儒家思想而行奴化教育?

时间:作者:起名专家

《弟子规》是否以曲解儒家思想而行奴化教育?

#头条创作挑战赛#

捍卫传统,守正创新。大家好,我是重庆独立评论人桀骜孤魂,欢迎阅读《孤魂杂谈》。

今天给大家分享的主题是:《弟子规》是否以曲解儒家思想而行奴化教育?

启蒙借鉴儒学思想是什么_启蒙思想家利用儒家的什么思想_启蒙思想对儒学的借鉴

问题的缘起

《弟子规》原名《训蒙文》,系清朝李毓秀所作三言韵文,后经贾存仁修订改编,命名《弟子规》,其主要是针对儿童行为习惯养成的启蒙读本。

《弟子规》全文360句,1080字,全文以孔子“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教诲为切入点,从入则孝、出则弟、谨、信、泛爱众、亲仁、余力学文等7个方面,对儿童应当遵守的行为习惯进行了规范,是对《论语》和孔子教育思想的具体化。

启蒙借鉴儒学思想是什么_启蒙思想对儒学的借鉴_启蒙思想家利用儒家的什么思想

说起《弟子规》,自其伴随国学热流行以来,便一直争议不断。一些专家、教授、学者、老师等更是冠之以“伪国学”“大毒草”之名大力批判。厦门大学易中天教授公开称其为毒药,是放了三聚氰胺的奶粉,给孩子读《安徒生童话》,也不要读《弟子规》;深圳大学徐晋如称其为“大毒草,假国学害死人”;还有某老师称之为糟粕,孩子越背越没出息,等等。一时间,《弟子规》成了人人喊打的“过街老鼠”。他们似乎有一个共同的观点,那就是,《弟子规》系曲解儒家思想而行奴化教育。

启蒙思想对儒学的借鉴_启蒙借鉴儒学思想是什么_启蒙思想家利用儒家的什么思想

那么,我们的这些大咖们在“拔毒草”的时候,提供了什么解药呢?前段时间曝光的,易中天教授主编的《易中天中华经典故事》中,袒胸露乳的插图,“朕除了泡妞泡吧不会别的,所以成为汉高祖”、“老哥,喝完这杯,要不也泡个脚?那两个妹子不错的”等插图对话,不知道是不是他们开出的解毒良方。

启蒙思想对儒学的借鉴_启蒙借鉴儒学思想是什么_启蒙思想家利用儒家的什么思想

批判者观点:《弟子规》以曲解儒家“孝”道思想行奴化教育

批判者认为,《弟子规》是对孔子儒家“孝”道思想的曲解,甚至篡改,通篇呈现出封建统治阶级奴化人民的思想,是其对人民开展奴化教育的工具。其表现有三:

一是体现在其书名及内容表述方式上。从书名看,《弟子规》的原名叫《训蒙文》,一个“训”,一个“规”,从孩子懵懵懂懂时便对其灌输并要求其遵从所谓封建礼教规范,把驯化、奴化思想表现得淋漓尽致。从内容表述上看,通篇都是“须”“宜”“勿”等要求孩子必须这样、不能那样的命令式语言,其封建奴化、顺民思想亦昭然若揭。

启蒙思想对儒学的借鉴_启蒙借鉴儒学思想是什么_启蒙思想家利用儒家的什么思想

启蒙借鉴儒学思想是什么_启蒙思想对儒学的借鉴_启蒙思想家利用儒家的什么思想

二是假借圣人之言剥夺孩子独立思考能力。《弟子规》开篇假借“圣人训”,通过假借圣人之言,认为孔子说的都是真理,要求孩子必须无条件遵从,禁锢孩子独立思考的意识和能力。与此同时,孔子的思想博大精深,以其中的一句话来规范孩子的言行,亦充分体现出其片面性。

启蒙思想家利用儒家的什么思想_启蒙思想对儒学的借鉴_启蒙借鉴儒学思想是什么

三是曲解孔子儒家“孝”道思想。他们认为,《礼记·礼运》中是“十义”阐述了真正意义上的孝道,即“父慈、子孝、兄良、弟弟……”而《弟子规》只片片面强调孝弟(悌),即,子孝、弟弟(悌)启蒙思想对儒学的借鉴,对父慈、兄良只字未提。这种过分强调孩子义务而忽略父母义务的行为,是典型的封建家长制背景下对子女的驯化和奴化,旨在培养孩子顺从、服从意识,最终结果是孩子成长为没有思想、只知愚忠愚孝的工具。

故而,现在让孩子读《弟子规》,只会让孩子形成没有主见、片面服从顺从的意识,是封建糟粕强加在还是身上的大毒草。

启蒙思想对儒学的借鉴_启蒙借鉴儒学思想是什么_启蒙思想家利用儒家的什么思想

《弟子规》真的是一本奴化儿童思想的毒物吗?

就《弟子规》而言,不可否认,作为封建文人,其作品不可避免地打上封建统治阶级思想的烙印,并在一定程度上成为封建统治阶级禁锢人民思想的工具。

但其间所体现的基本人伦关系和道德规范《弟子规》是否以曲解儒家思想而行奴化教育?,则不应其成为了封建统治阶级的工具就一概否定。以古代统治阶级的所谓奴化、顺民教育来全面否定基本的人伦道德,其结果便是,我们几千年的文化将被全部抛进历史的故纸堆。如果什么事情都以现代人的观点去诠释,那么,历史中的一切都将失去存在的意义。

启蒙思想家利用儒家的什么思想_启蒙借鉴儒学思想是什么_启蒙思想对儒学的借鉴

回到前文所述批判者的观点,他们是否真正理解《弟子规》的应有之义呢?

先看其书名及内容表达方式。仅仅因为书名中有一个“训”字或者“规”字,就能够下奴化教育读本的结论吗?回到文言文解释,古时的“训”,其本义应是“教诲、教导”之义,而“规”则是古代的一种文体,一般以告勉为主启蒙思想对儒学的借鉴,以现代人观点,将其片面理解为驯化、奴化,是否有失偏颇?

再谈假借圣人之言的问题。阐述孔子思想的《论语》,虽体现出深邃而博大之义,但因其内容相对抽象,并不适合孩童学习。而《弟子规》正是结合孩童的特点,对孔子思想所述行为规范进行了具体化,用几千年来形成的尊称,又有何不可呢?至于借用孔子“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启蒙思想对儒学的借鉴,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一句话去概括孔子思想的问题《弟子规》是否以曲解儒家思想而行奴化教育?,《弟子规》聚焦孩童学习成长历程,对孔子思想进行具体阐释,使其更具操作性,以教导孩子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又有何不可呢?

启蒙思想家利用儒家的什么思想_启蒙思想对儒学的借鉴_启蒙借鉴儒学思想是什么

又论曲解孔子儒家“孝”道思想的问题。《弟子规》的对象是谁?是孩童。宋朝朱熹认为,孩童因“智识未开”,在教育上,重在“教事”或“学其事”。只有在十五岁成年以后,则把重心转移到“教理”上。在教育方法上,古人尤为重视“身教胜于言传”。

难道《弟子规》里面没有“父慈兄良”的内容,就判定为简单行使顺从、奴化教育吗?如果是这样,那么,当孩童们到了“十有五志于学”或者“余力学文”,接触到四书五经、诸子百家等古文献的时候,他们针对这些文献中的“父慈子孝”等思想与《弟子规》相悖而提出质疑,我们的父母师者们如何解释?

启蒙思想家利用儒家的什么思想_启蒙思想对儒学的借鉴_启蒙借鉴儒学思想是什么

实际上,《弟子规》教育,并非没有父慈兄良的内容,这些内容已经转移到了身教上。对一个懵懵懂懂的孩童而言,他们连如何做子女的规范都没学好,去教他们如何当老子,不觉得可笑吗?

在当下社会,在多元思想相互碰撞的今天,一本《弟子规》有那么大的本事能够奴化儿童的思想?是针对谈“规”色变,还是另有所图?不得而知。



起名专家专业的命理起名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