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名专家
首页 > 儒家

荒木越是不是反儒,焚书的对象是谁

时间:作者:起名专家

荒木越是不是反儒,焚书的对象是谁

@荒木彦吕飞 虽说你讨厌儒家我可以理解,但是可不可以不要发明历史?

焚书坑儒和后面秦始皇与诸儒生论道,是完全的两回事,更不存在什么贱与不贱的问题。

焚书的起因很简单,是博士淳于越打算接着搞分封,李斯反对,接着扩大到思想领域,进行焚书行为。这里要弄明白几个问题:淳于越是不是儒生,焚书是不是反儒,焚书的对象是谁。

先说淳于越,李斯说:“固非愚儒所知”,加上淳于越死齐人,就算不是儒生,也深受儒家影响。这个倒是没什么可说的。但是淳于越这个人,事后并没有受到什么惩罚。当然,也没有他的消息。但是就连王翦这种级别的大佬都没什么消息,一个小小的博士,没音信也正常。如果当真要反儒,淳于越怕不是早就倒霉了。

那么焚书是不是反儒呢?也不是。准确的说是不单单是。李斯说:“今诸生不师今而学古,以非当世,惑乱黔首。丞相臣斯昧死言:古者天下散乱,莫之能一,是以诸侯并作,语皆道古以害今,饰虚言以乱实,人善其所私学,异取以为高,率群下以造谤。如此弗禁,则主势降乎上,党与成乎下。禁之便。臣请史官非秦记皆烧之。非博士官所职,天下敢有藏诗、书、百家语者,悉诣守、尉杂烧之。有敢偶语诗书者弃市。以古非今者族。吏见知不举者与同罪。令下三十日不烧,黥为城旦。所不去者,医药卜筮种树之书。”

仔细看一下,就会发现,李斯反对的,是三点:以古非今、党羽、百家。儒家作为百家之一,作为崇古的百家之一,当然会受到冲击。但是儒家仅仅是一个方面,李斯所有做的,是要把当时散乱的思想特别是以古非今的思想给整合、取缔、消灭,更换成大秦帝国的官方思想。所以李斯说:“若欲有学法令,【集解】:徐广曰:“一无‘法令’二字。”以吏为师。”注意集解的说法,按照集解说法,李斯的观点就成为了:如遇有学,以吏为师。这是什么呢?程步认为是恢复古制学在官府,但是其本质,还是以官吏为教师,控制思想,说好听点,弘扬主旋律。这才是焚书的目的。

那么诸子百家大体和秦帝国官方思想不和,以古非今更不用说了。但是这个儒生和党羽有什么关系?其实压根就没关系,李斯说的是诸生。诸生当然可以理解为诸儒生,但是更多的,是诸门客。门客怎么可能儒家占多数?可能齐国会多点,但是根据这些诸侯国的习惯,恐怕兵家、纵横、阴阳、五行这些流派才是主流。

焚书的对象呢?儒生或许会是,但是绝对不是主要的,原因很简单,焚书是焚私书,不是连着官府的书一起烧了。谁有私书?儒生有一点,大头是谁?秦始皇送各国迁到咸阳的十二万富户,是各诸侯国想张良这种还留在原地的王公贵戚。十二万富户里面有诸如项羽等王公贵戚,可想而知,这十二万富户也差不多就是王公贵戚了,又可想而知,书是有多么的多。谁又有能量结党、煽动古非今?儒生没这个能量,只有这些王公贵戚。说白了,秦始皇是烧书给王公贵戚看,杀鸡儆猴。而这些王公贵戚,那有什么儒家的人?何况,根据里耶秦简,秦始皇焚书令并没有涉及湖南那块,虽然还不能确定到底是不是局限于咸阳,但是可以肯定不是那种全国范围的文化毁灭。

从淳于越的遭遇、焚书的目的和焚书的对象我们可以看出来,焚书,和反儒没什么关系。相反,后来秦始皇还在泰山和儒生谈笑风生,可见秦始皇并不讨厌儒生,也不讨厌儒家思想,只要你别给我捣乱就行,不捣乱,都好说。

再来说说坑儒。

--------------------

最近出了点事情,晚了一天。

补充一下,厚古薄今让很多人都认为是儒家专有的了,但是厚古薄今最厉害的其实是道家。仔细讨论的话,除了一些在政治上不做太多探讨的流派之外,在古今问题上,都和儒家的倾向差不多,只不过有点更厉害,有的不那么厉害。

而秦始皇三十七年刻碑中,说道:“饰省宣义 ,有子而嫁,倍死不贞。防隔内外,禁止淫泆,男女絜诚。夫为寄豭,杀之无罪,男秉义程。妻为逃嫁荒木越是不是反儒,焚书的对象是谁,子不得母, 咸化廉清。”

这里涉及两个问题,“有子而嫁,倍死不贞”怎么解释,以及会稽地区的事情。后面一个比较简单,我在查阅资料的时候发现,有学者认为战国末期故越国(会稽)地区为了繁衍人口,在婚姻事情上比较随意放荡,秦始皇刻碑说的话比较严重,也是为了震慑这种事情。

而“有子而嫁,倍死不贞”的解释比较复杂,有学者认为是有了孩子的寡妇再嫁人是对死去的丈夫不贞,但是这一观点明显是宋明理学兴起之后的事情,秦汉少见,并且,《法律问答》里面也有类似的记载:“女子甲为人妻,去亡,得及自出,小未盈六尺,当论不当?已官,当论;未官,不当论。”就是说女子甲做为人妻,跑了,到了她自首,是个未成年人(秦朝成年年龄跟高于结婚年龄),如果和丈夫没有官府认证,就不按照法律论处,如果在官府登记了,论处(按秦律当黥为城旦)。期间没有什么贞洁与否的问题,就算是今天重婚罪也是要判刑的,因此秦碑这句话的解释,一般认为是:有夫弃子而嫁,死两次也不能抵消不贞之罪。当然倒也不是真的杀头,秦律虽然对未成年人的惩罚有所宽容,但是黥为城旦在怎么加罪,离杀头还远了,这里头更多的是一种严重语气,加强百姓的慑服心理。

————————————

坑儒明天说吧

————————————

这几天事情比较多,继续写。

坑儒的事情其实被坑的对象一直存在一个争议,仅仅《史记》中的记述就不同:儒林列传说:“焚诗书坑术士”;《秦始皇本纪》记录秦始皇坑术士,但是后面扶苏说:“诸生皆诵法孔子”,很明显有是儒家的东西,那么这个怎么说呢?

关于儒和术士的关系,何新的《儒的由来和演变》以及章太炎的《原儒》已经阐述的十分详细,这里引用其结论:广义上来说,儒可以作为一切知识分子的尊称秦朝为什么不用儒家思想,所以会方术道术的阴阳家五行家也就会被包括到广义的儒的概念里面。所以坑儒并不能说错,但是说反儒就是大错了。

那么我们先看为什么坑儒。秦始皇说的很清楚:“吾前收天下书不中用者尽去之。悉召文学方术士甚众,欲以兴太平,方士欲练以求奇药。今闻韩众去不报,徐市等费以巨万计,终不得药,徒奸利相告日闻。卢生等吾尊赐之甚厚,今乃诽谤我,以重吾不德也。诸生在咸阳者,吾使人廉问,或为訞言以乱黔首。”於是使御史悉案问诸生,诸生传相告引,乃自除犯禁者四百六十馀人。先是没有成果(终不得药),然后是各种贪污腐败非法牟利(徒奸利相告日闻,徒秦朝为什么不用儒家思想,只,仅仅。奸利,非法所得),后面有诽谤君上(今乃诽谤我),加上妖言惑众(或为訞言以乱黔首,或,有人)。说实话,这玩意也就是秦始皇脾气算好的,换成朱元璋试试。所以这件事情的起因与其说是秦始皇反儒或者反术士,不如说是一次反腐。秦始皇也并不反儒反术士,后面也还见了徐福,见了山东正牌的儒生,一样谈得来。

所以我们只要稍微捋一下史料,就会发现,焚书坑儒,和反儒没有半毛钱的关系。前者是为了掌控舆论和意识形态,后者只是一次大规模反腐。在秦刻石、竹简木简之中,放下有色眼镜的话,我们会看到一个非常实用主义的秦始皇和秦朝形象,而不是一个单纯的反儒法家国家。

————————————————————————

历朝历代皇帝干的匪夷所思的事情,就不黑明朝了,清朝也不少荒木越是不是反儒,焚书的对象是谁,这里只说一个传说吧:乾隆和传国玉玺。

就我的听说,当初清朝得到了传国玉玺,虽说也不知道真假吧,但是也就默认了,反正蒙古那边挖出来,一直说是,皇太极,顺治,康熙秦朝为什么不用儒家思想,雍正也没说不是。

到了乾隆,这二货非得论证出个传国玉玺是假的。传说打那之后,清朝就开始衰了。



起名专家专业的命理起名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