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名专家
首页 > 儒家

【国学文化】论语第十二章没有用处

时间:作者:起名专家

国学文化】论语第十二章没有用处

庄子行走于山中,看见一棵大树枝叶十分茂盛,伐木的人停留在树旁却不去动手砍伐。问他们是什么原因,说:“没有什么用处。”庄子说:“这棵树就是因为不成材而能够终享天年啊!”庄子走出山来,留宿在朋友家中。朋友高兴【国学文化】论语第十二章没有用处,叫童仆杀鹅款待他。童仆问主人:“一只能叫,一只不能叫,请问杀哪一只呢?”主人说:“杀那只不能叫的。”第二天,弟子问庄子:“昨日遇见山中的大树,因为不成材而能终享天年,如今主人的鹅,因为不成材而被杀掉;先生你将怎样对待呢?”

庄子笑道:“我将处于成材与不成材之间。处于成材与不成材之间,好像合于大道却并非真正与大道相合,所以这样不能免于拘束与劳累。假如能顺应自然而自由自在地游乐也就不是这样。没有赞誉没有诋毁,时而像龙一样腾飞时而像蛇一样蜇伏,跟随时间的推移而变化,而不愿偏执于某一方面;时而进取时而退缩,一切以顺和作为度量,优游自得地生活在万物的初始状态,役使外物,却不被外物所役使,那么,怎么会受到外物的拘束和劳累呢?

大学

《大学》是一篇论述儒家修身治国平天下思想的散文,原是《小戴礼记》第四十二篇,相传为曾子所作,实为秦汉时儒家作品,是一部中国古代讨论教育理论的重要著作。

大学:在古代有两种含义【国学文化】论语第十二章没有用处,一种是“博学”的意思,广博之学。另一种是与“小学”相对的“大人之学”。古代孩童八岁上小学,主要学习最基本的文化课和基本礼节。十五岁后可进入大学,开始学习伦理、政治、哲理等“穷理正心,修己治人”的学问。这两种解释实际上都有“博学”之意。

《大学》的重要性在于提出了“三纲领”和“八条目”。

三纲领:“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就是《大学》开篇的第一句,告诉我们大学的宗旨就是在于弘扬光明正大的品德,在于使人弃旧向新,在于使人的道德达到最完善的境界。

八条目: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大学》明明白白告诉我们“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格物。”

八条目

格物:研究、认识世间万物。

致知:让自己得到知识和智慧。

诚意:意念真诚。

正心:心思端正,除去各种不安的情绪,不为物欲所蔽,保持心灵的安静。

修身:修养自己的品行。

齐家:管理好自己的家庭和家族。

治国:治理国家。

平天下:将高尚的德行弘扬于天下。

这八个条目最核心的内容是修身,从天子到百姓,都是要以修身为根本。一个人修身不好,别的肯定做不好。

总体上来说,三纲八目学说体现了中国古代思想家中儒家学派的对人的教育的根本思想把握儒家思想精髓,其充分肯定了人的社会属性,强调人在社会中的作用和对人的教育,总结出了一个人的修养是成就事业大小的衡量标准,并且对一个人要成就如何的事业,走什么样的方向提供崇高的指导。正是这种思想造就了中国后世知识分子“达则兼济天下把握儒家思想精髓把握儒家思想精髓,穷则独善其身”的光辉思想。

今天的《中庸》和《大学》就分享到这里,希望你们喜欢。敬请期待接下来的内容,我们下期再见。

往期文章:

更多文章请点击上方蓝字“国学童年”

喜欢就点个赞吧!



起名专家专业的命理起名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