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名专家
首页 > 儒家

1.1.中国古典诗词的传承古代诗歌的发展历史

时间:作者:起名专家

1.1.中国古典诗词的传承古代诗歌的发展历史

1.中国古典诗词的传承

古代诗歌的发展历史

1.中国古典诗歌最早起源于民歌,劳动创造了诗歌。《诗经》是我国的第一部诗歌总集。它收录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约五百年间的诗歌作品305篇,也被称为“诗三百”。《诗经》按内容分为风、雅、颂,其中“风”为民歌,是其中的精华部分。《诗经》的主要表现手法是赋、比、兴。有人将“风、雅、颂、赋、比、兴”归纳为《诗经》六义。《诗经》是我国现实主义文学的光辉起点。

2.在战国时期,出现了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位文人诗人和他在楚歌的基础上创制的诗体,这就是屈原和楚辞。因楚辞的代表作是《离骚》,故楚辞也被称为骚体诗。楚辞的特点:句子长短不一,形式灵活,多用“兮”字。“骚”还常与《诗经》中的“风”并称为“风骚”,常用来代称文学作品,或代表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的创作传统。

屈原,是我国文学史上的第一个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开创了我国诗歌浪漫主义的先河。《离骚》是其代表作。《离骚》是现存我国古代最长的一首政治抒情诗,也是一首浪漫主义的杰作。其作品还有《九歌》(九为虚数,共十一篇)《天问》《九章》(九为实指)等。

3.代表两汉诗歌的最高成就为乐府诗。乐府,最先是指汉朝的音乐机关,主要任务是搜集歌辞,训练乐工。魏晋六朝将乐府所唱的诗叫“乐府”,于是乐府由官府名称演变成一种带音乐性诗体的名称。汉乐府最基本的艺术特色是叙事性。代表作《孔雀东南飞》。

《孔雀东南飞》是现存古代最早最长的一首叙事诗,是汉乐府民歌发展的最高峰。它与北朝的民歌《木兰辞》并称为“乐府双璧”。《孔雀东南飞》选自南朝徐陵所编的《玉台新咏》,《木兰辞》选自宋郭茂倩编辑的《乐府诗集》。

4.魏晋时期,文人五言诗开始兴盛。其代表是以三曹为代表的建安诗人及晋朝的陶渊明。陶渊明,自号五柳先生,谥号靖节先生,被诗论家称为“田园诗人”或“隐逸诗人”。《古诗十九首》是文人五言诗的代表,标志着五言诗由产生发展到最终的成熟,它以怨而不怒的态度、形象的语言、比兴手法形成独特的含蓄的风格,对后世的抒情诗有直接的影响。

5.唐诗是我国古代诗歌的最高峰。李白、杜甫分别代表了我国古典诗歌中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的最高成就,被誉为唐诗的“双子星座”。李白有“诗仙”美称,其诗清新飘逸。杜甫有“诗圣”之称,其诗沉郁顿挫,有“诗史”之称,如“三吏”(《石壕吏》《新安吏》《潼关吏》)、“三别”(《新婚别》《无家别》《垂老别》)。白居易是唐朝的又一著名诗人,号香山居士,其文学主张为“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他是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

唐代的著名诗派有山水田园诗派和边塞诗派。山水田园诗派以标举隐逸,寄情山水,歌咏田园生活为其特征。代表作家有王(维)孟(浩然)。边塞诗派其作品多描写塞外奇异风光,抒写将士乐观豪迈精神及在征戎生活中的复杂矛盾情感。诗风奔放昂扬。代表作家高(适)岑(参)。

6.词产生于晚唐,兴盛于宋。宋代的词从风格上看,豪放派最杰出的代表是辛(弃疾)苏(轼);婉约派的代表是姜(夔)柳(永)、李清照。

7.元曲,包括散曲和杂剧。散曲是金、元两代兴起、由“词”蜕化出来的一种歌曲,体式与词相近,较为自由,可以在字数定格外加衬字,较多地使用口语。散曲有小令和套数两种形式。小令只用一曲,套数则合一个曲调中许多曲子为一套。套数也叫套曲,是戏曲或散曲中连贯成套的曲子。它少则两曲,多则二十曲,没有定数限制。每一套数都以第一曲的曲牌作全套的曲牌名。

2.传承诗词文化800字作文

中华上下五千年,悠悠的历史长河中,文化发展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

唐诗、宋词、元曲……古诗词是文化的精髓,多少年,多少人为其倾倒。李白的浪漫、苏轼和辛弃疾的豪放、李清照的婉约、马致远的思乡情怀……多少诗人,多少词人,多少作曲家,闻名或隐逸,富足或落魄,都为古诗词的发展画上不可磨灭的一笔。

对古诗词的学习与理解,让我沉醉其中。古诗词中的一些词句,可以让人明白作者所想要表达的感情。

春秋无义战,儒家内部核心思想_儒家代表人物主要思想_表现儒家思想的艺术作品

不少的送别词仍让人记亿犹新,王勃的一句“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写出真心朋友的真正定义,真正的朋友即使分隔两地友情也不会改变,描写了朋友间的深厚情谊也让人看清世上酒肉之交,小人之交的丑恶。还有那句“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古人”,又描写了为友人饯行时因即将分别心情不快而与友人畅饮,隐含着朋友离别的思念与无奈。

同送别诗一般,诗人也喜欢以乡愁为主题。李白的《静夜思》即写了景又写了思,表现了游子的思乡之情。

老树上缠着枯萎的藤蔓,黄沙漫天的小小古道,一个漂泊在外的游子牵着一匹瘦弱的老马行走着。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中的“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一句,写尽了在外漂泊的人辛酸与无奈和浓浓的乡愁,让人不由得融进诗中那个荒凉萧瑟,令人心中觉得凄凉的场景,在外游子,哪有不思乡者?思乡的诗词,随口都可以吟诵出来。

还有亲情和团圆。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是我最熟知的诗词。

这首词传诵至今,中秋佳节,无法归家与亲人团聚的人都会想起它,可见它流传之广。 送别、思乡、团圆,围绕这它们的古诗词都带着那么一丝淡淡忧愁,却又包含着对未来的希望。

江山美景几多爱,在景色的描写上,也可以在诗词中找到不少。李清照《如梦令》中的“绿肥红瘦”用一个“肥”字突出了绿叶的饱满,开创了诗词中的先河。

烟雨迷蒙的江南,楼台、行人都在雨幕之中被模糊了,《江南春》一句“多少楼台烟雨中”令人身临其境。泰山的高大雄伟,险峻绮丽,在杜甫表达自己志向的同时被展现出来。

江山美景、在古人笔下是如此多娇! 古诗词中也有许多启示人的句子。“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和“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告诉我们新旧总会交替,新事物总将取代旧事物,一昧守旧,是无法得到成功。

这些句子被传为千古名句,其中的意义需要像品茶般细细品味。 世上优秀的古诗词灿若繁星 ,星罗棋布1.1.中国古典诗词的传承古代诗歌的发展历史 ,让我们追寻古人的足迹,体会古诗词的魅力。

3.古诗词中蕴含的传统和文化

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发展,融入生活是必然之路。“就像人们常说的那样,老房子要越住才越有人气,越能历久弥新,长期不住人就要朽坏。”韩可胜举例说,我们中国人带孩子去杭州游玩,春天有“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的景致,夏天有“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的感觉,秋季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冬天有“断桥残雪”美景,让孩子们了解白居易、苏东坡就在脚下的堤岸上走过,这就是传统文化与我们当下生活息息相通之处。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发展,不仅要在中华大地上根深叶茂,还应当花开环球,让全人类爱好美好的人们共知、共享。事实上,近年来,莫言讲述的中国故事、屠呦呦盛赞的中医药、2016年二十国集团杭州峰会美轮美奂的文艺晚会和《梁祝》《高山流水》、鸡年春节世界各地欢度中国传统节日的盛况等,都为世界看中国提供了更为纵深的维度。

“中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中国的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和积累了数千年。‘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具备走到世界舞台中央的实力和魅力,需要走出去,也应当走出去。我们理应有这个文化自信,也要有这个文化自觉。”上海社科院副院长张兆安说。

一台成功的电视节目证明了曲高的古诗词也能引来众人和,“关键是能否找到符合大众文化追求、生活节奏和欣赏方式,顺应传统文化的传播规律,创新传播形式。继而实现从‘有意思’到‘有意义’的文化认同升级。”中国传媒大学文科科研处研究员邓文卿说。

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坚定文化自信,不是复古泥古,不是固步自封,而是找到进步的内在动力,彰显民族自信,展现走在实现民族伟大复兴路上的自信中国。

4.关于“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的古诗都有哪些

1. 唐 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2. 宋 王安石《元日》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3. 宋 李清照《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橱,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4. 宋 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表现儒家思想的艺术作品,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5. 唐 杜牧《清明》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5.在古诗文教学中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几点有效

一)诸子散文德行天下春秋战国时期,“百家竞作,九流并起。”

各种思想流派的代表人物纷纷著书立说,反映着不同学派的思想倾向、政治主张和哲学观点,形成各具风采的诸子散文。诸子百家中,儒家创始人孔子因继承三代中原文化正统,在诸子百家中脱颖而出,成为传统文化的主流、核心内容,对中华民族精神形成产生了无与伦比的影响。

春秋无义战,儒家内部核心思想_表现儒家思想的艺术作品_儒家代表人物主要思想

可以说,儒家并非通常意义上的学术或学派,儒家学说是华夏民族的文化精华表现儒家思想的艺术作品,也是华夏固有价值系统的一种表现。它已渗透传统文化的每一根毛细血管之中,极大地影响着中国文化的每一个领域。

久而久之,形成了以《论语》为先导的《老子》、《庄子》《墨子》、《荀子》、《韩非子》等优秀文化著作,尤以《论语》中的篇目学得做多。“孝悌也者,其为人之本与!(《论语·学而》)”“克己复礼为仁。

(《论语·颜渊》)”这些语文课本中常见的句子无不昭示出孔子的“仁学”思想。从“仁”的本义上说,“爱人”就是“仁”的最本质、最基础的意义,也是做人的最高原则。

儒家伦理思想自经孟子、荀子依据孔子思想发扬光大而形成体系后,遂使儒家伦理思想之内涵及实践要点亦更加充实明确,可归纳为重品格,行仁道,推忠恕,讲中庸,倡王道,勉实践。这种文化体系的形成有助于今人更系统的学习和发扬。

一九九一年五月间,台湾地区新学识文教出版中心曾邀集两岸知名学者举行过一次书面聚谈会,其结论是:“儒家的伦理道德,在现代社会中是可以起一定的积极作用,因为伦理道德,正是儒家思想的核心,同时也能切合现代社会的需要”。之所以有此共识,主要是因儒家思想核心—伦理道德,不仅可用于古代而且还适用于现代,此种宜古宜今放之四海皆准的思想,如果我们能深切的体会实践,一个和谐而有秩序的社会,自会由我们的努力而提早实现。

譬如韩国的现代化就是在对传统文化尊重、继承和发展基础上的现代化。

诸子百家的许多思想给后代留下了深刻的启示。如儒家的“仁政”、、“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恕道”;孟子的古代民主思想;道家的辩证法;墨家的科学思想;法家的唯物思想;兵家的军事思想等,在今天依然闪烁光芒。

我们可以、也应该鉴借儒家的公忠为国精神,来培育自己的爱国情怀;鉴借儒家的"以义制利"精神,来启示自己正确对待物质利益,鉴借儒家的仁爱精神,来培育自己热爱人民的高尚情操;鉴借儒家的气节观念,来培育自己的自尊、自强的独立人格;也鉴借墨家的"兼爱"、"尚贤"、"节用";道家的“少私寡欲”、“道法自然”;法家的"废私立公"等等思想。所以,在对古诗文尤其是诸子散文的教学中,挖掘其中的文化精神将有利于整个社会的进步和文明。

(二)唐宋诗词情溢四方唐宋诗词源远流长。千百年来闪烁着不朽的艺术光芒,飘逸豪放的李白,沉郁顿抑的杜甫,清扬畅丽的白居易,凄婉优柔的李煜,闲雅清婉的李清照,豪放旷达的苏轼,雄放流畅的陆游……沿着字里行间向我们走来,向我们说话,向我们呈现他们整体的人格、气质、风骨,凸现出唐宋诗词在传统人文中的独特魅力,感受灵魂难言的欣悦和洗礼。

在传统文化的熏陶下,华夏民族崇尚友道珍惜人伦形成一种风尚。在唐宋诗词中,这种人伦情怀是一种不但在空间上不分地域,普遍存在的情感,而且在时间上不分古今1.1.中国古典诗词的传承古代诗歌的发展历史 ,十分持久而又十分高尚的情感。

王勃的“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送杜少府之任蜀川》)说明只要世界上有真正志同道合的知心朋友存在,那么即使在天涯,也可以互相安慰、互相鼓励。李白与王昌龄的关系不错,王昌龄被贬龙标时,李白写过一首诗,寄托自己的一往情深:“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芙蓉楼送辛渐》是这一类诗中的名篇:“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诗作于王昌龄官江宁丞之日,诗人正遭谤议,送挚友远行,临别所嘱,惟以玉壶冰心自明心迹,又是与朋友和亲人们的共勉之词。苏轼的《南乡子·送述古》下阕中写词人送走了朋友归来后的感受,“秋雨晴时泪不晴”,词人面对荧荧的灯儿,听窗外绵绵的秋雨,友去的失落感让词人难以自持,恐怕是雨停了,泪水也不会停。

在唐宋诗词中,这种人文性的体现并不是客观、静止的,孤立、冷峻的,而是与人文环境互为观照的,动态的探寻的过程,让我们感受到了友情的真诚与恒久。友情厚重,恋情也缠绵。

秦观的《鹊桥仙·纤云弄巧》“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字字珠玑的警策之语,闪耀着人文的熠熠光芒,像这种追求自由,歌颂爱情,体现人性真爱的诗词数不胜数。有白居易《长恨歌》“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有柳永《蝶恋花》中“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恋情缠绵,亲情更深沉。唐代溧阳县尉孟郊的《游子吟》“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慈母的深情厚爱,亲切感人。

王维的“每逢佳节倍思亲”传唱至今。中国文化之所以重视情感,是因为国人自觉地意识到,情感是人的基本的存在方式,也是人。

6.在古诗文教学中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几点有效

一)诸子散文德行天下春秋战国时期,“百家竞作,九流并起。”

各种思想流派的代表人物纷纷著书立说,反映着不同学派的思想倾向、政治主张和哲学观点,形成各具风采的诸子散文。诸子百家中,儒家创始人孔子因继承三代中原文化正统,在诸子百家中脱颖而出,成为传统文化的主流、核心内容,对中华民族精神形成产生了无与伦比的影响。

可以说,儒家并非通常意义上的学术或学派,儒家学说是华夏民族的文化精华,也是华夏固有价值系统的一种表现。它已渗透传统文化的每一根毛细血管之中,极大地影响着中国文化的每一个领域。

久而久之,形成了以《论语》为先导的《老子》、《庄子》《墨子》、《荀子》、《韩非子》等优秀文化著作,尤以《论语》中的篇目学得做多。“孝悌也者,其为人之本与!(《论语·学而》)”“克己复礼为仁。

(《论语·颜渊》)”这些语文课本中常见的句子无不昭示出孔子的“仁学”思想。从“仁”的本义上说,“爱人”就是“仁”的最本质、最基础的意义,也是做人的最高原则。

儒家伦理思想自经孟子、荀子依据孔子思想发扬光大而形成体系后,遂使儒家伦理思想之内涵及实践要点亦更加充实明确,可归纳为重品格,行仁道,推忠恕,讲中庸,倡王道,勉实践。这种文化体系的形成有助于今人更系统的学习和发扬。

一九九一年五月间,台湾地区新学识文教出版中心曾邀集两岸知名学者举行过一次书面聚谈会,其结论是:“儒家的伦理道德,在现代社会中是可以起一定的积极作用,因为伦理道德,正是儒家思想的核心,同时也能切合现代社会的需要”。之所以有此共识,主要是因儒家思想核心—伦理道德,不仅可用于古代而且还适用于现代,此种宜古宜今放之四海皆准的思想,如果我们能深切的体会实践,一个和谐而有秩序的社会,自会由我们的努力而提早实现。

譬如韩国的现代化就是在对传统文化尊重、继承和发展基础上的现代化。

诸子百家的许多思想给后代留下了深刻的启示。如儒家的“仁政”、、“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恕道”;孟子的古代民主思想;道家的辩证法;墨家的科学思想;法家的唯物思想;兵家的军事思想等,在今天依然闪烁光芒。

我们可以、也应该鉴借儒家的公忠为国精神,来培育自己的爱国情怀;鉴借儒家的"以义制利"精神,来启示自己正确对待物质利益,鉴借儒家的仁爱精神,来培育自己热爱人民的高尚情操;鉴借儒家的气节观念,来培育自己的自尊、自强的独立人格;也鉴借墨家的"兼爱"、"尚贤"、"节用";道家的“少私寡欲”、“道法自然”;法家的"废私立公"等等思想。所以,在对古诗文尤其是诸子散文的教学中,挖掘其中的文化精神将有利于整个社会的进步和文明。

(二)唐宋诗词情溢四方唐宋诗词源远流长。千百年来闪烁着不朽的艺术光芒,飘逸豪放的李白表现儒家思想的艺术作品,沉郁顿抑的杜甫,清扬畅丽的白居易,凄婉优柔的李煜,闲雅清婉的李清照,豪放旷达的苏轼,雄放流畅的陆游……沿着字里行间向我们走来,向我们说话,向我们呈现他们整体的人格、气质、风骨,凸现出唐宋诗词在传统人文中的独特魅力,感受灵魂难言的欣悦和洗礼。

在传统文化的熏陶下,华夏民族崇尚友道珍惜人伦形成一种风尚。在唐宋诗词中,这种人伦情怀是一种不但在空间上不分地域,普遍存在的情感,而且在时间上不分古今,十分持久而又十分高尚的情感。

王勃的“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送杜少府之任蜀川》)说明只要世界上有真正志同道合的知心朋友存在,那么即使在天涯,也可以互相安慰、互相鼓励。李白与王昌龄的关系不错,王昌龄被贬龙标时,李白写过一首诗,寄托自己的一往情深:“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芙蓉楼送辛渐》是这一类诗中的名篇:“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诗作于王昌龄官江宁丞之日,诗人正遭谤议,送挚友远行,临别所嘱,惟以玉壶冰心自明心迹,又是与朋友和亲人们的共勉之词。苏轼的《南乡子·送述古》下阕中写词人送走了朋友归来后的感受,“秋雨晴时泪不晴”,词人面对荧荧的灯儿,听窗外绵绵的秋雨,友去的失落感让词人难以自持,恐怕是雨停了,泪水也不会停。

春秋无义战,儒家内部核心思想_表现儒家思想的艺术作品_儒家代表人物主要思想

在唐宋诗词中,这种人文性的体现并不是客观、静止的,孤立、冷峻的,而是与人文环境互为观照的,动态的探寻的过程,让我们感受到了友情的真诚与恒久。友情厚重,恋情也缠绵。

秦观的《鹊桥仙·纤云弄巧》“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字字珠玑的警策之语,闪耀着人文的熠熠光芒,像这种追求自由,歌颂爱情,体现人性真爱的诗词数不胜数。有白居易《长恨歌》“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有柳永《蝶恋花》中“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恋情缠绵,亲情更深沉。唐代溧阳县尉孟郊的《游子吟》“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慈母的深情厚爱,亲切感人。

王维的“每逢佳节倍思亲”传唱至今。中国文化之所以重视情感,是因为国人自觉地意识到,情感是人的基本的存在方式,也是人。

7.古诗词中蕴含的传统和文化

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发展,融入生活是必然之路。

“就像人们常说的那样,老房子要越住才越有人气,越能历久弥新,长期不住人就要朽坏。”韩可胜举例说,我们中国人带孩子去杭州游玩,春天有“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的景致,夏天有“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的感觉,秋季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冬天有“断桥残雪”美景,让孩子们了解白居易、苏东坡就在脚下的堤岸上走过,这就是传统文化与我们当下生活息息相通之处。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发展,不仅要在中华大地上根深叶茂,还应当花开环球,让全人类爱好美好的人们共知、共享。事实上,近年来,莫言讲述的中国故事、屠呦呦盛赞的中医药、2016年二十国集团杭州峰会美轮美奂的文艺晚会和《梁祝》《高山流水》、鸡年春节世界各地欢度中国传统节日的盛况等,都为世界看中国提供了更为纵深的维度。

“中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中国的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和积累了数千年。‘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具备走到世界舞台中央的实力和魅力,需要走出去,也应当走出去。

我们理应有这个文化自信,也要有这个文化自觉。”上海社科院副院长张兆安说。

一台成功的电视节目证明了曲高的古诗词也能引来众人和,“关键是能否找到符合大众文化追求、生活节奏和欣赏方式,顺应传统文化的传播规律,创新传播形式。继而实现从‘有意思’到‘有意义’的文化认同升级。”

中国传媒大学文科科研处研究员邓文卿说。 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坚定文化自信,不是复古泥古,不是固步自封,而是找到进步的内在动力,彰显民族自信,展现走在实现民族伟大复兴路上的自信中国。

8.古代诗词在现代社会的发展与传承

中国古典诗词是中华民族珍贵的文化遗产, 在千百年来的历史文化长河的洗涤中淀积下来的文化瑰宝, 以其深厚的文化背景、凝练的语言形式、委婉含蓄的表现手法、意味悠远的艺术境界影响着一代代中国人。现今,中国古代诗词在生活中得到了广泛的运用。其中相当贴近我们的生活的例子是在流行音乐的创作中。

作为中国文化重要元素的流行歌曲, 或多或少受到中华民族特有历史文化的影响。流行歌词创作也就是一种文学创作, 它与诗歌创作密切相关。尤其是到了现代, 很多流行歌曲歌词的创作就是通过对古典诗词的借用、妙化, 使得流行音乐达到画龙点睛的艺术效果。基于这个层面, 当前中国的流行音乐, 越来越富有民族特色, 并逐步走向进步与成熟。作为中国文化重要元素的流行歌曲, 传统诗词的影子随处可见。较为熟悉的如李煜的《相见欢》 (无言独上戏楼) 《乌夜啼》(林花谢了春红) 和《虞美人》、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秦观的《桃园忆故人》(玉楼深锁多情种)、辛弃疾的《丑奴儿》(少年不识愁滋味)、李之仪的《卜算子》(我住长江头, 君住长江尾) 等。这些歌词创作只是借用古典诗词的名或其中某个著名词语, 但古典诗词的介入, 有力地提升了流行音乐作品的表现力, 丰富了作品的情感表达, 更容易引起听众的共鸣。由此我们可以说, 古典诗词为流行歌曲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较好地拓展了其表现力, 使作品透出一种典雅之美,并迅速地得了人们的认同并在社会上广为传唱。古典诗词所蕴涵的魅力就在于它能激起现代人丰富的情感, 给歌曲以新的情感体验。沿袭古典诗词所创作的流行音乐, 一方面在歌词作上继承了传统诗词语言上的提炼与表达手法上的含蓄内敛, 提高了音乐的品味;另一方面, 在主题表达上无论是说家国情怀, 还是儿女情思、个人愁闷, 古典诗词往往具有将语言与情感一同浓缩的特点, 从而增添许多回味的空间和意境悠长的韵味。这也是对我们民族文化的继承和宏扬。如王菲的“但愿人长久”(“明月几时有? 把酒问青天”) ,毛宁的《涛声依旧》(“带走一盏渔火, 让它温暖我的双眼, 留下一段真情, 让它停泊在枫桥边”)。作为一种宝贵的文化遗产, 古典诗词永远都会对现代包括今后的流行歌曲创作起着这样或那样的影响, 它将会是流行歌曲创作中一个不可舍弃的主题, 一种取用不尽的源泉。

古诗词等传统文化的传承



起名专家专业的命理起名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