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名专家
首页 > 道家

道教与道家思想的“道”为最高信仰!

时间:作者:起名专家

道教道家思想的“道”为最高信仰!

中国古代的道家思想曾在中国和世界思想史上产生了巨大且深远的影响,还衍生出唯一由中国人创立的宗教“道教”。道教是实体宗教,但也是以道家思想的“道”为最高信仰,这里说说道教形成过程中的一些历史人物。

道家的代表人物思想主张_道家学派代表人物及其思想主张_道家学派主要人物

中国古代的道家学派,早期代表人物是老子(李耳),大约生活在公元前600年,汇总其观点的著作《老子》大致成书于公元前250年左右(战国末期)。战国末期还形成了另外一部道家重要著作《庄子》(应略晚于《老子》),篇幅是《老子》的12倍,有大量寓言故事,想象奇幻、构思巧妙、文笔优美,是先秦诸子文章的典范,更促进了道家思想传播。

《老子》、《庄子》大约是在汉代大范围传播的,特别是汉初推行“黄老之术”治国,由此道家思想更加流行。于是便在东西两汉时期、在道家思想基础上慢慢出现了道教。道教就是对“道”的教化或说教、以“道”为最高信仰,这个“道”与道家学派的“道”同源,都是主张尊道贵德、效法自然,即治国、修身、敬鬼神等方方面面都要顺应自然、无为而治。

道家学派代表人物及其思想主张_道家学派主要人物_道家的代表人物思想主张

当然,道教终究是与道家不同,它是信奉“道”并通过精神形体修炼“成仙得道”的宗教,具有独特的经典教义、神仙信仰、仪式活动,以及宗教传承、教团组织、科戒制度、宗教活动场所等。东汉时期出现了第一部道教典籍《太平经》,有庞杂的170卷(应不是一人、一时所著)道家学派代表人物及其思想主张,它将道家、儒家、阴阳家、神仙家等观点糅合,涉及天地、阴阳、五行、灾异、神仙等,可算作道教形成的标志。在道教形成演变的过程中,有几组人物非常重要、值得介绍。

1、张道陵(或称张陵、张天师)和张鲁。

道家的代表人物思想主张_道家学派代表人物及其思想主张_道家学派主要人物

东汉出现了《太平经》、道教观念基本形成,而道教第一个实体组织则是东汉末期的“五斗米道”(天师道)道教与道家思想的“道”为最高信仰!,创始人是张道陵。张道陵(34至156年,传说活了123岁)传说是徐州丰县人,出身修习神仙之术世家,60岁时听闻蜀中民风纯厚、易可教化便移居四川鹤鸣山、创建五斗米道。大约同一时代还有河北钜鹿人张角创建“太平道”声势更大、于184年发动“黄巾起义”,起义失败后残余教众赴汉中融入五斗米道。

道家学派代表人物及其思想主张_道家学派主要人物_道家的代表人物思想主张

张道陵之孙、第三代天师张鲁,也是五斗米道的重要领导人。他在汉末年乱世袭杀地方官员,于公元194年在汉中建立政教合一政权、割据二十年,215年被曹操镇压而投降,大约于216年去世。汉中张鲁教化群众是只要出五斗米入教,便以巫医神道免费治病、免费吃饭、集体住宿;教职人员主持公共事务、大家同劳动、不设官吏;轻微犯法者多说服教育、义务劳动(修路),有原始共产主义之风、底层群众颇为拥戴。

道家学派代表人物及其思想主张_道家学派主要人物_道家的代表人物思想主张

张鲁投降曹操后,大批汉中教民被迁至当时遭战火洗劫而荒废的中央“直辖市”长安、洛阳、邺城附近,于是五斗米道势力得以在中原地区传播发展,晋代五斗米道已非常盛行了。

2、葛洪和陈抟。

随着五斗米道的盛行,东晋时便出现一位重要道教人物葛洪(约283至约363年),号“抱朴子”,年轻时广览经史百家著作、尤擅儒学,后隐遁山中修道,在炼丹、医学、科学等方面颇有成就。葛洪著述颇丰,尤以《抱朴子》为早期道教重要典籍,他在《抱朴子内篇》中总结继承、系统改造了早期道教的“神仙方术理论”,如守一、行气、导引、房中术等。

道家学派代表人物及其思想主张_道家的代表人物思想主张_道家学派主要人物

如果说汉代《太平经》主要流行于民间、理论是“民间道教”(晋代时正遭官方抑制),那么葛洪作为神仙理论、方术的集大成者,其“神仙道教”正迎合了上层门阀士族的趣味。还因葛洪曾受儒学训练、将儒家思想融入道教,主张“求仙要以忠孝和顺仁信为本”和“神仙养生为内、儒术应世为外”,更是受到统治者欢迎。而他的《抱朴子外篇》专论人间得失,更充满了“儒、墨、名、法诸家兼收并蓄,尊君为天”观念。

道家学派代表人物及其思想主张_道家学派主要人物_道家的代表人物思想主张

大致而言,道教与其他宗教都不同,信仰以生为乐、厌恶死亡、追求长生不死,认为人的生命不是由“天命”决定、神仙也是可以学习的,只要善于修道养生、安神固形,便可长生不死!因此道士们多喜欢炼丹、医病以求不死!道教的重要特征便是“得道成仙”思想道家学派代表人物及其思想主张,这也古代中国人普遍信仰之一。而这些观念正是从葛洪开始的,对后世影响极大。

道教因此就有了一个完整且庞杂的神仙谱系,是天神、地祉、仙真、人鬼的大杂烩,有可靠记载的达430多位,非常符合民众“口味”。而这些道教神仙最初和修道者一样,都是生活在山中的,后来大约是受佛教“三十三天”之说影响,道教便有了“三十六重天”、神仙搬到天上居住了!当然还有大量仙人、真人生活在人间36洞天、72福地的山中。

道家的代表人物思想主张_道家学派主要人物_道家学派代表人物及其思想主张

道家的代表人物思想主张_道家学派代表人物及其思想主张_道家学派主要人物

在葛洪之后500年、晚唐时期,又出现一位与他颇神似的道教人物陈抟(871至989年)。

陈抟(tuán)生于晚唐道家学派代表人物及其思想主张,因活118岁便到了宋代,曾受皇帝召见。他年轻时也是广览经史百家著作、尤擅《易》学,60岁后才隐遁山林、访道求仙。陈抟被奉为继老子、张道陵之后第三位道教至尊、“陈抟老祖”,有大量事迹和传说。陈抟主要的贡献应是总结提升了道教“养生术”,以往在丹炉里烧炼矿物制仙丹称“外丹”,他又发明了“内丹”要旨,通过高深气功(表现为“睡”)将人体精气神结合凝聚成“圣胎”。

道家学派代表人物及其思想主张_道家学派主要人物_道家的代表人物思想主张

其实陈抟在中国思想史上贡献很大,他在道教中融汇诸家学说,是唐宋“儒、释、道”三教合一思想潮流的传承者。他曾用佛教禅宗“唯心是法”观念挑战传统儒学,对宋代周敦颐、朱熹“理学”形成产生了重要影响;他还利用道家、佛学观念拓展儒家《易》学,将《周易》卦爻变化的节序性、规律性思想与《老子》的论道体的自然无为思想结合,给后人以启发。因此有关陈抟善相面、算命的传说很多,就不再赘述了。

道家的代表人物思想主张_道家学派代表人物及其思想主张_道家学派主要人物

3、王喆(王重阳)和丘处机。

他们与道教派别“全真道”相关,很多人是从金庸武侠小说中知道的。恰因唐宋之际有“儒、释、道”三教合一思想潮流,南宋和金朝时全真道应运而生,主张三教合一、秉承“三教从来一祖风”和谐观,除主修《老子》外,还辅修佛教禅宗经典。自此全真道、正一道并为道教两大派别。“正一道”从张道陵的五斗米道一脉传承而来,也奉《老子》为经典,但另有《正一经》。全真道和正一道的具体异同就不赘述了。

道家的代表人物思想主张_道家学派主要人物_道家学派代表人物及其思想主张

道家学派代表人物及其思想主张_道家的代表人物思想主张_道家学派主要人物

王重阳(1112至1170年)是全真道创始人,生于金朝,陕西咸阳人、家庭累世为地方大族,幼年好儒学、中进士,虽有经略天下之志但长期任征酒小吏,遂愤然辞职、隐栖山林修道。他55岁时前往山东传道度人,先后收丘处机等人为徒即有“全真七子”,并在胶东沿海建立三教七宝会,因他在山东宁海的道庵自命名“全真堂”,入道者便称全真道士了。

丘处机(1148至1227年)是“全真北七真”之一,号“长春子”,山东登州栖霞人。他19岁出家、20岁师从王重阳并长期追随左右。王重阳去世后,他在陕西诸地隐居苦心修道,后于1203年起出任全真道第五任掌教。他曾在1214年帮助金朝廷招安山东杨安儿义军,但当金朝和南宋的朝廷召请他时,他皆不应邀。

道家学派主要人物_道家的代表人物思想主张_道家学派代表人物及其思想主张

只有元太祖(成吉思汗)派使者召请他时,已72岁的丘处机毅然率弟子18人从山东莱州出发,跋涉万里、历尽艰难于两年后抵达西域雪山,就是为向成吉思汗宣扬“敬天爱民”止杀观念,于是闻名世界。成吉思汗听闻深契其言、礼遇甚隆、尊为神仙。1227年,成吉思汗下诏将大都天长观改名“长春宫”(今北京白云观)并赠“金虎牌”,请丘处机掌天下道教。从此全真道便以长春宫为大本营、全国建立道观、发扬光大。

4、宋徽宗赵佶和明世宗嘉靖。

这两位都是笃信道教的皇帝,也由于他们迷恋道教步入歧途,伤害了江山社稷,尤其是宋徽宗,因迷信道教直接导致了“靖康之难”、北宋灭亡。

宋徽宗赵佶(1082至1135年)大家都熟悉,他艺术天赋非凡,书法、绘画成就尤其高,但也因此具有很多艺术家的轻佻浪荡性格。他宠信大批名为道士的江湖骗子,并利用道士编造政治神话,自称教主道君皇帝,是神霄府的神霄玉清王、长生大帝君、上帝的长子。更荒唐的是,1127年金军围困开封危难之际,徽宗、钦宗轻信江湖方士郭京的道教法术(“六甲法”可生擒金军主帅),开城门引金军入城、使局势无法挽回。

道家学派主要人物_道家学派代表人物及其思想主张_道家的代表人物思想主张

宋徽宗笃信道教、妄图成为君权与神权合一的皇帝,对道教发展也有些好处。特别是他借北宋强大国力,积极搜集、整理、编写、刻印道教典籍,1110年左右刊印《万寿道藏》道教与道家思想的“道”为最高信仰!,是第一部全部刊行的《道藏》(道教经籍总集),它以唐代残存《道藏》3700多卷为基础、收集扩充到5481卷、大致奠定了道教典籍的规模,可惜原版已亡佚。

宋徽宗还曾打压佛教,下令将佛改称大觉金仙、僧人称德士、寺院称宫观,但碍于佛教在民间的影响力,此举便草草收场。不过,他给佛寺分派世俗工作倒是颇有成效,就是设置安济坊制度,依占寺庙、募僧主之,为贫病无力求医者治病并收住养疗,类似现代医院兼疗养院,其间为考核僧医还给病人建立“手历”(病历)以记录病情,确是一项创举。

明代嘉靖皇帝朱厚熜(1507至1567年)也迷信道教、祈求长生不老,因此荒废朝政,长期不视朝、由严嵩揽权,造成社会危机日益严重。他恩宠道士、笃信方术,朝政事无大小皆请于神、不验则请之再三、有验则要谢神佑,道教活动、土木建设消耗巨额资财,极大削弱了国力、朝廷此前积蓄已荡然无存。更荒唐的是1540年他仅33岁时,受道士唆使竟要退养深宫、将朝政交给年仅5岁的太子,圣谕传下、举朝惊骇。

道家学派代表人物及其思想主张_道家的代表人物思想主张_道家学派主要人物

嘉靖皇帝的荒唐行为虽未招致明王朝灭亡,但对道家本身也有伤害、将它引入歧途。明代时,道教本就更趋民间化、大众化,信仰更具有直接性和现实性。嘉靖皇帝既是知识分子本应着重研究道教玄理,但却迷恋方术,请神示、服丹药、采阴补阳等到了荒唐地步。他所用道士不是隐遁山林的高人,多是假方术以邀宠的奸佞小人、江湖骗子。他的皇帝影响力让这些问题干扰了道教发展、对民间道教信仰心理也有负面影响。

通过以上这些人物故事,我们可以对道教的发展脉络有一个大致的了解。



起名专家专业的命理起名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