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名专家
首页 > 道家

JICbooks教授讲座现场照道家究竟如何看待生死与虚实

时间:作者:起名专家

JICbooks教授讲座现场照道家究竟如何看待生死与虚实

More than books

汪涌豪教授讲座现场照

道家究竟如何看待生死与虚实,又怎样理解巧拙和美丑?而这些对我们快节奏的现代生活又有何启示?

让我们来回顾一下2017年12月16日的“JIC讲堂”,建投书局邀请到复旦大学教授汪涌豪,带你看道家思想中的哲学智慧。

一、道家的杰出代表——老庄

1.老子的生平事迹

老子姓李名耳,“耳”字寓意很深,在繁体字“聖”中,上半部的左边是“耳”右边是“口”,下半部则是“王”,意为那些吸收信息非常广远、又强于表达的人非圣即王。古人称师为子,相传老子的母亲怀胎72年最终才从左腋下诞下了老子,且他出生便须发皆白,“老子”一称便由此而来。

《老子》有云:“其出弥远,其知弥少”,意为并非简单地满世界匆忙行走就能够知道的多,有些人游玩得越多见识却约来越少,因而他强调“不出于户,以只天下”。老子曾在周朝任“守藏室之官”,且离开时里留下了分为道理和德经两部分的著作《道德经》。

2.庄子的生平事迹

庄子姓庄名周,“周”字意为“智周万物,道济天下”。庄子是蒙城人,此地是武王伐纣之后划出的一方贫穷之地以发配商朝的亡国奴,受此影响,庄子不愿意像孔子一样入世进朝堂。他在道家的地位丝毫不输于老子,甚至被信众们奉为真人。

3.老庄之异同

尽管司马迁在写传的时候说庄子是基于老子立言,但后代世人仍旧认为他们有很多不同,一般人会认为庄子的书是对老子的“注书”,关系宛若孔子有了孟子一般,然稍加留意便会看到两者关于宇宙观、道德观到人生观和道德论等存在差异。

首先,生平个性:老子为史,庄子为吏;老子个性厚重沉稳,是一个渊博而敦厚谨言的学者;庄子超越灵透,则是一个恃才傲物的才子。其次,道学旨趣:老子思想和计谋深远,是老人、智者哲学;庄子超越一切是非,是一种才子困惑。最后,言说方式:老子乃帝王和政治家的军人之术,阴柔权变乃兵家必看;庄子则是调动一切艺术形象贴切地讲道理。庄子研究修养身心之道,超越万物成为了文人追求艺术解放的经典,与禅宗一起被后人称为“庄禅之道”。

二、道家思想的哲学智慧

1.生与死

中国人认为“悠悠万事,唯此为大”,生死是大事却又充满着偶然性,对待死亡的态度可以看出人的品行、境界与胸怀。所谓人生观其实并不是唯一固定的,如果寿命两百年,你可以选择前二十年以陶渊明为目标,也可能后五十年变成像西门庆一样的人,因为人生太长;如果人生朝生夕灭,你则会选择马上结婚生子以体验更多经历,因为人生太短。然而以上都是假设,人类的生命不长不短有七八十年,所以人生观设定是因为知道自己会死亡、但又不会马上死亡而做出,它与死亡分不开,称之为“人死观”也说得通。

儒家选择“敬鬼神而远之”的回避态度,而老庄哲学却选择“出生入死”,这个词最初的意思为出入于生死之间,当人们在生和死之间出入,就会变得凝重。西方把死亡理解为逻辑哲学道家思想的生活智慧,认为死亡与生无关,中国人则把此当作哲学命题,认为死与生相关。老庄哲学认为,生与死都是很自然的现象,人要选择承受,生是取舍之道,老子强调“生而卫生,死时顺死”。

2.动与静

道家重静更胜于重动,老子提倡“守静”,到家认为万物从冬天的沉睡到春天的苏醒乃是静中生出的动,而四季结束回归冬季的寂静正说明动最终归于静,静起点和终点,而动则是必然的起点和终点之间的偶然过程,且静很多时候能获得优势。老庄认为国君少动国家才会安康,做人多静才会更加智慧和致远,谋静而动往往更容易成功。

3.巧与拙

老庄重巧,但与此同时却为巧设立了一个更高的标准,道家并非一概地反对巧,而是提倡有境界的巧,即“大巧若拙”。很巧的人也许并不把巧写在脸上,到家推崇大智若愚,反对弄巧成拙。那些心存大志之人言语是平静,小志之人则往往洋洋得意。

4.虚与实

与现代社会的务实有所不同,老庄重虚。儒家提倡尽善尽美,老子则认为人把内在搞得太过充实会影响未来的发展空间,虚可以容忍差异,有空间接受新知,内在空间留出一些虚而非塞满才能接受更多东西,只有去除偏见理解自己曾经不理解的东西才能成长。脑海中不能全是自己的东西,那样会无法接受外物;但又不能全是空的,那样会失去自己的判断。

5.美与丑

道家哲学重审丑,儒家对美很警惕,认为美与善良相关,不善良无法称之为美。但道家则认为美是一种独立的东西,它可以作为好看的外在品去交换别的东西,其认为美是淳朴。

道家思想才是人生真谛_道家的智慧心得体会_道家思想的生活智慧

《庄子》

《庄子·山木》中有:“既雕既琢,复归于朴”,意为如果避免不了人工的雕琢,最终要让它以一种朴素的状态呈现出来,回归最朴素的美。举一个生活中的例子,化妆的最高境界是妆容过后仍旧显得很自然,这种看起来的自然朴素就是一种雕琢回归后的美。并非说丑的外表一定值得关注,只是劝诫人对颜值的追求不必太过份,史书记载中先贤外貌多丑少美,这或许便是书写者故意为之,他想告诫我们:伟大的是学识、人格、智慧,外在的皮囊无关紧要,即便有着不够美丽的外貌,圣人逝去多年也仍旧值得敬佩。

三、道家哲学的思想魅力

道家思想的生活智慧_道家的智慧心得体会_道家思想才是人生真谛

1.一切存在最彻底的反思者与批判者

与复古的儒家多持肯定态度不同,道家多批判。如此说来,道家是从古自今对记忆文明作出认真反思的第一家,它超越了一切知识体系和意识形态的限制,超凡地站在人生边上反思人生,用冷静的眼光怀疑一切。德国哲学家赫伯特·曼纽什评价:“《道德经》是一部广泛的哲学怀疑著作,其要旨在于阐释人类理性的局限性,以及人类种种价值和道德相对性。”

林语堂也说:“中国的学说,孔子为大肯定,而道家的学说为大否定。”老庄哲学教会人们警惕和批判是很重要的,人类在不断质疑中前进,反思与批判需要勇气。道家不为人类文明的表象所迷惑,它反思和批判人类文明的负面,怀疑这种制度、习俗、观念给人带来了戕害,其中对知识的危害性有尤其深刻的认识,其有着反智的倾向,道家曾言“绝圣弃智”和“绝学无忧”,就是杜绝圣贤和智慧。其认为杜绝圣贤和智慧,平民反而会更快乐;杜绝仁义JICbooks教授讲座现场照道家究竟如何看待生死与虚实,百姓反而更有益;杜绝取巧,天下反而更太平;杜绝周礼,人们反而更忠信。这些话中寓意就像一句西方名言:“理性啊,多少罪恶假汝之名以行”。道家保持了自身的审视态度,它是一种特别的文化,保持着对统治文明的质疑。

道家学说给人类展示了这样一个道理:文明在有功利的人的驱动之下,不仅不能使得一般人化信弃伪,反而成为了人性奸伪的推动力。

2.现世人生最热忱的究问者与践行者

基督教教导人做一个好人,儒教教导人做一个好的群众。因为儒家提倡礼,希望人们遵循规则和礼仪,众人相同变成了好的群众;而基督教则言行好事的最终结果会使人进入天堂。中国文化通常把人们放在人群之中,西方文化则是让人成为个性的人。严复在《则阳篇》评点中说:“今科学中有天文、地质两科,少年治之,乃有以实知宇宙之博大而悠久,回视大地与历史所著之数千年,真若一映。庄生未堂治此两学也,而所言如此,则其心虑之超越常人真万万也,所谓大人者非欤!”当你的视野被打开,以宇宙的视野来看人类世界自然会看到渺小,严复在此感叹庄子一生并未有过天文学和地质学的研究,却能认知到宇宙的伟大,他的境界和格调都要高于儒家。

以企业经营为例,成立于1997年的金正集团组织严明,却于 2005年倒闭,成立于1979年的自由治理公司微软现在市值反而不可估量。这展示出规定越多人越死板而缺乏创造性,有时候无为反而是一种有效的管理。老庄对自由的界定较接近现在的普世观念,普世并非是追寻西方的观念,而是意味着适用全人类,自由是人类与生俱来的权利,它无需证明就具天然的合法性,它并非不受限制地胡作非为,但是对自由的任何限制必须具备合法性,自由的目的是能为个体获得更多的自由。这世道无用不成器,所以人必须要追求一个目标,不断努力去达到目的,追求有用、功用是没错的,但过度的实用主义会患得患失,道家注重的正是这一点:反对过度的实用。并非所有东西都是有用或者误用可以评判,那些看似不实用的东西或许可以在情绪上起到独一无二的作用,正如这个世界需要实用的理科生来建设,自然也就需要文科生让它变得更有趣味。

道家非常注重调节人与自然、他人、以及自身的关系,教导人在很多时候能不为外物和自己所伤害。我们受到挫折可能是出于同样客观的原因,但是为何同样的原因别人的伤害却远远不比你重呢,这便是为己所伤。

3.精神世界最积极的体认者与开拓者

儒家是人间的贤者、帝王的谏臣和后学的导师,道家则不同,《庄子》的开篇是鲲鹏展翅放眼宇宙,这便是贤者与智者哲人的区别。贤者是处在日用伦常的人,而智者则是活在一个大化天地之间的人;贤者把自己放在历史中社会的秩序中,智者则把自己放在宇宙生命的秩序中;贤者交流为人之道,智者交流为生之道。生活当中不乏有这样的人,他们应对群人八面玲珑但遭受无数挫折伤害的内心实际上却堆满了垃圾、乃至人格分裂。闻一多认为,中国人的文化中永远留着庄子的烙印道家思想的生活智慧,郭沫若甚至认为:“道家哲学垄断了两千多年来的中国学术界。”这样的话尽管有些抒情,却也让我们看到老庄哲学的深远影响。

庄子说:“故为是举莛与楹,厉与西施,恢恑憰怪,道通为一。”在庄子眼中丑病的人和美女西施看起来一样,就反映出他看待事物无差的态度:以基点说出异的角度,两个相同品可看做势不两立;基点广大,万物皆同。认识的角度不同,得出的结论便也不相同,这就如同生活中很多时候其实人们只有立场,没有是非。庄子的无差观点的真正含义是展现出万事的差异:每件事物都是有差异的,人类无须过分强加改动这种差异,而应该客观看待。

道家反对任何权威,道家怀疑既有规则的准确性与合法性。道家对虚无的认知启发了人们的批判性,是人们用怀疑的眼光去看待事物,主体会调动心智,不迷信、不盲从,明白这个世界没有经典,才能探索新知。

道家思想的生活智慧_道家的智慧心得体会_道家思想才是人生真谛

《道德经》

道家还有辩证的视角:先秦诸子只有道家把辩证法贯彻到底,《道德经》有云:“天长JICbooks教授讲座现场照道家究竟如何看待生死与虚实,地久。天地之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也,故能长生。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无私邪?故能成其私。”天地并没有想天长地久,但他天长地久了,圣人没有想成为圣人,却做成了。

四、道家哲学的现实意义

1.与自然科学的关系

毫无疑问,道家“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的理念,影响了科学家们的思考方式,而其“天大地大人亦大”的观点无疑也有着独特的启智意义,对药学、物理学都产生了独特的影响。

2.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道家讲究“无为而治”,这就启发了人类对社会经济的治理也应遵循社会规律,不应进行过多的人为干预,它强调经济伦理规范真实自然。这种理念在《史记》中得到了很高的评价,司马迁反对当时盐铁官营对国家的垄断,这对十七世纪和十八世纪的西方自然经济也产生了影响,现代西方的自由市场经济是亚当斯密的《国富论》开始的,而在此之前,十八世纪的法国就出现了自由放任的经济观,它收到了儒家思想影响,而孔子的自由放任观又来源于道家。日本农学家福冈正信受“道法自然”理念影响,提出了“自然农法”——意为农田内无丝毫农药而是利用昆虫之间的相克原理处理害虫。

3.与民主自由的关系

正如前面所述,道家反对君主妄为,认为朝令夕改会劳民伤财。《道德经》有云:“非以其无私邪,故能成其私”,社会是整体,圣人之所以成功是因为 “圣人常无心,以百姓为心”,立身处世都去掉了为人自我的自私满足社会整体道家思想的生活智慧,这其实是最好的安排。“民不畏威,则大威至”,当百姓不再畏惧为官者,才是为官最大的威严,章太炎先生也认为,庄子的《齐物论》可以引发出自由平等的思想。

4.与自然生态的关系

道家天人合一正是万物天地和人和谐相处,“天法道,道法自然”是物我合一。道家是自然的绝对崇拜者,上世纪90年代,世界生态保护组织曾在中国举行两次会议,均是与当时的道教协会合作。道家反对以人灭天,强加给自然很多东西,认为天地间生产出来的每个物都是有用的,“不同同之之谓大”,把不同的东西用同样的眼光看待才知道他的伟大。

5.与身心健康的关系

不可否认,当前很多现代人都处于一种亚健康状态,且这种亚健康更多指向心理方面,焦虑症、狂躁症、强迫症等心理疾病越来越多。概括而言是“上不在天,下不在地,外不在人,内不在己”,上不在天指十九世纪以来众神隐退,西方人陷入了精神空虚之中;下不在地指科学物理学迅速发展,工具理性使得人无法诗意的游玩;外不在人则是传统人际瓦解;内不在己是世俗文化中人类精神世界沦为纷扰的战场,于是精神教育增加的同时幸福感却下降,因而心态失衡。在这个所有人都想要快速奔跑的时代,道家哲学对人的意义很深远,人要做到知足,内心的充足。

—完—

道家的智慧心得体会_道家思想的生活智慧_道家思想才是人生真谛

讲座现场观众照

— 不 止 于 书—

More than books

— More than books —

营业时间:

营业时间:



起名专家专业的命理起名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