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名专家
首页 > 儒家

与高考命题人对话颠覆传统解题思路第9讲判定选择题选项正误的六种基本方式(三)

时间:作者:起名专家

与高考命题人对话颠覆传统解题思路第9讲判定选择题选项正误的六种基本方式(三)

与高考命题人对话 颠覆传统解题思路

第9讲 判定选择题选项正误的六种基本方式(三)

——利用政治原理判定选项

【原理概述】

今天我来讲一下如何利用政治原理来判定选项的正误。同学们在做选择题时,肯定有过这样的经历,有的选择题的选项,如果用政治原理来解释,既清晰无比,理解起来又非常到位,豁然开朗,事半功倍。近年来,历史学界大力宣传历史学科的核心素养,认为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科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是学生通过学科学习而逐步形成的正确价值观念、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主要包括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和家国情怀五个方面。唯物史观是诸素养得以达成的理论保证,唯物史观是揭示人类社会历史客观基础及发展规律的科学的历史观和方法论。人类对历史的认识是由表及里、逐渐深化的,要透过历史的纷杂表象认识历史的本质,科学的历史观和方法论是非常重要的。唯物史观使历史学成为一门科学,只有运用唯物史观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才能对历史有全面、客观的认识。其主要内容有: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

‚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

ƒ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

„正确运用阶级分析法;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人类社会发展规律:从低级到高级;从分散到整体;

‡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

ˆ一般规律与特殊规律;

‰连续性与阶段性;

Š必然性与偶然性。

这里需要说明的是,利用政治原理分两种情况,一是正确选项和题干材料之间符合政治原理。如题干材料呈现的是上层建筑、生产关系方面发生的变化,那么对此变化原因的考查,正确选项就应该是经济基础、生产力方面的因素。这种情况最常见,给出的试题也比较简单,如例3题对西汉初年两种先后占统治地位的主流思想都吸收了别家的主张的解释,用社会存在(政治需要)决定社会意识(黄老思想、董仲舒新儒学要吸收别家思想)的原理可迅速解决。

另一种是利用政治原理对题干材料的解释,哪个选项符合这种对题干材料的理论解释,哪个选项就是符合题意的正确答案。这种情况相对比较少,分析起来有一定的难度。如第例1题关于对近代读者感兴趣的问题调查的理解,运用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原理来分析,近代工业的发展(社会存在)决定了人们对自然科学、技术等问题感兴趣,所以四个选项中能够反映这种解释的选项就是正确选项。

我们所讲的利用政治原理解读选项、判定其正误,正是对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中唯物史观的充分利用。鉴于中学生认知能力与知识积累的现实学情,上边罗列的唯物史观十大原理,我们最常用的是前六个,希望同学们务必把前六个原理,结合政治课本上的讲述,准确理解,然后才能灵活运用。凡是正确答案,一定能用唯物史观能解释的通,而且很顺畅的;凡是错误的答案,往往违背唯物史观的原理。这个过程也加深了我们对唯物史观非常好的理解,与判定选项正误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理论是空洞的,我们举例说明吧。

下列选项中关于儒家思想描述正确的是

【真题例举】

下列选项中关于儒家思想描述正确的是

例1:(2020年全国Ⅰ卷·28)1876年,英国传教士在上海创办的《格致汇编》设有“互相问答”栏目,其中大多问题是从读者的兴趣、关注点出发的。各类问题所占比例如表1所示。

下列选项中关于儒家思想描述正确的是

据此可知下列选项中关于儒家思想描述正确的是,当时

A.中体西用思想的传播受到了抑制

B.中外交汇促进维新思想深入发展

C.西学传播适应了兴办实业的需求

D.崇尚科学成为了社会的主流思潮

【解析】C 本题考查的是西学对晚清社会的影响,解题关键是利用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原理,分析当时人们感兴趣问题这一现象背后所反映的本质。题干材料呈现的是当时人们感兴趣的问题——绝大多数关注和感兴趣的是科学、技术、自然常识和基础科学,这些内容都是西学传播到中国的;结合“1876年”时间可知,当时的中国洋务运动已经如火如荼地进行着,民族工业在外商企业利润的刺激下和洋务运动的诱导下,已经艰难的产生了。所以,这一时期的时代热点主题之一就是兴办实业。因此,透过表象就看到的本质,兴办实业的潮流,使得人们关注并感兴趣的是西学传播。简言之就是,西学的传播适应了当时社会上兴办实业的需求。故符合题意的正确答案就是C项。

A项:不符合史实,中体西用思想是洋务派举办洋务运动的指导思想,此时洋务运动正在进行中,不可能受到抑制。不符合逻辑,当时社会上民众感兴趣和关注的问题与西学传播密切相关,这无法推导出中体西用思想受到抑制的结论。故A项错误。B项:不符合史实,19世纪70年代,早期维新思想才刚刚产生;直到80年代后期90年代的时候,在康有为梁启超的努力下才有了深入发展。不符合逻辑,题干材料并没有呈现“中外交汇”“促进”“维新思想深入发展”这一逻辑因果关系。故B项错误。D项:不符合题意,题干材料并没有把“崇尚科学思潮”与别的思潮做对比,何来“崇尚科学成为了社会的主流思潮”?不符合史实,新文化运动时期提出了民主科学的口号,崇尚科学的思潮才逐渐发展起来。故D项错误。

例2:(2020年全国Ⅲ卷·27)明万历年间,神宗下令工部铸钱供内府用,内阁首辅张居正“以利不胜费止之”。神宗向户部索求十万金,张居正面谏力争,“得停发太仓银十万两”。这反映出当时

A.内阁权势强大

B.皇权受到严重制约

C.社会经济凋敝

D.君权相权关系紧张

【解析】A 题考查的是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明朝内阁制。解题关键是透过弄清题干意思——内阁首辅张居正驳回明神宗靡费之令的历史表象,准确解释其所反映的本质。题干材料讲了两个史实,一是张居正驳回神宗令工部铸钱共内府(宫廷)使用;另一个是张居正驳回神宗向户部索求的十万两白银。由此可以看出,作为顾问机构、有票拟权的内阁,首辅张居正竟然两次驳回皇帝的靡费之令,透过表象看到的本质就是,内阁权势很强大。故符合题意就是A项。

B项:不符合史实与高考命题人对话颠覆传统解题思路第9讲判定选择题选项正误的六种基本方式(三),内阁仅仅是顾问机构,拥有票拟权,但票拟取决于皇帝的朱批,这是皇权加强的表现,并非“皇权受到制约”,“严重制约”就更谈不上。故错误。C项:不符合史实,张居正改革使得明朝出现了中兴局面,经济发展,政局稳定。不符合逻辑,张居正驳回了皇帝靡费之令,无法得出当时社会经济凋敝的结论。故错误。D项:不符合史实,丞相制度早在明初就被太祖朱元璋废除,因此下列选项中关于儒家思想描述正确的是,神宗时,没有丞相,哪来个相权?不符合逻辑,张居正驳回了皇帝靡费之令,属于仁臣正义之举,是古代文官“文死谏”最高道德标准的体现。明神宗之所以能够接受张居正建议,也是深知张居正之举是为了大明王朝江山社稷考虑的。故不存在神宗与张居正关系紧张一说。

例3:(2019年全国Ⅱ卷·25)西汉初期,道家学说兼采阴阳、儒、墨、名、法各家学说的精髓;后来董仲舒的儒家学说也吸收阴阳五行、法、道等各种思想。促成当时学术思想上呈现这种特征的主要因素是

A.王国势力强大

B.百家争鸣局面的延续

C.现实政治需要

D.兼收并蓄的文化政策

【解析】C 本题考查了西汉初年治国思想发展演变的史实。运用唯物史观之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原理可快速解决。西汉初年,经济凋敝,国力贫困,宣扬清静无为的黄老思想成为治国主导思想,但统治者还需要阴阳五行家宣扬的五德终始说、儒家宣扬的忠君爱国思想、墨家的节用节葬主张、法家的变法改革思想等,所以道家学说采纳这几家学说的精华,适应了汉初之国需要。到汉武帝时期,国力强盛,王国问题、匈奴威胁等严重影响到汉朝的统治,董仲舒也吸收了这几家学说的精华,适应了汉武帝“有为”的大一统需要,汉武帝遂“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故C项为正确答案。

A项:一是运用主体不一致解决,题干中说的两家学说的发展都是西汉王朝的发展需要而变通发展的,与王国没有关系,即这两家思想服务对象是西汉王朝,而非地方王国。二是不合逻辑推理,西汉初年奉行清静无为的黄老思想,造成了王国势力的不断发展壮大;而董仲舒新儒学其中一个重要目的就是针对王国势力、西汉王朝需要加强中央集权而变通发展的。也就是说,王国实力强大,是董仲舒新儒学产生的原因,但却不是道家学说发展的原因。故错误。B项:最具迷惑性,西汉初年奉行黄老思想,可以说百家争鸣还有一些痕迹,但是到董仲舒时代,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后,百家争鸣局面就彻底结束了。故错误。D项:主体不一致,文化政策是国家层面的政策,针对的对象是“国家”,而题干提到两种思想,针对的是道、儒两家思想内在的发展变通。况且,汉武帝罢黜百家之后,只有儒家思想一家独大,从国家文化政策上来看,不存在“兼收并蓄”的现象。故错误。

例4:(2018年全国Ⅱ卷•34)1836年,俄国著名戏剧家果戈里发表剧作《钦差大臣》,描写的是一名小官吏路过某偏僻小城,当地人们误把他当作钦差大臣而竞相巴结、行贿。该作品

A.抨击了资本主义政治腐败

B.揭露了专制体制的腐朽

C.体现了浪漫主义文学风格

D.讽刺了拜金主义的风气

【解析】B 本题既可以说是考查俄国农奴制改革的背景,也可以说是考查现实主义文学。从学科素养来看主要考查时空观念和历史解释。由于课本中没有关于果戈里的《钦差大臣》相关叙述,所以许多同学一看就傻眼了,不知道如何下手,这反映的本质问题就是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比较弱,也就是方法思路的欠缺。如果结合我讲的解读选择题题干五大要素之时间及解答选择题六大基本原则之最近原则,可以说做这道题易如反掌。本题题干构成是“陌生时间+陌生事件”,以陌生时间“1836年”为突破口,联系跟前发生的重大事件——1861年农奴制改革和批判现实主义文学,将题干所述“陌生事件”——俄国社会迷信权力崇拜权力的现象,置于俄国农奴制改革的背景下去考量,可以看出《钦差大臣》描述的事件反映的正是俄国农奴制改革的重要背景——农奴制的腐朽性。再结合此时盛行的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特征——直面惨淡的人生,揭露社会现实的黑暗腐朽。如果再结合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社会的原理理解一下,更加坚信,正确答案就是B项。

A项,不符合史实,1836年的俄国处在封建农奴社会,错误。C项,不符合史实,浪漫主义文学的主要特征是对社会现实强烈不满,反对崇尚理性,强调抒发个人情感,积极追寻理想世界,而《钦差大臣》直面惨淡的人生,即揭示社会矛盾,批判社会现实。错误。D项,迷惑性最大,用主体不一致解释最妙,题干材料的主体是体制,即通过迷信权力、崇拜权力揭示的是当时俄国农奴制的腐朽;而拜金主义是一种金钱至上的道德观念,即主张一切为了钱,把个人的价值归结为拥有金钱的多少,对金钱无节制、无底线、无节操崇拜的社会现象。故错误。

例5:(2016年全国Ⅲ卷·31)1980年与1975年相比,我国粮食播种面积减少6884万亩,总产量却增加674亿斤:棉花播种面积减少53万亩,总产量增加652万担,油料作物和甜菜播种面积共扩大3626万亩,其总产量分别增加70%和150%。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农民生产自主权的扩大

B.农业生产技术有了革命性的改变

C.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完成

D.国家取消对农副产品的统销政策

【解析】A 本题考查的是改革开放后农村经济体制改革促进生产力迅速发展的历史。题干材料以农村经济体制前后农业生产发展的数据对比来考查农村生产力发展的原因。结合唯物史观包含的政治原理——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原理分析解读,完全可以做到秒杀。我们知道,根据生产力和生产管的原理,促进生产力发展的原因很多,但最主要的原因往往就是要从生产关系角度考虑。纵观古今中外的历史,顺应时代发展潮流的改革调整生产关系(分两种情况:改革和革命),必然会促进生产力的迅速发展,如商鞅变法、北魏孝文帝改革、明治维新、俄国农奴制改革、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北美独立战争、辛亥革命、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的经济体制改革等等,无不如此。

具体分析本题,注意两个时间“1975年”和“1980年”,前者处在“文革”时期,生产力遭到极大的破坏,后者是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农村经济体制改革调整了生产关系,实行以家庭联产承包为主的责任制,使农民有了生产经营自主权和分配自主权,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生产积极性,用当时一句农民发自肺腑喜悦的流行语来说,“大包干下列选项中关于儒家思想描述正确的是,大包干,直来直去不拐弯,交够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都是自己的。”正因为如此,粮食、棉花播种面积减少了,但是产量却无大幅度增加。说明一下,油料、甜菜面积和产量都大幅度的增加,正是人民群众生活水平提高的的典型表现。

综上所述,我们分析四个选项,哪一个能体现出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对农村生产关系调整,哪个选项就是正确答案。So easy!秒杀!A项就是正确的答案。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80年,改革开放初期,农业生产技术没有革命性的改变,不符合史实,也没有反映出生产关系的调整,B项错误。1980年,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刚刚开始与高考命题人对话颠覆传统解题思路第9讲判定选择题选项正误的六种基本方式(三),C项错误。关于D项,一是基础知识没有特别的涉及,不要跟陌生人说话,直接排除。当人合理推导也可以排除D项,只有生产力得到很好的发展,农副产品供应很充分,国家才会出台取消对农副产品的统销政策,事实上国家是在1985年宣布废除该政策的。

例6:(2016年全国Ⅰ卷·26)宋代东南沿海地区出现了一些民间崇拜,如后来被视为海上保护神的妈祖、被视为妇幼保护神的临水夫人等,这些崇拜得到朝廷认可,后世影响不断扩大。这反映出

A.朝廷不断鼓励海洋开发

B.女性地位逐渐得到提高

C.东南沿海经济社会影响力上升

D.统治思想与民众观念趋向一致

【解析】C 本题主要考查的是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产生影响的历史。题干材料意思化简为,宋朝政府承认东南沿海民间崇拜反映的本质是什么。本题采用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原理,立刻会做出正确选择。再结合所学基础知识确认一下,唐朝安史之乱后经济重心开始南移,东南沿海地区经济实力迅速上升,影响力不断扩大(经济基础),宋朝政府承认东南沿海地区的民间崇拜(上层建筑)也是理所当然的,有实力才有魅力。故C项正确毫无疑问。再分析其他三个选项的错误所在,A项所述,一是与宋朝政府承认东南海地区民间崇拜没有关系,即双方的关系无法从逻辑上推理出来;二是从选项类型上看,题干考查的是本质,A项说的是题干材料的目的。B项,不符合基本常识,“妈祖”和“临水夫人”是女性吗?中国本土的宗教人物绝大多是没有具体性别的。加之社会地位的提高主要是指政治地位的提高中国古代是男权社会,妇女始终处于受压迫的从属地位,女性社会地位的提高纯属无稽之谈。D项,不符合逻辑推理,政府承认地方的民间崇拜,无法得出政府统治思想与民众观念趋向一致的结论;加之题干并没有将双方的思想观念做具体对比,“思想观念一致”也就无从体现。

下列选项中关于儒家思想描述正确的是



起名专家专业的命理起名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