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名专家
首页 > 儒家

儒道思想的感悟:通达心境,应用于今(深度好文)

时间:作者:起名专家

儒道思想的感悟:通达心境,应用于今(深度好文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天人合一,道法自然,道进乎技,游刃有余。儒道思想,让我们勇敢担当,让我们智慧豁达,且看同学们对儒道思想的感悟。

儒道合流通祉未来

高一七班郭聪仪

欲强其国,先强其魂;欲立其威,必溯其根。始于衣冠,达于博远;千年风华,尽在今朝。回眸浩如烟海的历史长河,儒、道乃为华夏民族最为悠久的社会哲学。或曰:“二者独立而不可融也。”果真如此吗?千年之后,让我们再次站在历史的视角重温儒道思想经典,以通达心境,应用于今。

先秦理性精神 儒道互补_儒道互补是一种人生智慧儒家是进取的哲学_儒道互补

每种文化的起源都有其特定的社会背景与时代风格,那些文明的精华更可以“日月更替而启明如初”,穿越茫茫时空给予后人以无尽的精神力量和思想启发。回首春秋战国,战火纷飞诸侯争霸,民不聊生礼乐崩坏……却也正因政局这般动荡,无数仁人志士毕生致力于寻求治国安邦的方法谋略,从而有了不同学派争芳斗艳,诸子百家彼此诘难,继而创造了中国历史上思想和文化最为辉煌灿烂、群星闪烁的时代。“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儒学和“知其不可奈何,而委心任运”的道学亦如此应运而生。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道家,宛如一个诞生于乱世的清秀隐者,以退为进,转而寻求内心的安宁。林语堂曾说:“自古文人失意时便崇尚道家。”不错的,“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道家视万物合一,应无所住,亦无有分别心。纵战火纷飞,我只见朝暾夕月、落崖惊风。道家注重人的生理与心理属性,觉察到了繁琐的宗法伦理对人个性的桎梏,因而回归本身的发现和享受,以获得个人内心的恬静。

正是这种通脱而无所拘囿的心态,让人在失落中找到慰藉,在黎明前看到光明。因此,在我们迷茫灰暗、似乎无路可走之时,不妨去读读道家经典,去感受那份穿越时空的自由与乐观。

儒道互补是一种人生智慧儒家是进取的哲学_儒道互补_先秦理性精神 儒道互补

谈到儒家思想,不妨以史为镜,而古典的中国曾有一个朝代将这种“内以修身,外以济民”的思想运用的灵活自如、淋漓尽致,并由此创造了一个永垂不朽的伟大时代——汉武帝时期。汉朝初立之时儒道互补是一种人生智慧儒家是进取的哲学,经济凋敝,百业俱衰,为了改善这种局面,汉初的统治者们采用了黄老“无为而治”的执政理念。在道家“与民休息”思想的领导下,汉朝国民经济全面恢复,到汉武帝时期,似乎已经迎来了无懈可击的全盛时代。然而事实上,虽然景帝已经平息了“吴楚七国之乱”,基本解决了“内忧”的问题,但匈奴还是不断侵扰着国家的边境,“外患”依然是汉朝的顽疾。同时,他也清醒地认识到了道家的局限性——鄙弃狭隘功利主义,而常常走向极端,主张绝对虚无,反对一切作为,漠视人生现实社会问题城市风水,几十年来一味主张讲和。在这种思想的引领下,何谈彻底歼灭匈奴?因而他“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学,注重人的社会属性和精神教育,以成就道德人格和救世事业为价值取向。“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儒道思想的感悟:通达心境,应用于今(深度好文),积极进取,奋发有为,为追求理想作出努力甚至牺牲,对现实对社会有强烈的关切和使命感——真可谓“以天下为己任”。汉武帝时期,儒学文化的精髓深深沁入每一位汉朝臣子的内心。只一句“出使重任,张卿可愿往?”他便无悔两次出使西域,清风与流云装满他的行囊,琵琶低唱,和驼铃一路叮当——从秦时明月,到汉时沙场。他始终秉持着儒家精进有为的风骨,纵被匈奴苦苦囚禁十年整,纵陪伴自己的只剩随从堂邑父一人,我从不悔穿越关山阻长,我亦不悔风尘里流浪。他听高山流水远庙堂,亦闻羌笛如此悲怆。儒家精神赋予张骞的神圣的使命感,让他志存高远,一往无前,永不言弃。他详细记录下西域的风土民情和匈奴的作战特点,为汉朝的鼎盛时代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明灭沙雪,一行马蹄声浮荡,大胜而归的霍去病,敛眉沉吟忆征战干戈寥落。面对天子的恩赐,他只一句“匈奴未灭,何以家为?”这句豪言震烁古今,如今亦时时刻刻激励着代代中华儿女。儒家思想让人勇敢坚强,“毋意毋必毋固毋我”,仁人志士们“衣带渐宽终不悔”儒道思想的感悟:通达心境,应用于今(深度好文),用意气风发迫使匈奴无奈唱出了那句:“失我祁连山儒道互补是一种人生智慧儒家是进取的哲学,使我六畜不蕃息;失我焉支山,使我嫁妇无颜色……”

在浩如烟海的历史长河中,儒家哲学赋予一个个伟大时代力量与勇气,道家亦给予了多少风流才子、迁客骚人积极的生活态度和豁达的超然心境。其实古代如此,今夕亦然。若只有道之出世则走向虚无无为,若只有儒之入世则刚健易折,很容易滑向极端。朱光潜说:“要以儒家的态度做事,以道家的态度做人。”不错的,得意时要积极进取,齐家治国,建功立业;失意时可以寄情山水,采菊东篱,不极端消极。这构成了中国人的典型精神气质和完整的人格。因而说:儒家道家,二者不应是取一舍一的,而应该相辅相成、相得益彰,交替进行,儒道合流,儒道互补,将这两种思想统一于现实中为人处事乃至齐家治国的方方面面中的。

“小则为盈袖之宝藏,展开则为千里之目明。”其实,无论是治国的雄才伟略,还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儒道合流”都是必不可少的。在学习生活中我们既要有儒家的奋进,“莫怪无心恋清净,已将书剑许明时”,早起五更,读迎晨光,泼墨激昂,不负光阴;也要有道家的豁达智慧,“牢骚太盛防肠断,风物长宜放眼量”,不局囿于眼前的失意困境,但行好事,莫问前程,顺其自然,以积极的态度去面对消极的事情。

儒道合流,通祉未来!

先秦理性精神 儒道互补_儒道互补是一种人生智慧儒家是进取的哲学_儒道互补

最后,再让我们跳出儒学和道学本身,其实,儒道合流的观点教给我们的不仅仅是面对生活的方式,更是对待文化一种辩证的、多维度的思维。是的,对待任何学派和文明我们都要秉持着辩证的观点:学贯中西,取今复古,别立新宗儒道互补是一种人生智慧儒家是进取的哲学,以开放包容、互学互鉴的态度对待世界文明的多元;在坚定文化自信、推进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的同时,以兼收并蓄的态度汲取其他文明的养分,促进世界文明共同前进。

道家及儒家是中国人灵魂的两面

儒,至道,终彻

高一七班 赵韵雯

儒道互补是一种人生智慧儒家是进取的哲学_先秦理性精神 儒道互补_儒道互补

纵观千里,滔滔江水,于长河岸边,黄土高原之上肆意纷飞的沙粒,悄悄哺育了一代代炎黄子孙。儒家的进取勃发,道家的逍遥避世,凝两千年中华文化精华,亘古,绵延。

最令我欣赏敬佩的,唯苏轼苏东坡也。

儒——一生无法割舍的追求

苏轼,一声“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响遏行云。“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俱写周郎之事,流露出对英雄周瑜的敬佩。当初周瑜少年得志,言谈卓绝,在从容谈笑之间就消灭了强大的敌军。而自己身处逆境,空有满腹才学却报国无门。此诗饱含了他对自己的用世之志无法施展的愤慨与失落。

“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渺渺兮于怀,望美人兮天一方。”我所思慕的人在哪里呢?在天一方!美人即是苏轼所一心想要报效的朝廷。听起来好像是缠绵悱恻的情歌,事实上却是宛转地泄露出不受重用的郁结,就连吹洞箫而和的客所奏的也是“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好似借箫声和歌声向远在天边的“美人”传达自己的思慕之情。

假如有朝一日苏轼会被朝廷重用,他致君尧舜的思想也会即刻复苏。“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虽为自慰、解脱,却不难看出其中隐含的无奈和伤感,以及他不能实现的建功立业的伟大抱负。



起名专家专业的命理起名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