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名专家
首页 > 儒家

儒家学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和重要组成部分(图)

时间:作者:起名专家

儒家学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和重要组成部分(图)

儒家学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和重要组成部分,是凝成中国民族精神的关键。

“察业识莫如佛,观事变莫若道,而知性尽性,开价值之源,树价值之主体莫若儒。”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荦荦大端,孔子儒家文化其实就是中国文化的血脉与灵魂。两者是血与水、源与流的关系。

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在中国古代社会形成并发展起来的比较稳定的文化形态,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是中华民族的历史遗产在现实生活中的展现儒家学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和重要组成部分(图),这个思想体系蕴含着丰富的文化科学精神,这种科学精神又是通过儒学之要义来体现的,在悠久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优秀的儒家文化价值理念。

博大精深、极具包容性的儒学,长期以来一直是中华民族共同的精神支柱之一。

中华文明的包容性特征很早便形成了。春秋时期就有人说“和实生物,同则不继”,孔子儒家集古代文化之大成,形成了“和而不同”的优秀品质,虽不苟同,但相互尊重,和平共处。

这对于中国这样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丰厚滋养”。

儒学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文化,只能在超越了单一民族观念和思想体系时才能存在。

夷夏之防

他一方面提倡“夷夏之防”,十分注重激励民族精神与爱国主义,同时又以“近者悦,远者来”和“四海之内皆兄弟”的博大胸怀,倡导民族和睦,友好相处,对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形成与巩固起了凝聚作用,因此,儒学长期以来是中华民族共同的精神支柱。

儒学提倡德化社会、德化人生的思想对中国人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成为华人世界共同的文化心理基础。直到今日,儒家文化仍是维护中华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的强大内聚力。

英国作家贡布里希(Ernst H.)说:在孔子学说的影响下,“中华民族比世界上别的民族更和睦和平地共同生活了几千年”。现代史学家柳诒徵先生说:“孔子者,中国文化之中心也;无孔子则无中国文化。”

儒学的这种地位是历史形成的。

2500多年前,孔子创立儒家学说,不是凭空创造的,而是在社会的大动乱中通过对三代流传下来的文化遗产进行反思、认真整理和重新加以诠释而形成的思想学说体系。

从源点时代走来的孔子儒学,是此后两千多年中华文明的“源头活水”。

孔子向往三代圣王之治,推崇并“删述”整理《诗》、《书》、《礼》、《乐》、《春秋》、《周易》“六经”。

作为中国文化“元典”的代表,“六经”凝结了古圣先贤的智慧,孔子的“信而好古”使儒学具有了深厚的历史渊源,成为中国元典的保存者和当时传统文化的集大成者。

钱穆先生说:孔子为中国第一大圣人。在孔子以前,中国历史文化当已有两千五百年以上之积累,而孔子集其大成。在孔子以后,中国历史文化又复有两千五百年以上之演进,而孔子开其新统,在此五千多年之间,中国历史进程之指示,中国文化理想之建立,具有最深的影响最大贡献者,殆无人堪与孔子相比伦。

综观我国上下五千年历史文明的变迁与发展,不难发现“孔孟之道”的儒家思想就是贯穿中国传统文化始终的思想核心与理论基石。

春秋末年,周王室衰微,天下无道,礼崩乐坏,正是在这种状况下,孔子创立儒家学派,祖述尧舜,宪章文武,创立儒家学说,兴办私学,实施教化。

孔丘

“孔子布衣,传十余世,学者宗之。自天子王侯,中国言《六艺》者折中于夫子,可谓至圣矣!”孔子一生弟子三千,大多在其身后弘扬其思想,实践其政治主张,为孔子思想流传百世作出了贡献。

在长达两千多年的中国封建社会里,儒家思想一直在官方意识形态领域占据着正统地位,对中国官学文化产生着广泛而深刻的影响。

其间,虽在秦时,经秦始皇焚书坑儒,使儒学受到一次严重的打击,但秦朝“二世而亡”。到汉武帝时,听从儒生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于是儒学开始成为官学,正式居于统治地位。

魏晋时期,玄学首先对儒学形成了冲击。

那时,一些人“轻贱”唐、虞,“菲薄”周、孔,以名教礼法为“乱危死亡之术”。而观其实质,玄学家更多的还是调和,是用道家思想解说儒家经典,并不违背儒家教义。

南北朝隋唐时期,佛教盛行,唐朝除武宗外儒家思想为什么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几乎所有帝王都不同程度地利用佛、道。但是,佛、道的盛行与社会发展相矛盾,因而,这时期多次出现灭佛运动,以“求兵于僧众之间,取地于塔庙之下”。

佛学盛行时期,儒学的价值观仍占主导地位,历代统治者都倡导忠君和孝亲,注重立身治国的儒家之学。佛徒还有所谓《父母恩重经》《孝子报恩经》等,声称“孝道”为“儒释皆宗”。

近代以来,儒学遭遇到西方文化前所未有的挑战,几乎被逼至“中绝”的边缘。

面对落后挨打、丧权辱国的惨痛现实,不少人宣布与传统文化决裂。于是,20世纪的中国形成了一个“反传统的传统”,似乎中华民族要摆脱苦难,就必须摒弃文化传统,必须“打倒孔家店”。儒学被贬得一文不值。

新文化运动对中国走向现代社会起了重大作用。

然而,新文化运动的偏狭与过激也消弥了国人对于民族历史文化的“温情与敬意”。

在有人激烈抨击传统的时候,也有人“强烈拥护”传统,虽然西方观念的冲击势如破竹,但同时也有近代孔教运动的兴起。

近代有一个值得重视的现象,即当人们了解了西方儒家思想为什么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再回头反观中国文化时,对儒学的认识就往往变得冷静和理性。

严复

严复翻译《天演论》,其初衷在于使国人更好地了解西方,重新认识中华元文化的深厚底蕴;章太炎最初激烈“诋孔”儒家学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和重要组成部分(图),后来变为强烈“尊孔”。

《大学》无异于儒家“圣经”,孙中山先生极力推赞《大学》,称其“精微开展的理论”“是我们政治哲学的知识中独有的宝贝”,为了拾起“民族精神”,他号召找回这些“知识的精神”。

儒家文化两千多年的影响,已经形成为中华民族的心理积淀,在国人的生活和精神层面依然起着重要的作用,儒家文化虽然受到极大冲击,但其在传统文化中的核心地位并未动摇。

时至今日,人们都能欣慰地看到,经过长期颠簸的中华民族,终于走过了一个又一个的泥泞和坎坷,最为紧要的是,人们已经认识到,作为中国文化核心与主流的儒家思想,是中华民族最突出的优势,是我们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

1989年,联合国教科文卫生组织干事泰勒博士说:“如果人们思索一下孔子的思想对当今世界的意义儒家思想为什么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人们很快就会发现……当今一个昌盛、成功的社会,在很大程度上仍然立足于孔子所确立和阐述的很多价值观念。”



起名专家专业的命理起名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