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名专家
首页 > 儒家

论徽州文化对儒学的传承与弘扬——兼论区域文化和中华文化的关系

时间:作者:起名专家

徽州文化对儒学的传承与弘扬——兼论区域文化和中华文化的关系

论徽州文化对儒学的传承与弘扬—兼论区域文化和中华文化的关系第年10佛山科学技术学院(社会科学版)rsity()Vo1。2ONo。4Oct。2002文章编号:1OO8—018X(2002)04—0027—05论徽州文化对儒学的传承与弘扬(安徽大学哲学系,安徽合肥)摘要:南宋以来,徽州被誉为"程朱阙里","东南邹鲁"。徽州文化在各个层面都贯穿着儒家思想。儒学是徽州文化的实质,徽州文化是儒学的实践表现形态,二者的关系是区域文化和中华文化的关系,又是辩证统一的关系。即区域文化丰富和发展了中华文化,是中华文化的生动体现;而中华文化又影响和指导着区域文化,二者呈现出互动式发展。关键词:徽州文化;儒学;中华文化中图分类号:G122文献标识码:A子,孟子为代表的儒家文化是中华民族的主流文化。儒家文化在自身发展的历程中,既汲取了前人的优秀文化成果,又汲取同时代其他文化派别的合理成分,使原来只具有地域影响的文化派别知名度逐步扩大,传播面越来越广,从而逐渐成为中华民族的主流文化。作为中华主流文化的儒家,影响着中华民族的每一地域,并与当地本土文化结合,产生了以儒学为指导的,独具特色的地域文化。

最能说明这个问题要数徽州文化了。徽州自南宋以来就被称为"程朱阙里","东南邹鲁",足见受儒学影响之大。为什么徽州被誉为"程"东南邹鲁"?首先是二程论徽州文化对儒学的传承与弘扬——兼论区域文化和中华文化的关系,朱熹的祖籍均是徽州,据清《河南程氏正宗世系谱》记载,二程一世祖为东晋新安(即徽州,晋称新安郡)程元谭。又据明洪武十九年《新安程氏族谱》为程羽,即二程高祖。程羽因佐宋太宗赵光义有功,被赐第京师泰宁坊,遂移居开封。曾祖程希振又从京师迁至洛阳,自此,二程为洛阳人。朱熹之父朱松为徽州人,宋徽宗政和八年,朱松授南建州政和尉,朱熹遂出生于福建尤溪。故高攀龙日:"程夫子生洛,朱夫子居闽,夫子洛,闽相去之遥,不知两姓之祖同出歙,又出黄墩之撮土也。"L1(原序)其次是程,朱等圣贤发扬光大儒学:"吾夫子生尼山,而颜,曾,思三大贤非出其家即乡,七十二弟子大抵鲁人为多儒家思想的传承及对中华文化的影响,至孟氏道益大明。……孟氏之后圣学不传。千四百年重开于周子,光大于程,朱"。[1(原序)《紫阳书院志》云:"孑L子没而微言绝,异端蜂起,百家争鸣,历汉收稿日期:2002—05—15作者简介:解光宇(1958一),男,安徽合肥人,安徽大学副教授,儒学研究中心副主任,从事儒家文化研究。28佛山科学技术学院(社会科学版)第20人性命之故,诗书礼乐之文,考古证今,毫厘必辨。

儒家文化传承的现实意义_儒家思想对中华文化的积极影响_儒家思想的传承及对中华文化的影响

则至紫阳朱子而后集其成。"(序)《新安学系录》亦云:"孟子没而圣人之学不传千有余岁。至我两夫子始得之于遗经,倡以示人,辟异端之非,振俗学之陋,而孔孟之道复明。又四传至我紫阳夫子,复溯其流,穷其源,折衷群言,集厥大成,而周,程之学益着。"L3(序)最后,徽州儒风盛行。"新安为程子之所从出,朱子之阙里也。故邦之人于程子则私淑有得其传者;于朱子则友之,事之,上下议论,讲靡问答,莫不允然,各有得焉。嗣时以还,硕儒迭兴,更相授受,推明羽翼,以寿其传。由宋而元,以至我朝,贤贤相承,绳绳相继,而未也。""新安介万山问,而中兴绝学之大儒与夫左右之者,胥此焉出,殆乾坤气运之所关,山JIl英灵之攸钟也,岂偶然哉,昔人谓之东南邹鲁。"L3(序)《茗洲吴氏家典》亦云:"我新安为朱子桑梓之邦,则宜读朱子之书,服朱子之教,秉朱子之礼,以邹鲁之风自持,而以邹鲁之风传子朱子友人与门人,且硕儒迭兴,更相授受,贤贤相承,故徽州被誉为"东南邹鲁"。儒学是如何南传至徽州的呢?从上述资料中也可见到儒学南传之轨迹,即周,张,二承孔孟之学,朱子又承二程之学。正如《程朱阙里志》所云:"自龟山受学于明道,明道送之日:'吾道南矣。'继而龟山授于延平儒家思想的传承及对中华文化的影响,延平授于豫章,而紫阳宴亲受延平,道学固在闽也,明道之言不虚也"。

儒家文化传承的现实意义_儒家思想对中华文化的积极影响_儒家思想的传承及对中华文化的影响

(序)即儒家道统大致是孔子一孟子一周敦颐一二程一朱熹。从这个道身,也就看到了儒学南传的历程。朱熹祖籍徽州,从父辈才迁至闽。朱子在徽州有不少亲朋好友,生前曾回徽省亲,收多门生,并且有多人赴闽随朱子学习,所以朱子理学思想在徽州广为传播。据有关史料记载,朱子曾三次回徽省亲。第一次在绍兴二十年春,"朱子二十一岁始归婺源省丘墓宗族"。第二次在淳熙三年二月朱子四十七岁,归婺源省先墓,"取道浦城,自常山,开化趋婺源,5)朱子每次回徽,都应友人之邀讲学授徒。据《新安学系录》记载,朱子在徽州的门人就有程表现在儒学对徽州文化影响的广度和深度上。徽州文化的广度,是说徽州文化层面的多样性。包括新安理学,徽商,徽州宗族制度,新安医学,徽州民居,新安画派,徽州朴学等。度是说徽州文化每一层面都贯穿着儒家思想。儒学与新安理学。朱熹曾三次回徽州省墓,并在婺源及歙县等处悉心讲学,竭力为家乡培养人才。返闽后,仍与新安士人频繁书信往来,悉心指导为学之要。不少新安学子朱子就学。由此,朱学在徽州得到广泛传播,形成了作为朱学又一重要分支的新安理学。新安理学奉朱熹为开山祖,在徽州大致经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南宋新安理学形期。这一时期通过朱熹三次返徽州讲学,带出了程沟,吴昶,滕磷,滕珙,程永奇等一大批朱学弟子。

这些弟子在徽州弘扬儒学与朱子理学方面起着承先启后的作用。第二阶段为期解光宇:论徽州文化对儒学的传承与弘扬29安理学发展时期。这一时期,朱熹理学进一步传播,先后涌现出许月卿,陈栎,胡炳文,郑玉,朱升,汪应蛟,程敏政,程瞳等一大批理学家。由于他们对朱子学与儒学的广为弘扬,从而把新安理学推进到一个新阶段。第三阶段从明末至清中叶,为新安理学衰微和终结时期。这一时期徽州先后产生过金声,吴日滇,施璜,江永,程瑶田等一批理学大师。但总的来说,从明末起新安理学逐渐走向衰微。尤其是随着皖派经学的兴起,新安理学走向终结。纵观新安理学从南宋到清中叶的六百多年历程,不难看出以朱子学为代表的儒学州一直发挥着重要的影响,它培育了一代又一代的儒学大师且通过儒学大师们的言传身教,将儒家思想渗透到徽州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层面。儒学与徽商。明清时期,徽商的活动范围"几遍字内"论徽州文化对儒学的传承与弘扬——兼论区域文化和中华文化的关系,所谓"山陬海涯无所不至",尤内在根据。许多徽商在从商之前皆是儒生,他们从很小时就熟读经史,有较高的儒学修养。只儒服贾"。这些儒生虽然改换"贾"服,但对儒学仍情确独钟。他们从现象上看忙碌于商务,但其本质却是"儒",以"儒"作为内在素质来经商,以儒家的哲学与伦理来指导经商。

儒家思想的传承及对中华文化的影响_儒家思想对中华文化的积极影响_儒家文化传承的现实意义

徽商中"先贾后儒"现象也层出不穷。如清代徽商江春,身任盐业总商长达40而归儒","雅好诗书"。他在客居地扬州建起"秋声馆",广交天下儒士名流,并成为乾隆皇帝的文友,留下了"布衣交天子"的佳话。徽商汪廷榜年轻时从贾,远抵汉江,为汉江波澜壮阔的气势所震撼,于是"归而读书,学文词",最后中举人。盐商程鱼门,经商致富,但始终心官场有内在联系,能够保护切身利益。所以许多徽商不惜重金混迹儒场以及官场,以谋求政治庇护。既然徽商对儒学有剪不断的情结,那么他们在从事商务活动中就会自觉或不自觉 儒家思想来指导。儒家思想博大精深,对从商有直接指导意义的主要有两点:其一是以"仁"为本的思想。孔子的"仁者爱人",孟子的"人性善",可以说是儒家伦理 的核心概念,是对个人德行的最高要求。把"仁","善"的要领贯彻到经商实践中,就必须坚持 方法与手段的合理性与合德性,使经商能达到"至善"的目的。清代歙县商人吴钢," 平生仁心 为质,视人之急如己,力所可为即默任其劳,事成而人不知其德。"他经常谆谆告诫儿 说:"人生学与年俱进,我觉'厚'之一字,一生学不尽亦做不尽也。"[(P288)。其二是以义统利的思想。儒家的义利观,是把义和利看做既对立又统一的整体。

儒 处理义和利关系时,主张义,利并举。清黟县商人舒遵刚对义,利关系进行了生动的阐述。他 说:"生财有大道,以义为利,不以利为利",并说:"钱,泉也,如流泉然,有源斯有流。今之 是儒家所要求的。3O 佛山科学技术学院(社会科学版)第20 中不少人迁人了四面环山,峰峦叠嶂的新安,儒学与中原文化随之进了这块土地。但宋代以 前,这里的文化发展缓慢。到了南宋,全国政治经济中心南移,朱熹理学思想在徽州 的广泛传 播,徽州文化得到了迅速发展。徽州的学校官办的有府学,县学,社学;官民合办,以民 办为主 的有书院;私办的有各地以宗族为主的私塾,义塾等等。以书院言之,宋代徽州共有 书院14 所。其中,北宋时仅有 所,其他11 所均为南宋时所建。元代徽州有书院 17 所,明代 朱理学得到统治者进一步推崇,徽州书院愈办愈多,共有48 所。清代徽州书院更增 至54 再以社学为例,仅明代徽州六县就有社学462 所。清康熙时,增至 562 所。私塾,义塾 更是处 处可见。以至明清时,徽州已形成"十户之村儒家思想的传承及对中华文化的影响,不废诵读","远山深谷,居民之处,莫不 师"的盛况。而在这些地方,"一以朱子为宗"。"凡六经传注,非经朱子论定者,父兄不以为教, 子弟不以为学也。

"普通徽州人亦认为,"我新安为朱子桑梓之邦,则宜读朱子之书, 服朱子之 教,秉朱子之礼,以邹鲁之风自持,而以邹鲁之风传子若孙也。"徽州崇尚儒学与程朱 理学的 个重要成果是科举考试成绩辉煌。据《明清进士题名碑索引》记载,明代徽州中进士者392 人,清代 226 人。以上不包括寄籍的进士数,如包括人数就更多了。再以状元为例,有 清一代, 徽州本籍和寄籍状元多达17 人。占全国总数15。总之,随着文化教育的发展,宋代以 "十里四翰林"等科举佳话。宋代以后,徽州文化教育的发展,虽有多种因素,但与以朱熹理学 为代表的儒学的传播以及得到高度重视显然有着密切关系。 儒学与徽州宗法制度。儒学对徽州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其中还有一点不可忽视的是,



起名专家专业的命理起名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