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名专家
首页 > 儒家

(知识点)文学常识:汉代儒学与宋明理学

时间:作者:起名专家

(知识点)文学常识:汉代儒学与宋明理学

第33讲汉代儒学与宋明理学一、西汉初年:黄老之学1.背景(1)西汉建立之初,经济残破,百废待兴。(2)汉初的统治者吸取秦亡的教训,实行与民休息的政策。(3)道家“无为而治”适应了汉初“与民休息”政策的需要。2.内容黄老之学是指道家学说中的两派,“黄”指黄帝的学说,“老”指老子的学说,包括“治身”和“治国”两个方面,强调“无为而无不为”“因时制宜”,既要尊重自然规律,又要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是一种“积极的无为”。3.评价(1)积极影响:从汉初到武帝即位约70年的时间,黄老之学一直是政治上的指导思想,对恢复经济和巩固西汉政权起到积极作用,为汉武帝时期国家的强盛奠定了良好基础。(2)消极影响:黄老之学的清静无为,使中央权威被削弱。二、汉代儒学1.董仲舒的新儒学(1)背景经济汉武帝时期,经济恢复发展,国力增强(知识点)文学常识:汉代儒学与宋明理学,为中央集权的加强奠定了物质基础政治诸侯国势力膨胀君权神授是不是儒家思想,土地兼并剧烈,匈奴为患君权神授是不是儒家思想,威胁西汉的稳定思想道家“无为而治”的思想已不能满足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2)内容①为适应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提出“春秋大一统”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②为加强君权,宣扬“君权神授”。提出了“天人合一”和“天人感应”学说。③为维护统治秩序提出“三纲五常”和提倡孝道。

受董仲舒的新儒学,根本原因在于它适应了加强中央集权和国家大一统的需要,而不是因为

它宣扬的思想有利于缓和阶级矛盾。2.儒家思想主

流地位的确立(1)汉武帝的

举措思想接

受董仲舒的新儒学思想政治起用大

批儒学家参与国家大政;地方政府定期选出孝子、廉吏到中央任官,儒学成为政

府选拔人才的主要标准教

科书:规定儒家“五经”为官方教科书,教育被儒家垄断。②中央:兴

①教育办太,大大提学高了儒学的地位③在

全国各郡县设立学校,初步建立了地方教育系统(2)儒学独尊地位的

确立对中国历史发展的深远影响对汉代政治有

利于局巩固中央集权的“大一统”面,削弱和打击了地方割据势力,稳定了

封建统治秩序对民

于儒学,儒学逐渐成为中华民族的独特精神。这种民族精

族精神思想统一

神是维护统一、阻止分裂的强大思想武器对学术

结束了各派学术思想平等竞争的局面,对学术、思想的发展有

文化一方面钳制作用;另一方面,尊儒又提倡了文化教育,提高了知识分

子在社会上的地位和作用对主

历代统治者推崇的正统思想,逐渐成为两千多年来中国

流思想儒家思想成为

传统文化的主三、宋明理学流(一)程朱

理学1.背景:儒学

危机(1)客

观上:儒学受到冲击魏晋南北朝

时期佛教、道教迅速传播,信徒众多,儒学的发展逐渐出现危机隋朝儒学家提出“三教合

归儒”的主张,又“称三教合一”,主张以儒学为主,调和并吸

收佛教、道教的理论唐朝统治者

奉行三教并行的政策,即尊道、礼佛、崇儒;佛教和道

(3)特点把道家、法家和阴阳五行家的一些思想糅合到儒家思想中,加以改造,形成了具有时代特色的新的儒学体系。易错辨析(1)罢黜百家≠禁绝百家。“罢黜百家”只为独尊儒术服务,并不仅仅意味着儒家思想得到继承与发扬,因为在这一时期董仲舒的新儒学还吸取了法家、道家、阴阳五行家等各家思想,进一步适应了“大一统”社会发展的需要。(2)汉武帝之所以接

开始挑战儒学的正统地位(2)主观上:儒学的自身

缺陷儒学自

孔子以来主要探求人间的道德和秩序,注重人间世界,而忽视了对天地万物本原和宇宙

规律的探讨.2。内容主张代

观伦理观认识论二

表宇宙

物致知”,只有

宇宙万物的本原理道德直接联系起

程天理是深刻探究万物才能掌握

,先有理后有物把天理和伦来提出“格

天下之理朱熹理之

物致知”的目的在于

源在于天理,天理

天理,灭人欲”“格明道德之善而非求科学之

就”“三纲五常是强调“存

真3.影响(1)程朱

理学适应了统治阶级的政治需要,备受推崇南,为成宋以后长期居于统治地位的官方

哲学,有力地维护了封建君主专制统治。(2)朱熹编著

的《四书章句集注》成为后世科举考试依据的教科书。(3)朱熹

的学术思想还传播到日本、朝鲜乃至欧洲(知识点)文学常识:汉代儒学与宋明理学,在日本和鲜朝,甚至朱形成“教学”子学派。

材补缺理学的世俗化朱熹

重视儒学的普及化、通俗化,他编著《四书章句集注》,用理学思想重新解释“四书”,使理学

而“四书”透过深入人心。他编著《小学集注》,旨在教育青少年“遵循三纲五常”的道

德规范。他编著《论语训蒙口义》《童蒙须知》,对儿童的衣着、语言、行为、读书、写字

、饮食等方面的习惯,都提出了道德性的行为规范。在朱熹等人的影响下,南宋有相当多

的通俗教育读本君权神授是不是儒家思想,如《劝孝文》《劝学文》《劝农文》《谕俗文》等。这些读物都是将理学思想

世俗化,劝导民众遵循长幼有序、男女有别、恪守本分等生活理念。《三字经》更为典型

,几乎家喻户晓(。二)陆王心

学1.人物(1)心

学的开创者——陆九渊①核心

心想:“思即理就也”:“理”是内在的“便心”,强调“宇宙是吾心,吾心便,宇宙”是

认为“心”是万物的本原,天地万物都在心中。②求“理”的方法(方法

明):“发论本心”。穷理不必向身心以外的事物探究,只需反省内心就可

得到天理,反对“格物致知”。(2)心

学的集大成者——王阳明“心

即理”提出“心外无物”“心外无理”,理存在于心,是头脑中固有的;心

教的发展,

封建道德,存在于心,是人头脑中固有的“致

为人生而有“圣人之心”,良是知(即天理)每个人心中所固有的, 但

良知”认容易被私欲所侵蚀,所以要通过“内,”心反省克服“私欲”,恢复良

知的本性“知

行合一”“知”和“行”都产生于心,要用良知支配自己的行为实.2践影响(1)陆王心

重学视的个体主动作用,肯定普通人生活欲求的正当性,具有一定的思想解放作用。(2)陆王心

强调人的自学觉精,神否定古代经典,绝对的威权客观上冲击了正儒统学的影响,冲

破了理学的思想禁锢,对晚明思想界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刺激作用。(3)陆王心

学虽然有利于道德修养,但忽略了对客观识知学的习了,造成之王后学弟子任性废学的

弊病。考

点一“王道、帝道、霸道”的糅合——董仲舒新儒学法律儒家

化自汉代春秋

决狱开始,中国法律走上了儒家化的道路。所谓法律的儒家化,是指将儒家的道德精

神注入法律、法令,使封建法律具有了伦理法的性质,即以儒家思想为立法、注律,以及

司法实践中定罪、量刑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中国法律的儒家化,形成了礼法合一的特色,影响

深远。针

对济1练(2019·宁一中月考)东汉章有人初年,“帝侮辱人父者而子杀之,贳肃宗(其死刑赦免)

而降宥之”,这种做法此后便作为司法断案可以比附的典型案例——决事比,直到汉和帝时被

整理成“轻侮法”,对类似复仇规定了从轻处罚的条款。在以后的复仇判决时,地方

官吏往往通过各种途径和方式减免其死刑。汉代的做法从本质上反映出()A.儒家

伦理已渗入法律中B.中央集权在不

断加强C.君主

专制影响政治生活D.

司法程序已日渐完备答案

A解

析因父亲被侮辱而犯罪可以从轻处罚,体现了法律对儒家思想的肯定,其本质上反映出儒家

伦理已渗入法律中,故项选A。材料无法体现不央中权集断加强、君主专,的影响制故B、C两

项排除;材料信息并未提及司法程序,项排除D故。1.董仲舒新儒学的特点

是第一性的,物是第二性的,理是

涵看,融主张在政治思想方面实行(2)儒家、阴阳五行家、黄老之学和法家思想为一体。“大一统”,强调君主权威,

赋予君权以神权色彩。(3)在宣扬君权神授的

同时,又继承和发扬了儒家的民本思想和“仁政”思想。(4)以维护

皇权的绝对性为目的,受到统治者重视,迅速成为封建社会正统思想。(5)具有神学色

彩,其哲学思想的本质是唯心主义。(6)承

认现实政治秩序的合理性(如皇权专,即维护制)现实统治。2.汉代的新儒学与

先秦儒学的区别与联系(1)区

别①思想内

涵新:汉代的儒学将想阳五行家、黄老之学、阴家思法纳入自己系思想体的,具有“杂

家”色彩,发展与改造了先秦儒学,不是简单地重复先秦儒学的内容。②与

当政者的关:系先学秦儒批判暴政而致力于想立理建化的会秩序社;学汉儒代则退而求

其次,承认现实社会政治秩序的合理性(如皇权专制),即从批判时政转为维护现实统治。③地位:

先秦儒学虽然也是为统治者提供和治方法统政治的伦理学说,但毕竟是在野的、带

有相当理想色彩和批评成分的学说;而董仲舒建立的新儒学,则完全是一套官方统治思想,它

以维护皇权的绝对性为目的,被确立为中央王朝的统治思想。(2)联

系①先

秦儒学宣扬的“礼”“仁”“仁民政”“本”为新儒学所继承。②新儒学

正是在对先从儒学继承和发展的基础上,秦儒学使先秦的民间学说上升为汉武帝时期的

官方学说。考

点二儒学的世俗化——宋明理��



起名专家专业的命理起名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