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名专家
首页 > 儒家

(知识点)《醒世恒言·卷头诗》

时间:作者:起名专家

(知识点)《醒世恒言·卷头诗》

1【原文】

奉劝人行方便事①,得饶人处且饶人。

出处

《醒世恒言·卷五》,作者冯梦龙,明代通俗文学家、戏曲家。

注释

①方便事:给人帮助之事。

译文

劝告人们要多为别人提供方便,可以饶恕人的地方就饶恕人。

2【原文】

冤仇宜①解不宜结,各自回头看后头。

【出处】

《醒世恒言·卷头诗》。

【注释】

①宜:应当。

【译文】

冤冤相报何时了,仇怨应该设法化解,各自退一步便大事化小,小事化了。

赏析与启迪】

如果大家都存有一颗仁爱之心,遇到冲突时,退一步海阔天空,忍一时风平浪静。如果双方都有化解矛盾的诚意,仇冤就不会激化,彼此的谅解与宽容,会让友情在宽恕中升华。

3【原文】

慈悲①即智慧②,智慧即慈悲。

【出处】

《摩诃止观·卷五》,作者隋代智顗。《摩诃止见》是佛教天台宗的重要著述。

【注释】

①慈悲:佛教认为人应以救助、普济他人疾苦为自己的本分。

②智慧:指辨析、判断、发明创造的能力。

【译文】

慈悲是智慧的源泉,智慧是慈悲的指南。

【赏析与启迪】

现实生活中,常有人只顾运用自己的聪明才智去追名逐利,却泯灭了对他人的仁爱之心,这类所谓的“聪明人”,远远达不到智慧的境界,有时甚至会上演“聪明反被聪明误”的闹剧。耍小聪明的人,鼠目寸光,只顾眼前的蝇头小利;有大智慧的人,洞若观火,凡事都比他人游刃有余。

所以,一个人立身处世,光有聪明才智是不够的,还应该有一颗慈悲之心。

4【原文】

悭①贪②不布施,是名常睡眠;修施济匮乏③,是名为觉悟。

【出处】

《别译杂阿含经·卷五》,佛教的一种译经。

【注释】

①悭:吝啬,小气。②贪:贪婪,多欲而不知满足。③乏:缺乏。

【译文】

吝啬、贪婪而不去布施,这就叫做不觉醒;去布施,去救助那身处匮乏之中的生灵,这就叫做觉悟者。

【赏析与启迪】

一个人的布施与慈爱之举并不只局限于付出金钱,很多时候,一个赞许的眼神,一阵鼓励的掌声,或者一个灿烂的笑容,这些都是内心里充盈着慈悲与善意的表现。

5【原文】

爱人①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出处】

《孟子·离娄下》,作者孟子,名轲,战国时期儒家代表人物,思想家,教育家。著有《孟子》一书,有“亚圣”之称,与孔子一起被后人合称为“孔孟”。

【注释】

①爱人:用一颗仁爱之心去爱护他人,帮助他人。

儒家礼思想包含哪四个部分_儒家思想的关于礼的句子_儒家思想礼的意思

【译文】

爱戴别人的人,别人也总爱戴他,尊敬别人的人,别人也总尊敬他。

【赏析与启迪】

这个世界上,没有一个生命可以孤立地活下去。没有船只停靠的岛屿,只是一个孤独的岛屿,无法在迁徙的季节回到故乡的大雁,只是一只孤独的大雁。一个人想要得到别人的爱,首先他必须自己心中有爱,并愿意把这种爱奉献给别人。在与别的生命的互敬互爱中,才能感受到生命本质的温暖。

6【原文】

爱人利物谓之仁①。

【出处】

《庄子·天地》,作者庄子,名周,战国时期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后世将他与老子并称为“老庄”。

【注释】

①仁:怀着慈爱之心,同情、爱护别人。

【译文】

泛爱众人、普利万物就叫做“仁爱”。

【赏析与启迪】

庄子把“爱人”和“利物”二者结合起来,作为对人们的道德要求,蕴涵着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意思。

进入21世纪,地球上环境污染日趋严重,生态质量下降,资源相对匮乏,而这些都与人类的活动息息相关。如果你想让自己拥有一颗仁爱之心,只懂得人与人之间的关爱是不够的,还要爱惜世间万物,因为所有这一切,都是大自然的造化。人是大自然的一分子,是万物之灵,理应成为大自然的守护者。

7【原文】

五性者何?谓仁、义、礼、智、信也。

【出处】

《白虎通义·性情》,作者班固,汉代史学家。《白虎通义》一书把“天人合一”、“天人感应”的神学论加以发挥,把自然秩序与封建统治的秩序紧密结合在了一起,提出了完整的神学世界观。

【译文】

人的五种基本性情指的是什么呢?就是仁、义、礼、智、信。

【赏析与启迪】

做人的艺术有多种,仁爱则是人际关系和谐的纽带;处理事情的时候,不仅仅只是关注自己的利益,而且时时有忠义之心,处处表现出人情味;做事说话合乎礼仪与章法,不违反法律法规,简单来讲,哪怕让“谢谢”、“对不起”成为一种习惯,都是一种良好品质的表现;聪明常人都具备,但智慧却需要好好培育,遇事清醒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诚实”是一切美德的基础儒家思想的关于礼的句子,没有诚实,其他的品德就失去了它们存在与发展的根基。

8【原文】

仁者人也,义者我也。

【出处】

《黄书·任官》,作者董仲舒,西汉思想家,他把儒家的伦理思想概括为“三纲五常”,他的教育思想和“大一统”、“天人感应”学说成为后世统治者的理论基础。

【译文】

用仁爱来对待别人,用道义来约束自我。

【赏析与启迪】

用仁慈的态度去爱护别人,就会得到别人的爱戴;用道义的标准来克制自我,就不会自私自利。

9【原文】

四海①之内皆兄弟也。

【出处】

《论语·颜渊》,相传作者孔子,名丘,春秋时期教育家、思想家。《论语》是孔子言论的汇编,儒家最重要的经典。

【注释】

①四海:即东海、西海、南海、北海。这里的“海”,其本义是指辽阔无边的未知地方,并不仅仅是指“海洋”,实际上是指包括中国以外的地方。

【译文】

四海之内,都是兄弟啊!

【赏析与启迪】

这句话反映了中国文化的巨大包容性、涵盖性和人文精神。

10【原文】

海内①存②知己,天涯③若比邻④。

【出处】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作者王勃,唐代诗人。

【注释】

①海内:天下。②存:有。③天涯:天边。④比邻:近邻。

儒家礼思想包含哪四个部分_儒家思想礼的意思_儒家思想的关于礼的句子

【译文】

四海内有朋友心心相连,天边海角好似亲密近邻。

【赏析与启迪】

只要是真诚的友谊,就会经得起挫折的考验,就能穿越时空的阻隔。

纵然一个人远离故乡,只要知心朋友存在,就不会孤单寂寞。知心朋友之间,心与心紧紧相连,感情紧紧相通,友谊不会因为山高路远而消失,不会因为岁月的变迁与空间的更替而改变。

当你孤独的时候,不要忘记,朋友们在牵挂着你学习是否进步,身体是否安康。而异乡的你,更应该把友谊化做奋发向上的动力,踏实走好自己的人生之路。

11【原文】

君子成人之美①,不成人之恶②。

【出处】

《论语·颜渊》。

【注释】

①美:功绩,成绩。②恶:尴尬,难堪。

【译文】

君子喜欢帮助他人取得成绩,决不会让人陷于难堪。

【赏析与启迪】

成人之美是一种高尚的行为,需要有良好的道德素养和与人为善、助人为乐的品格。当你不计较个人得失,真诚地帮助别人时,你的内心就会感到充实而快乐。

12【原文】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出处】

《论语·颜渊》。

【译文】

自己不愿意承受的,就不要强加在别人的头上。

【赏析与启迪】

做人就得学会将心比心,懂得为他人着想,努力克制自己自私自利的想法。人人都喜欢与天使成为朋友,而不是恶魔。

13【原文】

是故欲人之爱己也,则必先爱人;欲人之敬己也,则必先敬人。

【出处】

《郭店楚简·成之闻之》,作者不详,为先秦时代的作品。

【译文】

因此,要想别人爱护自己,就必须先爱护别人;要想别人尊敬自己,就必须先尊敬别人。

【赏析与启迪】

人生需要爱的滋润,这个世界需要爱的阳光。爱能使人与人之间相互联结,使地球成为一个温暖的大家庭。“人”字的一撇一捺就意味着人与人的相互支撑——无爱不成世界。

只有爱护人的人,人们才会爱护他;只有敬重人的人,别人才敬重他;只有施德于人的人,人们才以德来回报他;只有乐于帮助人的人,人们才乐意帮助他。付出的越多,收获就越大。因此说,善待别人,就是善待自己。

14【原文】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出处】

《游子吟》,作者孟郊,唐代诗人,著有《孟东野集》。

【译文】

慈爱的母亲用手中的针线,为游子缝制身上的衣服。

【赏析与启迪】

世界上母爱是最伟大、最无私的。“儿行千里母担忧”,儿子要远赴他乡,母亲心里很难过,只能把自己的感情寄托在儿子的衣装上。这两句诗的语言虽平白如话,却令人深受感动。

这充满慈爱的点点滴滴,一如年轻人常常喜欢挂在嘴边的一句话“曾经有一份爱,摆在我的面前,我没有珍惜……”只有当母爱终结在琐碎的岁月之后,成为墙上的一张黑白照片时,你幡然醒悟却后悔莫及。

15【原文】

宽则得众。

【出处】

《论语·阳货》。

【译文】

儒家思想礼的意思_儒家礼思想包含哪四个部分_儒家思想的关于礼的句子

宽厚,就会得到众人的拥护。

【赏析与启迪】

宽容别人就是宽容自己。只要敞开胸怀,以包容一切的气度去读懂宽容、学会宽容,生活中就一定会多一分宽容,多一分理解,多一分纯真和美好。给别人一分宽容,自己就会多打开一扇心窗,多拥有一片蓝天。

16【原文】

君子爱①人深,恶②人浅。爱人长,恶人短;小人反是。

【出处】

《颜习斋先生言行录·常仪功》,作者颜元,清初思想家、教育家。

【注释】

①爱:喜好。②恶:讨厌、憎恶。

【译文】

有道德、有修养的仁人君子,对别人的爱意深厚,而对别人的恶意较少;喜欢别人的优点,讨厌别人的缺点;没有道德修养的小人恰恰相反。

【赏析与启迪】

真诚地去关心别人、帮助别人吧!与人为善,其实就是善待自己。当你向别人施予善心的时候,必将得到善的回报,这是一条亘古不变的真理。

17【原文】

仁者寿。

【出处】

《论语·雍也》。

【译文】

有仁德的人往往健康长寿。

【赏析与启迪】

如果你想做一个健康长寿的人,那么就先培养内心的仁慈吧。仁慈之心能让你放下人世间的烦恼,充分领略生活的美好,轻松愉快地度过生命中的每一天。

18【原文】

人必其自爱也,而后人爱诸;人必其自敬也,而后人敬诸;自爱,仁之至也;自敬,礼之至也。未有不自爱敬而人爱敬之者也。

【出处】

《法言·君子》,作者扬雄,西汉文学家、哲学家。

【译文】

人必须先自爱,而后别人才会爱他;人必须先自敬,而后别人才会敬他。自爱是仁的极致,自敬是礼的极致。世界上没有不自爱、自敬,而能够被别人爱和敬的人。

【赏析与启迪】

这句话强调人必须先自爱,而后别人才会对他有所爱。

19【原文】

志士仁人①,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出处】

《论语·卫灵公》。

【注释】

①志士:有坚定意志的人。仁人:仁民爱物、道德高尚的人。

【译文】

志士仁人,没有为了求生而损害仁的,只有牺牲自身来成全仁的。

【赏析与启迪】

这句话是成语“杀身成仁”的出处。“仁”是孔子心目中最高、最根本的理想和准则。在孔子看来,志士仁人不会贪生怕死而损害仁德,而是不顾个人安危甚至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也要成全仁德。

20【原文】

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①。君子淡以亲,小人甘以绝。

【出处】

《庄子·山木》。

【注释】

①醴:指甜美的酒。

【译文】

君子之间的交往平淡若水,小人之间的交往甜美如酒。然而君子间的友谊却亲切常存,小人之间的情谊却常常断绝。

儒家礼思想包含哪四个部分_儒家思想的关于礼的句子_儒家思想礼的意思

【赏析与启迪】

21【原文】

仁之法在爱人,不在爱我;义之法在正我,不在正人。

【出处】

《春秋繁露·仁义法》,作者董仲舒。

【译文】

仁的法则在于爱别人,而不是爱自己;义的法则在于端正自己,而不是端正别人。

【赏析与启迪】

只有严格地要求自己,宽容地对待他人,才能不断地磨砺自己的个人品质,从而保持身心的平衡,与他人、社会相和谐。

22【原文】

仁人无敌于天下。

【出处】

《孟子·尽心下》。

【译文】

仁爱的人无敌于天下。

【赏析与启迪】

古往今来,许多志士仁人用仁爱做武器,化解了众人心中的仇恨,并把爱与和平播种进了人们的心田。

对付对手的方法,一般有三种:第一种是针锋相对,斗得天昏地暗(知识点)《醒世恒言·卷头诗》,结果往往两败俱伤;第二种是忽略对手,忘记对手,不与对手一般见识,这是一种掩耳盗铃的做法;第三种则是以“仁爱”做武器,化敌为友,把对手变成自己的朋友。毫无疑问,第三种方法是最高明的。

与人争斗和忘记对手都是容易的,但在对手面前,坦诚以待,把对手变为知己,却要接受人性上的巨大考验。一个充满仁爱、肩膀上站立着天使的人,在世人面前,无疑是一个有人格魅力、光芒四射的人。

23【原文】

仁主于爱,而爱莫切于事亲。

【出处】

《孟子集注·离娄上》。集注者朱熹,南宋哲学家、教育家、文学家(知识点)《醒世恒言·卷头诗》,是儒家著名的代表人物之一。

【译文】

仁的主旨在于爱人,而爱人没有比侍奉双亲更重要的了。

【译文】

作为有仁德的人,天地之间没有什么是不值得自己爱的,但是爱自己同类的人,应该是最优先的。

【赏析与启迪】

一滴水只有融入江河海洋,才不会干涸;一片叶子只有回归大地,才会化做护花的春泥。一个人要想实现其人生价值,必须得到他人的关心和帮助。个人不能离开他赖以生存的群体,更不能离开由这么多群体构成的社会。所以,仁德的人首先要爱自己的同类。

人要爱人,世界才会充满爱。有爱,人的世界才会生机盎然;有人爱,能爱人,才能品尝到人世的温暖与欢乐。

25【原文】

夫爱人者,人必从而爱之;利人者,人必从而利之;恶①人者,人必从而恶之;害人者,人必从而害之。

【出处】

《墨子·兼爱中》,作者墨子,名翟,战国时期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军事家,墨家学派的创始人,有《墨子》一书传世。

【注释】

①恶:憎恨。

【译文】

凡是爱别人的人,别人也会跟随着爱他;有利于别人的人,别人也会跟随着有利于他;憎恶别人的人,别人也会跟随着憎恶他;损害别人的人,别人也会跟随着损害他。

【赏析与启迪】

如果我们都有“兼相爱”的善良动机,有爱人、利人的行为,人们就会爱我、利我,这就实现了“交相利”。这与“投我以桃,报之以李”的说法是一个道理。天下如果都是如此,那么,互爱、互利的双赢局面还会远吗?

把别人的忧虑当成自己忧虑的人,别人也会忧虑他的忧虑;把别人的快乐当成自己的快乐的人,别人也会快乐着他的快乐;用利益帮助别人的人,别人也会用利益帮助他;用德行对待别人的人,别人也会用德行回报他。这就是人性,这就是人情。

如果你渴望得到别人的关爱,应当想到别人也需要你的关爱;如果你渴望得到别人的帮助,你就该尝试去帮助别人。只要你有慷慨助人之心,就可以团结他人,扫除障碍,克服困难。

个人的力量总是有限的儒家思想的关于礼的句子,很多情况下,人与人之间必须相互扶持。希望你能持有一颗仁爱之心,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给需要帮助的人提供帮助。

26【原文】

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出处】

《论语·雍也》。

儒家思想礼的意思_儒家礼思想包含哪四个部分_儒家思想的关于礼的句子

【译文】

仁爱的人,就是想要自己立得住,也要使别人立得住;想要自己通达,也要使别人通达。

【赏析与启迪】

孔子所谓的“仁人”,就是指成就自我时,也帮助他人取得成就的人。这些人不仅仅关心自己的通达和成功,而是有一颗宽广博大的心胸,心系他人,能够为他人着想,在成就自己的同时也成就了别人。

现代社会充满了机遇和挑战,人与人之间充满了竞争。在竞争中,如果能有既成就自己又成就他人的宽广胸襟,那么,社会上的冲突将被化解,大家就可以和谐共处了。

青少年虽然生活在一方狭小的环境里,同样也会遇到同学之间的竞争。比方说,学习上会出现竞争,参加文体活动会出现竞争,甚至在评选班干部时也会出现竞争。在某种意义上讲,凡事多为别人着想,其实往往也能为自己创造更多的成功机会。

27【原文】

恭者不侮人,俭者不夺人。

【出处】

《孟子·离娄上》。

【译文】

恭敬别人的人不会侮辱别人,自己节俭的人不会掠夺别人。

【赏析与启迪】

一个人的形象是一封无字的介绍信。人们往往通过你的语言、行为、仪表,来判断你是一个什么品位的人。如果你想在生活中给别人留下一个好印象,就应该注重礼貌,谦逊待人。

28【原文】

博学①而笃志②,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出处】

《论语·子张》。

【注释】

①博学:知识渊博。②笃志:坚定志向。

【译文】

广博学习并且坚定自己的志向,恳切地提出问题,多思考当前的事情,仁德就在其中了。

【赏析与启迪】

家财万贯不如一技在身。求学是谋生的基础,但是人生在世,仅仅学会个人生活的技能是不够的。

做人首先要立志,远大的志向是博学的前提;其次是要善于提出问题,寻求正确的答案;最后还要注重思考,由近及远,由易及难,由浅及深,去探究事实的真相。

一个仁人君子,就应该学有所长,品格高尚,胸襟坦荡,善于追求真理,不被事物的表象所迷惑。

怎样才能培养仁德的品质呢?那就是以坚定正义的志向去学习,多发问,多思考,结合实际情况去考虑各个方面的关系,兼顾各个方面的利益,妥善地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这样一来,人们的行为就会比较符合仁德的要求了。

29【原文】

得道①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出处】

《孟子·公孙丑上》。

【注释】

①道:道德,道义、正义。

【译文】

得到仁义的人,帮助他的人就多;失掉仁义的人,帮助他的人就少。

【赏析与启迪】

从某种意义上讲,“德”即是“道”,两者合一就是我们经常讲的“道德”。失掉了道德的人,即使有一身的本领,别人对他也是避之犹恐不及。

一个人能力虽然不大,但小小的善与爱,日积月累,就会成为一笔不可小视的精神财富与力量。

30【原文】

慈悲之心,生生①之机②。

【出处】

《菜根谭》儒家思想的关于礼的句子,作者洪应明,明朝人。《菜根谭》是一部论述修身、应酬、评议、闲适的语录集。

【注释】

①生生:繁衍不绝。②机:契机。

【译文】

仁慈爱怜之心,是天下万物生生不息的契机。

【赏析与启迪】

做人就要有一种恻隐之心、仁爱之心,这是天下万物得以繁衍生长的契机。缺少了这种契机,人就仅仅是毫无情感的行尸走肉而已。



起名专家专业的命理起名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