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名专家
首页 > 道家

道家的思想主张小国寡民 2017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常识判断练习题(二)

时间:作者:起名专家

道家的思想主张小国寡民 2017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常识判断练习题(二)

一.“百家争鸣”

(一) 背景:社会转型时期

经济:铁犁牛耕的出现(根本原因);井田制的崩溃,封建土地私有制的逐步确立。

政治:宗法分封制的瓦解;周王室衰微,诸侯争霸;社会动荡。

思想文化:私学兴起,学术下移,社会环境宽松。

阶级关系:“士”阶层活跃,备受重用。

(二) 诸子百家思想

1. 儒家学派

(1)孔子:春秋时期思想家、政治理论家和教育家,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整理文化典籍“六经”:《诗》《书》《礼》《易》《乐》《春秋》;

思想主要保存在由其 弟子整理记录的《论语》一书中。

①仁:“仁者爱人”道家的思想主张小国寡民,核心思想。

②礼:“克己复礼”,恢复西周时期的礼乐制度。

③为政以德: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

④敬鬼神而远之。

⑤教育:有教无类、因材施教、温故而知新等, 首创私人讲学。

(2)孟子:继承和发展了孔子的学说,战国时期著名的思想家道家的思想主张小国寡民 2017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常识判断练习题(二), 孟子和弟子的言论后来被汇编整理成《孟子》一书。

①政治观:仁政学说(核心);民贵君轻。

②伦理观:性本善,主张以仁政来恢复和扩充人的善性。

③人格观:“养浩然之气”;先义后利,舍生取义;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3)荀子:著名思想家、文学家、政治家,世人尊称“荀卿”。 战国时期儒家学派另一位重要代表、百家思想的集大成者,著有《荀子》一书。

①哲学观:天行有常,制天命而用之(朴素的唯物主义思想)。

②伦理观:性恶论。

③政治主张:礼法并施(以礼为主);

“仁义”、“王道”、以德服人 提出“君舟民水”的著名论断。

扩展:如何理解民主与民本

1、民主是对王权的否定,民本是对王权的补充。

2、民主思想的主体是公民,国家权力属于国民全体;民本思想是以君主为主体的,目的是

“本固邦宁”。

3、民主以法治为前提,强调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民本思想以人治为前提,最终成为服务于

君主统治的工具。

孔子十分看重礼法,此处常考选择题

2.道家学派

(1)老子:春秋时期重要的思想家道家的思想主张小国寡民道家的思想主张小国寡民 2017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常识判断练习题(二),道家学派创始人。著有 《道德经》( 又称《老子》)。

①哲学思想:“道”是万物的本原(思想核心);任何事物都有矛盾对立的两个方面,矛盾双方 可以互相转化,朴素的辩证法思想。

②政治思想:“无为而治”;小国寡民。

(2)庄子:继承与发展了老子的思想体系,是战国时期道家学派的主要代表。

①宇宙观:“齐物”,任何事物在本质上都是相同的,没有区别。

②人生观:提出“逍遥”的人生态度。

③自然观:天与人“不相胜”。

3.墨家学派

(1)代表人物:墨家学派创始人。

(2)主要思想:

①兼爱:不分等级贵贱,与儒家重视等级名分的思想不同。

②非攻:反对不义的兼并战争。

③尚贤:反对任人唯亲。

④节用:反对统治者铺张浪费,节约以扩大生产。

⑤尚力:强调生产劳动在社会生活中的地位。

4.法家学派

(1)代表人物:韩非子(战国后期,法家的集大成者)、商鞅、李斯等。

(2)韩非子主要思想:

①人性论:性本恶(政治学说的理论基础)。

②政治学说:法、术、势相结合,建立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国家;以法治国,提出系统的法

治理论,法不阿贵。

③历史观:反对儒家“是古非今”,主张变法革新; 认为社会是不断发展变化的,治理国家的 政策、措施必须与时俱进。

(三) 百家争鸣的重要影响

1.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对当时和后来的社会发展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2.在“百家争鸣”的过程中,形成了中国思想文化兼容并包和宽容开放的特点。

3.是中国学术文化,思想道德发展的重要阶段,奠定了中国思想文化发展的基础。

二.两汉思想

(一) 汉初主导思想:黄老之学

1.背景 (注:背景是事件发生的前因,一定要对背景进行一定的分析)

(1)汉初经济破败,百废待兴。

(2)统治者吸收秦亡教训,推行休养生息政策。

2.核心主张:无为而无不为。

3.影响

(1)积极:恢复和发展了经济,巩固了新生的西汉政权,出现了文景之治的繁荣景象;为

汉武帝时期国家的强盛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2)消极

汉初三大问题:诸侯王国问题,严重威胁西汉的中央集权;土地兼并剧烈;外部匈奴的威胁。

(二) 儒学独尊

1.背景

(1)汉武帝时黄老之学的“无为而治”不再适用形势的需要。

(2)董仲舒把道家、法家、阴阳五行家的思想糅合到儒家思想中,发展出一套新儒学体系。

(3)汉武帝接受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

2.新儒学思想

(1)加强中央集权:“春秋大一统”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2)加强君权:“天人合一”、“天人感应”、“君权神授”。

(3)维护统治秩序:提出“三纲五常”的道德标准。

3.儒学成为正统

(1)思想上:全面肯定董仲舒的新儒学思想。

(2)政治上:起用儒生参政;儒学成为政府选拔人才的主要标准。

(3)教育上

①教科书:规定儒家“五经”为官方教科书,教育被儒家垄断。

②中央:兴办太学,考试合格者做官。

③地方:郡县设立学校,儒学在民间处于独尊地位。

4.影响

(1)积极:

①政治:有利于巩固大一统国家和稳定统治秩序;有利于限制君主权力过度膨胀和防止暴政。

②思想:使儒家思想成为历代王朝推崇的正统思想,确立了儒学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主流地位。

③文化:尊儒又提倡文化教育,提高了知识分子在社会上的地位和作用。

(2)消极:

①儒学独尊,是封建思想专制的表现,扼制了学术思想的自由发展。

②带有神学迷信色彩。

三.宋明理学

(一) 背景

1.宋代加强中央集权要求统一思想;重文轻武,提供宽松的学术环境。

2.儒学的危机

①魏晋南北朝:佛教盛行,道教传播,儒学独尊地位动摇。

②隋唐:儒学家提出“三教合归儒”的主张;统治者奉行“三教并行”的政策,儒学正统地位受到挑战;儒学大师韩愈率先提出复兴儒学。

3.北宋儒学家开展了复兴儒学、抨击佛道的活动,同时又融合佛道思想来阐释儒家义理。

(二) 创立与成熟:程朱理学

1.创立:北宋——程颢、程颐(二程)

(1)本体论(核心思想):“理”是世界的本原;把天理和伦理道德联系起来。

(2)认识论:“格物致知”,只有深刻探究万物,才能得到其中的“理”。

2.成熟:南宋朱熹(理学集大成者)

(1)本体论:天理就是“三纲五常”;强调“存天理,灭人欲”。

(2)认识论:“格物致知”的目的在于明道德之善。

3.程朱理学统治地位的确立

(1)宋代以后,逐渐发展为官方哲学。

(2)从元朝开始,将《四书章句集注》作为科举考试的内容。

(三) 发展:陆王心学

1.心学的开创者:南宋陆九渊

(1)核心思想:“心即理也”,即心是万物本原。

(2)方法论:“发明本心”,认为穷理不必向外探求,只需内心反省就可得到天理。

2.心学集大成者:明朝王阳明(王守仁)

(1)背景:明中期以后,阶级矛盾日益尖锐,社会动荡不安,封建专制统治陷入危机。

(2)内容:

①王阳明吸取了佛教的“心外无佛,即心是佛”的思想,宣扬“心外无物”“心外无理”。

②“致良知”,认为良知就是本心,就是“理”,天理在自己心中,只要克服私欲、恢复良知,就能 成为圣贤。

②“知行合一”。

(四) 宋明理学的特点

1.进一步思辨化:传统儒学经过理学家们的改造,道德信条式的理论体系终于变成了哲学理论体系。

2.更加强调伦理道德为思想核心:理学所强调的义理,实质上是儒学的伦理道德学说。

3.更多吸收了佛、道因素:宋明理学更多的吸收借鉴佛教与道教的形而上学,把佛、道的禁 欲主义思想吸收进来,把它作为理学的核心思想,提出了“存天理,灭人欲”的道德主张。

(五) 影响

1.积极

(1)宋明理学把传统儒学从天人感应的神学倾向中解脱出来,使之哲理化,具有

一定的进步性。

(2)心学打破理学的僵化,活跃了人们的思想。

(3)理学注重气节、品德,强调人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对塑造中华民族性格起了积极

作用。

2.消极

(1)用三纲五常维系封建专制制度,压抑、扼杀人们的自然欲求。

(2)有力地维护了封建专制统治,束缚了人们的思想。

(3)夸大了“心”即良知的作用,助长了明中期以后不务实际之风。

(一) 概况和代表人物

1.李贽(明后期)

(1)代表作:《焚书》、《藏书》等。

(2)思想主张

①否认孔子学说是绝对权威,认为是非标准依照时代变化而变化。

②反对道学家“存天理,灭人欲”的虚假说教道家的思想主张小国寡民,肯定人的正当私欲。

③倡导个性自由发展;提出男女平等。

(3)评价: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时代的要求。

2.黄宗羲(梨洲先生,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想家)

(1)代表作:《明夷待访录》

(2)思想主张

①抨击君主专制制度,揭露君主专制是天下大害。

②提出“天下为主,君为客”,主张限制君权,建立“学校”作为自下而上的监督机构。

③主张工商皆本,反对重农抑商。

(3)评价:为中国近代反专制主义思想家们提供了有力的思想武器,对以后反专制斗争起

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反映了明清时期社会经济的发展。

3.顾炎武(亭林先生,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想家)

(1)代表作:《天下郡国利病书》、《日知录》

(2)思想主张

①主张“经世致用”,反对不切实际的学风。

②区分“亡国”与“亡天下”,批判君主专制和官僚士大夫的腐败。

(3)评价:开一代朴实学风的先河。

4.王夫之(船山先生,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想家)

(1)代表作:著述被汇编为《船山遗书》

(2)思想主张

①唯物论:强调“理在气中”,世界是物质的;变化有规律可循。

②认识论:一切事物通过考察研究都是可以认识的。

③政治思想:批判君主专制。

(3)评价:启示近代人们的思维方法,具有划时代意义。

(三)明清时期进步思想的评价

(1)进步性

①一定程度上反映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的时代要求,具有思想解放的意义。

②启迪民众,对晚清民主思潮兴起有一定影响;对后来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产生起了重要作

用。

③对儒学的继承与批判,促使我国传统文化焕发了新的生机。

(2)局限性

①未提出建立新的社会制度;未形成系统的理论;未动摇封建社会的理论基础。

②明清之际的资本主义萌芽较为脆弱,使早期民主思想的产生、发展缺乏强有力的物质基础。



起名专家专业的命理起名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