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名专家
首页 > 儒家

1.儒家文化变迁及对中华民族再次复兴得意义文化变迁与儒家困境:27/05/200215:31:16

时间:作者:起名专家

1.儒家文化变迁及对中华民族再次复兴得意义文化变迁与儒家困境:27/05/200215:31:16

1.儒家文化变迁及对中华民族再次复兴得意义

文化变迁与儒家困境 : 27/05/2002 15:31:16 作者:骆静山前言自汉武帝表章六艺,罢黜百家以后,直到清室复亡,儒家思想在中华文化中长期居於主导地位。

儒家“天人合一”的宇宙观,以孝为本的道德观,与古典中国的普遍王权紧密地结合著。整体而言,儒学是小农经济和封建宗法社会的反映,保存了一些原始文化的特徵。

随著1911年普遍王权的崩溃。中国传统社会逐步解组。

在失去了存在的主要依据后,儒家思想不再具有统驭人心的巨大力量。由於无法回应现代化的挑战。

它的存在价值受到新生代知识菁英的全盘否定。五四运动所掀起的新思潮就是儒家思想的反动,它是以打倒“孔家店”开始的。

“五四”以来的70多年中,世界的科技在各个领域都发生了一系列的飞跃和突破,产生了很多崭新的概念和理论,深刻地影响了人类对世界和自身的根本看法。 (注1)於是在现代化过程中遭受“价值混乱”和“信念失落”的痛苦以后,人们开始对五四运动时期激烈的反传统倾向进行反思。

结果是许多不愿随波逐流的智 者,渴望回到儒家精神的本原,以安顿孤寂的心灵中国儒家思想对世界的影响历史,作为摆脱现代困境的途径。然而历史不会作简单的重复,儒家原型不可能在这个资讯时代复制。

基於这项认识, 新儒家开始探索儒家“现代转化”的蹊径。(注2)不过在能够“返本开新”(注3)重建儒家文化传统以前,首先必须探讨儒家花果飘零的因由。

文化变迁理论从实证的角度来观察,儒家陷入前所未有的困境,基本上是文化变迁所造成的。只有藉助文化科学的理论,才能掌握问题的核心。

“文化变迁”这个术语,像人类学家所使用的那样,不指特殊文化的短期动态,而是指技术和社会结构的巨大变化,从而导致政治经济组织及其上层建筑观念形态和行为准则的改变。(注4)至於“文化”概念,这里采用的是爱德华?泰勒在《原始文化》一书中所下界说,即“文化是一个综合体,它包括知识、信仰、艺术、道德、习俗,以及其他一切作为社会成员所获得的能力。”

(注5)在众多流行界说中,这是最受普遍引用的一种。以现代的眼光看来,知识论似乎是儒家学说中最弱的一环。

约翰?杜威认为一切传统的知识论,不论彼此如何冲突,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它们都是在不民主的社 会情况下形成的。在他看来,传统的普通哲学,尤其是涉及知识问题的,只是当时社会的忠实反映而已,它们与新发展的社会情况不再相应合。

(注6)恩格斯也说:“每一时代的理论思维,以至我们时代的理论思维,都是历史的产物。它们在不同的时代都具有非常不同的形式,并因而具有不同的内容。”

(注7) 儒学的演变使这种说法得到了一个印证,它打上了中国各个历史时期的烙印。其实一切有生命力的文化都在发展之中,一旦停止发展,文化就开始没落。

西门通纵览了公元前540年至公元1900年的西方社会,使用了交叉滞后相关分析,发现文化价值系统的变迁都发生在战争和政治分裂以后,而不是以前。(注 8)这项发现使当代有关文化变迁的理论得到了一个有力的佐证。

它强调生产技术的改革是社会革命的直接扛杆。社会结构的变化常常引起战争和政治分裂,这都是 文化变迁的动因。

中国儒家思想对世界的影响历史_儒家道家佛家思想对比_儒家代表人物基主要思想

回顾3000年来中国社会的演变,其特点与西门通所发现的没有两样。周朝末年开始使用的铁犁和牛耕,使“井田”以外大批私田被悄悄地开垦出来,导致各个社 会集团及不同社会阶层之间的利益关系发生了急遽的变化。

(注9)以“周礼”为基础的政治因无法纾解新的问题而失去原有的效用,周王朝从此走上衰亡的道路。 先秦诸子的崛起就在周室式微,群雄蠡起,土地兼并战争普遍爆发之后;他们所处的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社会大变革的时代。

中国的“哲学突破”发生在这一个时 期中国儒家思想对世界的影响历史,绝非偶然。直到今天,从观念和思维方式变革的角度来探讨这一历史阶段的种种问题,论著尚不多见。

(注10)从本质上来说,文化是人与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相互作用的产物。人的反应方式通常随著环境而改变1.儒家文化变迁及对中华民族再次复兴得意义文化变迁与儒家困境:27/05/200215:31:16,而新的反应方式就要求推陈出新。

当这一创新为大多数社会成员所接受时,就发生了实际的文化变迁。(注11)古代循环论“时运交移,质文代变。”

古人早就意识到文化的存在。先秦、两汉、魏晋、唐宋和明清各朝代的文化风貌不尽相同,各历史时期的儒家在思想上也有区别。

早期儒家思想反映在《易经》的,承认一切事物都在运动变化之中。战国后期出现的《易传》在阐释《易经》的变易论时,提出“穷则变”、“极则反”的法则,说 明任何事物发展到了极点,必定转为自己的反面,也就是恢复它本来的状态。

这种“物极必反”的概念是儒家中庸哲学的理论基础,它与达尔文进化论大相径庭。按照达尔文所阐述的观点,生物通过与外部环境的相互作用,通过长期的自然选择,逐步演变,逐步发展,形成丰富多彩的生物世界。

建基於这项认识的历史进化 观,与正统儒家的历史退化观或历史循环论中国儒家思想对世界的影响历史,互不相容。为此,进化论成了五四时期“打倒孔家店”,批判保守主义的思想武器之一。

(注12)宋代理学的集大成者朱熹把事物的变动不居解释为循环运动,一如四季更迭,周而复始。(注13)他根据“定位不。

2.如何理解传统儒家文化的重要时代意义

原文在这里 以儒家伦理思想为主要内涵的中国传统文化是漫长人类历史进程中的一种重要精神力量,它既有过支撑中国传统文明灿烂发展的千年辉煌,也有过在西学东渐的现代化门槛上被新文化运动扫地出门的百年式微。

20世纪下半叶,随着西方理性文明危机的加深和全球范围内对启蒙和现代性的反思,儒家文化在中国大陆逐渐开始复兴。从20世纪后期学术界关于海外新儒学研究的兴起,到本世纪初国学热的出现,儒家文化在思想界和理论界重新恢复了其重要的历史地位。

在全球化背景下,积极弘扬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精神,无论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文化软实力的建设,还是对于人类社会应对理性文化的深刻危机,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但是,当下的儒学热、国学热中也存在着一些偏颇。

例如,有些研究者在反思现代性危机时不顾启蒙精神重要的历史作用和价值而予以全盘否定,而在弘扬中国传统文化时又不顾儒家文化的历史局限性而全盘肯定,甚至不加分析地对之予以美化和神化。这种对待中西文化的非此即彼的片面的和非历史的态度,对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精神的弘扬、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建设、对于中国文化影响力在国际上的提升,都会造成极大的伤害。

因此1.儒家文化变迁及对中华民族再次复兴得意义文化变迁与儒家困境:27/05/200215:31:16,通过对现代新儒学和国学热中各种观点的具体研究,我们应当对各种文化资源和文化精神作出具体的、全面的和历史的分析,从而在全球化背景下推动各种文化精神积极对话、交流整合。这样的研究对于我国市场经济建构过程中新文化精神的健康生成,是有积极意义的。

现代性的危机与启蒙的反思 启蒙和现代性是我们时代的重大理论问题和实践问题,这一问题的重要性无论如何估计都不会过分。一方面,从人类近现代历史发展来看,启蒙精神的生成和现代化进程的展开,是人类历史上的重大事件,日益发达的理性文化精神和自然科学的紧密结合,推动了人类社会不断地加速发展。

不仅西方发达国家从启蒙精神获得了巨大的发展动力,其他发展中国家也在追赶型的现代化进程中获得了前所未有的进步。另一方面,从迄今为止的近现代历史发展结果来看,启蒙和现代性的局限性和其发展所带来的消极后果也是人类正在面临的前所未有的严峻考验。

儒家道家佛家思想对比_中国儒家思想对世界的影响历史_儒家代表人物基主要思想

因此,启蒙反思和现代性批判成为当代人类社会发展的重大课题。从目前的发展态势来看,无论是发达国家所面临的发展限度,还是发展中国家所面临的发展困境,都进一步表明,启蒙的反思和现代性的批判,无论对于发达国家还是对发展中国家,都是一个远未解决的开放性的课题,都是重大的理论难题和实践难题。

应当说,从19世纪末开始,就有很多思想家自觉地反思启蒙精神的内在局限性,揭示现代性的危机特征和消极后果。其中不乏当代一些有影响的思想大家,例如,尼采、胡塞尔、海德格尔、卢卡奇、霍克海默、阿多诺、福柯、哈贝马斯等。

由于这些思想家置身于发达理性文化给当代社会带来的巨大发展成果之中,同时也亲身体验了现代性的危机及其消极后果,因此,他们关于启蒙反思和现代性批判所达到的深度和高度,是其他发展中国家的理论家,包括中国的理论家很难企及的。但是,西方理论界的启蒙反思也有其明显的局限性。

虽然当代西方思想家大多反对“西方中心论”或者“欧洲中心论”的价值立场,但是由于缺乏对西方之外的丰富文化资源的理解,以及对自身文化的某种不自觉的优越感,因此,他们只是从西方文化资源内部去思考启蒙的局限性和解决问题的出路。在这种意义上,包括现代新儒学、国学等领域在内的中国学者对于西方启蒙精神的反思和现代性的批判,就具有某种独特性,他们把西方启蒙精神之外的丰富文化精神都纳入自己的视野,特别把与西方文化同样古老的中国传统文化资源——儒家思想作为反思启蒙和现代性的重要借鉴和参考,这样,就为更加深刻、更加全面的启蒙反思和现代性批判开辟了新的视野。

20世纪70年代以来,随着日本、韩国、新加坡等具有深厚儒家文化积淀的亚洲国家的现代化的加速和成功,随着中国这一具有几千年儒家文化传统的大国在世纪之交所取得的举世瞩目的发展成就,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化对接的可能性问题就吸引了更多的东西方学者的目光,成为启蒙反思中具有特殊意义的课题。显而易见,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化对接的可能性这一课题的提出和成功解答,不仅对中国等发展中国家,而且对人类社会的总体发展都将产生十分重大的积极影响。

儒家文化的传统与现代 现代新儒学首要的文化使命是在现代历史条件下推动儒学的复兴。“所谓‘现代新儒学’,是在辛亥或五四以后,主要是‘后五四时期’,面对西方文化的冲击,在‘儒门淡泊’的背景下,认同儒学(特别是宋明儒者的心性之学)的基本价值,并在新时代的条件下加以创造性的发展的一种学说、一个流派或思潮。”

①而在现代化的历史进程中复兴儒学,首先要解决的是传统和现代的文化价值冲突问题,从而解决中国的现代性的文化根基问题。所以方克立先生认为,现代新儒家“以接续儒家‘道统’、复兴儒学为己任,以服膺宋明理学(特别是儒家心性之学)为主要特征,力图以儒家学说为主体为本位,来吸纳。

3.围绕孔子在中国文化发展的具体作用,谈谈自己的看法

孔子的思想,最简单的就是仁爱,最复杂的就是中庸。

他对中国文化的影响,更明显的是对中国人在待人接物,处理问题上的影响,尤其是官场上的影响。孔子一直是个想做官而没有做成的人,他了解到了自己的处境之后,他换位思考了问题,既然我不能直接参与官场,那么我用自己的思想控制为官的人,他中庸之道孕育而生,而中国又是一个官本位的国度,历朝历代都是“学而优则仕”,控制官场的作风,就是把握了整个国家的风向标,百姓都不自觉的向这个方向发展,自然的形成了它独有的文化氛围——孔孟之道。

这就是对中国文化发展作用及影响。

4.孔子思想及传统文化在我们当前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所发挥的作用

孔子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其学说不仅影响了中国几千年的发展进程,还深刻地影响着每一个中国人的思想和行为模式,成为东方人品格和心理的理论基础。

以孔子为代表创立的儒家文化博大精深,构成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主流和基础,时至今日仍在社会生活中发挥着巨大的积极作用。孔子不仅属于历史,也属于当代,不仅属于中国,也属于世界。

2005年3月8日,《参考消息》第14版整版转载了香港《镜报》文章《西方人心目中的孔圣人--孔子在国外》和新加坡《联合早报》文章《孔子再次周游列国》,较为详细地阐述了孔子及其思想在世界上的影响和地位。在西方人心目中,孔子与希腊古代哲人苏格拉底、柏拉图一样享有盛名,和莎士比亚一样,相信和谐、等级、社会秩序和奉行爱国主义。

绝大部分西方人对孔子尊敬有加。

5.孔子思想的现代意义

孔子思想的现代意义



起名专家专业的命理起名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