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名专家
首页 > 儒家

必修三第4课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参考答案

时间:作者:起名专家

必修三第4课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参考答案

课时练 必修三 第 4 课 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 参考答案 2015 8 24 1 / 4 第一部分 2015 年题组 1.【考点】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顾炎武的思想 【解析】材料没有体现培养人才信息,故 A 项错误;材料没有体现弘扬道德,规范言行信息,故 B 项错误;“必在制民之产,使之甘其食,美其服,而后教化可行,风俗可善也”意思是先让百姓富足,然后推行教化,达到移风易俗,故 C 项正确;教化民众,静心明志是在“必在制民之产,使之甘其食,美其服”基础上,没有突出作者意思,故 D 项错误。【答案】C 2【考点】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顾炎武思想主张;“师夷长技以制夷”思想;新文化运动——陈独秀思想主张【解析】(1)第一小问社会问题,根据材料“文之不可绝于天地间“,结合所学,可知生活在明末清初的顾炎武是不满于宋明理学空谈心性、脱离社会实际需要的弊端;根据材料” 邪教毒烟受之“,结合所学,可知魏源是批评鸦片战争前后面对以宗教、鸦片为代表的西方侵 略,清政府不知如何正确应对的现状;据材料“有关国命存亡之大政”,结合所学,可知陈独秀是针对辛亥革命后北洋军阀窃取革命果实,对外卖国,对内专制的事实有感而发;第二小问主张,结合所学,可以从顾炎武的经世致用、魏源的“师夷长技以制夷”、陈独秀的思想启蒙等角度分别归纳。

这儿要注意的是,题目问的是各自的主张,前两人因为没有实践运动,显得主张比较明显,而陈独秀的主张如果考生不注意,很有可能答成“新文化运动”,这就不怎么贴切了,应该是从思想启蒙、启迪民智、思想解放的角度来表达比较贴合设问原意。 (2)第一小问趋势,紧扣设问,首先要“根据材料(提供的内容和范围)”,实际上考生要善于利用第一问,因为第一问的题目本身事实上就已经说明了材料主要反映的线索,接着“联系明清以来历史发展的趋势”,其实就是要考生在材料主线的引领下进行知识整合,概括性地表达明清到近代前期中国社会的演变方向,可以从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领域进行表达,这里尤其要注意题目设问是“趋势”,不要把各领域的具体史实一一罗列,那就偏离设问本意了;第二小问原因,结合材料信息和所学知识综合思考,可以从有识之士的社会责任感、顺应时代潮流、善于反思现实的具体做法、兼容并蓄的研究方法等方面归纳。 (1)顾炎武:宋明理学脱离社会现实,明末文风空疏;提倡崇实致用的学风。(4 分) 魏源:西方列强入侵,清廷昧于大势,对西方文明缺乏正确认识;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4 分) 陈独秀:民族危机严重,北洋军阀专制统治,民主共和徒有虚名;关注国命存亡,提倡思想启蒙。

(4 分) (2)趋势:中国处于社会转型时期,封建制度衰落,列强侵略不断加深,西学东渐。(6 分) 原因:关注现实,以天下为己任;顺应时代,开拓创新;文化自觉,富于批判精神;才学卓越,善于吸纳其他文明。(8 分) 3.【考点】(2)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顾炎武思想主张(3)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孔子思想主张;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顾炎武思想主张【解析】(2)第一小问目的,根据材料二中“君子之为学也,非利己而已也,有明道淑人之心,有拨乱反正之事,知天下之势之何以流极而至于此,则思起而有以救之……尚安望其致用哉?”可知其主张为学的目的是经世致用;第二小问意义,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其批判空谈,开朴实学风先河。(3)第一小问共同点,根据设问一和设问二可知,孔子和顾炎武都不是在单纯的强调为学和做学问,而是有一定的社会责任;第二小问认识,围绕着社会责任是优秀的历史文化传统,应该继承和发扬这种传统的角度考虑。 【答案】(2)目的:经世致用(明道救世)。(2 分)意义:批判空谈,开朴实学风先河。(2 分) (3)共同:强调社会责任感。(2 分)认识:社会责任感是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之一,当代青年应该继承和发扬这一传统,肩负起民族振兴、国家富强的重任。

(4 分) 2014 年题组 12.D [解析] 本题以古代中外思想家的言论为切入点,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题干材料中“放纵自己的欲望是最大的祸害”是亚里士多德的主张,“去人欲”是南宋朱熹的主张,“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是李贽的思想主张。故 D 项符合题意。 17.C [解析] 本题以纂修族谱为切入点,考查明清儒学的影响,旨在考查学生分析材料和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明清修族谱的关键是“以尊崇人伦成为一种普遍的社会现象”,突出的是宗族血缘关系的加强。修族谱说明明清时期宗族观念加强,故排除 A 项;社会等级主要表现为经济基础和政治地位,故 B 项不正确;D 项本身错误。明清理学盛行,成为凝聚宗族的重要思想基础评价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答案,故答案为 C 项。 26.D [解析] 本题以人性论为切入点,考查理学思想的内涵,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读材料并说明历史现象的能力。宋明理学家继承并坚持孟子的性善论思想,还将人性高扬为宇宙的本体——天道(天理),认为人性与天理直接联系,人性不仅仅只是人之为人的根本,而且也是宇宙间万事万物存在和运行的根本法则。因此,必须长期坚持、实践。A 项表述不完整,B、C 两项表述不符合理学家的要求。

2013 年题组 1.【考点】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解析】否定性选择题,李贽生活在明朝中后期,中国有资本主义萌芽但尚未出现资产阶级,故 C 错误,答案选 C 。其他都正确。【答案】C 课时练 必修三 第 4 课 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 参考答案 2015 8 24 2 / 4 2012 年题组 1.【解析】本题考查历史知识的理解与材料解读能力。题干提供的观点强调宰相制度的的存在有利于制约君权,换而言之废除宰相制度导致君权极端化。这说明观点主张限制君权,故选 A 项。【答案】A 2011 年题组 1.【解析】本题考查李贽的思想主张,意在考查考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和分析问题的能力。从材料看,儒学一直是少数士大夫垄断,而李贽则认为普通百姓占据了人口的大多数,一种思想学说要为大多数人服务,被大多数人所拥有,这既是对儒学被少数人垄断的批判,也是对儒学的发扬光大。 【答案】C 2.【解析】A 项强调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感,与题意不符;B、D 两项体现了统治者与被统治者的相互依存关系,但这种看法是为更好地维护君主专制统治,缺乏民主意识;天下为公体现了一定的民主色彩,故选 C 项。【答案】C 3.【解析】明末清初由于商品经济的发展,在思想界出现了黄宗羲等为代表的鼓吹早期民主,反对封建君主专制的思想家,给后世民众以深刻的启迪。

【答案】D 4.【解析】抓住关键词“经世致用”, 经世致用指学问必须有益于国事。由明清之际思想家顾炎武等提出。他们认为学习、征引古人的文章和行事,应以治事、救世为急务,反对理学家不切实际的空虚之学。所以 B 符合题意。【答案】B 2010 年题组 1.【解析】考查阅读理解材料,题目材料为顾炎武文章“君子为学,以明道也,以救世也。徒以诗文而已,所谓雕虫篆刻,亦何益哉?”意思是大丈夫之所以学习的原因,是为了明白事理,为了济世救民。如果只是为了吟诗作赋,玩文字游戏,那就成了所谓的雕虫小技,又有什么用处呢?所以选 D。 2009 年题组(备注:无) 2008 年题组 1.【解析】本题考查明清之际活跃的思想家们的思想,要求对他们各自思想的特点有一个深刻的把握。其中李贽具有“离经叛道”的性格,符合材料体现的意思。【答案】A 2.【解析】可直接读取材料信息,为天下万民服务而并非为君主实现其专制统治服务,从自于明清之际的民主思想家黄宗羲《明夷待访录》,反映出其反对封建专制思想,故选 C 符合题意。【答案】C 2007 年题组 1.【解析】D 项批判封建君主专制,故具有民主启蒙思想。【答案】D 第二部分 1.【解析】(1)结合教材内容回答,思想上,孔子的思想核心是“仁”。

政治上,孔子强调统治者要施行仁政。他希望恢复西周的礼乐制度,主张“克己复礼”。教育上,首创私人讲学,主张“有教无类”, 打破了贵族垄断文化教育的局面。老子主张:世界万物的本原是“道”,提出“无为而治”的政治主张,希望回到小围寡民的理想社会,还认为世界万物和人类社会总在不停地运动的。苏格拉底提出“认识自我”,注重道德。亚里士多德是古希腊哲学家中最博学的人物,古希腊 文化的集大成者。 (2)李贽大胆地向正统思想发出挑战,“咸以孔子是非为是非”,指出孔子不是天生圣人评价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答案,儒家经典也不是神圣不可侵犯的理论。他认为是非标准依照时代变化而变化,反对以孔子的是非为标准。“以无本之人,而讲空虚之学”,顾炎武重视对社会实际情况的了解,形成了经世致用的思想。“日之有昼夜,犹人之有生死”,王夫之认为一切事物都是客观存在的实体;物质是不断变化的,其发展变化有规律可循。 (3)康有为在《孔子改制考》一书中,宣称孔子是托古改制、主张变革的先师,说孔子假托古圣先王尧、舜、禹的言论来宣传自己的政治观点。严复翻译的《天演论》出版必修三第4课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参考答案,增强了仁人志士救亡图存的信心。 【答案】(1)孔子:仁、礼、中 庸;(3 分) 老子:道、无为、小国寡民。

(3 分) 苏格拉底:第一次在哲学意义上发现“自我”;(2 分) 亚里士多德:古希腊 文化的集大成者。(2 分) (2)李贽:反对盲从孔子,认为不能以“圣人”之 言作为判断是非的标准;(3 分) 顾炎武 :注重实学,经世致用;(3 分) 王夫之:强调“天地之化日新”,提出了尊重物质运动规律的自然史观和社会史观。(3 分) (3)康有为。(1 分)《孔子改制考》。(2 分 )翻译《天演论》;(2 分)宣传、提倡进化论、成为维新派的理论武器。(2 分) 2.【解析】(1)依据材料中旅行者们,尤其是传教士们的身份,推测出伏尔泰描绘的中国文明的时代。(2)材料中“官员必须经过好几次严格的考试才被录用”,是对科举制度的赞同;“人们的生命、名誉和财产受到法 律保护”必修三第4课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参考答案,说明中国较有完善的法律;“中国人最深刻了解、最精心培育、最致力完善的东西是道德和法律”,对中国伦理道德和法律的赞美;儒教不是宗教,更加理性。(3)评价伏尔泰对中国文化 的解课时练 必修三 第 4 课 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 参考答案 2015 8 24 3 / 4 读抓住关键:伏尔泰的作为法国启蒙运动的领袖,赞美中国文化是有他的现实目的,借用中国文化中的部分内容为法国国内的启蒙运动、反封建斗争服务。

【答案】(1)答案 l:基于有效的证据进行准确推断 •明清时期。因为西欧传教士大批进入中国是在明清时期。 •明清时期。中国人口是在明清时期过 1.5 亿的。 其他答案:错误的推断,或结论与证据不一致,或只有结论没有理由。 (2)答案 l:能全面地从材料中提取信息 •中国的君主和政府很开明,有完备的官僚选拔体制;中国有完善的法律,法律是建立在良好道德基础之上的;中国尊崇孔子学说,没有宗教迷狂。 答案 2:从材料中提取的信息不充分 其他答案 (3)本大题采用分项评分方法。评分观察的要素是:观点、史实、论述、组织。 评分项一:观点 答案 l:能够将伏尔泰作为文化解读的对象提出观点 •伏尔 泰对中国文化的解读是对文化他者的一种理想化诠释,是其将自身的理想与信念 投射于他者的结果。 答案 2:能够跳出文本,将文本的内容与社会背景联系起来提出观点。 •伏尔泰对中国文化的理解是基于当时法国现实问题的思考 答案 3:就文本本身的内容提出观点 •伏尔泰对中国的描绘有夸大和误解的成分 答案 4:无观点或观点与情景无关 •伏尔泰主张建立开明君主制,反对教会权威。 评分项二:史实 答案 1:能提取文本所提供的信息,并能将其与文本解读者所处的背景 、立场等史实建立联系。

答案 2:能从本文中提取直接与间接的信息 答案 3:能从文本中提取直接的信息 答案 4:没有使用文本信息 评分项三:论述 答案 l:能够进行由表及里的论述 答案 2:史实、观点与论证三者能做到一致,逻辑完整。 答案 3:史实、观点与论证三者不一致,逻辑混乱、跳跃。 答案 4:回避问题 评分项四:组织 答案 1:叙述成结构 答案 2:叙述连贯通顺 答案 3:仅能罗列史实 注:有观点而无史实者评价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答案,不给分。 3.【解析】此题考查的是对清朝文化政策的理解。根据材料一提供的信息和所学史实第一问史实归纳为正面罗致文人大规模地编纂各类书籍;反面收缴并销毁一切被认为“违禁”的书籍文献;制造文字狱迫害知识分子。第二问影响可以从积 极方面有利于保存文化遗产;消极方面破坏性:破坏了文化遗产;文化专制:文字狱加强了文化专制,造成了社会恐怖,禁锢了思想,摧残了人才;阻碍社会发展:严重阻碍了中国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加以概括。 【答案】一方面罗致文人大规模地编纂各类书籍;另一方面收缴并销毁一切被认为“违禁”的书籍文献;制造文字狱迫害知识分子。一方面有利于保存文化遗产;另一方面破坏了文化遗产;文字狱加强了文化专制,造成了社会恐怖,禁锢了思想,摧残了人才,严重阻碍了中国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4.【解析】第⑵题关键是要理解顾炎武的话,根据所学知识疏通句意,排除文言文障碍。顾炎武这段话的主旨是指出了分封制和郡县制的不足,并提出了“寓封建之意于郡县之中”的分权思想。在评价顾炎武这一主张时要有辩证思维。 【答案】(2)地方权势过大;君主专制。提出“寓封建之意于郡县之中”的分权思想。批判君主专制,揭露官僚腐败,具有进步性;但还不具有近代的“民权”意识。(9 分) 5.【答案】(12 分) (1)政治背景:官僚腐败;政治暴虐(或朝政混乱)。 (2)表象:风俗。 课时练 必修三 第 4 课 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 参考答案 2015 8 24 4 / 4 功能:提高士人修养;净化社会风气;安定政治秩序;确立伦理道德。 (3)取舍:取孔孟之道,舍宋明理学。 理由:孔孟之道为儒学之根本。 (4)学风:经世致用(或崇实致用)。 时代责任感: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6.【解析】本题考查了李贽的思想及中西思想的比较。解答第(1)问的关键是正确的从材料中获取有效信息,解答第(2)问要注意结合明末清初商品经济的发展和新儒学的发展等...



起名专家专业的命理起名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