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名专家
首页 > 儒家

(知识点)论语第十二篇第1章颜渊问仁

时间:作者:起名专家

(知识点)论语第十二篇第1章颜渊问仁

第十二篇第1章

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颜渊曰:“请问其目?”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颜渊曰:“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

颜渊:即颜回,孔子最得意的学生,孔子多次在不同场合高度赞扬颜回。孔门“四科”中,颜回是“德行”科的第一人。

可惜,颜回英年早逝(早孔子两年去世),颜回去世后,孔子极度悲伤,感慨“吾道穷矣”。颜回被后人尊为“复圣”。

克:象形字。甲骨文字形,下面象肩形。整个字形,象人肩物之形。《说文》:“克,肩也”。

以肩任物曰克。物高于肩,故从高省,下象肩形。克的本义就是“胜任”。后延伸为能够(克勤克俭)、战胜、克制(克己奉公),克服等意。

礼:会意字,从示,从豊( lǐ)。“豊”是行礼之器,在字中也兼表字音。本义:举行仪礼,祭神求福。

本文中的礼指的是:社会生活中由于风俗习惯而形成的为大家共同遵守的仪式,行为规范,社会公德等。

目:象形字。甲骨文和小篆字形。象眼睛形,外边轮廓象眼眶,里面象瞳孔。小篆处理为线条。

先秦时期多用“目”,两汉以后,用眼逐渐多起来。“目”具有书面语色彩。本义:眼睛。

打鱼的渔网有很多的小洞,很像眼睛,所以也叫“目”,拉网的总绳子叫“纲”,纲提起来后,目才能张开,所以叫“纲举目张”。

“目”又有大项中再分的小项之意。本文中的“目”就是“小项目”的意思。

全文理解为:

颜渊请教什么是“仁”。孔子说:“克服自己的私欲,所作所为符合礼仪、礼法、社会公德就是仁。哪一天人人都能做到这点,那么天下会成为仁的世界。这些所作所为都要从自己做起,难道还要指望别人吗? ”颜渊问:“请问具体要怎么做?”孔子说:“不符合礼的不看,不符合礼的不听,不符合礼的不说,不符合礼的不做。”

人是群居动物,离不开社会。每一个人的所作所为,都是和别人息息相关的。 人不可能没有私欲, 但又不能不受“礼”的约束, 否则就会私欲横流,人类也就早就被自己吞没了。

孔子认为,不管是看,听,说,做,人类所有的活动都必须符合“礼”。

所谓的礼,可以简单地解释为社会公德,是保证社会稳定和人们和谐相处的重要基础。

不遵守社会公德的人, 就是无礼之人;无礼之人,即是不仁之人。 无礼不仁之人,无视社会公德,损人利己,不顾廉耻;或损公肥私,以身试法; 或见利忘义,坑害别人; 或欺生杀熟,牟取私利。

诸如此类,皆由人的一己私欲而生,没有道德和法律约束的社会机制,人间就会变成地狱,而不是天堂。

颜渊深得孔子之真传,故能从善如流。他曾由衷地感激孔子说:“博我以文,约我以礼。”

孔子在回答颜渊所问的“仁”时,具有高度的概括性,回答的内容胜于回答别人同样的问题。

“克己复礼 ”曾经作为社建礼教被加以批判,这只是批判者的无知加无畏而已。 “克己复礼 ”不特是封建社会的礼教儒家思想的形成,也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礼教,它在今天应该得到重新评价。

人类在任何时代都应该约束那些不符合社会公德的私欲,个人的私欲不可置于社会公德之上。

儒家思想的发展过程

儒家基本上坚持“亲亲(亲近该亲近的人)”、“尊尊(尊重该尊重的人)”的原则,维护“礼治”,提倡“德治”,重视“人治”。

儒家思想对封建社会的影响很大,被封建统治者长期奉为正统思想。

孔子创立的儒家学说在总结、概括和继承了夏、商、周三代尊亲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形成的一个完整的思想体系。

司马迁在《史记·孔子世家》中说:“孔子乃因史记作《春秋》,上至隐公,下讫哀公十四年,十二公(史称春秋十二公)。据鲁(知识点)论语第十二篇第1章颜渊问仁,亲周,故殷,运之三代。”

孔子说过:“述而不作,信而好古”,意为孔子只是继承先圣的思想学说,并非自己独创。

儒家的“礼治”主义的根本含义为“异”,即贵贱、尊卑、长幼各有其特殊的行为规范。

只有贵贱、尊卑、长幼、亲疏各有其礼,才能达到儒家心目中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兄兄、弟弟、夫夫、妇妇的理想社会。

国家的治乱,取决于等级秩序的稳定与否。儒家的“礼”也是一种法的形式。它是以维护宗法等级制为核心,如违反了“礼”的规范,就要受到“刑”的惩罚。

儒家的“德治”主义就是主张以道德去感化教育人。儒家认为,无论人性善恶,都可以用道德去感化教育人。

这种教化方式,是一种心理上的改造,使人心良善,知道耻辱而无奸邪之心。这是最彻底、根本和积极的办法,断非法律制裁所能办到。

孔子曾说过:“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儒家的“人治”主义,不同于现代社会常说的“人治(人情大于法律)”,而是重视人的特殊性,重视人可能的道德发展,重视人的同情心,把人当作可以变化并可以有很复杂的选择主动性和有伦理天性的“人”来管理统治的思想。

“德治”主义和“人治”主义有很大的联系。“德治”强调教化的程序,而“人治”则偏重德化者本身,是一种贤人政治。

由于儒家相信“人格”有绝大的感召力,所以在此基础上便发展为“为政在人”、“有治人,无治法”等极端的“人治”主义。

孔子把“仁”作为最高的道德原则、道德标准和道德境界。他第一个把整体的道德规范集于一体,形成了以“仁”为核心的伦理思想结构,它包括孝(义)、诚(信)、弟(悌)、智(知)、忠、礼、勇、恕、廉、温、恭、宽、良、耻、让、敏、惠等项内容。

其中孝悌是仁的基础,是仁学思想体系的基本支柱之一。孔子的弟子有若曾说:“孝悌也者,其为仁之本欤!本立而道生。”

汉朝以后,儒学地位下降,在魏晋南北朝时玄学盛行。唐代政权基本上以儒家思想为主导,但是也渗透了道教和佛教。

宋代时发展为理学,尊周敦颐、程颢、程颐为始祖,朱熹为集大成者。后取得官方地位。

元明清时期,科举考试都以朱熹的理学内容为考试题目。直到五四运动才取消了儒学的统治地位。

创建和推动儒家思想发展的人物关系:

(1)孔子是儒家学派创始人,他提出“仁”,具有古典人道主义的性质。主张“礼”,维护周礼这是孔子政治思想中的关于人的行为规范的部分。儒家文化后来发展成为中国古代正统文化。

(2)孟子是战国时期儒家的代表,他主张施行仁政,并提出“民贵君轻”思想;主张“政在得民”,反对苛政;主张给农民一定的土地,要“使民以时”,宽刑薄税。孟子还提出“性善”论。

(3)西汉的董仲舒以儒学为基础,以阴阳五行为框架,兼采诸子百家,为了配合统治者的需要,建立起新儒学。其核心是“天人感应”,“君权神授”。他的思想集中于《天人三策》和《春秋繁露》。

(4)魏晋之际出现的玄学用老庄思想解释儒家的易经,这是为士族辩护的一种消极思想。《周易》、《老子》、《庄子》称之为“三玄”。玄学主张君主无为、门阀专政,代表人物有何晏、王弼和竹林七贤。

(5)唐朝中期的儒学大师韩愈,从维护封建统治出发,用儒家的天命论和封建纲常来反对佛道的观点。为儒学的复兴做了铺垫。

(6)理学是以儒家思想为基础,吸收佛教和道教思想形成的新儒学(知识点)论语第十二篇第1章颜渊问仁,是宋代主要的哲学思想。

“宋初三先生”的胡瑗(安定先生)、孙复(泰山先生)、石介(徂徕先生),是宋朝理学承范仲淹,开张载两宋理学的过渡人物。

朱熹是理学发展的集大成者,朱熹继承了北宋哲学家程颢、程颐的思想,进一步完善和发展了客观唯心主义的理学体系儒家思想的形成,后人称之为程朱理学。

其核心内容为:“理”是宇宙万物的本源,是第一性的;“气”是构成宇宙万物的材料,是第二性的。把“天理”和“人欲”对立起来,认为人欲是一切罪恶的根源,因此他提出“存天理,灭人欲”。这实际上是为封建等级秩序辩护。

(7)明中叶的王阳明反对朱熹把心与理视为两种事物的观点,创立与朱熹相对立的主观唯心主义理论——心学。理学由客观唯心主义向主观唯心主义演变,说明它已经走到极端。

(8)元朝的邓牧:自称“三教外人”,著书大胆否定封建君主专制统治,其非君思想,对明清进步思想家有一定影响。

(9)明末清初:

①黄宗羲:在明亡后,隐居著述,对封建君主专制制度进行激烈的批判,提倡“法治”反对“人治”,反对重农抑商,他的思想震动了当时的学术界,对资本主义思想的萌芽,对晚清民主思潮的兴起有一定的影响。

②顾炎武:明末清初思想家,强调“经世致用”的实际学问。主张把学术研究与解决社会问题结合起来,力图扭转明末不切实际的学风。著《天下郡国利病书》,他提倡“实学”的目的在于批判理学,反对君主专制政治,顾炎武的学风对清代学者影响很大。

③王夫之是一位杰出的唯物主义思想家,他认为“气”是物质实体,“理”是客观规律;提出“气者,理之依也”和“天下惟器”的唯物主义观点,对朱熹的理学和王阳明的心学,给予批判,他还提出“静即含动,动不舍静”儒家思想的形成,否定理学家主静的形而上学思想。他用发展观点来看待历史,认为历史发展是有规律的,他提出在政治上要“趋时更新”。王夫之的思想闪烁着革新的光芒。

(10)清末民初:现代教育的奠基人何子渊(广东省梅州兴宁市人)以“敢夸才依马,唯骥道南吾”、“同人于野,仁者乐也”、“求真、尚善、包容”等教育思想和理念,作为其哲学旨归,创导新学,摒弃科举。但,又以弘扬儒家文化,振奋民族精神为己任,“师从尧、舜、禹、汤、文、武、周、孔”,与孙中山先生一起,致力驱逐鞑虏,振兴中华。

“五四”运动后,受反帝反封建思想的牵连,儒家思想一度被“妖魔化”。

对于中华民族宝贵的传统文化,中国现有的一切都是以传统为基础。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当代很多外国思想家正在反思社会的运行模式和走向,并感觉到了其中的潜在危机。

很多思想家反思的结果就是:把目光投向中国,而他们关注的焦点就是中庸思想。

中庸精神随着时间的推移,其价值和重要性必将日益显现出来,这一点已经有所表现。

中庸之道是世界上最具有连续性的文化,也是中国众多文化流派中最具有价值的核心精神和观念。

随着社会矛盾的凸现,儒家思想逐渐又被重视起来,它的光芒又慢慢地耀眼起来。



起名专家专业的命理起名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