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名专家
首页 > 佛家

儒家、佛家和道家的关系II之前,必须先看完

时间:作者:起名专家

儒家、佛家和道家的关系II之前,必须先看完

*看《儒家、佛家和道家的关系II》之前儒家佛家道家思想区别,必须先看完,否则孔子的发心都不知道,就不可能真正明白孔子在讲什么。

孔子有这样一段话:或曰:“以德报怨,何如?

”子曰:“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

以德报怨,以直报怨

让你的小宇宙活力每一天

有一次有人问孔子,“用德行回报怨恨,怎么样?” 孔子回答说,“如果用德行回报怨恨,那用什么回报德行? 应该用无怨回报怨恨,用德行回报德行。”

“直” 是不曲、顺的意思,没有藏不好的东西在心里面的意思,或者是心里面没有障碍、没有阻塞的意思,换句话说, 就是无怨无恨。

“以德报怨”,也不是“以怨报怨”。 “以德报怨”和“以怨报怨”是左右的两个极端,孔子都不走,而是走左右的中间。 老子不讲中庸,而是讲究德,所以比较强调德,所以要以对别人好来报怨恨。

佛道两家都会选择“以德报怨”,儒家会选择“以直报怨”。站在中庸的角度看儒家佛家道家思想区别,通常来说,多数情况,应当“以直报怨”,个别情况,可以用“以德报怨”。当然,这种讲法,也只是儒家的标准,对于佛家或道家来说,很可能不是这样,因为他们需要强调善。

儒家通常来说要“以直报怨”因为儒家讲究“无”,讲究“淡”,讲究“少”。虽然“对别人好”很好,但是多了,恶也会多。不过因为佛家和道家不是从中庸这个角度考虑问题,他们是从善的角度考虑,所以会采取“以德报怨”。 任何东西都有正反两面。“对别人好”,它的正面就是人通常看到的对别人“照顾”、“考虑”、“爱护”等等,它的反面就是情和各种恶。

善能溶化一切,力量很大。如果一个坏人对你做了坏事,你反而能对他好,用善对他,他可能就会被感化而改好了。这就是为什么佛家和道家会考虑“以德报怨”。而孔子的思想是中庸,不同于佛家和道家。孔子看重的不是感化人,孔子看重的是恒定,只有平衡才能恒定, 所以比起感化人来说,孔子更看重恒定。如果别人对你不好,你只需要做到无怨无恨就可以了,不需要反过来对他如何好,这就是孔子说的“以直报怨” 。

恒定。中庸的最大作用是平衡、恒定和不灭。中庸是感化不了人的,一点感化的力量都不会有。就是因为这个原因,孔子在世当年,很多人不喜欢孔子,甚至有人扬言要杀孔子。“以德报怨”虽然能感化人,但同时会存在一个问题,就是会生出“恩”,多了一种东西出来,就达不到“无” 了,达不到恒定不变。

佛家和道家比起儒家来说更看重人,所以他们会选择对人能产生作用的“以德报怨”。

儒家更看重法,其次才是人。“以直报怨”其实就 是“以无报怨”,不对其好,也不对其不好;不会因此而拉近距离,也不会因此而推远距离;不产生任何爱也不产生任何怨恨。这才是真正的“以直报怨”。中庸是恒定和不动,不管外界千变万化,中庸都不会变。当然这个“不动”绝不是人理解的“昂首挺胸、像斗鸡一样”的“不动”,这个“不动”是像平静的水面一样, 没有任何变化,不会给人任何压力,不会显示自己,不会张扬,无怨无恨,无喜无哀,是非常平和的“不动”,这种境界是非常高的。

这种“厉害”其实人是看不到、感受不到的,坏人还会嘲笑这是“懦弱”。“无”能消减所有的东西。“以德报怨”是溶化坏人的恶儒家佛家道家思想区别,但是会多了“恩”出来,“以无报怨” 是熔化坏人的恶,并且不会增加东西。一个是用水,一个是用火。所以如果你用“以德报怨”对坏人,坏人会感激你,喜欢你。如果你用“以无报怨”对坏人,坏人表面上会无所忌惮,实质上会一点一点不知不觉地消减他的恶,久而久之,他会害怕你。

“溶化”和“熔化”

“无”是至阳,能减灭一切阴

“溶化”和“熔化” 的区别在于溶化”是那个不好的东西溶在了水里,那个东西还在儒家、佛家和道家的关系II之前,必须先看完 ,但是进入了水里面,不起作用了,所以表面上看是“没有了”。“熔化”是那个不好的东西销毁了、分解了。“善” 能“溶化”万物,力量非常大,“溶化”后会进入善的场里。 “无”能“熔化”万物,“熔化”会让阴的东西消减,因为人有阴、并且需要阴,所以人对“无”会害怕、敬畏、不敢触碰。“无”是至阳,能减灭一切阴。不管好人和坏人都会害怕。

中庸是儒家才讲,佛家和道家都不太讲,他们有他们的理。 宇宙中的理是千变万化的,不同的情况、不同的前提、不同的范围,都有不同的理儒家、佛家和道家的关系II之前,必须先看完 ,死抱着一个想法不放,这种状态就会使人陷入极端,走歧路。法才是恒定不变的,理却是千变万化的,根据不同的情况用不同的理。

法和理是两回事。宇宙最终的法是恒定不变的,每个层次的法也是相对恒定的。比如说,法要求生命要保持干净,不干净的生命就会往下掉。那么这是法而不是理,法是恒定的,绝不会说有一天这个法变了,生命肮脏了也不往下掉。法不是生命可以选择的,是强制性的,理才是生命可以选择的。你可以选择用这种理,也可以选择用那种理。

儒家和佛家、道家的关系

高层次的儒家,是属于道家

低层次的儒家,他就是儒家,和佛家、道家不一样。 高层次的儒家,他是属于道家的。 儒家走中间,不往两边走,不管层次高低都这样。 佛家和道家不一样,佛家和道家,低层次的不走中间,到了高层次,才往中间走。佛家和道家到了高层次,也往中间走,因为中间才是大道。佛家和道家的理就是那样,是不能改变的,改变了宇宙就成不了宇宙了。不是说中庸了,就什么都要中庸,不是这样的。佛家就是佛家,道家就是道家,要求他们也中庸是不对的。

儒家是什么理都能兼顾一些的,不像佛家,非常注重善,不太注重真。道家就反过来,非常注重真,不太注重善。儒家是站在中间,每种理都会用,但都不过量用,适当地用,讲“中庸”。比如说儒家认为,离民众近的官员要有善,君王要有智,这就是儒家的思想,不是佛家的思想,也不是道家的思想。儒家自己没有什么理,只有中庸,但是却什么理都用。并且法和理都能兼顾,既讲法也讲理,既有强制性也有灵活性,并且会视不同的情况用不同的东西。这就是儒家的特点,不走极端,不会因为“善”好就所有地方都用“善”,也不会因为“真”好就所有地方都用“真”。有时候用一点善,有时候用一点真,视不同的情况用不同的东西。

往期文章

进则成万物,退则永成迷,

《中庸之道》

在于他的清、轻与高,

在于他的精准而无漏。

每天道破一层,让你离真相越来越近。



起名专家专业的命理起名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