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名专家
首页 > 佛家

苏轼儒释道三种思想的交互影响下的处世哲学

时间:作者:起名专家

苏轼儒释道三种思想的交互影响下的处世哲学

49神州文化浅析苏轼的儒释道思想张心妍北京丰台二中摘要:北宋时期,文化繁盛,儒、道、释三家思想并存发展。苏轼深受这三家思想的影响,他的一生跌宕起伏,有年少登科的意气风发,也有“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的凄苦。在这大起大落中,苏轼始终保持着旷达积极的处事态度。这种态度的形成与苏轼的儒释道思想息息相关。本文以此为研究对象,分析这三种思想对苏轼形成旷达和顺处世哲学的作用。关键词:苏轼;儒道释精神;旷达1 前言苏轼作为唐宋八大家之一,精通诗、文、词、绘画、书法,可谓是全才、奇才。然而他的一生却坎坷不平,仕途不顺,连遭贬谪。但生活的苦难并没有使他意志消沉,反而使他在历经苦难的洗礼之后愈加坚韧、淡然。他少年时期深受儒家正统积极入世思想的影响,历经宦海浮沉之后开始接受佛道两家思想。正如林语堂在《苏东坡传》中所言,“从佛教的否定人生,儒家的正视人生,道家的简化人生,这位诗人在心灵识见中产生了他的混合人生观。” [1] 儒释道三种思想的交互影响下造就了苏轼独特的混合人生观以及别具一格的处世哲学。王国维评价苏轼:“若无文学之天才,其人格亦自足千古。”苏轼的魅力不仅仅限于他卓越的艺术才能苏轼儒道佛家思想,还有他旷达乐观的处世哲学,这种处世哲学对当今的人们仍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2 积极入世的儒家思想苏轼出生在四川眉山一个富有文化气息的家庭,父亲苏洵是北宋著名的散文家、学者,对两个儿子课业要求十分严格。母亲则是一位饱读诗书的大小姐,从苏轼很小的时候就教他识字并督促他阅读经史典籍。严父慈母的言传身教使苏轼受到了良好的家庭教育。当时北宋政治以儒学为尊苏轼儒道佛家思想,受父母言传身教以及儒家正统“学而优则仕”思想的影响,苏轼从小立志要成为像范滂那样的一代贤臣。儒家的“仁义礼智信”思想深深地印刻在苏轼心中,在今后的仕途中,他也一直秉持着这种积极入世的理想信念。熙宁四年,苏轼上书皇帝指出王安石变法的弊病苏轼儒释道三种思想的交互影响下的处世哲学,被新党排挤。苏轼为避免是非自请出京任职,想要在地方实实在在为百姓做事。他先去了杭州任通判苏轼儒道佛家思想,后又分别在密州、徐州、湖州担任知州。在杭州期间,他致力于治理当地水患,疏浚六井,拓宽水道,造福了当地的百姓。在徐州,他解决了当地的黄河水患,展现了高度的组织才能。在八年的地方任期中,苏轼展现了他强大的政治才能,朝自己“为生民立命,为万世开天平”的理想抱负积极进取。熙宁八年,任密州知州的苏轼在一次出游中写下了最可以代表他早年积极入世思想的诗词——《江城子·密州出猎》。全词情感豪迈,一个“狂”字展现得淋漓尽致。

词中描写了此次围猎的盛大景象,词人整装待发,全力以赴地追赶猎物;随从的军队气势浩荡,呼啸而来……这是一场围猎,更是一次全城参与的盛会,苏轼是这场盛大的聚会中的主角,他被万人追捧,看似众星拱之的繁华背后是不为人知的孤独。借着酒酣,词人敞开襟怀,抒发理想。“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鬓角微霜又如何,受新党排挤又如何?这都只是一时的不称意。正如冯唐召回魏尚,他日自己也将重获朝廷信任与重用,到那时他必要施展“射天狼”的抱负,抗击西夏和辽的侵袭。这种渴望报效国家并有一番政治作为的理想正是儒家积极入世、兼济天下思想的体现。这一阶段中,苏轼未经历过贬谪,在仕途生活中以儒家积极入世的思想为主导,他勤于政务,兢兢业业。辗转杭州、密州和徐州的这几年可以算的上是苏轼仕途中最顺利平稳的阶段,他在每一个地方都尽心尽力地为百姓服务,同时仍不忘自己想要为朝廷出力,为天下兴利除弊的初心。3 超然洒脱的道家思想道家思想对苏轼人生体悟和性情塑造也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使他能够在贬谪失意时不改旷达之志。元丰二年,刚就任湖州知州的苏轼例行公事给神宗写了一封《湖州谢表》,然被新党曲解,苏轼被扣上“诽谤朝廷”的罪行,在狱中待了一百三十天后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

由于是被贬黄州,苏轼无俸禄薪水、无权享受官府提供住宅。一夕之间,从春风得意的科场奇才,到谪居落寞的戴罪犯官,满腹才华无处施展,弟苏辙也因其被贬官,此间种种皆让苏轼落寞。这期间苏轼儒释道三种思想的交互影响下的处世哲学,苏轼开始重拾道家思想,读老庄。老子的道法自然、庄子的逍遥游等思想深深拨动了苏轼的心弦[2] 。老庄主张的以通达的态度看待人生,不为俗世所累的思想极大地缓解了苏轼当时心中的苦闷。苏轼在《赤壁赋》中写道:“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这段话深刻地体现了道家“天人合一”的思想。道家这种超然物外,与自然融为一体的思想使苏轼超然于仕途的荣辱得失之外,他开始寻觅自我的解救,渴望顺应自然随遇而安,与仙人同游,与明月相伴。但知道这种想法不切实际,因此只能将其托寄在悲凉的秋风中。这首《前赤壁赋》延续了苏轼以往豪迈大气的词风,但也受庄子浪漫洒脱文风的影响,多了几分道风仙气。虽有对自己仕途不顺的感叹,但这种惆怅于天地而言,就如同沧海之一粟。道家的洒脱超然让苏轼仕途中的惆怅消融于天地自然之间,让他的文字哀而不伤。苏轼的诗词在这个阶段不论是创作技巧还是待世情怀都有了升华与提升[3] 。

在道教思想的影响下,苏轼逐渐开始笑对生活的苦难,乐于当前。在黄州的生活贫苦,苏轼脱下文人的长袍,穿上农夫的短打,开荒种地,并将这块地命名为“东坡”,且自居为“东坡居士”。老子的“无为”、庄子的“逍遥”对苏轼旷达人格的形成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追溯苏轼已走过的人生,这种道家思想并不是从黄州才产生的。苏轼是四川眉山人,此地道教盛行。他的启蒙老师便是一位道士,他在《道士张易简》中曾言道:“吾八岁入小学,以道士张易简为师”。可见其幼时便接受了道家思想的熏陶,只是 ( 下转第 51 页 )万方数据



起名专家专业的命理起名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