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名专家
首页 > 道家

《》读书笔记(七)|《者,非徒巨著之节略》

时间:作者:起名专家

《》读书笔记(七)|《者《》读书笔记(七)|《者,非徒巨著之节略》,非徒巨著之节略》

中国哲学简史》读书笔记 by 《中国哲学简史》原本是冯友兰先生 1947 年在宾西凡尼亚大学讲课的英文 讲稿,后由其学生翻译成中文出版。 先生在自序中开篇直抒胸怀:“小史者,非徒巨著之节略。姓名,学派之清 单也。 非全史在胸, 克臻境。 惟其如此, 读其书者, 乃觉择焉虽精而语焉犹祥也。 ” 先生自然是全史在胸,大有“小范胸中百万兵”之气势。先生抽筋扒皮,把两千年 的哲学脉络清晰地展现于大家眼前。囫囵吞枣读完此书,我仍有许多不解,实在 是自己资质愚钝。 所谓良史必有三长:才,学,识。才者,文笔之精妙也;识者,选材之精当 也;学者,史料之精熟也。先生虽然强调著小史意在通俗,难展其学。我觉得此 书已是三者兼备,方才领悟有人说,49 以后大陆已鲜有可读之书(译著除外)。 我自己归纳出一些基本的问题。 一,哲学和宗教。 哲学, 就是对于人生的有系统的反思的思想。 但是对于人生有反思的思想的人不多,其反思的思想有系统的人更少。 这种思想, 之所以称为反思的,因为它以人生为对象。 产生人生论中国哲学简史道家论文, 宇宙论, 知识论。宇 宙是人生的背景,思想本身就是知识。 宗教, 每种大宗教的核心都有一种哲学。

事实上每种大宗教就是一种哲学加上一定 必要的上层建筑,包括迷信,教条,仪式和组织。 二,中国的三教。 人们常说中国有三教:儒教,道教,佛教。其实不然。 儒家不是宗教,道家只是一个哲学派别,道教才是宗教。道家与道教是有很 大区别,两者教义不同,甚至相反:道家教人顺乎自然,道教教人反乎自然,有 征服自然的科学精神。 中国文化的精神基础是伦理(特别是儒家伦理),不是宗教(至少不是正规 的,有组织的那类宗教)。 三,道德价值和超道德价值。 高于道德价值的价值, 可以叫做“超道德价值”。 爱人是道德价值; 爱上帝 (宇 宙)是超道德价值(更准确地说,爱上帝是准超道德价值,按斯宾诺莎,爱宇宙 才是超道德价值)。 对超乎现世的追求是人类先天地欲望之一,中国人并不例外。中国人不是宗 教的,因为他们都是哲学的,他们在哲学里满足了他们对超乎现世的追求。他们 也在哲学里表达了,欣赏了超道德价值,而按哲学去生活,也就体验了这些超道 德价值。 人们往往通过宗教来追求超道德价值,但科学往前进一步,宗教就往后退一 步。幸好,出了宗教还有哲学,为人类提供了获得更高价值途径——一条比宗教 更为直接的途径。通过哲学而熟悉的更高价值比通过宗教而获得的更高价值,甚 至要纯粹得多,因为后者混杂着想象和迷信。在

未来的世界,人类将要以哲学代替宗教。 因此,人不一定应当是宗教的,但是他一定应当是哲学的。 四,“入世的哲学”和“出世的哲学” 人虽有各种,但各种人都是人。专就一个人是人说,所可能有的最高成就是 成为什么呢?中国哲学家的答案就是成为圣人。 而圣人的最高成就就是个人与宇 宙的同一。人如果要得到这个同一,是否必须离开社会,或者甚至否定“生”? 某些哲学家回答说,这是必须的。这种哲学就是普通所谓的“出世的哲学” 另一种哲学,注重社会中得人伦和世务。这种哲学只讲道德价值,不会讲或 不愿讲超道德价值。即普通所讲的“入世的哲学”。 专就中国哲学中得主要传统来说,中国哲学既入世而又出世。 五,哲学的功用 按照中国哲学的传统,哲学的功用不在于增加积极的知识,而在于提高心灵 的境界——达到超乎现世的境界,获得高于道德价值的价值。 中国哲学传统里,有为学,为道的区别。 六,内圣外王 中国哲学认为,一个人不仅在理论上而且在行动上完成了“入世与出世”的统 一,他就是圣人。中国圣人的精神成就,相当于佛教的佛,西方宗教的圣者的精 神成就。但是中国的圣人并非不问世务的人。 他的人格就是内圣外王的人格。内圣是就其修养的成就说的;外王,是就其 在社会上的功用说。

所谓内圣外王,只是说,有最高精神成就的人,按道理可以 为王,而且最宜于为王。至于实际上是否有机会为王无关宏旨,是另外一回事。 而中国哲学的任务就是使人有内圣外王的人格。 由于哲学的主题是内圣外王之道,所以哲学不单是要获得这种知识,而且还 要养成这种人格。不单是要知道它,还是要体验它。 对于这个问题,冯先生引用了金岳霖先生的一大段话,来说明知道哲学和体 验哲学的关系: “中国哲学家都是不同程度的苏格拉底。其所以如此,因为道德,政治,反 思的思想,知识都统一于一个哲学家之身;他自己以身载道。遵守他的哲学信念 而生活,这是他的哲学组成部分.......他的身上存在哲学家的合命题(入世和出世 的统一),.....他像苏格拉底,他的哲学不是用来打官腔的。他更不是尘封的陈 腐的哲学家,关在书房里,做在靠椅中,处在人生之外。对于他,哲学从来就不 只是为人类认识摆设的观念模式,而是内在于他的行动的箴言体系;在极端的情 况下,他的哲学简直可以说是他的传记。” 说到金岳霖先生,我的大脑里不禁打了三个大问号。金教授自然是以身载道 的哲学大师,但他对人生的领悟,对于情感的领悟,让我费解。据说,他因为林 徽音终生未娶,而甘做她的邻

邻居。这是否也在他的哲学体系之内呢,他为何为自 己写出如此奇特的人生传记呢? 七,中国哲学的表达方式中国哲学家的言论,文章没有表面上的联系,这些言论,文章都不是正式的 哲学著作。中国哲学的表现形式多为语录,书信,多名言隽语,多比喻例证,富 于暗示。 富于暗示不单是是中国哲学的特点,也是一切中国艺术的理想,例如诗歌追 求“言有尽而意无穷”。这种理想也影响了哲学家的表达。例如,《庄子》中谈到 两位圣人相见而不言,因为“目击而道存矣”;到家则说,道不可道。这个特点一 直影响中国的人方方面面,在西方,两个人相爱就会大胆直白的说“I love you”, 而中国人要说“月亮代表我的心”,爱不爱你,自己去揣摩吧,不可道。 八,哲学的特色 哲学是对于人生的有系统的反思的思想,在思想的时候,人们常受环境的影 响和限制。在特定的环境,人们以特定的方式感受生活《》读书笔记(七)|《者,非徒巨著之节略》,因而他的哲学也就有特 定的强调之处和省略之处。这就就构成哲学的特色。 九,中国哲学的背景 中国是大陆国家。古代中国人以为,国土就是世界,所以创造“天下”“四海之 内”既表示世界,又表示国家。作为海洋国家的希腊人,无法理解理解这些词语 是同义,换句话说,因为这个基本的背景,他们创造发展了不同的哲学。

古代中国和希腊的哲学家不仅生活的地理条件大不一样, 经济条件也大不相 同。中国是大陆国家,以农业为主,以土地为生,土地是财富的基源。因此,在 中国的哲学家眼里,存在着“本”“末”之分。“本”指农业,“末”指商业。因此中国哲学简史道家论文,贯穿 中国历史的,农业都是主线,政策都是“重本轻末”。因而跟土地相关的两个主要 而作为海洋国家的希腊是如此的不同中国哲学简史道家论文, 职业“农民”和“士——地主”是值得自豪的。 在建立强大的帝国之前,他们甚至都是处于分散在各自小小的城邦(这也大概是 为什么西方的童话果故事里多得是公主和王子,在中国王子基本上只有一个,相 互残杀的厉害),各自为政,经济靠海洋,和贸易。(关于古希腊的起源和政治 经济,《顾准日记》里面有详细的论证) 家族制度。农业靠土地,土地不可移动,人就这样被禁锢下来,祖祖辈辈生 活在同一个地方,从而建立起中国的家族制度。它无疑是世界上最复杂,组织得 最好的制度之一。中国传统的五中社会关系:君臣,父子,兄弟,夫妇,朋友, 其中有三种是家族关系,其余两种可以按家族来理解。同样的原因,祖先的崇拜 也发展起来了。儒家学说大部分是在论证这种社会制度的合理,或者是这种制度 的理论说明。 这种

家族制度既是地理条件的产物也是经济条件的产物。近年来,针对中国 社会所出现的混乱和迷失,有学者寄希望于重建家族制度,从它所依赖的条件来 说,或许已经不再适宜了。 十,“反者道之动” 中国哲学和希腊哲学有一个都支持的理论,就是:在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任 何事物,发展到了一个极端,就反向另一个极端。借用黑格尔的话说,“一切事 物都包含着它自己的否定”。《老子》也有相似的话:“反者道之动”。儒家也说 : “寒往则暑来,暑往则寒来”;“日盈则昃,月盈则食” 。 冯先生说这个理论对中华民族的影响深远, 对于中华民族在其悠久的历史中 胜利地克服所遭遇的困难, 贡献很大。 在反法西斯战争中, 中国人民就是怀着“黑暗即将过去,黎明即将到来的”的信念,度过了这场战争。从这个意义上来说, 汉奸是做不得的,毕竟不长久。 十一,新儒家和新道家 儒家强调人的社会责任,到家强调人的内部的自然自发的东西。公元三,四 世纪的时候,有些到家的人试图使道家更接近儒家,十一,十二世纪的时候,也 有些儒家的人试图是儒家更接近于道家。我们把这些道家的人称为新道家,这些 儒家的人称为新儒家。 正是这种改变,是中国的哲学即出世又入世。

十二,中国哲学的方法论 这是一个相当重要的问题。 诺思罗普说过,概念的主要类型有两种,一种是用直觉得到的,一种是用假 设得到的。 形上学有两种方法:正的方法和负的方法。正的方法的实质,是说形上学的 对象是什么;负的方法的实质,则是不说它。这样做,负的方法也就启示了它的 性质和某些方面,这些方面是正的描写和分析无法说出的。 西方哲学以所谓“假设的概念”为出发,中国哲学以所谓“直觉的概念”为出发 点。其结果是,正的方法在西方哲学中很自然地占统治地位,负的方法很自然地 在中国哲学中占统治地位。 佛家加强了道家的负的方法。道家与佛家的结合产生了禅宗,禅宗的哲学可 以说是静默的哲学。谁若了解和认识了静默的意义,谁就对于形上学的对象有所 得。 在西方,康德曾经应用过形上学的负的方法。在他的《纯粹理性批判》中, 他发现了不可知者, 即本体。 在康德和其他西方哲学家看来, 不可知就是不可知, 因而不“能”对它说什么。但是对于习惯于负的方法的人们看来,正因为不可知是 不可知,所以不“应该”对它说什么 ,这是理所当然的。 形上学的任务不在于,对不可知者说些什么;而仅仅在于,对于不可知这个 事实,说些什么。谁若知道了不可知是不可知,谁也就算对于它有所知。关于这

中国哲学简史

中国哲学简史

中国哲学简史

《中国哲学简史》读书笔记

中国哲学简史读后感

中国哲学简史读后心得

中国哲学简史读后感

《中国哲学简史》读书笔记

《中国哲学简史》读后感

中国哲学简史读书笔记

中国哲学简史

《中国哲学简史.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中国哲学简史人生简史



起名专家专业的命理起名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