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名专家
首页 > 道家

【道家正经】修身养性,使心灵达到一种状态,并牢牢地保持这种宁静

时间:作者:起名专家

道家正经】修身养性,使心灵达到一种状态,并牢牢地保持这种宁静

《道家思想》经典语录_名句摘抄赏析

【·道家正经·】

修身养性,使心灵达到一种虚寂状态,并牢牢地保持这种宁静。

万物都在蓬勃生长道家思想名言警句和意思,我由此观察到了循环往复的规律。

万物纷繁茂盛,各自又返回到它的出发点,归回本原叫“静”,静叫做“复命”,复命叫做“常”,认识了常叫做“明”。

不了解“常”,轻举妄动就会招致祸害。

认识了“常”道,我们的心才能包容一切,无所不包就会大公无私,大公无私才能周遍圆通,周遍圆通才能符合自然,符合自然才能符合“道”,符合“道”才能长久。

如果能够这样的话,那么到死都不会遭受危险。

珍惜时间的名言与警句_警句名言大全小学_道家思想名言警句和意思

【·道家正经·】

老子说:“圣人不去欺凌自己的心志,而芸芸众生则无力抵抗自己的欲望。

有道的君子行为正气,无道的小人行为奸邪。

要求内在的精神修炼有利于性,要求外在的行为标准吻合于义,遵循法则行动,不被外物束缚,是正气。

被美食滋味左右,被美声美色羁绊,凭着情绪发作愤怒,不顾后患,是邪气。

邪气与正气相互伤害,欲念与本性相互戕害。

它们不可能并立,一个兴起同时另一个废止,因此圣人放弃欲念以追随本性。

眼睛喜好美色,耳朵喜好美声,鼻子喜好香味,口则喜好美食,总的来说,这都是未能离开利害的嗜欲追逐。

耳、目、鼻、口原本不知追求,只是在心的支配下而得其所好:从这点看来,欲念的不可抵御也是很明显的。”

【·道家正经-】

百围粗的树木,把它砍下来做成酒器牺尊,用刻刀来刻镂,用青、黄配成的彩色来装饰它,花纹十分华丽,嵌上的金属十分明亮,描绘的龙蛇虎豹,弯弯曲曲,形成斑斓的邑采。

但是那些弃而不用的木材被扔到了沟中,把酒器牺尊和废弃在沟中的木材来作比较,那它们在美丑方面是有区别的,虽然如此,但它们在失去树木的本性方面却是相等的。

因此精神离散形体的人言词浮华,德散失在外的人行为不真诚。

心中不存守至精的神,而把言论、行动显现在外面,这样的人就会为外物所役使。

人们采取或趋或舍的行动,都是精神对外有所要求,精神有竭尽的时候,而行为却没有穷尽的时候,这样就会搅乱心思使精神不纯,而使本性受到迷惑他所守的精神不稳定,而受到世俗风化的影响无节制地向外浮荡道家思想名言警句和意思,接连失败,对内又把清静明朗的心性搅得混浊不堪,所以他只能一辈子犹豫不决,不能有片刻的恬澹:·道家正经·俗话说,活到老,学到老。

修身也是如此。

修身也应该活到老,修到老。

读书,不失为一种修身养性的好方法。

虽然孟子老先生说“尽信书不如无书”,但是书毕竟是古圣先贤们的经验总结,其中汇聚了他们对生活、对社会、对人生的理解,我们直接通过读他们的书获得,也不失为是一种捷径。

也许只有对自己要求苛刻,才能完成对自身的修养培育。

人,总是有松懈的时候,然而越是这个时候,越是不能放松对自己的要求。

【·道家正经·】

以无为的态度去作为,以“无事”的方式去做事,以无味当作有味。

大生于小,以少应多,用恩德去报答怨恨。

解决困难的事要从容易的地方着手,做大事情要从细小的地方人手。

天下的难事,一定从简易开始;天下的大事,必定由细小开始。

所以,圣人永远不认为自己在做大事情,因此才能成就大事。

轻易应诺别人的要求,一定很少遵守信约;把事情看得太容易,遇到的困难就一定多。

因此,圣人都把它看得艰难,才永远没有困难。

【·道家正经·】

老子说:“调治身体最好的方法是怡养精神,其次是滋养形体。

精神清宁意态和平,全身骨骼安泰,这是养生的根本。

皮肉肥胖,食物充溢于肚腹肠内,供俸能够满足过度的欲望,这是养生的末节。

治理国家,最上的策略是养威教化,其次是端正法律。

民众互相辞让,竞相争着居于下位,互相争抢着希望自己少得到财利,希望在做事的时候多出力,受教化的状态天天向上,以至已经走上了善的精神境界还不知是怎么走过来的,这就是治国之本的体现吧。

为了奖赏与赏赐而去努力向善,因为害怕刑法而不敢去做违法的事,君上端正地制定法令,百姓在下面服从着法令,这体现了只抓住末节的治国方法。

上古时代的治理培养根本,而后世的治理只会从事于末节与枝叶的事务。”

【·道家正经-】

治理人民,养护身心,顺应天时,最好的方法就是爱惜精力。

爱惜精力,就是尽早作准备。

尽早作准备,就要不断积蓄“德”;不断地积蓄“德”,就没有什么不能战胜;没有什么不能战胜,就没有人能猜测他力量到底有多大;无法估计他的力量,就可以担负保护国家的重任。

治理国家,只有用这个大“道”,才会让国家长久。

这就叫做根深柢固的长存之道。

【·道家正经·】

古时候善于行“道”的人,大都精妙通达,深刻玄远,难以理解。

正因为难以理解,所以只好勉强地形容他:小心谨慎呵,像冬天涉足过河;警惕疑惧呵,像提防着周围的攻击;庄重严肃呵,有点像做客的样子;融和疏脱呵,像冰柱消融;敦厚质朴呵,像未经雕凿的素材;空豁旷达呵,像深山幽谷;浑朴厚道呵,像江河的混浊;谁能够在浑浊动荡中安静下来而慢慢地澄清?谁能在长久的安定中变动起来而慢慢地趋进?保持这种“道”的人,他们不自满。

因为他不自求圆满,所以能除旧布新。

对·自己严加要求,时时刻刻不放松,才能使德行如捆绑在自己身上一般,永远也掉不下来。

但是,这样的话,并不是最完美的状态。

只有德行如润物细无声的细雨进入天地一般,进入自己的身体血肉心灵之中,方才是真正的完满。

只有这样,治身才达到了最终极的效果、这就是混化于心。

【·道家正经·】

天下的人都说我求的道博大,好像它并不像一般东西。

其实它不像任何东西,所以才广大。

正因为它的广大,所以不像任何具体的东西。

我掌握并保存着三件宝贝。

第一件叫做慈爱,第二件叫做节俭,第三件叫做不敢处在天下人的前边。

因为有慈爱,所以才能勇敢;因为节俭,所以才能富裕;因为不敢处在天下人的前边,所以才能做万物的首长。

现在,舍弃慈爱只讲勇敢,舍弃节俭只讲富裕.舍弃退让只讲争先,是走向灭亡。

慈爱,用于战争就能胜利,用于守卫就能稳固天道。

如果要救人,就用慈爱来保护他。

一个人不但要对别人真诚,对自己也要真诚。

对自己真诚,那就要把握好一个度,一旦越过了度,那就是“过”了。

【·道家正经·】

狂接舆说:“这完全是骗人的做法,这样去治理天下,就好像徒步去大海里开凿河道,让蚊虫背负大山一样。

治理天下的圣人难道是为了治理社会外在的表象吗?圣人是先正自己的本性而后感化他人,任人各尽所能就是了。

鸟儿尚且知道以高飞躲避绳网弓箭的伤害,鼷鼠尚且知道深藏在社坛底下的洞穴以避开烟熏铲掘的祸患,难道人竟然不如这两种小动物的本能吗?”

【·道家正经·】

老子说:“人禀承天之气而生成,就好像耳与目是与声色相应的,鼻与口是应之于芳香气味的,身体肌肤是能够感受到气候寒暖,它们受用于外物的道理是一致的。

有的人死了,有的人活着,有的人成为有德的君子,有的人成为无德的小人,所有差异,在于禀受外物所受制约不一样。

神明是智慧的渊薮,神明清晰则智慧明快;智慧是以灵台为居所的,智慧公正无私则心境平静。

人不在流动的水中照影而在静止不动的水中照影,是因为它又清又静,所以说神明清则心意平,物情也因此才能显示,所以神明的使用必须借助神明的不用(即‘守清’,保持神明清淡)。

明净的镜子,尘垢将无法污染它,那清淡的神明,嗜欲也将无法蒙蔽它,心意欲念所到的地方,神明也将伴随,心意欲念归返于虚空,则神明消其躁动而归于止息,这就是圣人的精神之游。

所以说,治理天下的人必须先通达生命之道,然后才可以去治理天下。”

【·道家正经·】

老子说:“圣人处理事情的时候适情适度,吃东西时以自己的饭量大小为准,穿衣则根据自己的身形需要而已,节制从自己作起,贪污的念头也就没有产生的途径。

因此,能拥有天下的人,必定是不追求天下的人;能享有名誉的人,必定是不以超常行为去追求的人。

果真悟解了生命的道理,那么仁义之德就将随之而生。

至于说一个人的神明不被任何东西遮蔽,心灵也不曾承载任何负累,通明豁达,恬淡无事,权势利益不能诱惑,音声彩色不能使之邪恶,能言善辩不能说服,智谋机15不能动心,强悍使勇不能恐吓,那就是真人的境界与品行了。

刻意求生的不能生,一心求化的不能化,不能把握这个道理,尽管已统领天下 【道家正经】修身养性,使心灵达到一种状态,并牢牢地保持这种宁静,明慧如日月,辩才解连环.言辞滋润金石,对天下的治理也没有好处。

所以,有道德的圣人坚持他的操守。”

可以说,自己是对自己的情况最为了解的人。

但是不可否认,有的时候人们也会过于高估了自己,以致做出了错误的判断。

只有忠实于自己的内心的人,才能做到诚身;只有诚身有道的人,才能做到对家人、朋友、同事真诚;只有真诚的人,才能在这个社会上获得一席生存之地。

诚身,就是对自己诚实。

不论是任何事情,都要把握好一个度,不过分要求,不贪得无厌,是为诚身有道。

一个人只有不断地总结自己在为人处世方面的经验教训,才能不断地成长。

曾经走过的路,我们要及时回头看一看,想一想。

【·道家正经·】

老子说:“不追逐空名,不妄作议论,不勉强做事,不做智巧机诈的主宰。

掩藏无形,动作于不敢懈怠之中,不以为是福而抢先,不以为是祸而作始,在无形中启动,于不得已的情势下动作,追求福祥先去除祸殃,追求利益先去除患害。

所以说,追求宁静的人,失去他追求宁静的根据就会转化为危险;追求治局的人,失去他追求治局的根据就会转化为衰乱。

因此,不必追求玉石的光华,而只是作落落坦荡的石头。

斑纹美丽的兽皮因其美丽则必定被剥下来,造型华美的兽角因其华美而招致杀身之祸,甘甜的泉水必定会很快枯竭,挺直的大树必定被砍伐,荣华典丽的语言下面隐伏着错误,石山有玉因而损伤大山,平民的祸患原本就在言语。

时宜可行,动作相随,不通晓大道的人福即是祸。

苍天是伞盖,大地是车舆,善于运用大道的人终究无害。

那五行相生相克的运行之律定有胜者,苍天覆盖的万物无一不相为契合。

所以说,知道了却认为是不知道,那是最好的:不知道却自诩为知道,这就是毛病了。”

珍惜时间的名言与警句_道家思想名言警句和意思_警句名言大全小学

【·道家正经·】

老子说:“尊贵的权势和丰厚的利益,是人们所贪求的东西,但这些东西和人身相比较则轻微卑贱,甚至是微不足道的。

因此道家思想名言警句和意思,圣人只求吃饱了去补充虚竭,接续生存之气,只求衣裳能够遮盖形体抵御风寒,凭需要而取物不要多余的,不事贪婪之得,不事过度之积,让眼睛只看清闲的东西,让耳朵只听宁静的东西,闭口不言语,放弃心思不作忧虑。

抛弃耳聪目明的智巧,归返于原始的朴素,休息精神,去除知故,无所喜好无所厌憎,这就是最高的通解彻悟。

去除邪秽、牵累,不如未生萌芽时持守守平之道,那么还有什么做不成呢?知道养生之道在于和谐的人,不可用利去诱惑;通晓心内体外生命征兆的人,不可以用势去诱惑。

没有外在界限的外,最大;没有内在之内的内,最贵。

你能认知把握了最大、最贵,又怎能不成功呢?”

人总是不完美的,总会有做错的事情,头脑之中总会有想到岔路上去的时候,如果不学会自我反省,不学会自我纠正,那么就会一直在错误的路线上走下去,茫然而不自知。

我们都是不断地总结失败的经验教训的基础上,不断地向前发展的。

其实,老子的《道德经》可以说就是一本对黄帝以来的社会经验的一次大总结,其中的真知灼见显然是可以经过实践的验证的。

【·道家正经·】

老子说:“古代实践大道的人,协调性情,整治心术,培养和谐的性情,持守心术以适度为准,安乐于道的境界而忘却卑贱,安宁于操守而忘却贫困。

本性中没有欲念,没有欲念便无所不得,心绪中没有愉悦,没有愉悦则无所不乐。

不做不能增益于性情的事,因为它使德负累;不做不便于生命的事,因为它将扰乱生的和谐。

做到谨慎从事不放纵行为法度,便可以作天下的楷模了。

根据自己的食量而饮食,根据自己的体形来作衣,居屋不求奢华容身即可,行事不求放纵适情就行,知足而不占有以天下为有余,能放弃万物之利,又怎么会因为贫富贵贱而失去自然的性命呢!如果能够做到这些,就可以说是能够体悟大道了。”

一个人在世界上行走,总是会遇到很多的烦恼,只有洞悉人情物理,才能更加游刃有余。

【·道家正经·】

善于行走的,路上不留痕迹;善于言谈的,不会说错话;善于计算的 【道家正经】修身养性,使心灵达到一种状态,并牢牢地保持这种宁静,不用筹策;善于关闭的,不用栓梢却使人不能打开;善于捆缚万物的,不用绳索却使人不能解开。

所以,有“道”的“圣人”总是善于做到物尽其用,没有被遗弃的人,经常做到人尽其才,所以世间便没有被废弃的东西。

这就叫做内藏聪慧。

所以善人们啊,是恶人的老师;恶人们啊,是善人的借鉴。

不尊重自己的老师,不爱惜自己的借鉴,虽然自以为聪明,其实也是离道失德的人j这就是道的深妙之处。

老子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而人们要想自由行世,也应该是取法自然之道。

上善若水,而“水几于道”,“以其不争,而天下莫能与之争。”

所以,具有了水的品性的人,不但善利万物而无所不利,而且自己也获得了一种真实的圆满。

【·道家正经·】

事物在稳定时,就容易把握,事物还没有出现变化时,就容易应付,事物在脆弱时,容易分化;事物还在微小时,就容易打散。

要在事情还没有发生变化曰寸就要作好准备,要在混乱还没有产生时就把它治理好。

合抱的大树,是从细小的萌芽生长起来的;九层的高台,是用一筐筐土堆积而成的;千里的远行,是从脚下第一步开始的。

强要去做,就必然会遭到失败;抓住不放,就必会遭受损失。

有道的圣人无所作为,所以就没有失败,不抓着不放,所以就没有损失。

人们做事情,总是在快要成功的时候失败。

在事情要完成的时候也能像事情开始时那样谨慎,就不会有失败的事情了。

有“道”的圣人所向往的事,是别人所不向往的。

他们不看重那些稀罕的财物,学习别人所不学的,改正众人的错误,顺应万物的发展,并不敢有所妄为。

大隐于市,不是要人颓废地去面对这个世界、逃避现实,也不是让人躲在那虚妄的世界里不可自拔。

【·道家正经·】

自然的法则,就像弓拉开了弦一样。

弦位高了就把它压低一些,弦位低了就把它抬高一点,弦长,就加以减少,不足的则加以补充。

自然的规则,是减少有余的,用来补充不足的。

人类社会的法则,不是这样,它是剥夺不足的,用来供奉有余的。

谁能够把有余的拿来供给天下人呢?只有圣人才能为天下而为,却不为自我而为。

他们顺其自然,不居功自傲,也不愿意表现自己的才智。

【·道家正经·】

如果过分地求多求满,就会倾溢,还不如趁早停止。

锤锻(金属)使它尖锐锋利,则不能长久保全,必遭挫败。

想长久占有满堂的金玉,这也是不可能的事,没有谁能守藏得住;富贵了而又骄奢,就给自己种下了灾祸。

当我们功业完成之后,就应急流勇退,这才是顺应自然规律的做法。

人的欲望就像是无底洞,怎么也填不满的有时候,想一想,老天给了我们这么仅有的一次生命,我们真的不能就浪费在那无休无止的欲望上面该享受人生的,我们还是要好好地去享受人生才是、否则,这辈子也白来世上走一遭了其实,真正的幸福,并不是万贯家财,美女如云儿孙绕膝,粗茶淡饭,阳光微风,小虫呜叫,那些平淡无奇的生活就是幸福.



起名专家专业的命理起名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