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名专家
首页 > 儒家

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儒家思想的发展史(上)

时间:作者:起名专家

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儒家思想的发展史(上)

儒家思想,是先秦诸子百家学说之一。儒家思想也称为儒教或儒学,由孔子创立。后来以此为基础逐渐形成完整的儒家思想体系,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影响深远。

儒家的发展经历了四个阶段。分别是孔子开创的先秦儒学、董仲舒为代表的汉代儒学、以程朱理学为标志的宋明儒学、西学冲击下的现代儒学四个阶段。

先秦儒学

春秋晚期,孔子创立儒家学派。其创立是有其深刻地历史根源的。当时春秋战国时期正经历着一场空前变革,这场变革在社会形态方面是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的转变、政治制度则是周礼的“礼制”向“法制”社会的转变。

这一时其的代表人物是孔子和孟子。孔子思想的核心是“仁”,要求人与人之间要相互友爱,“已所不欲,勿施于人”。他还强调统治者要以德治民。希望能恢复到西周的礼乐制度,还是最早提出“有教无类”的人。孔子也被后人尊称为“万世师表”。而孟子主张“仁政” 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儒家思想的发展史(上),提出了“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民本思想,主张“性本善”。

“罢黜百家 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儒家思想的发展史(上),独尊儒术”

汉初所推行的是黄老之术,实行“休养生息”的政策。历史发展到汉武帝时期,汉朝的经济实力逐渐恢复和增强,但是,诸侯国的势力日益膨胀、土地兼并剧烈、匈奴为患,都威胁着西汉的稳定。为了加强中央集权,发展一种积极的思想是及其重要的。

这一时期的代表人物是董仲舒。董仲舒大力宣扬“君权神授”,提出“天人感应”的学说;提出了“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和仁、义、礼、智、信五种为人处世的道德标准,后人称为“三纲五常”。这一时期的儒学有点制度化和宗教化了。当儒学的一些主要内容被制度化以后,它就成了不管你自觉与否,自愿与否中国古代儒家思想的发展,都必须遵守的外在规范中国古代儒家思想的发展中国古代儒家思想的发展,因而它的修养意义和作用就大大地被减弱了。

宋明理学

到了两宋时期,儒家学者展开了复兴儒学、抨击佛道的活动。形成了以理为核心的新儒学体系——“理学。这一时期的代表人物是程颢、程颐和朱熹。因此又被成为程朱理学。他们认为天理是宇宙万物的本原,万物只有一个天理,主张先有理而后有物,这是理学的核心思想。强调理之源在于天理,而天理就是作为道德规范的三纲五常,它是人性的最高境界;并指出人性本来与天理一致,但被后天的欲望所蒙蔽,所以强调“存天理,灭人欲”。

南宋的陆九渊和明朝的王阳明提出“心”就是“理”的主张,认为天地万物都在心中,认为穷理不必向外探求,只需反省内心就可得到天理。他们的学说被称为“心学”。所以又叫陆王心学。王阳明更多地吸取了佛教“心外无佛,即心是佛”思想,宣扬“心外无物”、“心外无理”的命题。在认识论上,他提出“致良知”和“知行合一”学说,对后世影响深远。

近代新儒学

近代中国内忧外患,五四之交,北京浸没在一片尊孔复古的逆流之中。帝制复辟的事实,说明君主专制思想的毒瘤依然存在。这使得一批年轻的激进民主主义者感到其根本原因在于没有触动以孔教为核心的旧思想、旧道德、旧文化。

因此,他们进行了一场精神解放运动,对孔子以及儒学做出有力的批判,提出了“打倒孔家店”的口号。在这种潮流的冲击下,儒家传统对中国知识分子的吸引力丧失殆尽。这一时期的代表人物是梁漱溟、张君劢、冯友兰、熊十力等人。



起名专家专业的命理起名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