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名专家
首页 > 儒家

中国古代养生学理论命题的提出与养生的区别!

时间:作者:起名专家

中国古代养生学理论命题的提出与养生的区别!

儒家仁爱思想_佛家道家儒家核心思想_儒家思想照片

提到中国古代养生学,大家首先想到“术士”、古医家、道家,这三家对养生学的形成和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这是毋庸置疑的事实。但这里要说早期儒家在养生学术方面的成就也不容小觑,早期儒家提出养生学命题,不仅关注人的社会价值,也关注人的生命价值。

早期儒家养生学理论命题的提出

儒家仁爱思想_佛家道家儒家核心思想_儒家思想照片

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孔子《论语·雍也》

儒家创始人孔子曾提出一个著名的命题叫“仁者寿”,这是中国古代最早的具有理论形态的养生学命题。这个命题从“仁”与“寿”的辩证统一上全面思考养生问题。这里说的“仁”有特殊的含义,东汉包咸解释“仁”为“性静”,唐代孔颖解释为“少思寡欲,性常安静”。

儒家仁爱思想_佛家道家儒家核心思想_儒家思想照片

苏东坡养生离不开东坡肉

先生心平而气和,故虽老而体胖。计余食之几何,固无患于长贫。——苏轼《菜羹赋》

这个意义类似于苏轼所说的“心平气和”。在孔子看来,心平气和才能延年益寿。这里既讲了人的修养,又讲了人的健康,并把人的修养水平、精神状态作为健康的首要因素。这种“仁者寿”的思想,以及他关心心性的论述,奠定了中华养生学史上的第一块理论基石。

继孔子之后,曾子、子思、孟子、荀子等人提出了许多与养生问题相关的论述,他们的著作是中国养生学史上不可缺少的重要理论篇章。

儒家思想照片_儒家仁爱思想_佛家道家儒家核心思想

孟子养生

养生者不足以当大事,惟送死者可以当大事。——孟轲《孟子·离娄下》

其中孟子是中华养生学史上最早提出“养生”范畴的学者之一(另一位是庄子),他在《孟子·离娄下》把“养生”与“送死”作为人生所面临的两个重要问题。他认为“养生”就是侍奉父母,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孟子把养生推向了社会,进一步促进了养生学的学术下移。

早期儒家养生理论的学术内容

儒家仁爱思想_儒家思想照片_佛家道家儒家核心思想

养心先需静心

早期儒家养生理论的学术内容包括养心与养身两个方面。

养心就是进行心理建设,以便从中产生出延缓衰老的积极效果。养心的具体要求很多儒家思想照片,其中与养身有密切联系的大致可以归纳为以下几项。

儒家思想照片_儒家仁爱思想_佛家道家儒家核心思想

中庸养心

掌握“中庸”原则以保持平衡的心态。孔子认为“中庸”是一种完美的品德,它的含义就是要信守其“中”,“过”与“不及”都是错误的。他认为具备了这种品德,在处理天人关系、人际关系时,就能符合物理人情,无过无不及,就不会因处理不当引起烦恼,从而使“天禄永终”。子思则进一步把“中庸”与人的情感相联系。他在《中庸》中说:人人都有喜怒哀乐的情感,无论这些情感是潜藏在心里,还是表现出来,都应使其适度适当,这就叫“中和”,凡是能以“中和”规范自己的人,就不会喜怒无常,哀乐失控,从而创造出一种使人与人、人与物相互统一的和谐气氛。这种和谐气氛下的心态平衡,对健康是极其有益的。

儒家思想照片_佛家道家儒家核心思想_儒家仁爱思想

无怨的境界

掌握“无怨”原则以培养宽广的胸怀。孔子在《论语》中讲“无怨”、“不怨”、“远怨”、“匿怨”、“又何怨”、“又谁怨”的文字,见于《里仁》、《公冶长》、《述而》等7篇,共12处。可见孔子对“无怨”的重视程度。他要求在基本利益相一致的条件下对家、国,对上下、对父母兄弟,对朋友,以至对不同性别的人和不同修养的人,都“无怨”,做到“不怨天,不尤人”,人人都能培养出“坦荡荡”的宽恕胸怀。对此,曾子赞叹到“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他还根据孔子的上述思想在《大学》中提出了一个千古传颂的名言“心广体胖”。这句名言,既有伦理学上的意义,更有养生学上的意义,它向人们揭示出一条养生的真理:人的胸怀舒坦宽广,身体就安泰健壮。

佛家道家儒家核心思想_儒家思想照片_儒家仁爱思想

何为三戒?

掌握“三戒”原则,以节制超常的欲望。孔子说“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已衰,戒之在得”。这里根据人生的不同阶段和生理特征,总结出处理各种欲望的具体经验,把好色、好胜、好贪作为有碍身心健康的三个因素。所以早期儒家不主张无欲养生,他们所考虑的是怎样合理的“给人之欲”、“养人之求”,他们希望确定人们欲望正当不正当的界限。孔子主张“欲而不贪”(《论语·尧曰》),孟子说“养心莫善于寡欲”(《孟子·尽心下》),这里的寡欲是针对“多欲”而发的,目的是为了防止欲望超出正常的需求。

养身就是在养心的基础上进行多层次的身体保健。早期儒家在衣食、体育、医疗保健领域,提出了许多开创性的见解。

合理搭配饮食可养生

倡导衣食保健。早期儒家总结了春秋前及春秋时衣食保健方面的经验,写出了中华养生学史上最早的衣食保健名篇《论语·乡党》。孔子对衣食保健非常重视,在衣着上,他认为穿衣要讲求适时、适体。以及色彩的搭配。所谓适时,就是不同的季节穿保暖程度不同的衣服。“当暑,袗(单衣)绤(葛布衣)”。夏天穿粗细葛布做的单衣。所谓适体,就是不同的场合穿剪裁式样不同的衣服,例如“必表而出之”,外出时一定要加一件合体的罩衣;在家穿的衣服要“短右袂”,在家要穿右边袖子短一点的衣服;“必有寝衣”,睡觉时要穿比较宽大的睡衣。衣着的寒暑适时,大小适体,并配以悦目的颜色,这就是孔子对衣着保健的要求。

儒家仁爱思想_儒家思想照片_佛家道家儒家核心思想

衣着也涉及养生

孔子很注重饮食卫生,提出八种饭菜“不食”,“食饐而餲”(食物变味发霉的不食);“鱼馁而肉败”(鱼肉腐烂变质的不食);“恶臭”(气味难闻的不食);“失饪”(饭菜夹生或煮烂的不食);“失时”(不到吃饭时间不食);不得其酱不食等等。此外孔子还提出食不过饱、肉不过量、酒不至醉等告诫,都包含着科学的饮食原则。

佛家道家儒家核心思想_儒家仁爱思想_儒家思想照片

六艺内容

注重体育保健。体育早在商周时就已经在贵族及民间开展起来,但当时主要是伴随田猎与军事活动进行,还缺乏用以健身的自觉意思。春秋战国时期,早期儒家把体育保健制度化和社会化,使之成为促进生命运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方法一是把体育保健与学校教育相结合,在学校设立必修的体育课程。孔子开私学,春秋时期的体育(礼、乐、射、御、书、数“六艺”)才被广泛列入学校的教学内容。《孟子·滕文公上》描述当时的情景“设为庠序学校以教之”八字爱好者,庠者养也,校者教也,序者射也中国古代养生学理论命题的提出与养生的区别!,说明当时的学校既是教育机构,又是体育场所。《礼记·内则》还根据年龄的差别制定不同的锻炼项目和标准,其中“十有三年学乐、编诗、舞勺,成童舞象,学射、御。”即13岁的少年学舞勺(文舞),做一些比较轻微的健身活动;15岁的成童学舞象(武舞),还要学习射箭和驾车,这样通过学校教育的途径儒家思想照片,把广大青少年引入体育保健的行列。方法二是把体育保健与仪礼制度相结合,在官府和民间举行的各种仪式中,使更多的人接受有关项目的训练与实践。例如射除了在学校射科以外,还在庆典、祭祀等仪式中进行,射者必须“内志正、外体直”,然后才可用力张弓发矢;又如御,孔子对驾车者和坐车者都有礼仪上的要求,必须集中精力,姿势端正,不左顾右盼,不急于言谈(《论语·乡党》),这些仪礼制度都有利于射、御的规范化,确保运动的质量与安全。荀子从理论上总结了儒家体育保健的经验,他言“养备而动时,则天下不能病”,“养略而动罕,则天不能使之全”(《荀子·天论》),明确指出,养护得法并经常运动,身体就能健康,不注意保养又极少运动,肯定会生病。

儒家仁爱思想_儒家思想照片_佛家道家儒家核心思想

中药养生

推崇医疗保健。《周礼》,是中国现存最早、由儒家编订的儒医结合的作品,首先提出了医疗保健的医学分科制度。《周礼·天官》根据人体保健的需要,把医学分为“疾医”(内科医生)、“疡医”(外科医生)、“食医”(营养医生)等科,“使医分而治之”。《周礼·天官》根据季节和气候的变化提出了发病趋势和预防措施,“四时皆有厉疾。春时有痟首疾,夏时有痒疥疾,秋时有病寒疾,冬时有漱上气疾”,就是说春天多头痛感冒中国古代养生学理论命题的提出与养生的区别!,夏天多皮肤疥疮,秋天多寒热往返的疟疾,冬天多咳嗽气喘。提醒人们注意季节和气候变化,预防流行病与传染病的发生。

佛家道家儒家核心思想_儒家思想照片_儒家仁爱思想

《周礼·天官》书影

《周礼·天官》还继孔子之后从食疗角度提出了四时饮食搭配和饮食宜忌,“饭宜温,羹宜热,酱宜凉,饮宜寒”,“春多酸、夏多苦、秋多甘、冬多咸,调以滑甘”(《食医》)。此外,《周礼》还要求定期逐疫、除蛊、灭鼠,清扫房屋,淘井疏渠。这些措施都是为了保持环境卫生与水源清洁,创造出一个有利于养生的外部环境。

结语

儒家仁爱思想_佛家道家儒家核心思想_儒家思想照片

儒医结合养生图

早期儒家养生理论和实践是以各个年龄层次的人为对象,将养心和养身辩证统一以求“仁者寿”,不仅关注人的社会价值,也关注人的生命价值,它是儒学的一个不可分割的部分。早期儒家关于养生方面的论述,奠定了中华养生学史上的第一块理论基石。

参考资料:

1. 论语[M]北京:中华书局,2006年12月.

2. 方勇(译注),孟子[M]北京:中华书局,2010年10月.

3. 钱玄 , 钱兴奇 ,王华宝儒家思想照片,谢秉洪(译注)周礼[M]长沙:岳麓书社,2001年7月.



起名专家专业的命理起名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