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名专家
首页 > 儒家

春秋时期是拔一毛利天下不为,非杨即墨,而儒家提出了中庸

时间:作者:起名专家

春秋时期是拔一毛利天下不为,非杨即墨,而儒家提出了中庸

春秋时期,百家争鸣,可是有句话叫做天下显学,非杨即墨,而儒家却唱到了最后,甚至成为了唯一显学,为什么呢?

因为儒家提出了中庸。

子曰:“道不远人,人之为道而远人,不可以为道。《诗》云:‘伐柯,伐柯,其则不远。’执柯以伐柯,睨而视之对儒家思想礼 仁 孝悌 忠恕 中庸做阐述,犹以为远。故君子以人治人,改而止。忠恕违道不远,施诸己而不愿,亦勿施于人。君子之道四,丘未能一焉,所求乎子,以事父,未能也;所求乎臣,以事君,未能也;所求乎弟,以事兄,未能也;所求乎朋友,先施之,未能也。庸德之行,庸言之谨;有所不足,不敢不勉,有余,不敢尽;言顾行,行顾言,君子胡不慥慥尔!”

什么是中庸?那就是杨墨之间做一个中间数。

杨朱是拔一毛利天下不为也

墨家是非公兼爱

这两种学说一种需要极其唯我的想法,一种需要极其博爱的思想,都是属于高标准严要求。

儒家提出了一种中间态,就是让人诟病的亲亲相隐。

亲亲相隐是什么?

那就是一个人的责任和义务,你对你的双亲要有责任春秋时期是拔一毛利天下不为,非杨即墨,而儒家提出了中庸,这个是孝,对父母的长辈,也有责任,这个也是孝,对长辈的兄弟姐妹,扯瓜抖蔓,就是你的亲族,也有责任。

这就是亲亲相隐,如果用这套理论对付杨朱学说,那就是你拔一毛利天下不为也,那么拔一毛利亲族那就是你的责任和义务。

用亲亲相隐对付墨家学说也是如此,普通人要做到对一个陌生人做到兼爱,太难了,什么关系都没有,又不认识,你让我对他兼爱,我是不是傻?所以要求很高,但是你只对你的亲族兼爱,能不能达到?可以啊,这是我的亲朋,不管有没有这套理论,我对他们肯定是兼爱的。

所以这才是中庸的由来对儒家思想礼 仁 孝悌 忠恕 中庸做阐述,而我又要老生常谈儒家的孝了,孝于父母,到孝于亲族,到孝于民族,到孝于文明,这是依次逐步的提升。

而中庸的亲亲相隐的范围也逐步扩大,亲亲相隐,到族内相隐,到民族相隐,到文明相隐,那也就是文化认同。

这也是一个逐步提高的认识。

而这一套取中间态的操作是不是感觉非常的熟悉,好像哪里见过?

社会主义初级形态,你是不是就是熟悉了?

为什么达不到杨朱程度?因为人心没有那么硬,有那么一两个,几百几千,但是并不是主流。

非公兼爱也是如此,本来就吃不饱,还要给你兼爱,我真的得饿死,所以这类型的人也不多。

大数据下,普通人占据了最大的面积,最大的群体,而儒家这一套,就天然的嵌套进去了,成为了一套严密的理论体系。

而且是人们自发的向往而从之,这就是儒家文化的厉害之处。

要让你自私到除我外别无他物,能做到的不多,要让你对待外人视如己出,能做到的人也不多。

那么我们就取个中间值,普通人照顾好自己家就行了,有能力的照顾一下自己家族,再有能力的照顾一下我们民族,再有能力的照顾一下我们国家,我们文明。

是不是有一种能力越大责任越大的味道?这就是儒家的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的道理。

其实读懂中庸,儒家大部分思想就能读懂了对儒家思想礼 仁 孝悌 忠恕 中庸做阐述,因为儒家的根本逻辑在取一个中间值,大家都是普通人圣人要干的事,没事你可以去干,普通人要干的事春秋时期是拔一毛利天下不为,非杨即墨,而儒家提出了中庸,没事,也有理论基础,这是一门能够满足大多数人需求的学问。

不是汉武帝一句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就造成了儒家的盛世活了几千年,而是儒家从内到外从上到下满足了很多人。

否则建国以来我们主推的是什么?现在的民间主流思想是什么?这才多少年?结果呢?



起名专家专业的命理起名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