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名专家
首页 > 儒家

T生只喜欢常识,常识和逻辑能说懂,谁搞复杂就上剃刀

时间:作者:起名专家

T生只喜欢常识,常识和逻辑能说懂,谁搞复杂就上剃刀

儒学思想的历史局限性

“或曰:‘以德报怨儒家思想局限性T生只喜欢常识,常识和逻辑能说懂,谁搞复杂就上剃刀,何如?’子曰:‘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论语宪问》

有人问,以德报怨,怎么样?孔子说,那拿什么去报德?应该以直报怨,以德报德。

需要说说“德”字。T生对中国文字没那么多学问讲究,什么训诂什么考注,只认一条原则,汉字是表意文字,所以源头必有实指(后造的不算)。按这个去学习,可知,德字的原初,同“得”,延伸为恩惠、感激等人际间的内在所得。按这个理解,《道德经》写成《道得经》,对一个人去理解《道德经》也有实在的帮助。

我就怀疑儒家思想局限性,东汉人与清朝人儒家思想局限性,把“德”字解成“升”和“登”,与《道德经》有关。至于吵的沸沸扬扬的《德经》和《道经》曾为上下两篇的先后顺序问题,就更好解释了,当然是先有所得,方能问道。这不等于说《道经》的前几句话不是该书的总纲。T生只喜欢常识,常识和逻辑能说懂,谁搞复杂就上奥卡姆剃刀。

德字,从双人旁,也表明这是人关系中的所得。有人说T生只喜欢常识,常识和逻辑能说懂,谁搞复杂就上剃刀,双人旁是慢慢走的样子,我说这是被所谓训诂熏了脑。《说文》把“得”字解释为行有所得,把双人旁注为行走,再把这个双人旁用在同源字“德”上,也注为行走,这不是为了圆自己解释在循环搞吗?听听我的,“得”字右边是“贝”加“手”,你说究竟是实指两人间的财货换手靠谱,还是虚指什么“行有所获”靠谱?这明摆着是后来某些关在房里的儒生要和“三人行,得老师”拉上关系嘛。说这些,是为了避免有人来和我扯训诂什么的玩意儿,夹带问我看了几本书。真有专家来指点我,我也会很高兴,但是网络上太少见。

“德”字的解释很重要。如果都是现代解释,德行来德行去的,孔子都会吃不消。因为他反对“以德报怨”。难道说孔子反对君子以德行去对待怨行?好嘛,君子对付小人时,就变成小人习了,那么这“有时君子有时小人”的人,还能被称为君子吗?有人说,孔子是主张“以直报怨”。呵呵,T生认字也看得到上下文。这“直”的习惯不就是君子最重要的德行吗?直接写成“以德报怨”为什么不可以?可见,这里语境中的“德”,不能用作“品德”解。

本来想说,局限性分析完了,后面不废话了。后来想,这玩笑开得太大。呵呵,局限性就在“以德报德”。先扔个石头看看,以后再说。



起名专家专业的命理起名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