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名专家
首页 > 儒家

中华文化林语堂将中华文化成一座四合院,以达到“天人合一”为最高境界

时间:作者:起名专家

中华文化林语堂将中华文化成一座四合院,以达到“天人合一”为最高境界

儒家在对君子进行阐述的时候_儒家代表人物主要思想_儒家思想在哪里有比较系统的阐述

中华文化从“天人合一”出发,并以达到“天人合一”为最高境界,原生文化中儒道是同源互补的,道家站在“天”的角度阐释自己的学说,而儒家站在“人”的角度实践自己的主张。说到儒家文化很多人就想当然的认为是封建糟粕,虽然他连何为儒家文化,它的主要内容有哪些都不清楚,这都是近代以来忘本教育的结果。

林语堂将中华文化比喻成一座四合院,儒家是正堂,佛道是厢房,虽不全面但很形象。中华文化学说虽有诸子百家之多,但儒家文化确是中华文化的主体文化。中华文化的根本精神在儒家学说中得到了充分的阐释,核心思想也被儒家完整的传承了下来。董仲舒为皇权国家创立的“君权神授”“天人感应”的政治学说可能已不再适合现代国家,但儒学的其它部分,尤其在个人的修身养性,社会的伦理建构方面,仍具有不可替代的价值。

儒家思想在哪里有比较系统的阐述_儒家代表人物主要思想_儒家在对君子进行阐述的时候

儒家修身主张“智,仁,勇”三达德,更讲“士可杀不可辱”,“三军可夺帅,匹夫不可夺志”的刚毅,以做“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贫贱不能移”的大丈天为傲,由此塑造的人格是中国人最伟大的人格之一。儒家“三纲领”,即“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的人生目标;“八条目”,即格物致知、正心诚意、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奋斗路径,培养了一代又一代优秀的中国人。儒家所主张的“士以天下为己任”的责任担当;“人能弘道,非道弘人”的实践传统;“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天视自我民视,天听自我民听”的民本思想;“民之所愿,天必从之”的民生主义;“执两无权儒家思想在哪里有比较系统的阐述,犹执一也”的“中庸”辩证法;“有教无类,诲人不倦”,“观人文以化成天下”的教育理念;“父慈子孝,兄友弟悌”等“五伦十义”所形成的伦理和谐;“各亲其亲,各友其友”的“小康社会;“不独亲其亲,不独友其友”的大同理想中华文化林语堂将中华文化成一座四合院,以达到“天人合一”为最高境界,哪一个不是我们现在所追求和问往的。

儒家思想在哪里有比较系统的阐述_儒家在对君子进行阐述的时候_儒家代表人物主要思想

几千年来儒家文化虽然流派纷呈,但孔子有一句话可概括其核心思想,“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道的哲学是中华文化的灵魂,诸子百家中有关道的讲法不同,但对道体的认识是一致的。道从本体论上讲是世界的根源儒家思想在哪里有比较系统的阐述,宇宙的根本规律;从方法论上讲是宇宙的最高法则,即“中庸”。儒家也把“志于道”作为自己的追求。目标有了如何来实现,“据于德”。“德者,得也!”与生具来的天赋与本能就是德。德是道在人身上的存在与体现,这种天赋与本能在人后天的成长中被遮蔽了,要想“志于道”,就必须“明明德”,性善论由此产生。而如何“明明德”,就要“依于仁”,仁是孔子提出的一个哲学概念,一个价值理念,是道的体现,是德的行为,是人的根本情感的升华。仁在两人之间才能存在,“仁者,爱人也”,仁的概念是儒家学说的基石。对仁的阐释与实践发展出了儒家的思想体系,光有思想还不行,理想与生活要结合,即“游于艺”。艺就是手艺技艺,儒家强调的“礼乐射御书数”等六艺,都是古代社会日常生活中应当掌握的基本技能。礼仪、音乐、体育、开车、写字、算数,不也是现代人必不可少的技能吗?儒家始终强调要“以道率艺,以艺瑧道”,道与艺要结合,不应分离,理想与生活要统一,不要对立。儒家主张“观人文以化成天下”,注重独立人格的培养,注重自觉自律的道德力量,注重人伦孝悌的建构儒家思想在哪里有比较系统的阐述,目的都是通过“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实现对宇宙“生生之德”的参与和成全。

儒家思想在哪里有比较系统的阐述_儒家代表人物主要思想_儒家在对君子进行阐述的时候

中华文化中有道家对自在生活的向住中华文化林语堂将中华文化成一座四合院,以达到“天人合一”为最高境界,有佛家对心灵自由的觉悟,有法家对强大国家的追求,有儒家对伦理社会的建构。儒家专注的是人的世界,主张积极塑造人性,建构伦理社会。如何建构伦理社会?“人之有爱,本由亲立,推己及物,各有差等”,人类的情感中,爱让人想亲近,敬却让人保持距离,爱和敬的程度叠加后,情感就有了分寸。以此将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关系明确定义,就产生了不同的人伦义理。儒家将其概括为“五伦十义”。五伦: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十义: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夫义,妇听,长惠,幼顺,君仁,臣忠。不在“五伦”之内的关系不是伦理关系,而是法律关系,超出了伦理的范畴。这种以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为核心构筑的社会伦理,正视人与人之间的差异,并将这种差异伦理化,但并不将这种差异绝对化。“父不慈,子可不孝;夫不义,妻可不顺;君不仁,臣可不忠等,以此类推。”伦理关系是以互敬互爱为前提的,权利与义务是相互转化的,以“各亲其亲,各子其子”的小康社会为标准,以“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的大同理想为信念。实质上与佛家的众生平等德与普渡众生愿是一个道理,只不过佛家虽然承认众生现实中并不平等,但只发愿并不致力于社会建设来消灭不平等,专注于精神上给大众一条出路。而儒家除了终极理想,更注重通向理想之路的现实建设。

儒家从侧重构筑社会伦理体系的“孔孟之道”,到侧重构筑国家政权理论基础的“春秋公羊学”,再到侧重构建个人精神世界的“朱熹理学、阳明心学”,是一个从社会层面到国家层面再到个人精神世界的不断完善地过程,应作为一个整体来看才是儒家学说的全貌。 ​​​中华文明得益于儒家对人文精神的弘扬,对伦理社会的建构。



起名专家专业的命理起名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