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名专家
首页 > 儒家

刘世罡《论语》儒家的仁爱思想,重塑大国梦想

时间:作者:起名专家

刘世罡《论语儒家的仁爱思想,重塑大国梦想

刘世罡

《论语》之所以成为经典,不是因为它阐述了夫子思想,而罩上一层耀眼的光环,让世俗仰望难及,而是因为作品承载了人性的本源,以及这种来自天道赋予人间的永久鲜活的生命力量。儒家的仁义思想并非凭空而来,历经数万年的原始社会经验积累,于经奴隶社会(春秋战国)形成系统,历经两千年封建社会的验证,直至今时今日。儒家仁爱思想一直在潜移默化中,帮助世人克服外物侵扰,恢复纯然本性,让每一个家庭和谐美满,让整个社会求同存异,不断进步。

儒家的仁爱思想成于春秋时期的周公旦,兴于春秋末期的孔夫子。儒家智慧以天地有好生之德而生育万物为发端,而人亦是万物中的一个,所以人性本源与天地至纯至善的本源同出一脉。人性本善,便是一切正念、正觉、正行的发端。

儒家道家墨家法家兵家的中心思想_天人合一思想 儒家_孔子儒家思想课件

儒家智慧可以说是一个完美的系统,也可以用一字来定义,那就是——道。儒家的仁爱之道,其大无外,其小无内。因为传承自天道,所以人间道也有着天道的某些特征。比如说,大到没有外边,小到没有里面,这是不所不在,不所不包。偏偏老百姓每天都在用,小到眨一下眼睛,大到建功立业,没有一件事不是暗合儒家智慧,但却很少有人能辨得清楚,讲得明白。

如今国家号召人民弘扬传统文化,重塑大国梦想。我想应该不是为了应试教育,也不是为了找一个好工作。但归根结底,老百姓毕竟是为了教育应试,也是为了找一个好工作,所以老百姓都欢迎,也喜欢。说它不是为了应试教育和找工作,因为那是追求人性中本然的光辉,恢复家庭中的和谐,提升社会的进步,那是君子贤人的理想和意志,更是一生为之奋斗目标。

《学而第一》是《论语》的第一章,讨论课题就是:究竟什么是学,我们要怎么学,以及在学习当中会遇到什么样的问题,等等.....这里面都有答案。首先我们要明确的是,“学”不是做文章,也不是学什么数理化。那些都是一种技能,是一种知识。知识不能改变命运,改变命运的是智慧,是对天道的理解,是对人情世故的通达。圣人开篇就讲“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一个学生,从圣人或是从老师那里获得为人处世的学问之道,他是要去实践,去验证的。在这当中,当他实心实意与人交流的时候,体会到前所未有的通畅和快乐。在我们的生活当中,那些自私自利的人其实也有快乐。当他们用阴谋诡计占了人家的便宜,用下作的手段损人利己,都要不免洋洋得意。只不过这种得意,紧邻着恐惧。那种不正当得来的地位和财富,终究如浮云要随风消去。真正的快乐来自传承道德的认可,来自心安理得。可是这个世界上很多人,都把学习用来找一个好工作,考一个好大学,将来可以赚大钱。这种学习态度,对人性没有任何的升华,只是知识和技能提高了。复旦大学校长杨玉良先生在第四届复旦基础教育论坛上,痛批教育功利化时说过一段话:“我们培养的学生,要有对个人,对整个国家,对人类的责任感。如果学校教育只重视知识,不重视德性培养,那么培养的人越有知识,越可能成为社会的祸害。”

孔子儒家思想课件_天人合一思想 儒家_儒家道家墨家法家兵家的中心思想

我们今天的社会处于物质文明高度发展,精神文明停滞、倒退的尴尬境地之中。很多人不在利害当中的时候,可谓谦谦君子,窈窕淑女。一旦涉及个人利害刘世罡《论语》儒家的仁爱思想,重塑大国梦想,立刻原形毕露,丑态百出。故而在与人交往中,每个人都在谨慎尝试。一旦发现某君讲话无信用,那他所立种种承诺,就别往心里去了。一旦发现某君连父母都不爱,也就别再指望他能善待朋友同学了。茫茫人海之中,如果能发现一个跟你一样,真能够孝顺父母,友爱兄弟,说话算话,做事谨慎,亲近仁德,而且还愿意学习的人,那真是难能可贵,不也是很快乐的嘛。这就是所谓“有朋自远方来,不亦悦乎”。

在学习当中,有的时候人家不了解你,没有什么好生气的。甚至人家误会你,也没有什么好生气的。“不生气”是一种境界,是高等智慧生物的自留地。小人是一定要生气的,而且会变本加厉地作践自己,作践别人,怎样缺德的事都有可能发生。君子是人,也会生气,但还会反省自己。反省问题在哪里,为什么自己立不起来。其实每个人都有一个沟通的频率,主动放弃自我的成见,找到合适的频率跟大家去交流,就没有误会与隔阂。那么朝野市井,人情通达,交接事务,无往不利,那么还有什么不快乐的。这就是所谓“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能够反省,是超然于庸俗,是建立人生格局的第一步。

讲到这里,我们可以明确一个概念了,所谓“学”就是为人处事绝对的好,绝对的对。由子就说了:他说一个人呢,只要他在家孝顺父母,友爱兄弟。人生有了这个中心思想,你想让他去冒犯长辈,冒犯领导,这是几乎不可能的事情。如果他不会冒犯领导,而偏偏变本加厉,要犯上作乱,打破规矩,这种人也是绝对不会有的。可见那一个君子啊,他的中心思想——人生的根本,确立下来之后,那么他为人处事,无论做什么都是有道理的。都会寻着客观的规律,无有不成。而人生的根本,这个仁爱之心,从哪里去建立呢?不用从外边去着手,自从生活中最浅近之处,也就是从孝顺父母,友爱兄弟之处开始。就从这些我们身边最常遇到的人,经常做到的事儿着力,自然就可以体会到仁爱的本质。

天人合一思想 儒家_孔子儒家思想课件_儒家道家墨家法家兵家的中心思想

可有些人呢,他也经常被人家表扬,而且还说不定是所谓楷模标兵。可实际上呢,阴暗中总会做坏事。所以孔夫子说呀,“巧言令色”。就是说一个人呐,真会说漂亮话,可是偏偏不干人事。他的态度是真好,可偏偏都是弄虚作假。这些都不是真正的仁爱。只有发自内心的真诚,没有一毫的偏伪,做到言行一致刘世罡《论语》儒家的仁爱思想,重塑大国梦想,那才是真正的仁爱。

“巧言令色”虽然不好,但并非是坏到骨头里。其实每个人都有些不好的念头,而且很难控制,甚至为此付出过惨痛的代价,但只要占过一次便宜,哪怕是一点点,他都要再找机会冒险试试,这就是所谓“记吃不记打”吧。为了避免再次后悔不已,曾子说大家要每天反省三件事:跟人家做事,是不是诚心诚意的。有没有这样那样的歪门邪道;跟朋友交往的时候,是不是说话算话,言而有信;老师讲给我的人生道理,我能不能认认真真的去实践,脚踏实地的检讨改正我的错误。能够反省,不重复错误,几乎已经可以看到登天的云梯。

世人生而平等,这是从先天性分而言的;但人生而有异孔子儒家思想课件,却是从后天环境而论的。既然有异,就没有完全的一样。昊天生万物,可是有的能在天上飞,有的只能在泥里游,有的享尽鲜肉热血,有的却只能餐风饮露。人世间也一样,富贵子弟可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贫贱子弟却只能辗转劳苦,勉强糊口。两千五百年前的春秋战国时代,教育还只是贵族的专属,人民的生活极为困苦,如果不是孔夫子开创了有教无类的伟大创举,第一次让贫家子弟也能登堂入室,感受智慧的光辉,参与家国复兴,人间正道不知还要经历多久的长夜,才能崛起。

面对这样艰难的教育环境,夫子以点带面。培育精英,而后服务、感化大众。

以详细的律条规定:在家要孝顺父母、友爱兄弟、说话要有信用,做事要谨慎、对黎庶有同情心,如果还有余力的话,就要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服务于社会大众。百姓在这种社会风气的熏陶、引领下,看到人家仁爱、贤德,他就会态度马上改变,很恭敬。对待自己的父母,自然而然能竭尽全力而不过分。对待领导能够全心全意,不存私心。对待朋友肝胆相照,说话掷地有声。这样的人啊,就算一个字都不认识,他也是有学问的,也是这个社会需要的,是有用的人才。

学习对每个人都是公平的。但如果自己不看重自己的话,那么一个缺乏自信的人,他的言谈举止、着装饰物就不符合法度,没有威仪;他学的东西也不会牢固,因为三心二意,不够诚恳。所以学习要做到的是,就是全心全意,而且充满信仰。对仁爱充满信仰,对人性充满信仰,对国家充满信仰。天下没有绝对的精英,也没有绝对的废材。掌握更多的技能,你才能真正做到,实用型的人才。在学习当中,我们总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错误。这个不要害怕,要努力的承认它,正面的对待它,然后克服它,那么我们的前进的道路就不会被阻碍。

很多人在前进的道路上,开始的时候发力不错。可是有的人意志不够坚定,越跑越慢;有的人固执己见,越跑越偏,都很难到达终点。这是为什么?因为起跑的时候心意不够诚恳,目标不够明确。所以曾子说慎终追远,民德归厚。与其好高骛远,追求那个缥缈的结果,不如脚踏实地孔子儒家思想课件,从最根本处,从事情的初段开始发力。也就是说,用一颗仁爱之心,对待每一个人,每一件事。以诚恳直行,做好每一件工作的第一步,然后按部就班,循序渐进,功到自然成。所谓功到自然成,就是没有任何投机取巧,踏踏实实地为人处事。如此民风得行,自然淳朴厚道。

可是这种厚道啊,一般都是在父母、老师、领导的督促下做到的。可是有一天,当没有人监督你呢?如果父母不在了呢?如果领导不在身边呢?如果没有人提醒你,此时此境便是君子独处晦暗之地。此地别人不知,但是你自己却明白知道。这个时候你还能不能坚持道德,还能不能遵守法纪,还能不能遵从父母和老师的教导?这个时候的选择尤为重要,所以君子慎独。如果三年无改于父之道,那就真的是孝子了。

天地育化万物,人也是万物中的一种。天道之善注入人身,而形成心性之理。此理至善至纯,于待人应事之间而成“礼”;表现在外,遂成规范,就叫做礼仪。人循礼仪而行走世间,能让事情变得通畅,让人情顺达,总能与人为善,和睦相处。所以礼之用,和为贵。无论面对什么人,无论应接什么事,都会无往不利,遇难成祥。故所谓“先王之道,斯为美,小大由之”。可是有些人呢,光为了和谐而和谐,不顾是非曲直。那么他就失去了正道。那么这种礼,就变成了教条、顽固,甚至是腐朽没落的糟粕。在与时俱进中,在时代的发展中,就要被淘汰,那是必然。礼仪能接近事情的本质,就能被大家接受。久而久之,这些该做的事情就叫作“义”。

我们崇尚说话要讲信用。如果他将要达到的那个事情是符合义的,那么这个话是一定是可以做到的。否则的话,他答应了的事情不符合义。换句话说,跟我们的道德、法律相违背的。恐怕即便他应了,终究也是做不到。我们很多人只知道一味地去行礼,但是如果因为这个“礼”而表达的恭敬不符合于礼的精神,那么这个恭敬,有的时候就不够,就是怠慢;有的时候又过分了,那么恭敬就会牵扯留须拍马的嫌疑,会招来耻辱的。也有些人,有的时候看起来不是太恭敬,或者是不太讲信用。但究其原因呢,究竟是为了他自己的亲人。事后想一想也是可以理解的:因为一个人连亲人都不关照,不爱护的话,他怎么会关注别人,爱护别人呢?

人人都在学习的路上努力地前行。有的人是为了上一个好的大学,找个好工作;有的人是为了找个漂亮的老婆,成立个家庭;有的人想挣个大钱,显示自己卓尔不群,这些都没有错。但这只是普通百姓的思想和行为,却不是君子所追求的。一个时代是由精英来领导的,一个历史也是精英去引导民众去创作的。君子吃东西不求奢侈,居所不求安逸。君子追求的是一次性把有意义的事情做好,不留尾巴,不给别人添麻烦;说话谨慎,勇于负责。一个人公正,公平,公开,做事就有了规律可循,这种习惯做正确的事情而产生的惯性,会让蒙蔽心灵的欲望慢慢消散,恢复纯然本性,也就恰恰符合了天意。 成为被上天选中的人,大概就是天之骄子吧。

孔子儒家思想课件_天人合一思想 儒家_儒家道家墨家法家兵家的中心思想

当学习有了一定的积累之后,对社会会有一个全新的认识。子贡说一个人穷啊,不要奴颜卑膝去拍马屁。富贵了不要看不起别人,这样就很好。可是孔老师说,你境界还是低了。为什么要比较,为什么心怀羡慕嫉妒,憎恨。有了这些无妄的念头,你才会深陷“比较”的痛苦。为什么不能把自己的心放平,放到正道上,去追求有意义的人生呢?一个人贫穷不可怕,不要在意当前的利益得失。你应该好好想想你追求的是否正确,你的初心是否还在。为爱而奋斗,生活才有意义,奋斗才更坚定,那么所有的贫穷都是可以改变的。

学习最大的敌人不是晦涩的知识,不是深奥的道理,是心魔。心魔是可怕的,一开始让人怀疑圣贤的是思想,然后质疑老师的能力,最后又自怨自艾自己的愚蠢。这一关并非不能逾越,有些人好不容易克服了这些困难,取得了一点点成绩。又开始羡慕别人为什么不怎么努力就一夜成名,为什么别人总是那么幸运受到领导的表扬,为什么别人又升职又加薪,而且还不加班。行正道很辛苦,看别人忒眼红,一咬牙,一跺脚——转而去追寻歪门邪道,以期能急功近利。或请客送礼,讨好领导,或者打击报复,损人利己。前面所学,就慢慢归零了。所以在学习当中啊,克服心魔,不被外物所干扰。坚持诚恳专一,如此为人处事,人情通达,事理明白,功到自然就成。所以孔子儒家思想课件,在前进的道路上不要怕别人不了解你,甚至误会你,最怕的是你没有那个智慧,没有那个能力去了解别人,去认知这个社会,去实现你的人生很理想。为此夫子在《学而篇》最后一段留下了一句振聋发聩的格言警句——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这篇年终总结终于告一段落,可以伸个懒腰了。从一六年十月份开始整理“四书”,到本月二十六号,《论语》,《中庸》,《大学》,《孟子》,所有的课件已经准备好了。那么从今天开始呢,陆续发布,或者说是汇报学习心得。《论语》一共贰拾章,每一章都是一篇连贯、独立的大文章。能把每一章看得连贯,看得通透,才算是把《论语》看明白,这一点同学们一定要记的。昆仑老师计划从二零一九年开始,整理包括《老子》《庄子》《孙子》在内的道家典籍。上古时代,儒道是不分家的。整理这些课程,将满足昆仑书院那些修完“四书”,立志向更高处攀登的同学们努力学习的愿望。

二零一九年我们的公益微信课堂将继续开展,时间不变,还是晚上八点,准时开讲。周二继续讲《诗经》,周四在讲完《弟子规》之后,将新开《三字经》。喜欢传统文化的朋友,可以联系我一起学习。



起名专家专业的命理起名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