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名专家
首页 > 佛家

1.道教是中国的本土教,也是我们一生追求的事业

时间:作者:起名专家

1.道教是中国的本土教,也是我们一生追求的事业

1.道家文化

道家文化是纯中国的文化,博大精深。

佛教是从印度传过来的,而道教则是我们中国自己的宗教。 道家文化的代表人物是老子、庄子。

分别著有《道德经》(又《老子》)、《庄子》。 《道德经》仅五千字的智慧对中国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其文言简精辟,给后人留下很大的发挥空间。

老子提出的“为无为、味无味”所体现出的大智慧,为我们生活、工作、学习提供了深刻的指导作用。 当然了佛家道家儒家智慧一点通pdf,老子著《道德经》的时候也不能脱离历史及大环境的影响,我们在学习道德经的时候也不能钻牛角尖,体味“道”的精神主体才最为重要。

“道”不时不在,修道是我们一生追求的事业。

2.道教是中国的本土教,也是中国人五千年传承下来自己的文化,为什么

道教是发源于古代中国的传统宗教,是一个崇拜诸多神明的多神教原生的宗教形式,主要宗旨是追求得道成仙、救济世人并以老子的《道德经》等为主要经典。

不仅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而且对现代世界也有着一定影响性。道家虽然从战国时代即为诸子百家之一,但直到汉朝之后才有教团产生,其个别派系为奉老子为道德天尊,把原为道德哲学家神化了。

至南北朝时道教宗教形式逐渐完善。 道教以“道”为最高信仰,认为“道”是化生宇宙万物的本原。

在中华传统文化中,道教(包括道家、术士等)被认为是与儒学和佛教一起的一种占据着主导地位的理论学说和寻求有关实践练成神仙的方法。 道教成仙或成神的主要方法大致可以归纳为五种,服食仙药,外丹等,炼气与导引,内丹修炼,并借由道教科仪与本身法术修为等仪式来功德成仙,常见后来的神仙多为内丹修炼和功德成神者与道术的修练者。

编辑本段道教教义 尊道贵德——道教最高信仰 仙道贵生——道教鲜明特色 清静寡欲——道教行为标准 自然无为——道教生活态度 柔弱不争——道教自我修养 返朴归真——道教理想状态 天人合一——道教文化主体 天道承负——道教善恶报应 性命双修——道教修炼要诀 以上所述,是道教的最基本教义。 虽然,对于道教的全部教义,诸如宗仰黄老、生道合一、真一玄道、形神合形、遣形坐忘等没能一一展开释说。

但通过这些核心而基本教义思想,相信能有助于大家真正认识和了解道教。

3.道教文化

道教,是一种发源于中国古代的传统宗教。

它在中国古代的影响仅次于佛教。在中华传统文化中,道教被认为是和儒教和佛教一起的各种理论学说和实践方法。

道教的称呼在形成初期有所不同,先秦时期的诸子百家中许多人都曾经以“道”来称呼自己的理论和方法。儒家、墨家、道家、阴阳家甚至佛教都曾经由于各种原因自称或被认为是“道教”。

儒家最早使用“道教”一词,将先王之道和孔子的理论称为“道教”。佛教刚刚传入中国时,把“菩提”翻译成“道”,因此也被称为“道教”。

儒家佛家道家人生态度_佛家道家儒家智慧一点通pdf_道家儒家佛家地位

而到了东汉末年出现了五斗米道,自称为“道教”,取“以善道教化”之意。自此,其他各家为了以示区别,也就不再以“道教”自称,而成为五斗米道的专称。

现在所说的道教,是指在中国古代宗教信仰的基础上,承袭了方仙道、黄老道等一些宗教观念和修持方法,逐步形成的以“道”作为最高信仰,奉老子为教主,以老子的《道德经》为主要经典,追求修炼成为神仙的一种的宗教,道教成仙或成神的主要方法大致可以归纳为五种,服食(仙药,外丹等),炼气与导引,内丹修炼,法术仪式,功德成神,常见的后天神仙多为内丹修炼和功德成神者。 教理和教义 道教从创教之初,就以老子的《道德经》为根本经典,将其中“道”和“德”作为基本的信仰。

道教认为“道”是宇宙万物的本原和主宰,无所不在,无所不包,万物都是从“道”演化而来的。而“德”则是“道”的体现。

三清尊神则是“道”最初的人格化显现,也代表了宇宙创生的三个重要过程(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道德经),三清化生出天地宇宙和自然诸神,这些称为先天尊神(天尊),乃道所演化,先天既与道体合一,而道法无远弗届充斥无边宇宙,故道教徒祝颂语常曰“无量天尊”,人类通过某些方式可以达到与道合一的境界,这些人称为后天神仙,最高修为者也可以达到天尊。 道教以太上老君(即道德天尊)为教主,也就是老子。

此外道教的至尊天神在历史上的不同宗派道经中还有其他说法,一是以玉清元始天尊为最高天神,二是以上清灵宝天尊为最高天神,三是以太清道德天尊为最高天神,最后,演变成三位一体的一炁化三清的神学理论。 道教重生恶死,追求长生不老,认为人的生命可以自己做主,而不用听命于天。

认为人只要善于修道养生,就可以长生不老,得道成仙。因此也就产生了许多修炼方法:炼丹、服食、吐纳、胎息、按摩、导引、房中、辟谷、存想、服符和诵经。

道教神学可以说是道家思想神秘化后的宗教学说,未必完全切合,其间异同,颇值玩味。然道教既祖称老、庄,尊崇《道德经》(老子)、《南华经》(庄子)等众多道家经典,毕竟吸收继承了道家思想的大量内容。

此外,它也受到了《易》以及阴阳家、儒家、佛教以及上古方仙道的影响。 历史 渊源 道教虽奉老子为祖师,但其主张与老子、庄子的思想并不完全一致,而更多得益于汉初盛行的以老子之名言修道养寿的黄老道。

道教的另一渊源是始于战国、盛于秦汉的方仙道。此外,亦可遥追殷商的鬼神崇拜。

道教在其逐渐形成过程中,与当时正进入中国的佛教的互动(佛教对道教的影响以及道家对佛教中国化的影响),也很值得注意。 发展历程 道教的发展一般分为汉魏两晋的起源时期、唐宋的兴盛、元明期间全真教的出现和清以后衰落四个时期。

道教的形成是一个缓慢的发展过程。作为道教最终形成的两个标志性事件,一是《太平经》的流传,一是张道陵的五斗米道。

东汉顺帝时(126年—144年),于吉、宫崇所传的《太平清领书》(即后来所谓《太平经》)出世,得到广泛传播。到东汉灵帝时,张角奉《太平清领书》传教1.道教是中国的本土教,也是我们一生追求的事业 ,号为太平道,自称大贤良师,信徒遍布天下九州,已是颇有影响。

后来黄巾起义失败,太平道日趋衰微。同样是在东汉顺帝时,张陵学道于蜀郡鹄鸣山,招徒传教,信道者出米五斗,故称五斗米道。

其孙张鲁保据汉中多年,后又与最高统治当局合作,使得五斗米道的影响从西南一隅播于海内,遂为道教正宗。 两晋南北朝时期,随着炼丹术的盛行和相关理论的深化,道教获得了很大发展。

同时道教也吸取了当时风行的玄学,丰富了自己的理论。东晋建武元年,葛洪对战国以来的神仙家理论进行了系统地论述,著作了《抱朴子》,是道教理论的第一次系统化,丰富了道教的思想内容。

南北朝时,寇谦之在北魏太武帝支持下建立了“北天师道”,陆修静建立了“南天师道”。 到了唐宋,唐高祖李渊认老子李耳为祖先,宋真宗、宋徽宗也极其崇信道教,道教因而备受尊崇,成为国教。

此时出现了茅山、阁皂等派别,天师道也重新兴起。在理论方面,陈抟、张伯端等人阐述的内丹学说极为盛行。

此阶段不仅中国内部道教有所发展,更藉由迁徙与文化交流发扬至亚洲其他各处。比方东晋末,五斗米道在中国南方发动起义失败后,卢循率部逃至越南交州。

越南人李脱帮助卢循进攻交州府城,失败后自尽。这是道教传入越南最早的记载。

另外,诸如韩国融入坛君神话的天道教或日本结合日照天神、崇仰天皇思想、祭祀神灵的神道教。不过,除越南道教尚存其道教本质外,韩国天道教或日本神道教就。

4.道教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

道教是在中国形成并传播的一种多神宗教,在中国古代影响仅次于佛教。道教被认为是和儒教和佛教一起组成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三大支柱。道教以道作为其追求目标,道教因此而得名。道教是在中国古代道家思想理论的基础上吸收神仙方术、民间鬼神崇拜观念和巫术活动而形成。它主张清静无为,长生不老,得道成仙。

渊源

道教虽奉老子为祖师,但其主张与老子、庄子的思想并不完全一致,而更多得益于汉初盛行的以老子之名言修道养寿的黄老道。道教的另一渊源是始于战国、盛于秦汉的方仙道。此外,亦可遥追殷商的鬼神崇拜。

道教在其逐渐形成的过程中,与当时正进入中国的佛教的互动(佛教对道教的影响以及道家对佛教中国化的影响),也很值得注意。

发展历程

道教的发展一般分为汉魏两晋的起源时期、唐宋的兴盛、元明期间全真教的出现和清以后衰落四个时期。

道教的形成是一个缓慢的发展过程。作为道教最终形成的两个标志性事件,一是《太平经》的流传,一是张道陵的五斗米道。东汉顺帝时(126年-144年),于吉、宫崇所传的《太平清领书》(即后来所谓《太平经》)出世,得到广泛传播。到东汉灵帝时,张角奉《太平清领书》传教,号为太平道,自称大贤良师,信徒遍布天下九州,已是颇有影响。后来黄巾起义失败,太平道日趋衰微。同样是在东汉顺帝时,张陵学道于蜀郡鹄鸣山,招徒传教佛家道家儒家智慧一点通pdf,信道者出米五斗,故称五斗米道。其孙张鲁保据汉中多年,后又与最高统治当局合作,使得五斗米道的影响从西南一隅播于海内,遂为道教正宗。

两晋南北朝时期,随着炼丹术的盛行和相关理论的深化,道教获得了很大发展。同时道教也吸取了当时风行的玄学,丰富了自己的理论。东晋建武元年,葛洪对战国以来的神仙家理论进行了系统地论述,著作了《抱朴子》,是道教理论的第一次系统化,丰富了道教的思想内容。南北朝时,寇谦之在北魏太武帝支持下建立了“北天师道”,陆修静建立了“南天师道”。

到了唐宋,唐高祖李渊认老子李耳为祖先,宋真宗、宋徽宗也极其崇信道教,道教因而备受尊崇,成为国教。此时出现了茅山、阁皂等派别,天师道也重新兴起。在理论方面,陈抟、张伯端等人阐述的内丹学说极为盛行。

金朝时,在北方出现了王重阳创导的全真道。后来,王重阳的弟子丘处机为蒙古成吉思汗讲道,颇受信赖,并被元朝统治者授予主管天下道教的权力。而同时,为应对全真道的迅速崛起,原龙虎山天师道、茅山上清派、阁皂山灵宝派合并为正一道,尊张天师为正一教主,从而正式形成了道教北有全真、南有正一两大派别的格局。

明代时,永乐帝朱棣自诩为真武大帝的化身,而对祭祀真武的张三丰及其武当派大力扶持。此时,道教依然在中国的各种宗教中占据着主导的地位。

清代开始,满族统治者信奉藏传佛教,并压制主要为汉族人信仰的道教。道教从此走向了衰落

5.介绍一下道教的文化和历史

洗衣机,你想干吗

道教是以“道”为最高信仰的中国本民族固有的传统宗教,它是在中国古代宗教信

仰的基础上,沿袭方仙道、黄老道某些宗教观念和修持方法而于东汉时逐渐形成。它相

儒家佛家道家人生态度_道家儒家佛家地位_佛家道家儒家智慧一点通pdf

信人经过一定修炼可长生不死,成为神仙。将老子及其《道德经》加以宗教化,尊老子

为教主,奉为神明以《道德经》为主要经典,并对之作宗教性的解释。创始时主要流行

于民间,并成为某些农民起义的组织者和旗帜。魏晋以后,部分社会影响较大的道教徒

因受封建统治者的扶植和利用,导致道教逐渐上层化并与儒家纲常名教观念相结合;在

有些朝代还卷入了宫廷政治活动。而在民间则继续传播通俗形式的道教,从中还衍化出

一些秘密宗教组织,在有些农民和平民的反压迫、反剥削斗争中,继续发挥其组织和纽

带的作用。

道教在其长期发展过程中,随着派别的不断繁衍增多,同时也积累了大量的经籍书

文,后多汇编入《道藏》,其中许多有历史价值的文献,对于中国社会的政治、经济、

哲学、文学、艺术、音乐,以及医学、药物学、养生学、气功学、化学、天文、地理和

社会心理、社会习俗等各个方面曾产生过不同程度的积极影响,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占有

重要的地位。

6.道教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有哪些

道教是中华民族的传统宗教,与佛教和伊斯兰教不同,它不、以各种道团组织在民间流传,直到魏晋南北朝时代,由于几代道教学者的宣传和改造,道教教义逐步地符合统治阶级的统治需要,最终得到了官方的认可和扶持,从民间走向官方,成为以后历代封建王朝的统治工具之一。

作为近两千年封建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产生着无法想象的、巨大的社会作用。它与儒教、佛教两家鼎足而立,互相融合,一起构成了中国封建文化的主体。

由于它的诞生是基于中国古代传统文化的宗教,所以道教必然对中国的传统文化也会产生影响。道教在传统文化中的地位,鲁迅有一段话说得很透彻:“前曾言中国根柢全在道教,此说近颇广行。

以此读史,有许多问题可以迎刃而解。” 道教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是深远而又多方面的,表现在下列几个方面。

1,文学艺术领域:基督教文化对西方文学发生的重要影响,在西方许多作家的作品里均可以发现。同样,中国的宗教文化也曾经对中国的文学发生过重要影响。

首先,道教保留了大量的神6话故事和民间传说,本身也创造了许多神仙故事,这些都为中国文学中的神话部分增添了色彩。道教中关于玉皇大帝、东龙公、西王母、盘古真人等等传说还有道教本身所创造的神仙故事,如关于八仙的传说,以及有关泰山、华山、龙虎山、武当山等的神话故事,也盛传于民间,对中国文学产生了很大影响。

道教追求在现实世界上建立“人人无贵贱,皆天之所生也”的平等社会。这种对理想境界的追求影响了许多文学家,从而产生了一批类似《桃花源记》和《水浒传》、《三国演义》的文学作品还有,道教信仰的理想,是长生成仙。

这种神仙思想成为文学的重要题材之一。古代以道教神仙为题材的作品,充满于诗、词、歌、赋、戏剧、小说等各种文学形式之中,数量甚多,作者亦不少。

如《封神演义》、《三遂平妖传》、《韩湘子全传》、《吕仙飞剑记》、《七真传》等。并且道教对文学的影响,不仅反映在题材方面,还反映在文体上。

再者就是在艺术领域中,道教对中国音乐、书画、雕塑、石刻、建筑等形式及其精神,均有重要影响。如音乐上,由于道教音乐是为道教宗教活动服务的,具有较强的功利性,又蕴藏着浓厚的道教哲理,与群众的习俗关系密切,为人们所欢迎,不仅对中国古典音乐的发展有很大影响,而且也保留了不少历代已经失传的宫廷音乐曲调和各地民间音乐的曲调,是今天人们发掘和研究中国古典音乐重要方面。

建筑上,如武当山现存的4座道教宫殿、2座宫殿遗址、2座道观及大量神词、岩庙。在建筑艺术、建筑美学上达到了极为完美的境界,有着丰富的中国古代文化和科技内涵。

2.科学技术:一提到道教,必然会联想到一个词——长生不老。没错,道教为了实现长生不死,从一开始便十分重视炼丹术。

试图通过各种方术,来达到它所追求的目标,虽然这只不过是一种幻想,这个目标是不可能实现的。但从客观上来看,这对中国古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意义重大。

如当时炼丹术的发展,为近代实验化学的发展提供了条件。并且在道教长期发展过程中,通过修炼各种方术,在客观上为中国古代自然科学技术积累了许多有价值的材料与经验。

同时,许多道教的人往往兼通药物学和医学,为中国古代的医学和养生学作出了重要贡献。如葛洪、陶弘景、孙思邈等。

孙思邈将道教方术与中医药学结合,在导引、服气、金丹、服饵、按摩、饮食起居等方面对养生学作出了重大贡献。除此之外,道家和道教经典文献以不同的方式保存了古代许多数学与物理成果,对中国古代数学 与物理也有着独特的贡献。

最后还有,至今我们仍然引以为傲的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中的火药,就是道教方士在炼制丹药中发明的,火药的发明为人类作出的贡献是巨大的,这是人类史上最伟大的发明之一。总之,道教在我国古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史上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并给我们留下了大量科技方面的宝贵遗产。

3.民间习俗:道教对于中国古代民俗的影响尤为广泛、深刻1.道教是中国的本土教,也是我们一生追求的事业 , 有些影响甚至延续至今。 例如,对城隍、土地、灶君之崇拜和祭祀, 几乎便及全国各个地区、各个民族乃至各家各户。

中国的老百姓,不管信仰道教与否,对这些神灵大都很恭敬。每逢年末岁首,道教对于民俗的影响表现得更明显。

春节是每个中国人心中最重要的节日,在这传统节日里,从喜庆娱乐到饮食、祭祀,集中体现了中国民间风俗和传统文化的特点,如贴门神、灶马,画桃符,十分热闹。这些习俗,有些甚至延续至今。

其中门神、灶马、桃符等,均出自道教。4.中华民族心理、民族性格:道教是以道为最高信仰,以得道为人生的最终目的,这种人生哲学培养了一代又一代的道教徒尊道重道和唯道是求的传统,历史上许多道教徒为了得道求道,自觉抛弃人世间的一切物质享受和功名利禄,甘于恬淡素朴的生活,安贫乐道,刻苦磨炼,主动忍受一般人难以忍受的痛苦和折磨。

这种传统,通过具有民族风格的宗教形式,长期传播于社会,对形成中华民族的心理素质和民族性格起了重大作用。同时,道教文化中有“我命在。

7.关于《道教对中国古典文化的影响》的参考文献

中华全国道教会缘起 陈撄宁 粤自崆峒演经,轩辕执弟子之仪;柱下传经,仲尼兴“犹龙”之叹。

道家儒家佛家地位_佛家道家儒家智慧一点通pdf_儒家佛家道家人生态度

道教渊源,由来久矣。盖以天无道则不运,国无道则不治,人无道则不立。

万物无道则不生,道岂可须臾离乎? 夫道有入世,必有出世;有通别,亦有旁支。 若彼磻溪垂钓,吕尚扶周;圯桥授书,子房佐汉。

三分排八阵之图,名成诸葛;一统定中原之鼎,策仗青田。此入世之道也。

又若积精累气,《黄庭经》显示真修;抽坎填离,《参同契》隐藏口诀。勾漏丹砂,谈稚川之韵事;松风庭院,羡宏景之闲情。

此出世之道也。 况复由道而通于政,则由洪范九畴,周官六部;由道而通于兵,则有《阴符》韬略,孙武权谋;由道而通于儒,则有仲舒扬雄,濂溪康节;由道而通于法,则有商鞅李悝,申子韩非;由道而通于医,则有《素问》、《零枢》、《千金》、《肘后》。

由道而通于术,则有五行八卦,太乙九宫。此道家之通别也。

以言炼养,则南方五祖,北地七真,双延绪脉;以言醮菉,则句容茅山。江西龙虎,咸擅威仪佛家道家儒家智慧一点通pdf,此道教之支派也。

至于小道之巫医,则辰洲祝由,救急屡惊奇效;卫道之拳技,则武当太极,功夫授自明师。诚可谓道海汪洋,莫测高深之量。

道功神秘,难觅玄妙之门矣! 再论及《道藏》全书,阅四千余年之历史,拥五千余卷之缥渺。三洞四辅之归宗,一十二部之释例,尊之者,称为云篆天章,赤书紫字;美之者,比喻琅函琼札,玉版金绳。

姑勿辩其是非,要可据为考证,历代夫亡典籍,犹多附此而存。岂惟道教门庭之光辉,亦是中华文化之遗产。

虽嫌杂而多端,小儒咋舌,所幸博而能约,志士关怀。 请慢嗤迷信,须知乃昔贤抵抗外教侵略之前锋;切莫笑空谈,应恃作今日团结民族精神之工具。

嗟夫!世变已亟,来日大难。强敌狼吞,群夷鸱顾。

此何时耶? 倡本位文化救国说者,固一致推崇孔教矣。然孔教始于儒家,儒家出于道家,有道家遂有道教。

试以历史眼光,观察上下五千年本位文化,则知儒家得其局部,道家竟其全功。儒教善于守成,道教长于应变。

事实具在,毋庸自谦。 故尝谓吾国,一日无黄帝之教,则民族无中心;一日无老子之教,则国家无远虑。

先武功,后文治,雄飞奋励,乃古圣创业之宏规;以柔弱,胜刚强,雌守待时,亦大智争存之手段。积极与消极,道原一贯,而用在知机;出世与入世,道本不同,但士各有志。

他教每厌弃世间,妄希身后福报,遂令国家事业,尽堕悲观。道教倡唯生学说,首贵肉体健康,可使现实人生,相当安慰。

他教侈讲大同,然弱国与强国同教,后患伊于胡底?道教基于民族,苟民族肯埋头建设,眼前即是天堂。 呜呼!管百家之总钥,济儒术之穷途,揽国家之结晶,正新潮之思想,舍吾道教,其谁堪负此使命哉?(后略)中华道教大辞典·前言:道家与道教文化,是中国文化的根柢,是诸子百家学术的总汇,是接引外来文化的桥梁,与中国的社会变革、历史发展息息相关。

它的兴衰,联系著整个中华民族的命运。……道家与道教文化,融汇百家,包罗万象,上自哲学思想、自然规律、宗教信仰、治国用兵之道,中有经世权谋、人生经验、养生之道、医药、健身、修炼诸方技,下至民俗、祭祀、音乐、绘画、宫观、名胜、星命、占验等术数,是一个亟待开发和研究的庞杂文化体系。

道教与传统文化pdf



起名专家专业的命理起名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