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名专家
首页 > 道家

从三个方面予以简略的揭示说明,值得重视!

时间:作者:起名专家

从三个方面予以简略的揭示说明,值得重视!

近两年的新冠肺炎疫情,成为席卷全球、愈演愈烈的严重公共卫生事件。中国在疫情阻击战中,采取中西医并用的方略,使疫情在短期内得以控制,令世人瞩目。其中中医学所作出的贡献,也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关注。

众所周知,这次疫情是人类未曾见过的新型冠状病毒引发的,现代医学对此并无完美的解决方案。而传统的中医学依据古典理论,挖掘古典名方,结合临床实际予以对治,在广泛的中西医结合和相互对照中,充分证明了中医学的独特疗效。临床观察显示,以“三药三方”为代表的一批方药总有效率达到了90%以上;又如其中服用清肺排毒汤的患者,无一例由轻症转为重症或者危重症,总有效率达到了97.78%。于是,如何认识和理解中医学成为一个重要的论题。答案首先需要回归中医学自身,回归其赖以产生和发展的文化土壤。本文以为,中医学所体现的中国文化的基本理念与特征,对于中医学的形成发展及其价值具有根源性乃至决定性的意义,值得重视。下文拟从三个方面予以简略的揭示说明,并祈方家指正。

道法自然、天人合一

道法自然、天人合一是中医学最根本的哲学理念,决定着中医学的基本价值观和发展方向。“道法自然”是道家的根本思想,根据《道德经》,道先于天地而生,它的基本内涵包括:道是构成世界的实体、创造宇宙的动力、万物运动的规律和人类行为的准则。可见,道家关于道的探求指向人类认识的根本问题,也为中国文化赋予一种深刻理性和追求真谛——大道的崇高宗旨,这也是中国文化具有持久性和创新性的重要原因所在。道家认为,具有终极意义的道,它的根本属性是无所依傍,独立运行,周而复始。这就决定了万事万物作为道的产物,无不遵从道的规律,自然而合理地运行。这种规律性并不需要人为的干预,也就是人不能将自己的主观意志凌驾于客观规律之上。正所谓:“天地相合,以降甘露,民莫之令而自均。”这些认识都是道家思想赖以展开的基本依据。

道家哲学思想对中医学的影响_中医哲学道家思想影响学业吗_道家哲学对中医学的影响

“天人合一”指的是人与自然界及其规律的统一与和谐。儒家和道家都秉持天人合一的理念,相对而言,儒家更加重视人文精神层面的认知,儒家主张人与天地相参以“赞天地之化育”,亦即秉持天地精神,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等,彰显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责任与担当。道家更加偏重于对自然规律层面的认知,认为人是道的产物,与道相统一,与自然法则相统一。《道德经》曰:“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这一思想揭示了由于道的降本流末而生成了万物,从而成为天人合一的根本哲学依据;而后推出万物的生存法则在于阴阳二气的和谐统一。《周易》也完全以阴阳贯通天、地、人三才之道,显示出高度的抽象性。《管子·乘马》之“春夏秋冬,阴阳之更移也;时之长短,阴阳之利用也;日夜之易,阴阳之变化也,”也将阴阳具体落实到了一年四季与一日昼夜的更替上。

《黄帝内经》整合了先秦以来的思想资源,提出“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治病必求其本。”这相当于中医学理论的哲学总纲。《黄帝内经》将自然界的事物和现象与人体生理构成和功能等相对应,联结在以阴阳五行学说为核心的网络结构中,构建出时空一体、天人合一的动态模型,从哲学上确立了中医学整体系统的思维模式,在医学上确立了理法方药的基本理论、原则及具体诊疗之法,从而构建出体大思精、开放而富有包容性的医学体系。经后世医家的发展和充实,中医学成为中华民族博大精深的宝贵科学文化遗产,长期庇护着中华民族的生息繁衍。

中医学认为,“人之合于天道”“人与天地相参”,人的五脏六腑“参天地,副阴阳,而连四时,化五节”。人与天地阴阳的变化、四季的运行相一致,并具有共同的节律,其生理功能体现着天地自然的运行法则,这是中医藏象学说有别于西医生理学的一个鲜明特点。归根结底,生命的根本在于阴阳的致密与和谐,如阴阳决裂则导致生命消亡,所谓“阴平阳秘,精神乃治;阴阳离绝,精气乃绝。”《黄帝内经》的这一理念,被后世医家阐释为人体小天地之说。如清代石寿棠《医原》就有“人身一小天地论”,认为“人禀阴阳五行之气,以生于天地间,无处不与天地合。人之有病,犹天地阴阳之不得其宜。故欲知人,必先知天地。”它揭示了中医学天人合一的理念及相应的理论特征。

尊道贵德、调和阴阳

尊道贵德、调和阴阳是中医学的基本价值理念和医学宗旨。有了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的基本理念,便有了尊道贵德的价值追求和调和阴阳的行为宗旨。据《道德经》,由于大道化生和成就了万物,所以“万物莫不尊道而贵德。”又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就是说,人的行为必须尊道贵德,取法于天地,取法于道。儒家也崇尚和谐,并将其视为最崇高的道德,如《中庸》所说:“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

将这一思想落实到医学方面,中医学首先崇尚养生,认为只要做到了“淳德全道,和于阴阳”,便达到了至人、真人的最高境界。对人类而言,可以观察体验到的最重要的自然法则莫过于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四季变化。用阴阳学说来解释,就是春夏属阳,为阳气生发和繁茂的季节;秋冬属阴,是阳气收敛和伏藏的季节。人必须与之相适应,春夏养阳,辅助阳气从内向外的生发;秋冬养阴,使阳气内敛潜藏,为来年的健康打下基础。《素问·四气调神大论篇》专门讲述了根据四季变化调养精神和生活起居,以预防疾病的发生,并揭示了其深刻意义:“夫四时阴阳者,万物之根本也,所以圣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以从其根,故与万物沉浮于生长之门。逆其根,则伐其本,坏其真矣。故阴阳四时者从三个方面予以简略的揭示说明,值得重视!,万物之终始也,死生之本也。逆之则灾害生,从之则苛疾不起,是谓得道。”就是说,人的健康长寿和多病短命,取决于是否顺应四时阴阳这一关乎万物生长及死亡的规律。而道家所推崇的得道者,便正是能够顺应这一规律而护持生命的人。

治病也是这样,“若夫法天则地,随应而动,和之者若响,随之者若影。”如能顺应自然法则,便能很快取得阴阳和谐的愈病功效。临床中病因、病机、症状虽然复杂多变,但最终必然会体现在局部或整体的阴阳失和方面,而治病也必须致力于此,若能使阴阳调和,便是最好的疗疾养生法度,亦即“圣度”。所以,治病时必须“谨察阴阳所在而调之,以平为期”。东汉张仲景所著《伤寒论》为中医学的典范,其中制定了详尽的治病之法,其治疗宗旨一言以蔽之,正是当代伤寒大家刘渡舟所说的:“《伤寒论》的治疗法则,是以阴阳自和为目的”。又如人们生活中常见的疾病自愈现象,其原因也是《伤寒论》所说的:“阴阳自和者,必自愈。”

可见致力于阴阳的调和,而不是与病毒直接对抗,是中医学的突出特点和制胜法宝,这次中医治疗人类未识的新冠病毒,正是运用了这一法宝。

当然必须理解的是,阴阳之理有浅有深,精微复杂,如一病有一病之阴阳,而阴阳中复有阴阳道家哲学思想对中医学的影响,阴阳又有真有假等等,错识阴阳会造成相反后果乃至贻害无穷。如近世中医大家郑钦安曾师事蜀中大儒刘止唐,受其指点《黄帝内经》《周易》、太极以及《伤寒论》的深刻义理,沉潜医学二十余年,才明白了“人身阴阳合一之道”,并深切感受到:“医学一途,不难于用药,而难于识症。亦不难于识症,而难于识阴阳。”所以阴阳之理既要有义理思考,又要有深入实践和身心体验,其中包括对传统文化要义的深入研习,不然难以得到真切的认识。认识越深刻,医学成就越大。

道家哲学思想对中医学的影响_道家哲学对中医学的影响_中医哲学道家思想影响学业吗

秉要执本、有体有用

秉要执本、有体有用是中医学实践的行为法则和文化特点。中国文化素来注重秉要执本,比如儒家重教化,认识到:“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梅贻琦曾指出,儒家提出的“在明明德,在亲民”的大学之道,至今依然与东西方的教育宗旨相一致。道家文化中,道的根本性决定了顺应自然、与道合一是道家追求的目的。班固曾评论道家思想“秉要执本,清虚以自守”,是“君人南面之术”。实际上道家在治身方面也体现出秉要执本的特点。

同样,中医学注重治本,《黄帝内经》强调“知其要者,一言而终,不知其要,流散无穷。”认为“病之本,本于阴阳”,所以治病以调和阴阳为根本。《黄帝内经》还作了一个形象的比喻说,医家不明阴阳,就犹如醉汉一般,明于阴阳,才能“如醉之醒”。另外,中医学历来重视经典的学习,这也是注重根本的体现,因为经典是医学的大道所在,医道为本,医术为末。正如金代大医刘完素所说:《黄帝内经》“法象天地,理和自然,本乎大道”,而后世医家专力于具体疾病的治疗,只能是“但求其末,而不求其本”了。

有体有用更是中国文化的特点。中国文化重道,从道可以推演出器,从器可以探察到道;本体与现象相统一,本质决定现象,现象体现本质。阴阳既是统摄天地万物的最高的哲学范畴,也是分析事物的具体方法;既是形而上的道,也是形而下的器,两者不可分离。所以道不但可以思考,也可以观察和体验。如老子的“致虚极,守静笃”便是观察和体验道的根本方法。《周易》中的阴阳八卦意象既是无思无为、感而遂通的结果,也是仰观天文、俯察地理、远观诸物、近譬于身的结果。儒家之道主要体现在日用伦常中,重在礼仪规范的实施;道家之道在万事万物中,重在自然法则的尊崇。所以中国文化讲求事理交融道家哲学思想对中医学的影响,事理圆融;有体有用,体用不二。

中医学正是这样,“善言天者,必应于人;善言古者,必验于今;善言人者,必有厌(适合)于己。”将阴阳之道对应于四季和日夜的变化,对应于人的生理与病理;通过望闻问切手段对外在症状的观察,可以探知疾病内在的变化规律;通过药物气味形色和时空的考察,可以探知药物的性能。这种关系统一于阴阳五行学说中,以类相从,相生相克,密切关联。于是取飞潜动植等自然之物,经过炮制组方,创造出治病救人的良方,其中多有奥妙难解之处。可以说中医学中阴阳既是体,又是用。所以阴阳之理看似空洞玄虚,其实最后都直接落实到疾病诊治上,有疗效可以验证从三个方面予以简略的揭示说明,值得重视!,显示出有体有用的特点。

小结

自古以来,中医学都是在继承固有医学资源的基础上救死扶伤、利济苍生的,如本次抗疫中的名方清肺排毒汤道家哲学思想对中医学的影响,便是来自《伤寒论》方剂的组合化裁。可见,产生于两千年前的医学资源,依然可以运用于两千年之后,并创造出医学奇迹。所以,中医学是具有永久价值的科学文化宝藏,这也说明了中国文化的永久价值。

近百年来,在引进西方科学的过程中,中医学以及中国文化曾经遭受诸多不公正待遇,以致现在依然有不少人对中医学持怀疑甚至否定态度。在这次疫情防控中,中西医巧遇了一次难得的平等展示机遇,从而使中医学的特色与优势得到了充分的证明。显然,中西医是根植于不同文化的两种不同的医学体系,有着各自不同的特点,只有优势互补,才能更好地发挥救死扶伤、服务社会的作用。对于中医学而言,在运用科学手段研究的同时,尤其需要遵循中医学自身的发展规律,从中国文化的角度,正本清源,钩玄索隐,准确理解,真正做到知其然并知其所以然,这样才能更好地传承精华、守正创新,释放出中医学的巨大潜能。(完)(原标题:中医学与中国文化的基本特征)



起名专家专业的命理起名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