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名专家
首页 > 传统

壮族文化英译研究的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值得重视

时间:作者:起名专家

壮族文化英译研究的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值得重视

摘要:在全球化背景下,壮族文化走向世界舞台参与到全球文化交流当中,壮族文化的英译研究也随着凸显出其重要性。在文化软实力建设视域下,壮族文化英译研究取得了快速的发展,但是目前还存在着一些不足。壮族文化英译研究有着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应该得到应有的重视。

关键词:全球化;壮族文化;英译;文化软实力

中图分类号:H059;G127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15)

引言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民族文化也纷纷走出地域限制参与到全球化对话当中。民族文化在全球文化对话中是否取得民族身份认同并具有一定的话语权是衡量一个民族文化软实力的标准之一。中央在十八大报告中提出了增强我国文化软实力,表明我国已经把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提到了战略高度。在全球化背景下,广西壮族文化作为中华民族文化的分支,近年来参与全球对话的程度日益加深,在中国与东盟各国的文化交流中发挥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中国―东盟博览会的召开,中国―东盟文化论坛的举行,南宁国际民歌艺术节的举办等这些活动使壮族文化的知名度进一步上升,树立了广西文化新形象,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广西的民族文化软实力。然而,在提升民族文化软实力方面,目前所做的这些还远远不足。

一、壮族文化英译研究现状

壮族文化独特的魅力和丰富的内涵近年来不断地吸引着越来越多海外学者的目光。国外涉及壮族文化研究的学术成果有:

东南亚:2007年壮族的历史文化,泰国玛希隆大学乡村开发语言文化研究所出版发行了《(北部)壮―汉―泰―英词典》,其出版发行,对提高壮族、壮语和壮文在国际上的知名度都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美国:太平洋大学亚洲研究中心主任 教授的The : A Study of Their and Their (《壮族:历史与文化的纵向研究》)对壮族文化在国际上的传播起了重大的推动作用。

澳大利亚:墨尔本大学的贺大卫(David Holm)的代表作《杀牛祭祖宗》和《招魂》在历经10多年的实地采访、收集资料的基础上,结合《布洛陀经诗》内容写成,分别于2003年和2004年在美国和泰国出版。这两本书是用汉、壮、英、国际音标“四对照”方法著作的,为壮族文化英译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借鉴[1]。

在国内,随着经济发展壮族文化英译研究的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值得重视,文化翻译领域吸引着越来越多研究者的目光。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国家愈发重视文化软实力的建设,在中共十七大报告中提出了“文化软实力”这一概念壮族的历史文化,并把“提高文化软实力”提升到了国家战略的高度。在这样的背景下,壮族文化英译研究得到了快速的发展。

跨文化方面的壮学研究:改革开放后,在国内,学术界形成了以壮族为研究对象的壮学(壮文:)研究,著名的壮学学者李富强从事民族研究20多年,出版《人类学视野下的壮族传统文化》《让文化成为资本》等各类著作13部,发表学术论文调研报告和译文约100篇。其中,发表的《壮族是创造的吗?――与西方学者K. Kaup等对话》等文章,以充足的事实和历史依据反驳西方学者白荷婷的“壮族是创造出来的”的观点。蒙元耀教授则运用国外先进方法来研究自己的母语――壮语。他先后主持编撰《壮语词典》《壮汉英词典》,出版《壮汉语同源词研究》、英文版的《壮语常见植物的命名与分类》《生生不息的传承――孝与壮族行孝歌之研究》等著作,为壮族文化的跨文化研究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广西民族大学的金丽教授著有英文版《壮族历史文化导论》,这是第一部由中国学者面向国际社会用英语撰写的系统介绍壮族历史文化的英文学术著作,为壮族文化的英译作出了重大的贡献[2]。

壮族典籍英译研究:在壮族文化的对外宣传中,韩家权等学者的译著《布洛陀史诗(壮汉英对照)》则是对壮族文化典籍英译和研究的一个重大突破,是壮族文化走向世界的一个重大里程碑,对壮族文化的外宣翻译具有深远的意义和影响。其他学者如黄中习、卓振英、陆莲枝、陆勇、苏慧慧等,对壮族典籍英译从翻译策略、理论、技巧等方面做出了进一步的探索,深化了壮族文化英译的研究。

纵观国内外的壮族文化英译研究,不难发现目前整个研究领域还是存在着以下的一些不足:

1.在国外,现存的与壮族文化研究有关的学术成果不多,而涉及壮族文化外宣翻译的学术成果很少见。随着文化全球化的加深和全球文化软实力的竞争日趋激烈,壮族文化外宣翻译却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

2.在国内,虽说目前壮族文化英译研究中,典籍类英译成果较多,其他各方面的研究也都有所建树,整个研究领域呈现出多样化的趋势。但是,典籍类英译研究、词汇英译研究以及壮族诗歌英译研究都只是壮族文化研究的一部分,没有对壮族文化信息内涵进行全面的挖掘和分析,无法对外展示壮族文化的全部魅力,在推动壮族文化走向世界的过程中所起的作用是有限的。

3.目前的壮族文化英译研究大多数局限于文本的英译,也就是仅仅单纯以某一源文本翻译为目的,没有形成系统的以壮族文化研究为基础进行翻译的目的辨识与策略选择,无法实现更全面的外宣翻译的文化信息传递功能。

4.纵观整个壮族文化英译研究可发现,多数学者把重点放在翻译学上,现有学术成果绝大部分都没有涉及外宣翻译,在理论研究上也没有提及功能翻译目的论的应用研究,很少把相关翻译理论与其他学科如民族学、人类学等民族文化研究学科结合起来,所以研究的基础和层面略显单薄。

二、翻译之于广西壮族文化

在文化软实力建设视域下,壮族文化英译研究无论是在理论上还是在实际应用中都具很大的价值。

首先,在理论层面上,较之于其他方面的研究来说,目前针对壮族文化英译的研究发展相对滞后,现存研究成果较少,且研究大多局限于提供一些零星的翻译技巧,缺乏系统性的理论指导和分析。对壮族文化英译进行研究,可以对壮族文化的英译进行系统性的理论分析,探析构建适合壮族文化外宣翻译的理论指导体系和实践模式。其次,目前国内学者的多数研究成果都是从宏观角度把翻译理论和翻译文本研究结合起来,很少有把某个具体的翻译理论和某一具体民族文化相结合的研究。壮族的文化构成比较独特,如,深受壮族民族认知模式影响的壮语、独特的歌圩文化、稻作生产中的“那”文化、农耕文化中的原始图腾崇拜等等,这些文化只存在于壮族当中,所以泛义层面的民族文化翻译研究并不能真正满足壮族文化对于翻译的需求。所以,采用什么样的翻译理论对多样性和独特性的文化进行翻译指导,在把壮族语言及其文化表述模式、思维模式、行为模式等与英语文化的相关方面进行较全面细致的对比之后,为壮族文化从壮―汉―英的转译过程找出恰当的外宣翻译策略和技巧,把本文化中最根本的思维特点呈现给异文化受众并获得理解,是壮族文化英译研究最重要的理论价值所在。最后,中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各民族的历史源流、生活习俗、生产方式和宗教信仰等既存在差异,也具有某些共同的特点。针对壮族文化的外宣翻译研究可以为与其同源的民族,特别是和壮族同源的侗族、傣族、布依族等民族的英译研究提供借鉴[3]。

在实际当中壮族的历史文化,壮族文化英译研究也具有同等重要的应用价值。

首先,在国家大力加强文化软实力建设的背景下,作为中华民族文化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壮族作为一个族群正在日益积极主动地通过语言翻译这座桥梁在全球化的文化舞台上展示本民族文化,提升文化话语权,在获得更多国家了解的同时保持建构相对稳定的文化身份,为本民族在文化软实力的竞争中增添更丰富的内容。其次,把壮族文化通过英译的形式进行对外传播,可以在东盟国家乃至世界增强壮族文化的国际影响力和号召力,树立独特壮族文化的国际形象,提升壮族文化软实力,促进壮族民族文化强区的建设。最后,以翻译为窗口,可以向世界其他民族展现壮族文化的魅力,吸引更多的国外学者加入到壮族文化研究当中来,促进壮族文化的蓬勃发展。同时,通过翻译可以号召更多有志于弘扬本民族文化的海内外壮族人士加入到壮族文化翻译研究当中,在全球文化软实力竞争中提高自身的文化自觉性,树立全球化意识和主体意识,在翻译这一领域进行更深入的探索和研究,为提高本民族的文化软实力作出贡献。

结语

在全球化浪潮席卷到各个研究领域的今天,壮族文化英译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日益凸显。在国家大力建设文化软实力的视域下,壮族文化英译研究应该得到应有的重视。通过壮族文化的英译研究,找出在壮―汉―英的转译过程中对壮族独特文化信息的保留、处理与传递的有效策略,并实现系统化的壮族文化研究和翻译研究的有机结合,探索出较有效的壮族文化翻译的理论指导体系和实践模式,力求保持壮族文化在对外宣传中的真实性,实现较好的跨文化翻译的文化信息传递功能壮族文化英译研究的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值得重视,让世界各国得以了解尽可能真实全面的壮族文化,最终在全球文化对话中获得民族身份认同并取得一定的话语权,从而提升民族文化软实力。

参考文献:

[1]韩家权,等.布洛陀史诗(壮汉英对照)[M].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2012.

[2]黄中习,陆勇.壮族复式思维句式英译研究――以壮族创世史诗《布洛陀》为例[J].广西民族研究,2010,(4):121―125.

[3]金丽.壮族历史文化导论[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7.



起名专家专业的命理起名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