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名专家
首页 > 儒家

中国政治思想的现代转型--徐复观政治哲学思想史

时间:作者:起名专家

中国政治思想的现代转型--徐复观政治哲学思想史

丁明利《徐复观思想研究:政治哲学的视角》出版暨高瑞泉序言

儒家思想管理思想_简述儒家的管理哲学思想要点_儒家管理思想的哲学基础

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

开本:小16开

字数:约210千字

儒家管理思想的哲学基础_儒家思想管理思想_简述儒家的管理哲学思想要点

装帧:平装

定价:68元

出版时间:2021-08

【内容简介】

徐复观以港台新儒家闻名于世,与20世纪的三大思想流派均有牵涉,一直备受各方的关注与研究。本书基于中国政治思想的现代转型,以理想政治及其辩难来界定政治哲学,并从理想政治“是什么”和“如何可能”两大视角六大方面,详尽阐述了徐复观的政治哲学思想。主要内容包括评判理想政治的根据——道(理)势之辩;历史上的儒法之争及超克徐复观“申儒拒法”的卫道心态;基于“双重乐观主义”——人性论乐观主义和知识论乐观主义与“双重悲观主义”的比较,探究中西民主政治思想存在差异的根源;基于“养教之辩”和“二重主体”阐述中国传统与现代三类政治主体的嬗变以及传统向现代的转换之道。在中国思想步入新时代,大力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背景下,本书摒弃“化约论”、“简单化”地处理传统思想的流弊,在研究中坚持“敬”的方法、知人论世和比较方法等,着重剖析狭义新儒家思想内部的同中之异,为当下客观地对待、发展与传承传统文化和近代文化提供了有益地借鉴。

【作者简介】

丁明利,男,1978年4月生,山东郯城人,哲学博士,副研究员。本科毕业于厦门大学哲学系;硕士和博士均毕业于华东师范大学哲学系,并师从高瑞泉教授,致力于中国近现代哲学和思想史研究。目前主要从事研究生教育管理、思想政治教育以及政治思想史等领域的研究与探索。在《社会科学》(CSSCI)、《学位与研究生教育》(CSSCI)、《文汇报·文汇学人》等报刊发表学术及教研论文十余篇;主编《终日乾乾 与时偕行——上海恢复研究生教育四十周年(下篇)》(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9年6月出版),参与编著《上海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发展改革与实践探索(1991—2011)》(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年10月出版);获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学会研究生教育成果奖二等奖1项,上海市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一等奖2项、二等奖3项。

【专家评价】

徐复观基于对历史的批判性梳理的工作,进而发掘传统中可资当代人作创造性转化的元素,来阐发其政治思想,虽然有乌托邦的倾向,但在滔滔者天下皆儒的今天,依然是值得研究和借鉴的。尽管港台新儒家哲学进入大陆学术界已经多年,对于徐复观的研究也颇多斩获,我们还是很高兴看到本书提供了一项新的贡献,那就是从政治哲学的视角研究徐复观哲学思想。在比较窄的意义上说,“政治哲学”致力于对政治活动的理想形式或准则进行定义和辩明。本书的工作就是要从徐复观大量的“政治思想”中如铁中炼钢一般地钩玄提要,“把它拿来作‘学地’建立。”

——华东师范大学哲学系教授 高瑞泉

本书揭示出徐复观在“古今中西”之辩的大背景下真诚思考理想政治何所是、何以可能诸问题,势必既不能泥古,又不能媚洋。这样的思想姿态对于当代中国哲学话语创新、理论创新具有重要的示范意义。

——华东师范大学哲学系教授 刘梁剑

近二十多年来,关于徐复观的研究著述众多,但是基于政治哲学本身的维度和视角,尤其是基于方法论思考的视域,把“政治”与“政治思想”、“政治学”与“政治哲学”对举比较做出详尽分析,然后由此展开徐复观政治思想的考察,就本人目力所及仅此一部(篇),而且论述极具功力,是一部优秀的著作,属于国内领先水平。

——河北工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 李洪卫

编辑推荐:

徐复观是海内外知名的当代新儒家(三大师之一),与现当代中国文化保守主义、自由主义和激进主义流派都有关联。其学术范围广泛,兼涉文史哲艺等,各领域均有所建树,但以政治思想为核心。

徐复观政治思想的核心关切是:如何让中国人走出两千年专制、极权的怪圈,摆脱被西方殖民的命运,实现由民本到民主的转变,推动中国政治步入现代政治的门槛。其思路是走出传统而又不脱离传统,吸收西方而又不沉溺西方。

近二十多年来,关于徐复观的研究著述众多,但是基于政治哲学本身的维度和视角,尤其是基于方法论思考的视域,把“政治”与“政治思想”、“政治学”与“政治哲学”对举比较做出详尽分析,然后由此展开徐复观政治思想的考察仅此一部,而且论述极具功力,是一部优秀的著作,属于国内领先水平。

【序言】

在港台新儒家群体中,甚至在20世纪港台思想界,徐复观都属于比较独特的一位思想家。所谓“独特”,一方面是指其身份的独特。由于他既是一个行动人物,又是一个思想人物;既是一个政治活动家(牟宗三在评价徐复观时曾说:徐是时代的参与者,而自己只是旁观者),又是学术界有所成就的专家。在动荡多事的20世纪,凡是欲在政治与学术之间从容兼顾者,大多难免进退失据。从先秦开始,虽说“内圣”与“外王”可谓互为表里,但是原始儒家关注的第一义即为政治,因为孔子要在“礼坏乐崩”之际,挽狂澜于既倒,一部《论语》讲“政者正也”“正名”“克己复礼”“修己治人”“风上草偃”,大多直接或间接地谈论的是政治。当然,政治学的另一面即是伦理学。孟子更直接:声称“如欲治国平天下,舍我其谁”!职是之故,汉武帝独尊的是“儒术”,而非我们现在说的“儒学”。在“儒学史”上做出独创性贡献的大儒,多为其治国之“术”因为迂阔不切于时而不被信用,或不甘于成为“术士”,不得已退而求其次,从庙堂退回书斋(或书院)简述儒家的管理哲学思想要点,方能有嘎嘎独造之学成。徐复观之“独特”,另一方面也缘于在学术思想上他确实有自己的宗旨与坚守,径行独往而卓然成家。徐复观曾经说过:“凡是真正的儒家,都不能为一般人所了解,而成为四面不靠岸的一只孤独的船。

孔子说:‘君子群而不党’;又说:‘君子周而不比’;又说‘君子之于天下也,无适也(不专听从任何人),无莫也(不专拒绝任何人),义之与比(惟合于义者则从之)’。”【徐复观:《悼念熊十力先生》,载《徐复观全集》之二十五《无惭尺布裹头归·交往集》,九州出版社2014年版,第98—99页。】这虽是徐复观在赞扬熊十力先生的卓然独立的大儒风度,却实在无异于夫子自道。在20世纪中叶,退回书斋在高校任教且关切政治进步的徐复观中国政治思想的现代转型--徐复观政治哲学思想史,以为“中国的政治前途完全依靠是否能顺利实现民主转型”,而且其路径应该是先“下学”而后求“上达”,即培养普通民众的政治主体性,故其偏向自由主义的政见不为偶尔摇摇“民主”之旗的国民党当道所接纳;他反对西化派对传统文化的批判,在“西风压倒东风”的逆境中坚持民族自信,强调儒家思想凝成中国民族精神的主流,传统德治可以成为转化出现代政治的基础,这种将权威垂直赋予社会以秩序的理论,与自由主义的理想——“企图不根据一种非理性的教条而获得一种社会秩序”——也相凿枘,尽管自由主义者自己也承认,“人类迄今还不曾有过单凭说理的论辩就能加强团结的事”。【罗素:《西方哲学史》(上卷),何兆武、李约瑟译,商务印书馆1996年版,第23页。】总之,徐复观一边被国民党视为异端,一边又以反自由主义的斗士身份,与胡适、殷海光等人打过笔墨官司。

通常人们谈论到熊十力在海外有三位杰出的弟子,牟宗三、唐君毅和徐复观。但是徐复观只把牟和唐推举为熊十力的“两大弟子”,却谦抑地自称:“我愚鲁成性,对先生之学,无能为役;而二十余年的努力方向中国政治思想的现代转型--徐复观政治哲学思想史,在以考证言思想史,意在清理中国学术史的荆棘,以显出人文精神的本真,此当为先生所呵斥。”【徐复观:《远奠熊十力师》,载《徐复观全集》之二十五《无惭尺布裹头归·交往集》,九州出版社2014年版,第116页。】熊十力以一部《新唯识论》名世,牟和唐继承其体系性哲学建构的路径,欲造就致广大而尽精微之儒家形而上学,虽时有“史”的视野而“思”不在历史的展开,故难免有思的精微与史的真实之间的扞格。徐复观游弋于政治与学术之间,对现实政治和底层民瘼的关切毫不逊色于对心性哲学的向往,故其以实证的方式进入历史,以精神上的体认与思辨之功夫结合解释经典,虽未必形成煌煌之体系,其思想之锋刃竟能切中中国文化历史之症结,却非形上学家们所能达致。职是之故,徐复观其人曾被称为“激进的儒家”,其学则被称为“批判的儒学”;而总体上可以视为文化保守主义的港台新儒家,也因徐复观的存在而分出不同的脉络,整体呈现出更丰富的形态。

所谓因为有了徐复观而有了更丰富的形态,是指港台新儒家在总体上属于心学一系儒学的现代开展,但是牟宗三和唐君毅等主要着意于借德国唯心论之架构,作出“道德理想主义”体系建构,以证明儒学足以超胜西方形而上学。徐复观则说:“面对时代的巨变,西方玄学式的,与现实游离得太远的哲学思想,正受着严重的考验,我们‘简易’的哲学思想,是要求从生命、生活中深透进去,作重新地发现,是否要假借西方玄学式的哲学架子以自重,我非常怀疑。”【徐复观:《中国思想史论集·三版代序·我的若干断想》,载《徐复观全集》之三《中国思想史论集》,九州出版社2014年版,第20页。】牟宗三、唐君毅和徐复观这样两种不同的方式,出发点都是儒家传统观念,但是前者是把它们“当作哲学讲”的。譬如牟宗三说“儒家在以前并不是当哲学讲,但是我们可以方便地把它当哲学讲。来看看这个系统的形态是个什么形态”。“我们要了解一个系统的性格当然要了解它的主要问题和主要观念。由这些问题、观念,它当然成一个系统。”【牟宗三:《中国哲学十九讲》,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年版,第56页。】“当然”二字似乎显出其信念未摆脱独断论的纠缠。徐复观则强调,传统的观念要成为现代中国人安身立命之基,需要其历史连续性的展开,因而实际上采用了观念史的方式。如他会说:“又如某一观念,它所含的完成的意义,常须在历史发展中始能一步一步展开;我写《人性论史》便是这种展开的历史,清理出一个比较清楚的线索。”“例如《洪范》中所谓之帝、天,本来是宗教上的意义。由周初所开始的宗教转化,到孔孟而始完成;到程明道、陆象山、王阳明而更为显透。虽有时仍承用帝、天之名,但帝、天实皆由自己的心、性所透的德性而显;如实言之,帝、天实扩充到及其量的心性。这是中国文化发展的大方向及最后的到达点。”【徐复观:《如何读马浮先生的书》,载《徐复观全集》之十四《论智识分子》,九州出版社2014年版,第154页。】他又说:“这里所刊行的《中国人性论史·先秦篇》,是对‘一般性的哲学思想史’而言,我所写的‘以特定问题为中心’的中国哲学思想史的一部分。”【徐复观:《中国人性论史·先秦篇序》,载《徐复观全集》之四《中国人性论史·先秦篇》,九州出版社2014年版,第1页。】

观念史的工作方式使得徐复观在处理儒家传统时,能够对事实与价值做到基本的区别,而不至于将理想视为现实本身。尤其不至于因为借纠正“激烈的反传统”之偏失,而回归儒家原教旨主义,全盘肯定历史的连续性。而且“以特定问题为中心”的研究,就包含了“问题”的展开和围绕此问题不同意见的论争。这与热衷于建构体系的哲学家把个人对经典的解释断然地纳入“道统”,党同伐异,是迥然不同的两种思想风格。回到先秦儒家以政治为首要关切,对儒家文献的研究采用观念史的研究的方式,必定同时看到具体的“人”。人作为一种历史文化的存在,一定受其传统之影响。从先秦时代起,儒家首先就是一个政治派别,秦汉以后的两千年中,儒家与政治的关系,也远非佛道两教(以及更后来的耶教)所可以比拟的。但是,同是一个儒家,对于现实政治的姿态却大有不同。徐复观说“影响吾国知识分子气质之传统,可略举以三。一为叔孙通、公孙弘之传统,其后嗣蕃衍无数,可置不论。范蔚宗《后汉书》,分列儒林、文苑二传,使书生气质之另二大传统,因而彰著。乃其卓识。大概而论,儒林传统之真生命简述儒家的管理哲学思想要点,乃立足于其对自身对人类之责任感;文苑传统之真生命,乃立足于个人生活之兴趣。儒林传统,常表现为道德之拘执;文苑传统,常表现为才藻之圆通。儒林传统,重由有所不为以达有所为;文苑传统,则名士之癖性,有似于有所不为而实非有所不为;其兴趣之新奇感,有似于有所为,而亦实非有所为。历史之生命,虽常依恃乎儒林传统;然儒林传统之在当时,其气势决难与文苑传统齐驱并驾。由文苑传统回向儒林传统者,常表示个人生命向上,社会亦常因而得一转机。由文苑传统而嘲弄儒林传统、污蔑儒林传统者,则乃表现个人生命之纵侈,社会亦常因而愈趋堕落。”【徐复观:《中国知识分子精神之回向——寿张君劢先生》,载《徐复观全集》之二十五《无惭尺布裹头归·交往集》,九州出版社2014年版,第74—75页。】

徐复观先生类似这些对传统的分梳与他长期所热衷的时政批评互为表里,用黄俊杰先生的说法,其锋芒“特别着重批判专制政制对中国文化各方面的伤害和荼毒”,而我则以为,在徐复观看来,先秦儒家的人本主义思想在政治上展开为民本论,但是后起的儒家政治理论的基本点,却转变为如何论证专制君权的合理性及其实践的制度配置。如果只从维系古代政治的稳定之历史经验着眼,儒学史中可取者甚多;如果要从现代政治秩序之长治久安着眼,不理解“一代有一代之学”,就一定难免范畴的误置。徐复观则试图把“德治主义”与“民本主义”联通一气:前者是最高原则,后者是“其基本努力的对象”。“治者与被治者间,乃是以德相与的关系,而非以权力相加相迫的关系。”【徐复观:《儒家政治思想的构造及其转进》,载《徐复观全集》之二《学术与政治之间》,九州出版社2014年版,第47页。】因此,徐复观基于对历史的批判性梳理的工作,进而发掘传统中可资当代人作创造性转化的元素,来阐发其政治思想,虽然有乌托邦的倾向,但在滔滔者天下皆儒的今天,依然是值得研究和借鉴的。

因此,尽管港台新儒家哲学进入大陆学术界已经多年,对于徐复观的研究也颇多斩获,我们还是很高兴看到丁明利提供了一项新的贡献。多年前,他在厦门大学毕业以后即来沪随我攻读中国哲学的硕士学位,毕业后进入东华大学工作。越数年,复入华东师范大学哲学系,随我攻读中国哲学博士学位,选择的论文题目就是从政治哲学的视角研究徐复观哲学思想。我们一般都认为,与政治学注重描述政治事务的操作不同,政治哲学可以研究诸如国家的起源、本质和发展规律等问题,在比较窄的意义上说,“政治哲学”致力于对政治活动的理想形式或准则进行定义和辩明。徐复观自己曾经说过“中国历史没有‘政治学’,因为没有建立一套组织严密的‘学地’系统,但却有丰富地‘政治思想’,而可以由我们的努力简述儒家的管理哲学思想要点,把它拿来作‘学地’建立,有如从铁矿中炼铁,从铁中炼钢一样。”【徐复观:《中国人性论史·先秦篇序》,载《徐复观全集》之四《中国人性论史·先秦篇》,九州出版社2014年版,第1页。】因此,丁明利的工作就是要从徐复观大量的“政治思想”中如铁中炼钢一般地钩玄提要,“把它拿来作‘学地’建立”。这意味着,丁明利选择的不是一项轻易可以成就的工作,加之他在职攻读学位,边工作边做研究,其中的困难对于所有同类的年轻人都是不言而喻的。经过数年奋斗,丁明利终于完成了他的博士论文《徐复观思想研究:政治哲学的视角》,并顺利通过答辩。根据专家们的评价,这篇论文在诸如徐复观如何分析“孝”的功能、儒家一贯重视的“修己”与“治人”应该有其分野,以及徐复观的平等观念的独特思维模式等问题上,都有不少创见。在为丁明利完成学业、获得博士学位高兴的同时,我曾希望他有机会静心修改自己的论文而后出版,现在上海人民出版社即将出版这部论文,明利向我索序,在拉杂地写出上面的文字表示祝贺的同时,相信未来的日子里,明利会“百尺竿头,更上一层”——天下的老师都是如此寄望于自己学生的罢。

高瑞泉

庚子年芒种识于沪西寓所



起名专家专业的命理起名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