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名专家
首页 > 儒家

君子文化是文化强国的源头活水摘(1)(图)

时间:作者:起名专家

君子文化是文化强国的源头活水摘(1)(图)

另类解读传统国学文化中国忌讳_马克思主义 儒家 基督教思想_中国传统文化之儒家思想参考文献

君子文化是文化强国的源头活水

钱念孙

摘 要:文化强国不仅要关注文化产业的发展、文化设施及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等硬实力建设,更要重视理想信念、价值观念及道德风尚等软实力的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主要包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三大组成部分。三者虽各有自己的时代内涵,但并非完全并列关系,而是串联关系,是中华文化的母体与主线孕育和串连起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行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关键要在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找到最能体现其基本精神和鲜明标识的君子文化。要通过发掘阐释君子文化的丰富意蕴,进而激活其旺盛的生命力,使君子文化成为当代社会既有深厚传统底蕴,又饱含时代精神的文化旗帜,成为弘扬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时代新人的重要精神资源。

关键词:君子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文化强国;源头活水

作者简介:钱念孙,男,安徽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安徽合肥 ),主要从事美学、文艺理论和中国文化史研究。

文化强国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①,既包括“道”层面的软实力,又囊括“器”层面的硬实力。前者主要是理想信念、价值观念及道德风尚的建设,后者更多涉及文化产业发展、文化设施及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构等。这两个方面虽然处于思想观念与实际操作的不同领域,可以分开把握和研究,但在实践中它们多是相辅相成的关系。理想信念和价值观念等软实力,需要众多文化产品和文化设施来呈现与传播;而文化产业发展和文化设施完善等硬实力,则离不开理想信念和价值观念的内涵支撑与思想引导。文化的软实力与硬实力虽然相互依存,但就我国目前现状来看,加强文化软实力的建设显得尤为迫切和重要。这些年来,伴随我国经济快速前行和科技迅猛发展,包括图书出版、影视剧制作、网络视听及电子竞技赛事在内的各类文化产业,包括图书馆、博物馆、文化馆、乡(镇)综合文化服务站、广电网络村村通在内的各种文化实施及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等,已经初步建成并在逐步升级和完善之中。比较而言,文化软实力即理想信念、价值观念和道德风尚建设等,虽然多年来我们一直常抓不懈并取得一定成效,但整体效果与现实要求尚有差距。这些年来,我们在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化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加强各级学校思想政治课建设等方面,采取多种举措广泛宣传、深化教育、强力推进,但信仰缺失、价值迷失、道德失范等问题一定范围内依然存在。

因此,建设文化强国当务之急,就是强化理想信念、价值观念和道德风尚的建设。这不仅在于理想信念和价值观念本身是文化的灵魂,是决定文化性质和方向最深层次的核心要素,而且在于理想信念和价值观念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凝聚广泛社会共识的精神纽带和导向,是有效整合社会意识,使社会系统得以有序运转的有力保障,也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重要体现。鉴于此,本文侧重从数千年中华文化演变规律的视角,讨论文化强国核心观念或曰民族精神内在构成的若干问题,提出君子文化是文化强国源头活水的观点,以就教于方家。一、中华文化为民族发展提供滋养学界讨论我国主流文化的构成,一般遵循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的观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源自于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历史所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熔铸于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中创造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君子文化是文化强国的源头活水摘(1)(图),植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1]41这就是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主要包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三大组成部分。2020年9月2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教育文化卫生体育领域专家代表座谈会上指出:“我多次强调,要坚定文化自信,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继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不断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2]这里同样明确: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建设文化强国,需要通过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转化、继承和发展来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三者对应的社会发展阶段不同,包含的内容也各有侧重并互有差别,但内在精神上又一脉相承,彼此贯通。不论是革命文化中的红船精神、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抗战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等,还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中的雷锋精神、铁人精神、焦裕禄精神、女排精神、抗洪精神、伟大抗疫精神等,它们都植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厚沃土之中,是历经数千年熏染、锤炼、锻造而成的伟大民族精神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中的时代表现。譬如抗战精神概括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视死如归、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不畏强暴、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百折不挠、坚忍不拔的必胜信念。”[3]468这实际上是精忠报国、顽强拼搏、无所畏惧、共御外侮的中华民族精神,在抗战特定时期的迸发与升华。其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里的各种精神大体相似,也都源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母体。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为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提供了丰厚滋养。

习近平总书记曾经指出:“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牢固的核心价值观,都有其固有的根本。抛弃传统、丢掉根本,就等于割断了自己的精神命脉。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根基。”[4]54-55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虽各有自己的时代内涵,但在精神根脉上彼此贯通、紧密联系。这三者并非并列关系,而是串联关系,是中华文化的母体与主线,孕育和串连起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中华文化精神在不同历史阶段的体现。相对而言,革命文化与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在时间上距离我们较近,其形成与发展既源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积蓄的深刻内涵和磅礴伟力,也源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本身具有的开放包容精神和与时俱进的品格。从中华文明演进的历史看,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现当代的传承和拓展,是中国共产党人百年奋斗历程中,立足中华大地,吸收西方营养,对中华传统文化进行批判改造,即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重大成果。我们今天建设文化强国,关键也在于结合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当代实践,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行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二、君子文化与君子人格如何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行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内涵丰富,做好“两个创造”的要点首先在于爬梳剔抉,找到最能体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基本精神、最能代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鲜明标识的核心内涵,然后刮垢磨光,通过对其丰富意蕴的发掘和阐释,激活其旺盛生命力。进而按照时代的新发展和新要求,对其内涵加以补充和完善,使其成为当代社会既有深厚传统底蕴又饱含时代精神,具有感召力和影响力的一面文化旗帜。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宝库中,能够充分体现其特色并为当今民众喜闻乐见的君子文化胜景,最堪授予和高扬这面旗帜。君子文化由君子人格衍生而来。君子早在西周时期已具雏形,主要指统治者和贵族男子,其人格形象已带有明确正面价值导向。《尚书》言:“君子勤道,不作无益害有益,功及成。”《周易》象辞云:“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国语·晋语》言:“人之有学也,犹木之有枝叶也。木有枝叶,犹庇荫人中国传统文化之儒家思想参考文献,而况君子之学乎?”这里所言“不作无益害有益”“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崇文向学”等,既为君子人格的形成植入了优良基因,也为君子人格和君子文化的发展奠定了品质基础。

到了春秋战国时期,孔子继承西周以来《尚书》《周易》《国语》《左传》《诗经》等典籍中有关君子论述的思想资料,认为崇德向善、崇文向学等不应只是对少数上层权贵的要求,也应是多数人普遍追寻的目标。因而《论语》每一篇章都从不同方面对“君子”人格反复论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论语·里仁》),“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论语·述而》),“君子泰而不骄,小人骄而不泰”(《论语·子路》),“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论语·卫灵公》),“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论语·子路》),“君子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论语·卫灵公》),“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论语·颜渊》),等等。孔子一方面在君子与小人的对举和比较中,勾勒和塑造君子的形貌与品格;另一方面又指出君子并非高不可攀的圣人,强调“圣人,吾不得而见之矣;得见君子者 君子文化是文化强国的源头活水摘(1)(图),斯可矣”(《论语·述而》)中国传统文化之儒家思想参考文献,从而使君子不仅与小人拉开距离,而且与高不可攀的圣人划开界线,成为一种可望可及、可学可做的正面人格形象。孔子悉心打造的君子形象,作为理想又现实、尊贵又亲切、高尚又平凡的人格范式,在中华民族数千年跋涉前行的历史进程中,受到上至历代统治者、思想家及文人士大夫,下至社会各阶层人士,包括普通百姓的广泛认同和推崇。

以儒家思想为主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历来倡导的仁、义、礼、智、信及忠、孝、廉、悌等为人处世的伦理规范与美好品德不同程度地注入、融化、汇聚到一种人格形象即君子人格身上。清末民初思想家辜鸿铭说:“孔子的全部哲学体系和道德教诲可以归纳为一句话,即‘君子之道’。”[5]50余英时也说:“儒学具有修己和治人的两个方面,而这两方面又是无法截然分开的。但无论是修己还是治人,儒学都以‘君子的理想’为其枢纽的观念:修己即所以成为‘君子’;治人则必须先成为‘君子’。从这一角度说,儒学事实上便是‘君子之学’。”[6]160如果说,以儒家思想为主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关注焦点偏向如何为人处世的伦理哲学,那么,从孔子开始的历代思想家及文人士大夫所探讨的结果或曰所取得的最大共识,就是做人做君子。这是数千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选择,也是历代中华儿女应有和乐于做出的选择②。关于君子及君子文化的解说和阐发,不仅在浩如烟海的历代典籍里俯拾即是、数不胜数,而且数千年来一直以托物言志的方式浸润和渗透中国人的日常生活。为什么中国有着爱玉、佩玉的传统?除了玉作为一种“美石”具有欣赏价值和经济价值外,主要在于自殷周时期我们祖先就将玉的特质与君子的品格相类比,赋予玉诸多君子品格的寓意。

《诗经·国风·小戎》:“言念君子,温其如玉。”《礼记·玉藻》:“君子比德于玉焉,温润而泽,仁也。”“古之君子必佩玉,君子无故,玉不离身,君子于玉比德焉。”家喻户晓的《三字经》云:“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这句出自《礼记·学记》里的话,通过比喻说明:学习对人增长知识、明白事理的重要。中国作为爱玉之国、崇玉之邦,源于古代先贤观物析理,化以人文,既看到玉的自然之美,又在玉中寄寓丰厚的文化意蕴,形成“君子比德于玉”的深厚传统。在中华文化传统里,玉一直是纯洁、美好、善良、高雅、华贵的象征。带玉的词多为褒义词,如赞美人的有玉女、玉人、玉容、面如冠玉等,称赞住处的有玉府、玉堂、玉房、玉楼等,夸赞衣食的有玉衣、玉帛、玉冠、玉食等。这也表明君子文化对中国人思想和行为的影响至为深远。为什么自宋代以来中国画题材以梅兰竹菊居多?因为梅兰竹菊在古代就被称作“四君子”。以花草树木比喻君子人格的做法,早在先秦时期典籍《诗经》《离骚》里已屡见不鲜。《孔子家语》记载,孔子周游列国而不见用,返回鲁国途中看到兰花独开山谷,发出感叹说:“夫兰当为王者香,今乃独茂,与众草为伍,譬犹贤者不逢时,与鄙夫为伦也。”他还说:“芝兰生于深林,不以无人而不芳;君子修道立德,不为穷困而改节。

”这里以兰喻人,表达对君子情怀和节操的推崇,说明早在春秋战国之时已形成以物喻人的“比德”传统。梅兰竹菊被称作“四君子”,正是这一传统延续发展的丰硕成果,也是君子文化深入人心的突出表现。梅兰竹菊成为历代诗人、画家反复吟咏和描绘的对象,正缘于其形象饱蕴着君子人格的高贵品性。君子和君子文化不仅在器物、植物以及动物、饮食等方面均有充分的表现③,而且作为一种深厚的文化积淀传承下来,影响深远、深入人心,直至今天仍活在老百姓的口头和心中。“君子一言,驷马难追”“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君子成人之美”“君子不夺人所好”“君子之交淡如水”“君子绝交无恶言”“君子动口不动手”“量小非君子,德高乃丈夫”“有事但逢君子说,是非休听小人言”等,类似这样至今活跃于人们口头的民谚俗语大概有一百多句,涉及做人做事的方方面面④。此外,在传统家风家训里,有关君子和君子文化的论述也星罗棋布。如南北朝教育家颜之推《颜氏家训》中的《慕贤篇》,开篇就呼吁家族成员要学习和追慕明达君子:“倘遭不世明达君子,安可不攀附景仰之乎?”[7]52凡此种种,足以说明君子文化常常以“习用而不察,日用而不觉”的方式,润物无声地熏陶和浸染着我们日常生活。

三、君子文化是文化强国的源头活水君子文化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精髓和鲜明标识,其内涵和特质不管人们自觉或不自觉、意识到或没有意识到,都早已成为民族文化心理结构的核心部分,千百年来对中国人的思想、情感、行为、生活等发挥着不可低估的引导和规范作用。这种制约和影响,随着天长日久的岁月积累,逐渐成为某种思维定势、情感取向、生活态度乃至经验习惯,培植和润泽了中华民族的精神气质。自春秋战国以来,中国历朝历代多将值得推崇和效法的仁人志士称作君子,从“战国四君子”到“戊戌变法六君子”“抗战六君子”等,举不胜举。考察历代杰出君子的所作所为,明显体现出三大特质:一是以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为重点的担当精神和家国情怀;二是以仁义共济,立己达人为重点的互助理念和社会关爱思想;三是以正心笃志,崇德弘毅为重点的修身要求和向善追求。这三大特质,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等,完全是一脉相传、心心相印,乃至可以对接贯通的⑤。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考察朱熹文化园时指出:“如果没有中华五千年文明,哪里有什么中国特色?如果不是中国特色,哪有我们今天这么成功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8]培育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塑造、培养人才的目标。

君子作为中华民族千锤百炼的人格基因,是博大精深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树立的做人标杆,是数千年中国人推崇的正面人格形象。表面看,时代新人与传统君子似乎相隔遥远、差距较大,实质上两者的基本精神和内在要求是高度契合、颇为一致的。何为“时代新人”?目前权威解释主要涉及五条标准,即有理想、明大德、强本领、勇担当、重实干⑥。其实,这五个方面的要求,古代先哲谈论君子人格特点时早有涉猎,并且不是浅尝辄止,泛泛而谈,而是响鼓重槌,反复申论。“君子谋道不谋食”(《论语·卫灵公》)、“君子学以致其道”(《论语·子张》),此处所说的“道”,就是指理想信念,这不是强调君子要有理想有抱负吗?“君子以厚德载物”(《周易·坤卦》)、“君子怀德”(《论语·里仁》)、“君子见善则迁,有过则改”(《周易·益·象辞》,这不是把明大德作为成就君子的必备条件吗?“君子博学于文”(《论语·雍也》)、“君子病无能焉,不病人之不己知也”(《论语·卫灵公》),这不是将本领和能力看作君子的基本素质吗?“君子忧道不忧贫”(《论语·卫灵公》)、“君子安而不忘危”(《周易·系辞下》)、“君子之守,修其身而天下平”(《孟子·尽心下》),这不是肯定君子要有担当精神和忧患意识吗?“君子以自强不息”(《周易·乾卦》)、“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论语·宪问》)、“君子讷于言而敏于行”(《论语·里仁》),这不是推崇君子要有奋发有为的实干精神吗?当然,现代人与古代君子所处时空不同,各自面对不同的生存条件和发展问题,需要以不同思路、不同方法回应和解答不同的时代课题,这是显而易见无须赘述的。

但两者在面对和处理不同时代矛盾与时代课题时,具有大致相同的内在精神气质,即孔子所说的“吾道一以贯之”的伟大民族精神,这也是毋庸置疑的。赤胆忠诚的爱国情怀、坚毅顽强的奋斗意志、助人为乐的古道热肠、敢闯敢试的革新追求等,既是我们披荆斩棘、开拓前行的价值导向和精神动力,也是对君子文化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等核心内容的时代诠释和生动实践。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犹如绵延千年、万木峥嵘的森林,君子文化这株参天大树,因吮吸和凝聚了中华文化的精华,长得枝繁叶茂、生机勃勃。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广袤林海里最为郁郁葱葱的千年古木,君子文化不仅是中华儿女历经坎坷而跋涉向前的人格标杆和心理支撑,也是我们今天培育时代新人,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精神资源。正因如此,我们坚守中华文化立场,实施文化强国战略,君子文化可谓是古老而又甘洌、久远而又新鲜的重要源头活水。

注释

①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到2035年建成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并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中,对“十四五”时期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作了具体战略部署。②参见钱念孙:《君子文化在传统文化中的地位和影响》,《学术界》2017年第1期。③参见钱念孙:《君子文化浸润中国人的日常生活》,《光明日报》2018年11月20日第16版,《学习活页文选》2018年第53期全文转载。④参见钱念孙等选著:《君子格言选释》,黄山书社2016年11月版,其后附有《君子俗语》收录有关君子文化的民谚俗语近百条。⑤参见钱念孙:《君子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光明日报》2014年6月13日第1版,《新华文摘》2014年第19期全文转载。⑥参见习近平:《广大干部特别是年轻干部要做到信念坚、政治强、本领高、作风硬》,《论党的宣传思想工作》,中央文献出版社2020年11月版,第359-364页。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

[2]习近平.在教育文化卫生体育领域专家代表座谈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20-9-23(2).

[3]中共中央宣传部理论局.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理论文章选[M].北京:学习出版社,2015.

[4]习近平.把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基础工程[M]//论党的宣传思想工作.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20.

[5]辜鸿铭.中国人的精神[M].海口:海南出版社,1996.

[6]余英时.儒家“君子”的理想[M]//中国思想传统的现代诠释.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中国传统文化之儒家思想参考文献,1989.

[7]包东坡选注.中国历代名人家训精华[M].合肥:安徽文艺出版社,1991.

[8]习近平考察朱熹园谈文化自信:没有中华五千年文明,哪有我们今天的成功道路[EB/OL].人民网,2021-3-23,.

学术文章投稿:



起名专家专业的命理起名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