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名专家
首页 > 佛家

东方佛教心理学研究院成立佛陀本怀在于生死烦恼解脱

时间:作者:起名专家

东方佛教心理学研究院成立佛陀本怀在于生死烦恼解脱

东方佛教心理学研究院成立

佛陀本怀在于生死烦恼解脱,解决众生疾苦。佛教传入中国后,与中华文化密切融合,佛法的智慧点化了无数人内心之苦。

而心理学作为一门近代科学,旨在研究、洞察人类心理,从而使人更加真实地认识自己的内心。

当佛法智慧与心理学相遇,又会有怎样美妙的碰撞呢?

1

中国佛教第一个

心理学研究院成立

11月22日上午,中国佛教第一个心理学研究院——福建省东方佛教心理学研究院在福建古田县极乐寺举行成立大会。这是中国佛教开展跨界文化研究,建立新时代新型智库的首创之举。

研究院的创建,源于福建省佛教协会副秘书长、福建古田极乐寺住持、澳门大学心理学博士定空法师在2016年7月受邀到美国太平洋研究院作《心经与空》的演讲。

东方佛教心理学研究院成立

在与西方教授们探讨东方佛法与西方深度心理学的过程中,定空法师深刻感受到东方佛法智慧对生命健康的理解独具西方心理学所不曾有的特色,由此萌生了创立东方佛教心理学研究院的想法。

经过一系列的筹备东方佛教心理学研究院成立佛陀本怀在于生死烦恼解脱,这所全国首家佛教心理学专业研究传播机构正式成立。

定空法师在成立大会上发言

定空法师在成立大会上说道:“佛教心理学是心理学未来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当然也是中国佛教文化新时代的新身份。”

的确,创建佛教心理学研究院,结合佛教文化智慧与心理学,对发展佛教心理学,发挥佛教文化的时代价值,响应国家高度重视心理健康工作的号召,都具有重大意义,也预示着中国当代佛教心理学研究正式启航。

2

了察心性

佛法智慧与心理学的渊源

实际上,佛教在认识心理,体察心性方面有独道的智慧。

在佛法中,人有“八识心王”。眼耳鼻舌身意为前六,第七末那识为意,第八阿赖耶识为心。

《阿含经》

在佛教经典《阿含经》中说道:“自知其心,自治其心,自净其心。”《华严经》中也记载了觉林菩萨偈:“若人知心行,普造诸世间,是人则见佛佛家有哪些智慧结合经历,了佛真实性。”

这都是在阐释佛教旨在了察心性、认识宇宙、超脱烦恼的本怀。宋孝宗赵昚就曾说过“以佛治心”这样的名言,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对佛教善于治理内心的定位。

王阳明

及至明末陆王心学的兴起,也正是受到禅宗心法的影响。在理解人生、世界和真理等问题上,佛法为中国文化认识心性的方法提供了许多启发。

台湾佛光山开山宗长星云大师曾阐释道:“佛教对‘心’的诠释,有诸多层次的分析说明,用许多譬喻来阐释我们的心,教导我们转识成智,帮助我们找心、安心、净心佛家有哪些智慧结合经历,进而找到生命的价值。”

卡尔·荣格

佛法智慧对于内心的重视和理解,不仅影响着中国传统文化,也影响了一些心理学派在西方科学界的形成。

人格分析心理学理论创设者卡尔·荣格,在研究心理学的过程中,便始终受到佛教的启发。荣格曾不讳言道,自己的心理学理论佛家有哪些智慧结合经历,一部分来自“临床心理学经验”,另一部分则是来自东方宗教,尤其是佛教的智慧。他常携一本《西藏度亡经》不离身,认为其中所包含的佛教心理学精华有无尽的智慧。

沙盘疗法

荣格在《向死者的七次布道》中,也提及“虚空”、“充满”等心理学概念与佛教的“空”“色”相对应,虚实、生死、异同、明暗、善恶、美丑等互相对立又相互依存的思维,也是佛教带给他的启发。

在荣格的心理学研究理论中,我们也不难发现佛法的痕迹。荣格认为,“自我实现”是片面的,人应当寻求心理完整性的“自性实现”,而这不正与佛法的“自性”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吗?

不仅如此,沙盘心理疗法现如今风靡于世,而启发荣格发明的这种疗法的,就包括了“一花一世界”的佛法智慧。

3

古老佛教智慧对话新兴学科

太虚大师

心理学诞生于近代西方,近现代以来,海内外有识之士也在中西方交流的过程中,发现了心理学与佛教智慧的渊源。

1925年,太虚大师在著作《佛教心理学之研究》中说道:“心理学者,为近世科学之要部,以后进之故,未至大成。佛法虽广东方佛教心理学研究院成立佛陀本怀在于生死烦恼解脱,要归一心,故于心理阐之特详。以此特详补彼未成,佛教徒之义务有在。”

如此振聋发聩的倡议,正是在呼吁中国佛教应该发展佛教心理学,以佛法对内心的认识,与心理学相互补充,对社会作出应有的贡献。

为此,太虚大师先后撰写《行为学与心理学》《行为学与唯身论及唯根论》《心之研究》《梦》等关于佛法与心理学的著作,希望建立起佛教与心理学的桥梁。

梁启超先生

与太虚大师同时代的梁启超先生,则发表过题为《佛教心理学浅测》的演讲。他说:“佛家说的叫做‘法’。倘若有人问我:‘法’是什么?我便一点不迟疑答道:‘就是心理学’。”

梁启超先生主张研究佛学应“从佛教经典中的心理学入手”,而研究心理学则应“以佛教教理为重要研究品”。

在近代,西方科学和文化对中国形成巨大冲击的历史背景下,这些高僧大德和有识之士却认识到古老佛教智慧对话新兴学科的可能性和必要性,看到了佛教智慧对心理学时代发展需求的意义。

高觉敷先生

曾与弘一大师有过交往和探讨的当代心理学大师高觉敷先生,也曾受其出家影响而从事过有关佛教与信仰的心理学研究。后来,高觉敷先生也成为把精神分析引入中国的主要学者,而心理学家申荷永教授也随其从事心理学研究。

后来在殊胜因缘下,申荷永教授受到南京栖霞山圆湛法师的启发和引导,从事了“禅与精神分析”的研究,开始了他对于佛教和心理学关系的研究。

申荷永教授说:“西方心理学史的学者们,认为心理学的第一故乡在中国。这是基于对心理学本来意义的一种深度理解。……东方的佛学,便是心理学的源泉和宝藏,包含着对心理学极为重要的启发。”

4

扬帆启航

东方佛教心理学研究院的展望

申荷永教授

虽然如此,但在中国,对佛教心理学的研究,一直以来却进展缓慢。

1985年,高觉敷先生主编了第一部《中国心理学史》,但其中却没有关于佛教与心理治疗的专门内容。

当时正随高觉敷先生治学的申荷永教授问其原因,高觉敷先生说:“佛教与心理学不是没有关系,而是太有关系了,遗憾的是,心理学界中难得有人能胜任撰写这样的内容。”

第七届戒幢论坛

所幸,在近年来,中国佛教开始发展起对佛教心理学的研究。

2008年秋,戒幢佛学研究所所长济群法师在苏州西园寺主持了戒幢论坛,连续多届以“佛法与心理治疗”为主题。

济群法师认为,这个主题既是学术的主题,也是社会的需要。社会需要一种有哲学深度,有宗教高度,有文化传承,有社会责任,有专业能力,同时富有心灵境界的佛教心理学。

净因法师

中国佛教文化研究所执行所长、香港宝莲禅寺方丈、南京大学教授净因法师也在佛教中国化历程中,发现了佛教心理学的重要意义。

在他看来,释迦牟尼佛就是一位“心理学家”,正所谓“佛是大医王”。今天人们跟古代人面对的问题,基本的贪嗔痴之苦仍是一样的,现在表现为很多心理的问题,比如忧郁症、焦虑症、工作压力等等,而佛陀本怀的终极目标就是助众生通过认识本心而离苦得乐。

定空法师

福建省佛教协会副秘书长、福建古田极乐寺住持定空法师,曾在澳门大学攻读心理学博士学位,师从申荷永教授,开始了对佛教心理学的研究。

定空法师发现,佛法更擅长心理研究,而如果中国佛教仅仅停留在宗教层面,大家就都会觉得很遥远,只适合在寺院里,回不到生活中。他说:“佛法可以心理学为媒介走进人群。”

如今,中国佛教第一个心理学研究院——福建省东方佛教心理学研究院在福建古田县极乐寺成立,中国当代佛教心理学研究正式启航。

东方佛教心理学研究院成立

定空法师是东方佛教心理学研究院主要发起者,担任研究院院长。他坦言道:“我们没有任何的经验可以借鉴,只有在摸索中探索前行。短时间内不一定看得到辉煌的成绩,成功也不一定属于我们这一代人。但成功是肯定,我们能为成功奠定基础,作好贮备,所有的一切付出都是值得的。”

为此,定空法师对于东方佛教心理学研究院也有所规划。首先,研究院将内设专门的教育基金,支持专业的学术研究。其次,广泛收集已有的学术成果,进行整理汇编,充分学习吸收,为扎根中国文化的佛教心理学稳定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佛法智慧能够更好地与心理学互动,佛教心理学将对众生和社会的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

图片来源于网络 现场图来源于凤凰佛教



起名专家专业的命理起名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