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名专家
首页 > 佛家

全国三处三教合一的建筑群,你知道几个?!

时间:作者:起名专家

全国三处三教合一的建筑群,你知道几个?!

泉州是我国著名的侨乡和台胞祖籍地。地处我国东南沿海,与台湾隔海相望,是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宋、元时期泉州港被誉为“东方第一大港”,与埃及的亚历山大港齐名。泉州也是国务院第一批公布的24个历史文化名城之一,有“海滨邹鲁”、“光明之城”的美誉,还被誉为“世界宗教博物馆”。泉州的宗教有道教、佛教、伊斯兰教、景教(古天主教的一个支派)、天主教、印度教(婆罗门教)、基督教、摩尼教(明教)、拜物教、犹太教等诸多宗教,其历史悠久、史迹丰富,在海内外有很大影响。更值得一提的是清源山南台有一座三教合一的建筑群,是全国三处三教合一的建筑群之外又一很奇特三教合一寺庙建筑群。南台所不同的是三清观、大雄宝殿、文昌阁;而梁武帝在东岳庙里设“三老殿”,供奉的是老子、释迦牟尼、孔子三大圣人。

目前全国三处三教合一的建筑群是:贵州青龙洞古建筑群红楼梦佛家思想,儒、释、道三种宗教的寺庙群雄踞山腰,1988年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山西大同浑源悬空寺,集儒、释、道三教合一的独特寺庙;宁夏中卫高庙,也是集儒、释、道三教于一庙,共塑有各类神像174座,逼真精美之极,令人目不暇接。

“三教”,指的是儒、释、道三家。佛教原来是流行于古印度的一种宗教,大约在公元前一世纪左右,开始传入中国。东汉末年,战乱频仍,人民生活困苦,于是,佛教有了更广泛的传播。两晋时,佛教日盛,因而发展到了儒佛之争;后来又出现了道教和佛教之争。

梁武帝萧衍(464-549)是南朝梁代的开国皇帝,也是一位博学多通的大学者。他对儒学、道学、佛学乃至史学、文学等,都颇有研究。多才多艺,文武全能,史称:“六艺备闲,棋登逸品,阴阳、纬候、卜筮、占决,并悉称善。”梁武帝博览群书,勤于著述,将老子、释迦牟尼、孔子,这些名震天下的三大圣人的思想,融汇贯通,形成一体。他认为三教各有不同的主张,儒家:积极的入世思想,教人向上,注重礼仪,教人怎样做人做事,治理国家,报效君主!佛家:教人向善,让人注重生活中积累善行,善念,给人们来生去往极乐世界的期盼。道家:代表是老子思想,以清静无为作为主要思想,教人在清静中享受生命,体味生活。

梁武帝萧衍不仅自己对佛教信之仰之全国三处三教合一的建筑群,你知道几个?!,还下令好友陶弘景也信佛。皇帝的圣命难违,陶弘景开始大量地研读佛经,逐渐接受了佛教。梁武帝萧衍这一强人所难之举,竟成就了一桩伟大的创举—— 萧衍和陶弘景一起在理论上奠定了儒、释、道“三教圆融”的思想。

中国传统文化是以追求真善美为目标的,而“善”是其最重要的“中华魂”特质和核心价值。《大学》所言“止于至善”,说明“善”乃儒家最高的道德理想;而道家虽以探索宇宙本源之道为哲学旨趣,但其最终落脚点仍然在人道上,在思考社会与人生的本质时,道家同样是求善的,老子的《道德经》第八章曰:“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

梁武帝在理解消化佛教思想、融会中外文化方面进行了不懈的努力,终于使佛教登上中国思想文化的舞台红楼梦佛家思想,在与中国固有文化相结合的同时,也进一步推进发展了佛教的中国化,让我们看到中国文化、中华民族对佛教的包容。中国佛学精神是印度佛学精神与中国传统文化精神融合的产物,中国佛学精神是在佛教中国化过程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自觉修道、行善” 的“善德文化”。

梁武帝认为,儒、释、道三教各有妙用而不能偏废。三教的旨趣虽然各不相同,但三教却有一个共同点,即所谓“三教虽殊,同归于善”。即都要求人们安于现状。这说明,三教合而为一,对巩固封建统治会有更多的好处,也是他追求和平安定的社会理想的一种反映。基于这个原因,梁武帝把三教的始祖孔子、老子、释迦牟尼总称为“三圣”,在东岳庙里设“三老殿”,供奉老子、释迦牟尼、孔子三大圣人。力图调和三教之间的矛盾冲突,强调三教之间可以交相辉映。

“三教圆融” 的学说思想,是儒、释、道矛盾斗争的产物,也是梁武帝佛教学说的一个创造;他灌输给人们心善、忠孝、成仙、来世、因果、好人好报等劝人向善的思想。而梁武帝萧衍更是利用手中的顶峰权力推动了三教圆融,使皇家与士族、广大民众逐渐接受,在社会上推而广之。

梁武帝宣扬,儒、道之所以低于佛,是因为儒、道只能求世间的善;佛之所以高于儒、道,是因为能使人成为出世的圣人。梁武帝以佛为主,把三者结合起来,在理论上互相贯通,在实践上互相补充,即既用儒、道的道理教人在世间行善,又用佛教教义劝人出世成佛。如此“三教圆融”,梁武帝萧衍经历四十八年的励精图治,完全形成了儒释道圆融一体的中华文化合流的立国思想。

梁武帝萧衍文化立国是万年大计。萧衍虽是军功起家,却是文化立国的明君。他在位期间,致力于发展经济,保障民生的同时,由于他自己学术造诣极高,自我修行到位,无论是在宗教界,还是在思想界全国三处三教合一的建筑群,你知道几个?!,都采取了开放的政策。于是,一个繁荣景象在南中国出现了:在儒释道“三教圆融”学说思想劝人为善的引导下,社会和谐,国强民富,硕果累累:文学上,刘勰的《文心雕龍》、钟荣的《詩品》、萧统的《文选》等这些耀眼的文学明珠产生了;科学上,陶弘景的炼丹术,祖冲之的圆周率,天文上的大明历出现了;音乐上,梁武帝“自为之词三曲,又令沈约为三曲,以被弦管。帝既敬佛法,又制《善哉》、《大乐》、《大欢》、《天道》、《仙道》、《神王》、《龙王》、《滅過恶》、《除愛水》、《断苦轮》等十篇,名为正乐,皆连佛法。”(《隋书 音乐志上》)梵乐在江南的发展成为当今我国民乐的母汁之一,清新文雅,据称是南音的源泉。

梁武帝三教圓融的和谐思想与西方宗教带有屠杀与血腥,形成鲜明的对比。不仅使中国历史上的宗教替代显得温和,也体现了我们民族仁爱、和为贵的博大胸怀等民族特性。

南朝是继东晋之后,由汉族在南方建立起来的皇朝,使华夏文明得以延续和发展,并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萧衍和陶弘景的历史功绩,载入了中国宗教史册。由于他们的大力提倡,儒释道三教亦分亦合,三教圆融,晚唐诗人杜牧《江南春》曰:“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南朝四百八十寺”这一庞大的数字,并非出于诗人的夸张。据史书记载,梁武帝时建康(南京)的寺庙数量甚至超过了500座,反映了南朝时期佛教盛行,其寺庙规模宏大,金碧辉煌。梁武帝也经常到寺里说法讲经,听众逾万,并曾先后四次舍身为僧红楼梦佛家思想,穿上僧衣,在寺中过起僧人生活,人称为“皇帝菩萨”。梁武帝宣扬“三教圆融”学说,对繁荣全国的宗教文化事业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梁武帝三教圆融文化立国的 “圆融”“和谐”精髓,对今天我们汇聚正能量,构筑和谐社会,共圆”中国梦’,仍然具有现实意义。

往期推荐:

谱牒文化|抑恶扬善的编撰家谱方格,应该加以推广

寻根溯源|全国操氏家谱祖源综合考——正本清源说操姓

家风教育|春节期间是各地宗亲机构搞好家风家训教育的时间节点



起名专家专业的命理起名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