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名专家
首页 > 佛家

泛舟赤壁,览尽清风明月,而心中所想却浑然天成

时间:作者:起名专家

泛舟赤壁,览尽清风明月,而心中所想却浑然天成

经典著作往往都有着巨大的解读空间。一篇《前赤壁赋》,洋洋洒洒,浑然天成,寄情清风明月间,巧妙糅合儒释道三家思想,自悲而喜,千古传唱。

作品以赋的形式展开,主客对答,最终和解,实际上是苏轼内心与自己的和解,即具有矛盾统一性质的儒道释互补的人生哲学。

自幼接受完整儒家思想教育的苏轼,一直以来秉承儒家兼济天下的政治抱负,却因人生的大起大落乌台诗案陷入困境。

苏轼儒家道家佛家_苏轼的佛教思想_苏轼儒道佛家思想

起篇,泛舟赤壁,览尽清风明月,而心中所想却不是开阔磅礴的报负,而是“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的归隐离世意味。在怀才不遇,现实主义的儒家抱负没能在人世中得以实现时,苏轼陷入困境,转而在心中寻求道家的离世思想。此阶段,儒道此消彼长。

随着饮酒乐甚,歌曰美人,实是曰君主、理想,自己天一方的政治理想无法实现,惆怅茫然。

忽然而悲,上升到对人生的质疑。人类是追求意义的生物,所有存在无非是在追逐人生的意义所在。而在困境中反观一世枭雄之没于尘土,舳舻旌旗归于沙砾,人生显得如此微不足道。即使建功立业也如过眼云烟,何况是官场失意的自己,又如何与无尽之长江明月相比肩?吾生须臾,渺然沧海一粟,片刻的灰飞烟灭于天地又何义也?

在自答中,终究得以解脱。

苏轼儒道佛家思想_苏轼的佛教思想_苏轼儒家道家佛家

对于人生的悲叹,无非追求无法得到实现。而与宇宙比肩,又象征着对人生意义、终极关怀的执着。“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无论天地万物如何变化,终究如同流水东逝而水却从未变化;婵娟盈虚却未曾真正消长。此论其实是对《齐物论》带有形而上学色彩的一番高论。承认事物的特性在于变与不变,万物都是浑然一体的,并且在不断向其对立面转化苏轼儒道佛家思想,因而没有区别,故曰齐物。自其变与不变而观之,物与我实质相齐。

接着的“物与我皆无尽也”来自于苏轼追求的儒家的解脱之道三不朽“立功、立德、立言”。

在清风明月里,苏轼终于释然泛舟赤壁,览尽清风明月,而心中所想却浑然天成,“而又何羡乎!”佛家历来主张无自性,即世间万物因缘而生,不必执着自我。“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苏轼儒道佛家思想,因缘世界里不必过度追求自我,只要将眼前的良辰美景之所共适,就已经是人生的最大乐趣,是自然的无尽富藏。

到此,心中已然清明,主与客达成一致,“相与枕藉乎舟中”。

苏轼儒道佛家思想_苏轼儒家道家佛家_苏轼的佛教思想

全文以欣喜的笔调结尾,肴核既尽,杯盘狼藉,而不知东方之既白。儒家的苏轼要求他积极入世苏轼儒道佛家思想,道家的苏轼劝他以“齐物”的、审美的眼光理解万物,佛家的苏轼劝他以“因缘”解释万物。苏轼在儒家的困境中找到了道家和佛家两条出路,实现了与内心的和解,内心的自我不再对抗。以儒家的兼济对待现实,以道家的超脱慰藉灵魂,以释家的智慧调整心态。如朱光潜先生所言,以出世的心态,干人世的事业,此乃苏轼之大智所在。只有达到内心的坚定统一,才有苏轼的豁达豪放,才能在洪流中站稳脚步,充分用热爱来体验生命。

《前赤壁赋》以文学的形式达到哲理、诗情、画意的和谐统一;而人生哲学又体现出儒、释、道三家的和谐统一。全文浑然天成,字里行间蕴含着对生命的热爱,俨然是在演绎着一个丰盈的生命,故能千古传唱不朽。

读诗文,更似是在读一个鲜活的生命。

锐之按:美溪同学为陕西省西安中学高一14班学生泛舟赤壁,览尽清风明月,而心中所想却浑然天成,有此研究实属难得,可嘉可佩。另,美溪在课堂上的专题演讲更为精彩。

苏轼的佛教思想_苏轼儒家道家佛家_苏轼儒道佛家思想



起名专家专业的命理起名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