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名专家
首页 > 儒家

(文章导读)儒家人文思想精髓:傅荆原儒学广博而深邃

时间:作者:起名专家

(文章导读)儒家人文思想精髓:傅荆原儒学广博而深邃

本页面

【文章导读】儒家人文思想精髓概述傅荆原儒学广博而深邃。评议儒学的论著与论文更是汗牛充栋。鉴于儒学的主体在于其积极入世的人文思想,本文特将其中的精髓作一概述,以利广大读者对此有一个虽然概略却较为系统的了解。这包括儒家的核心理念、处世原则、财富观念、和谐主张、治国思想五

儒家人文思想精髓概述整理版

真正的儒家思想精髓九个字_精髓儒家思想字体图片_儒家思想的精髓是

【正文】

儒家人文思想精髓概述傅荆原儒学广博而深邃。评议儒学的论著与论文更是汗牛充栋。鉴于儒学的主体在于其积极入世的人文思想,本文特将其中的精髓作一概述,以利广大读者对此有一个虽然概略却较为系统的了解。这包括儒家的核心理念、处世原则、财富观念、和谐主张、治国思想五个部分。限于笔者的水平,不确之处在所难免,还望读者多多赐教。文中所有引文,凡未注明出处的,均引自《论语》和《孟子》。一、儒家的核心理念儒家思想的核心理念是“仁义”。所谓“仁”,就是对他人的爱心,即“仁者爱人”。爱谁呢?首先真正的儒家思想精髓九个字,是爱自己的亲人,即“亲亲为大”;其次,要敬事自己的老人进而敬事别人的老人,爱护自己的孩子进而爱护别人的孩子。

即“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再次,要把这种爱心推广到四海之内,即“推恩足以保四海”;最后,还要广而爱惜天下万物,即“仁民而爱物”。一言以蔽之,“仁”就是推己及人、由近至远、以至于天下万物的广博爱心。儒家之“仁”如此博大的爱心,与欧洲文艺复兴时期提出的“博爱”主张相比,不仅内涵上更为广博,而且时间上约早两千年!所谓“义”,儒家最初的解释为“义者宜也”,是指正当的言行,也就是指符合“仁”的规范的社会实践,其中突出了一个“正”字。需要注意的是,“仁”之“爱”侧重于对他人的爱;“义”之“正”侧重于对自己的正。汉代董仲舒讲得很明确:“仁之法,在爱人,不在爱我。义之法,在正己,不在正人。

”(《春秋繁露·仁义法》)可惜的是,后来不少人将“义”狭隘地理解为“义气”,以至于带有浓厚的“党同伐异”的色彩,就不符合“义”的原意了。孔子明确指出:“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就是说,君子应当成全别人的好事,不应当帮着别人干坏事。这里显然有一个对事物属于“正义”还是“非正义”的判断在前。《礼运》云:“何谓人义?父慈、子孝、兄良、弟弟、夫义、妇听、长惠、幼顺、君仁、臣忠,十者谓之人义。”这是古代对“义”所归纳的十项具体要求,即:长辈对儿女应当慈爱,儿女对长辈应当孝顺,哥哥应当爱护弟弟,弟弟应当尊敬哥哥,作丈夫的应当尽到丈夫的责任,作妻子的应当尽到妻子的义务真正的儒家思想精髓九个字,年长者对年幼者应当宽厚。

年幼者对年长者应当温顺,身为国君应当施行仁政,身为臣子应当竭尽忠诚。儒家强调“忠恕”。所谓“忠恕”,可以概括为这样两句话:“尽己为人谓之忠;原己宥人谓之恕。”就是说,尽自己力量为他人、为社会作贡献,称为“忠”;将心比己地宽待他人称为“恕”。关于“忠”,孔子的名句是:“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意思是:自己要想站稳,就要让别人也能站稳;自己要想通达,就要让别人也能通达。另外还有“君子周急不继富”,意思是君子应当为穷人雪中送炭,不应当为富人锦上添花。关于“恕”,孔子的名句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意思是,自己不喜欢的事情,就不应当强加于人,遇事要将心比己。显然,这正是今天所谓的“时髦”用语“换位思考”。

古往今来,许多诚心奉行“仁义”学说的人都具有很好的品行。他们居家仪态端庄,办事严谨认真,待人诚心实意(“居处恭,执事敬,与人忠”),祥和而不傲慢(“君子泰而不骄”),胸怀坦荡(“君子坦荡荡”),当仁不让(“当仁,不让于师”),不贪财利(“为仁不富”),不怀怨尤(“君子不怨天,不尤人”),勇而不忧(“仁者必有勇”“仁者不忧”),威武的高压不能迫使其屈从(“威武不能屈”),贫贱的逆境不能改变其志向(“贫贱不能移”),富贵的顺境不能恣纵其骄横(“富贵不能”),甚至为了坚持“仁”的原则敢于自我牺牲(“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民族英雄文天祥被俘后,面对敌人高官厚禄的诱降,大义凛然。

慷慨就义,写下“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豪壮诗句,实在堪称儒家的典范。孔子不愧为中国乃至全世界最先行、最伟大的教育家。孔子和孟子的“仁义”思想,不仅在漫长的两千五百多年间熏陶了无数中华儿女,而且在当今世界受到各国众多人士的敬仰与推崇。二、儒家的处世原则儒家处世的原则性是极为强烈的。1.儒家首先强调“闻道”,即追求真理。孔子的名言是:“朝闻道,夕死可矣。”意思是:人生最重要的意义在于追求真理,哪怕早上明白了真理晚上就死去,也是值得的。对于热爱真理、追求真理这个原则,孔子是放在最高位置上的。这就告诉我们,一个人,不能仅仅为了活着而活着,那等于为死去而活着,因为无论活得多久、多好。

都必定会死。所以,每一个人都应当懂得真理、追求真理。而其中最重要的真正的儒家思想精髓九个字,就是要领悟人生的真谛;不然,就是虚度人生、枉来人世。2.儒家还强调的社会责任。孔子说:“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意思是:不能不宽宏大量、坚韧顽强,因为他们重任在肩,征途漫远。以弘扬“仁爱”为己任,难道还不够重大吗?毕生弘扬“仁爱”,至死方休,难道还不够漫远吗?这说明,儒者既然认定“仁爱”为真理,就应当一生一世身体力行,奋进不已,决不动摇。3.儒家特别强调气节。孔子说:“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这正是坚持原则的钢铁意志和坚韧风骨之写照。

孟子有言:“富贵不能,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这是强调气节、志向与原则的重要性,即无论在顺境、逆境,还是在威逼高压的环境下,都要坚定不移、寸步不让。只有这样的人,才堪称“大丈夫”。孔子有言:“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这就把坚持“仁”的原则看得比生命更为重要了。像这样强调原则意义的文字,在儒学的经典中不胜枚举。至于为坚持原则而备受磨难、百折不挠、舍生取义、杀身成仁的光辉事例,更是多如繁星(文章导读)儒家人文思想精髓:傅荆原儒学广博而深邃,无论历史、文学、艺术的典籍,还是民间的口耳相传,都有大量的记载、描述与赞颂。这大量的光辉事例,充分证明儒家对原则性的重视,及其影响之深广与久远。这许许多多气贯长虹、义薄云天的仁人志士。

真正的儒家思想精髓九个字_精髓儒家思想字体图片_儒家思想的精髓是

是我们中华民族的骄傲,是我们中华儿女的楷模。当然,历史与现实中亦不乏随波逐流、蝇营狗苟之徒。但那毕竟是败类,始终是为人不齿、遭人唾骂的。三、儒家的财富观念儒家对荣华富贵之类很不看重,甚至相当鄙薄。他们一致主张,生活应当节俭,物品应当爱惜,社会财富的分配应当公平。孔子非常赞赏弟子颜回生活之节俭。他赞叹道:“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居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意思是:贤良啊,颜回!一副碗筷吃饭,一个瓜瓢喝水,住在简陋的小巷里,别人不堪这种清苦而感到忧愁,颜回却始终自得其乐。真是贤良啊,颜回!关于富贵,孔子坦诚地表白道:“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意思是:粗茶淡饭,弯起胳膊枕着睡觉,快乐也就在这里面了。以不义的手段而获取财富与尊贵,对于我如同浮云一般不以为然。孔子尽管对“礼”非常重视,但也要求节俭。他说:“礼,与其奢也(文章导读)儒家人文思想精髓:傅荆原儒学广博而深邃,宁俭;丧,与其易也,宁戚。”意思是:礼节,与其奢华排场,不如节约俭省;丧事,与其办得周全,不如内心悲戚。孔子说:“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意思是:对于一个躬行正道的志士,倘若因为衣食之粗陋而感到,就不值得与他交谈了。孔子还说:“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意思是:君子明“义”(明白道理);小人重“利”(看重利益)。孟子公然宣称:“为富不仁矣,为仁不富矣。”意思是:追求富有的人。

不可能仁爱;躬行仁爱的人,不可能富有。孟子指出:“诸侯之宝三:土地,人民,政事。宝珠玉者,殃必及身。”意思是:诸侯真正的宝物有三件:土地,人民,政治。倘若把珍珠美玉当作宝物,那么祸患就一定会临头。关于社会公平,孟子严厉地指出:“庖有肥肉,厩有肥马,民有饥色,野有饿殍,此率兽而食人也。”意思是:厨房里存着肥美的肉食,圈棚里养着肥壮的马匹,而百姓有饥饿的脸色,野外有饿死的尸体,这简直等于领着野兽来吃人!正是由于儒家崇尚节俭思想的影响,诗人李涣之发出了“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这样的劝诫。正是由于儒家主张公平思想的影响,“诗圣”杜甫发出了“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这样的愤怒谴责。儒家“崇尚节俭。

精髓儒家思想字体图片_真正的儒家思想精髓九个字_儒家思想的精髓是

主张公平”的思想,在以往两千多年间对中华民族的熏染是广泛而深刻的。民间普遍养成节俭的风尚,认为浪费行为“暴殄天物”,是要遭报应的。人们普遍接受“不患寡而患不均”的观念,赞成社会公平。现在,21世纪的今天,我们究竟应当如何来评价中国哲学这种“崇尚节俭,主张公平”的思想呢?这个问题牵涉的面很广,如果面面俱到地详细论述,并以大量的资料加以印证,完全可以成书。这里只能作最简要的探讨,点到为止。诚然,节俭肯定不利于刺激消费,因而也就不利于扩大生产、发展经济;同样,“不患寡而患不均”,大家都在低水平上徘徊,也不利于扩大生产、发展经济。这,大概就是“崇尚节俭,主张公平”思想莫大的“罪过”了。然而。

这仅仅是从西方传统经济学追求效益的最大化的狭隘立场所得出的结论。其狭隘性何在呢?整个经济学都建立在两个潜在的前提之上,其一,地球提供资源的能力是无限的;其二,地球承受污染的能力也是无限的。也就是说,在经济学的所有研究中,以上两点是‘理所当然地’不予考虑的。可是,地球在这两个方面的能力显然是有限的,而且眼下全球的经济规模已经在这两个方面接近于极限。既然这种前提并不存在(目前全球的资源与环境都已接近极限),整个经济学岂不是犹如建在沙滩上的大厦吗?可以说,按照现在经济学家的思维模式去发展,极度的繁荣就等于自我毁灭!无可回避的严峻现实告诉我们:正是这种全球性的奢侈浪费消费狂潮,将地球的资源、环境与生态破坏得满目疮痍。

并将整个人类一步步推向濒临毁灭的绝境!而正是愈来愈严重的贫富两极分化,导致日益激化的社会矛盾与动荡!中央近年提出“科学发展观”、“节约型社会”、“和谐社会”、“和谐世界”的主张,显然是基于对上述生态与社会的反思。由此可见,儒家之“崇尚节俭,主张公平”以及整个财富观念,不仅不是什么“罪过”,而且对于克服生态、化解社会矛盾,具有重大的积极意义。四、儒家的和谐主张儒家与整个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一样,特别强调上应天理、下合人伦、贯穿于万事万物之根本的一个“和”字。这个“和”,乃和平、和解、和睦、和谐、和乐、和美、和合、和祥之谓。“上应天理”,是指符合。“下合人伦”,是指符合伦理道德。“贯穿于万事万物之根本”。

是指符合一切事物生长发育的自然规律——遵循“和”,则茁壮繁茂;背离“和”,则枯萎凋敝。这种“和”的思想,在我们中华民族儒、道、佛、医、易的诸多典籍中,不仅随处可见,而且正是所有这些典籍的灵魂所在。在传统的中华文化中,无论哲学、医学、文学、武学、农学、商学、社会学、伦理学,还是各种艺术,都以“和”为一贯的主流、最高的境界。所以李大钊先生有言,东方文明“为与自然和解、与同类和解之文明”(《东西文明根本之异同》)。儒家对“和”的具体规范,主要体现于“利他自利,和衷共济”八个字。《中庸》第一章:“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这句话,认定“和”是最为通达、共同认可的道理。《论语·雍也》:“夫仁者。



起名专家专业的命理起名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