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名专家
首页 > 六爻

易学界中如同日月般存在的两个流派-象数派

时间:作者:起名专家

易学界中如同日月般存在的两个流派-象数派

周易在诞生后,数千年传承里,诞生了诸多流派和易学大咖,就像长在花园里的奇花异草,从易学的土壤里生长,在风雨飘摇里感知天地的奥妙,借助悠悠岁月的沉淀,绽放出美丽纷呈的花朵。今天,我们来盘点下易学界中如同日月般存在的两个流派 - 象数派和义理派,以及在易学的前世今生里,他们的相爱相杀到底扮演的怎样的角色...

六爻纳甲法基础教学_纳甲六爻法_道家秘传六爻纳甲

象数和义理,就像阴阳鱼一样轮转相生

象是形状,数是数目和计算。世界有形状的万事万物都有象有数,所谓象数派就是注重《易经》卦象、数理,并以其所理解的道理推导事物规律的学术派别;义理派则注重对《易经》中的文辞进行解读和阐释,通过探究文辞背后的义理来揭示智慧和价值的学术派别。通俗的理解,你可以把象数派看做是易经的理科生,而义理派则是文科生。

象数派的诞生:汉代,易学发展的黄金时代

根据司马迁和班固在《史记》、《汉书》中记载:秦始皇焚书,《易》因为是卜筮之书而得以幸免,故先秦易学的传授并未中断。《周易》此时的定位是卜筮,从史料上看,春秋时的《左传》、《国语》所记载筮例记录可以证明这一点。因此,持周易进行卜筮所形成的体系我们称之为占验派。他们的理论和实践,成为后面象数、义理等派形成的基础。

孔子之后,传《易》于商瞿和卜商(也就是子夏),瞿传楚人轩臂子弘,弘传江东人矫子庸疵,疵传燕人周子家竖,竖传淳于人光子乘羽,羽传齐人田何。易学进入了政治、文化大一统的西汉时期。

纳甲六爻法_道家秘传六爻纳甲_六爻纳甲法基础教学

史书记载,汉代易学,皆本于齐人田何

田何就是汉初经学兴起时的易学大师,当时,由于西汉皇室对易学的重视,使得田何为代表的易学学者得到了官方的加持,不但实现了专业化,也使得团队规模迅速壮大,使得汉易成为中国易学长河中璀璨的星辰。

田何传易于丁宽、服生、杨何等人。丁宽传易于田王孙,田传易于施仇、孟喜、梁丘贺。孟喜传焦延寿,焦传给京房。孟喜和京房的易学观点被称为孟京易学,属于汉代的官方体系化易学,孟京易学在后世被认为是象数派的典型代表,擅以所谓“阴阳灾变”讲易,并以卦气、天人感应的学说解释《周易》,还流传出八宫、纳甲、飞伏、世应等易法模型。

卦气说是孟喜创立的,这是天时阴阳消长周期模型的一种典型应用。一年的二十四节气,十二月,以及天干地支组合的六十甲子就排列成为一种和地球自转、以及绕太阳公转和月亮绕地球运转形成的年、朔望月、日周期对应的周而复始的关系,此即谓卦气。十二辟卦就是卦气说的思想之一。

道家秘传六爻纳甲_六爻纳甲法基础教学_纳甲六爻法

卦气对农业耕作所需的节气的解释上有非常实际和有效的指导意义,所以,易学成为当时的显学也就不奇怪了。

纳甲六爻法_六爻纳甲法基础教学_道家秘传六爻纳甲

天人感应,其思想的文字记载见于《尚书·洪范》,其学说认为:天和人同类相通易学界中如同日月般存在的两个流派-象数派,相互感应,天能干预人事,人亦能感应上天。汉儒董仲舒倡导该学说,并向一代大帝汉武帝宣导过该思想,

天人感应虽然是唯心主义思想,但在中国古代君主施政方面发挥了信仰层面的积极作用。

八宫说是京房卦理的基础,他将六十四卦分为八宫,每一宫八个卦,以乾,坎,艮,震,巽,离,坤,兑作为本宫卦,由8个本宫卦变化出其余56卦:变初爻为一世卦,直至变五爻为五世卦,五世卦变第四爻为游魂卦,游魂卦变下三爻为归魂卦。

京房在八宫说中,在天地人三才的基础上加入了“鬼”,创造了“四易”说,并和各世对应:一世二世卦是地易,三世四世是人易,五世为天易,游魂归魂为鬼易。

纳甲六爻法_六爻纳甲法基础教学_道家秘传六爻纳甲

京房:西汉学者,《易》学“京氏学”的开创者

纳甲之说出于京房、焦贡之占法道家秘传六爻纳甲,其思想是十天干纳于八卦,并与五行,并与方位相配合。其本质是用甲乙丙丁等天干表示月亮“归昧”的方位。与八卦纳甲并列的还有六爻纳支。但纳甲之法不尽相同,如扬雄、葛洪所言又异于京房。但无一例外,都是把天时的非医学周期模型统筹到易学体系中。

纳甲六爻法_六爻纳甲法基础教学_道家秘传六爻纳甲

飞伏说是京房提出的,反映的是万物无绝对在爻阴阳变化上的投射。“飞”就是“显”,“伏”就是“隐”,对于阴阳爻而言,阳爻显,则阴爻隐;阴爻显,则阳爻隐。这里反映的道理是,万物没有绝对,我们看到的是事物“显”的一面,但实际上它还存在“隐”的一面。所以,我们卜卦的时候,本卦之外,也要看看它对应的错卦是什么,可以反映对立面上的情况如何。飞伏说应是受到孟喜卦气说的启发,阳盛之时,阴气藏其中;阴盛之时,阳气藏其中,此所谓一阴一阳谓之道。

六爻纳甲法基础教学_道家秘传六爻纳甲_纳甲六爻法

世应说是京房提出的,将主从关系和社会结构在六爻上进行了投射,一者,六爻有一爻为主爻,跟主爻相应的爻则为从爻,比如1对4,2对5,3对6。另外,六爻也代表了对应的社会结构,如初为民庶、二为士卿、三为诸侯、四为三公、五为君主,六为太庙等。

从上可以看出,孟京易学所代表的象数派逻辑是通过图义、模型来阐述易理,将易学与天文、历法、占卜等领域相结合,通过观察天象、推算历法、占卜吉凶等方式,探寻宇宙万物的变化规律。但可惜的是,汉官方易学大师的著述大多佚失,仅有京房的《京氏易传》被完整地保留下来,其它大咖的著作仅零星见于后人的援引记录中。

象数派的没落:时代让你走向衰落时,连个招呼都不会跟你打

西汉末年,社会危机加深了,谶纬流行。然后就出现了以谶纬等解读周易的学说,把当时的官学孟京易进一步神学化了。使其慢慢脱离了《周易》本义,而是呈现出玄之又玄的神秘主义色彩。

因为这种不接地气的做法,使得孟京易学逐渐势衰,另外一种象数流派开始崛起,这就是民间易学体系费氏易:费氏易是存在于西汉时期孟京官易之外的民间体系,据《汉书》记载「有费(费直)高(高相)二家之说」。

六爻纳甲法基础教学_道家秘传六爻纳甲_纳甲六爻法

到了东汉,费氏易的传承开始壮大,郑玄、荀爽等费氏一脉易学大咖使得象数派风格一变,衍生出很多新的解读。如东汉时期的郑玄,他一是提出“五行说”解释筮法,对后世影响极大;二是著有《天文七政论》《中侯》等书,共百万余言,世称“郑学”,为汉代经学的集大成者。贞观年间,郑玄列于二十二“先师”之列,配享孔庙,可见其咖位之高。

东汉末年儒家学者、经学家

郑玄的五行生成说认为《系辞上》讲的天地之数的排列顺序反映了五行相生的顺序。

五行之水是一,火是二,木是三,金是四,土是五,是生万物之数,叫生数。

五行之水是六,火是七,木是八,金是九,土是十,是成万物之数,叫成数。

五行生成万物之数正是《周易》筮法的天地之数。

天地之数、五行之数与四方相配。

水是天一,生于北;

火是地二,生于南;

木是天三,生于东;

金是地四,生于西;

土是天五,生于中。

另外,阴阳不可不匹配,

天一与地六都是水,合于北;

天七与地二都是火,合于南;

天三与地八都是木,合于东;

天九与地四都是金,合于西;

天五与地十都是土,合于中。

因为天数地数必须相合,所以才有十个天地之数相加的大衍之数五十有五。

由于五行之气各相并,减少五,故《系辞上》言“大衍之数五十”而不言五十有五。

比郑玄晚一些的另一位大家是魏伯阳,他的《周易参同契》以爻象论道家丹鼎修炼之术,开启后世道家易先河,所著的《周易参同契》,五行相类,共三卷,是现存最早系统阐述炼丹理论的著作,来源于黄老与《周易》,并参考古代炼丹术及炼丹古书,假借爻象,以论作丹之意,后世奉为“万古丹经之王”,奠定了道教丹鼎学说的理论基础,在世界科技史上都占有重要地位。

道家秘传六爻纳甲_六爻纳甲法基础教学_纳甲六爻法

万古丹经之王魏伯阳

《参同契》读过,以现阶段水准,表示完全读不懂,惭愧。

另外,还有荀爽、虞翻这一支,把之前的卦气说,经乾坤升降说到卦变说,阐发了一系列比西汉更为精密、更为深刻的象数思想,成为象数易学集大成者。前面关于卦变,我已经写过一篇文《易学的半壁江山还是名不符实:一文洞悉周易六十四卦卦变的奥秘》,感兴趣的伙伴可以去看一下。

六爻纳甲法基础教学_道家秘传六爻纳甲_纳甲六爻法

卦变说创立人:东汉虞翻

但是由于东汉象易学家过分地推崇象数,夸大其作用,从而使易学体系变繁琐冗杂,有点偏离了周易的精髓道家秘传六爻纳甲,导致了象数数支流派的逐渐式微。最典型的事件就是所谓的郑王之争,主角一个是郑玄,另外一个是东汉魏臣王肃。

道家秘传六爻纳甲_六爻纳甲法基础教学_纳甲六爻法

郑玄是属于今古文相融的体系,在当时形成了独霸一时的“郑学”。王肃由于不满郑玄杂糅今、古文的混乱家法,于是起而驳难:讥讽郑氏学“寻文责实,考其上下义理,不安违错者多,于是潜心儒学,维护“家法”,使王派经学也独树一帜,其论述就连对郑学十分钦佩的清代经学家皮锡瑞也承认:“郑学出而汉学衰,王肃出而郑学亦衰。”

郑王之争不仅使人们怀疑郑玄经学的权威性,更影响了魏晋时期王弼、何晏等魏晋玄学的代表人物。使得他们从维护传统的儒家学说出发,把道家天道观和无为而治的政治思想融合到儒家中来,反映出魏晋时期儒学向道家靠拢的趋向...

义理派的诞生:南北朝时期北尊郑玄,南崇王弼的双尊模式

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中国历史上政权更迭最频繁的时期,由于长期的封建割据和连绵不断的战争,使这一时期中国文化的发展受到特别的影响。其突出表现则是玄学的兴起、佛教的输入和道教的勃发。

道家秘传六爻纳甲_六爻纳甲法基础教学_纳甲六爻法

清谈成风,玄学兴起,使得易学的研究发展开始出现变化,随之诞生了继汉朝“象数派”之后的另一大易学研究流派“义理派”。该派的主要代表人物是道易大能王弼。

道家秘传六爻纳甲_纳甲六爻法_六爻纳甲法基础教学

魏晋南北朝的清谈之风

王弼对于易学的突出贡献,首先在于抛弃了费氏的经说,把象数之学变成为思辨哲学,他主张:“夫象者,出意者也;言者,名象者也。尽意莫若象,尽象莫若言。” 另外,王弼把道玄学说“以无为本”的理念融合到自己的理论中,说:“道者,无之称也,无不通也,无不由也,况之曰道。寂然无体,不可为象。”

王弼思想的精髓可以概括为“得意忘象”,解易时,应该注重把握卦爻辞背后的义理,而不是过分关注卦爻辞的象征意义。这种思路的提出,使得周易从卜筮典籍跃升为哲学思辨之典章。为后世辨析周易义理提供了全新的思路和方法。

王弼以言简意赅的论证代替前人的繁琐注释,以抽象思维和义理分析摈弃象数之学与谶纬迷信,在经学上开创了一代新风。清代“四库馆”学者评论道:“《易》本卜筮之书,故末派浸流于谶纬。王弼乘其极敝而攻之,遂能排击汉儒,自标新学。” 王弼留下的《周易注》,唐孔颖达的《周易正义》、以及宋朱熹的《周易本义》,合称易学史上的三座里程碑。

自王弼始,义理派诞生。但可惜的是,王弼仅二十三岁就暴疾离世,令人扼腕叹息。虽然王弼年少,但其易学成就和影响丝毫不弱于郑玄。在南北朝时期,南朝立王弼易为官学,北朝立郑玄易为官学,可见其易学界的影响有多大。

隋唐易著双璧:象数衰微而义理独大多少年?

到隋代时,经学推崇南朝传统,于是“南学”兴起,“北学”衰亡。《隋书·经籍志》记载:“《易》至隋,王注盛行,郑学浸微,今殆绝矣。”

到唐朝后,则迈入了一个总结易学人文成果的新时代。其中的大事件,当属《五经正义》的编纂,《五经正义》历时二十五年,集三国之后义疏学之大成,对东汉、魏晋、南北朝以来的各派经师注释进行了一次大总结,而我们所熟知的《周易正义》正是《五经正义》中的首义。

道家秘传六爻纳甲_六爻纳甲法基础教学_纳甲六爻法

孔颖达,唐初十八学士之一,经学家,孔子第三十二代孙

唐朝有“易著双壁”的两本典籍值得我们特别注意:一本是《五经正义》中《周易正义》,这本疏由唐代最著名的义理派经学家孔颖达操刀编撰;另一本是李鼎祚的《周易集解》,不过有意思的是,《周易集解》是李鼎祚对《周易正义》的另外一场郑王之争,其内容尊扬汉易象数学,反对孔颖达的主张,因此,也有人把《周易解集》和李鼎祚看成是象数派的代表。

在象数派几近绝灭的局面下,《周易集解》“采群贤之遗言易学界中如同日月般存在的两个流派-象数派,议三圣之幽啧,集虞翻、荀爽三十余家,刊辅嗣之野文,补康成之逸象”,使汉代象数易学得以保留传世,对象数派而言,李鼎祚堪称居功至伟。

唐朝还有两个人物不得不提,一个是李淳风,他是著名的唐代天文学家和易学家,据传被称为“世界第一预言书”的 《推肾图》 据称为他所作。他的易学传承是出自象数一系,所以他也被看做是象数派的代表。还有一人就是袁天罡,他以天文学和相术闻名,所以易学界也就没有给他设置席位,在此浅表一下。

道家秘传六爻纳甲_六爻纳甲法基础教学_纳甲六爻法

北宋的一叶五花和南宋的集大成者:北宋五子和南宋朱熹眼里的易学

宋代的易学出现了很多新气象,但就总体而言,元代学者胡一桂评论宋代的《易》学研究时说,宋易学的总体情况是:“希夷先天一图开象数之門,至邵氏《经世书》而硕大光明,周子太极一图洪理义之源,至程子《易》而浩博肆然,朱夫子于《易》学亦可谓金声玉振、集大成者矣。”

第一层意思,说的是陈抟到邵雍图书学派的诞生。上文提到的希夷即宋易图书学派的创立者陈抟,陈抟经过四传后至邵雍。图书学派虽然被认为是象数派的变体而被归为象数派,但因为图说学派舍弃了繁琐的象数关系,转而专注于对易理的探讨,这种转变使得象数派在宋代获得了新的生命力,重新和义理派并驾齐驱。

道家秘传六爻纳甲_六爻纳甲法基础教学_纳甲六爻法

一图胜千言,陈抟先以先天太极图、龙图、无极图传世,邵雍、刘牧等得之,加以阐发。邵雍著《皇极经世》,制先天八卦六十四卦方位图、次序图等图式,以解释宇宙、自然、社会、历史,以“元会运世”说明阴阳消息的自然史与古今治乱的社会史统合于一,建立了庞大的先天象数学体系,这对后世易学产生了深刻影响。

六爻纳甲法基础教学_道家秘传六爻纳甲_纳甲六爻法

邵雍

第二层意思则是义理派的继续发展乃至理学的诞生。宋达咖位比较大的义理大师有周敦颐、二程、朱熹等。但其实核心人物很简单,只要介绍一下北宋五子这个儒易天团里,除邵雍外的另外四位大神,以及南宋的大集成者朱熹,就把事情捋的差不多了。

纳甲六爻法_六爻纳甲法基础教学_道家秘传六爻纳甲

北宋五子

先说说的周敦颐,这个人我们是比较熟悉的。初中《爱莲说》是必背课文,作者就是这位大咖。周敦颐对易的研究有三个主要贡献:一是阐述了“无”的蕴意,二是注意到太极具阴阳动静变化,三是区分了阴阳的不同含义。据此,周敦颐提出的太极、理、气、性、命等宋明理学的基本范畴,并著述了被后来理学家看作是为理学奠定世界观基础的开山之作《太极图说》,成为宋代理学的奠基人。

理学创始人周敦颐

太极图说仅249字,有心经那么点意思:

无极而太极。太极动而生阳,动极而静,静而生阴,静极复动。一动一静,互为其根。

分阴分阳,两仪立焉。阳变阴合,而生水火木金土。

五气顺布,四时行焉。五行一阴阳也,阴阳一太极也,太极本无极也。

五行之生也,各一其性。无极之真,二五之精,妙合而凝。

乾道成男,坤道成女。二气交感,化生万物。

万物生生而变化无穷焉。唯人也得其秀而最灵。

形既生矣,神发知矣。五性感动而善恶分,万事出矣。

圣人定之以中正仁义而主静,立人极焉。

故圣人“与天地合其德,日月合其明,四时合其序,鬼神合其吉凶”,

君子修之吉,小人悖之凶。

故曰:“立天之道,曰阴与阳。立地之道,曰柔与刚。立人之道,曰仁与义。”

又曰:“原始反终,故知死生之说。”大哉易也,斯其至矣!

六爻纳甲法基础教学_纳甲六爻法_道家秘传六爻纳甲

二程是指程颐程颢两兄弟,这哥俩都曾拜周敦颐为师,学问远大。在学术上,程颐与程颢认为“理”为世界本原,是万物运作的最高范畴。虽然二程都以理作为哲学的最高范畴,但兄弟两个解理方法又各自不同:程颐支持理与气相对论述,开创了后世朱学一派;程颢支持以心解理,开创了陆王心学一派。

二程的学说,特别是其核心观点——“存天理,去人欲”,对后世诸多流派产生了很深的影响。二程被认为是北宋理学的实际开创者。二程在易学贡献上,实现了王弼易学道家化、玄学化义理向儒家义理的转变。

程颐著有以理解易的《程式易传》,又称《伊川易传》,代表了北宋易学义理学派的最高水平,他继承了王弼为代表的义理易学传统,同时转化了王弼道家易学的思想内涵和结构,开启了宋明儒家道学易的流派,奠定了宋代理学易的理论基础,是理学派易学的创始人。

二程以“理”为最高范畴和准则来演绎儒家天人宇宙道德性命之学

以“理”来解释《易经》中的变化之道,

以是否符合顺应天理来解释卦爻辞的吉凶

提出了“易随时变易以从道”和“易周尽万物之理”

程门弟子尹焞说:“先生平生用意,惟在《易传》。求先生之学,观此足矣。《语录》之类,出于学者所记,所见有浅深,故所记有工拙,盖不能无失也。”

另外一位北宋五子就是张载了,这个人冷不丁的大家可能没听说过,但是一说到“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意象恢弘,磅礴大气,大家立马就有了大儒风范的代入感。没错,这句话正是这位大咖立下的个人志向。

纳甲六爻法_道家秘传六爻纳甲_六爻纳甲法基础教学

张载

张载是北宋关学的创立人,是以其弟子及学术传播范围以关中为基地而形成的儒学重要学派,与宋代二程的洛学、周敦颐的濓学、王安石的新学、朱熹的闽学齐名,共同构成了宋代儒学的主流。

张载有《正蒙》《横渠易说》传世,关、洛、濓、闽、新诸学派皆根源于《易经》和孔孟,在发展过程中互相吸收、融合又互有批评、创新,包括对佛学的批评和吸收,这是整个儒学史的一个共性特点,但在本体论、认识论、辩证法、社会观点和教育见解等方面各学说又独具个性,从而形成了以易为瓶,诸学酿酒以陈的新风气。

其后,南宋的朱熹在理学的发展了继承和发扬了二程关于理气关系的学说道家秘传六爻纳甲,集理学之大成,建立一个完整的理学体系。易学发展到他这里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他的观念不再限于义理派的思想,而是站在理学家的视角蓄揽兼收,将陈抟、邵雍河图、洛书、先后天图等图书之学也纳入理学的思想体系,以阐述对理的运行和作用。所以朱夫子无愧“集大成者”之赞誉。

南宋理学家朱熹

朱熹作《周易本义》和《易学启蒙》,为后世广为流传的易学典籍,其中内容,义理和象数兼并蓄收,皆受性理统辖,奠定了理学之道统,朱熹著作等身,后世更以圣人称之。

明清的周易大家盘点:后世所称象数和义理二义,终在明清显而不彰

明朝时,象数派最负盛名的大家是来知德,他的学术思想和文学创作,别开生面,卓然成家,以《周易集注》十六卷极负盛名,为易学史上一大杰作,开创“来氏易”之说,易学成就独树一帜,时称“绝学”,被誉为“孔子以来未曾有”的易学大家,对后世影响至深。

来知德,明代理学家、易学家

传说来知德遁隐深山二十九年,就是为了破解伏羲、文王、周公、孔子四圣的千古不传之秘,来知德易学的观念可以概括为:

易之本质在于象,舍象不可以言易。

易自孔子没而亡至今矣。易亡者何?以象失其传也。

故先之以象。此则六爻大象也。

错综之象反映万物的对峙和流行,复为易之大象也。

来知德著书《周易集注》,共十六卷,非常值得易学爱好者研读观看。

明末清初时,还有一位值得关注的易学大家叫王夫之,他与顾炎武、黄宗羲、唐甄并称“明末清初四大启蒙思想家”,对天文、历法、数学、地理等均有精辟独到的研究,著有《周易外传》、《周易内传》等,属于义理派一系。

纳甲六爻法_六爻纳甲法基础教学_道家秘传六爻纳甲

清代学者刘献廷称:王夫之学无所不窥,于《六经》皆有说明。洞庭之南,天地元气,圣贤学脉,仅此一线。

汉代象数易学的真正复兴是在清代,清代汉学兴起,于《周易》则颇为推崇汉儒象数易学,象数文化又开始展示出勃勃生机,但因为宋元时期象数和义理之间的界限逐渐淡漠,在清代,易学学者一般都会考据诸派学说而成一家之言,除王夫之外,易学的代表人物有黄宗羲、李光地、傅恒、惠栋、张惠言、焦循等。在此就不一一赘述了。



起名专家专业的命理起名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