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名专家
首页 > 传统

浅谈文化类型和传递过程中的“百因必有果”

时间:作者:起名专家

浅谈文化类型和传递过程中的“百因必有果”

初识教育之职

时光荏苒,从而立之年半路出家临时做学生工作,到抗击非典那年正式投入高校思政工作队伍怀抱,转眼已过天命之岁。期间,既有琐碎日常,岁月静好,也有慷慨激扬,波涛汹涌。陪伴一批批青年学生成长成才,参与开创了一村一名大学生培育的先河。作为一名平凡的学生工作者,我一直希望能够成为一名合格的教育工作者。“一瓢饮,一箪食”,常修为师之道,不断审视理想信念,身体力行道德操守,努力汲取业务学识,心怀仁爱和敬畏,秉承立德树人宗旨,笃定前行。

进入新世纪以来,网络逐渐变成了人们的日用品,并深刻改变了社会和生活。不知从什么时候,感觉高校老师和学生们的关系同过去相比较,有些不一样了,学生也不像过去那样好“管”了。也常常从学生那里学到新知识,听到新见解。在一次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上,有学生互动中说“百因必有果”,那是当下最流行的一句“抖音”流行语。当时我一脸懵懂,还特意提醒学生要“深刻理解”课堂讲授内容。以上种种现象不一而足,探究这种变化背后蕴藏的玄机,一方面表现为社会发展由计划经济转为具有中国特色的市场经济,高等教育由精英化变为大众化给高校所带来的教育制度的改变,更深层次的意义也许更在于信息时代后喻文化现象对高校学生工作理念、工作方法和育人效果的巨大影响上。

浅谈文化类型和传递过程

美国社会学家玛格丽特·米德将人类的文化类型和传递过程划分为前喻文化、并喻文化和后喻文化三种类型。前喻文化指传统社会中长辈拥有更多的文化知识和社会经验,具有向晚辈传授知识信息的权威性,强调文化传递的传承性;并喻文化是指晚辈和长辈的学习都发生在同辈人之间,体现了文化传递的相互性;后喻文化指长辈需要反过来向晚辈学习,强调了文化传递的“反向社会化现象”。现代社会急速变迁,网络媒体技术迅猛发展,原本处于受教育地位的晚辈因对新事物的接受和反应相对较快,获得了较强的“反哺”能力。青年一代通过游戏、社交媒体和网站,表达价值理念和利益诉求,对冲传统文化,参与社会重构。尽管这种影响更为突出的还表现在行为或器物层面,即文化的表层,但显而易见,后喻文化现象使受教育者的主体性得到了充分发挥,以致师生关系需要调整重置,对高校学生工作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深讨师者责任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出自《师说》。一千多年前韩愈针砭时弊,不仅全面强调了从师学习的重要性,也提出了“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的教育思想。爱因斯坦认为,“使学生对教师尊敬的惟一源泉在于教师的德和才”。古今中外对于老师的要求似乎都很近似:德才兼备,言传身教。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教师思想政治状况具有很强的示范性。要坚持教育者先受教育,让教师更好担当起学生健康成长指导者和引路人的责任”。所谓教书育人,要求教书者应先学为人师,育人者要先行为世范。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后喻文化背景下,高校学生工作者更需要从人类优秀文化和现代科技知识中吸收智慧,努力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国革命及建设实践,特别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汲取力量,坚定理想信念,厚植爱国情怀,加强品德修养,增长知识见识后喻文化,培养奋斗精神,增强综合素质,更好地把牢立德树人的主动权,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后岗一期文化磁山文化_晋书文苑左思传后喻_后喻文化

01

师道之本

理想信念是学生工作者的压舱坚石,此为师道之本。泛舟大海,压舱之石使我们即使遇到狂风骤雨,也可泰然处之,成功到达彼岸。无论什么工作,人干久了总会产生倦怠。高校学生工作日复一日,学生工作者也不是不食人间烟火,难免会彷徨和困惑。近代思想家梁启超曾作《人生目的何在》一文,提出为人终须“寻根究底还出一个目的来”。做老师的则终须澄清对其教书育人的价值判断。目的明了了,人的动力和活力自然而来。古人讲立德立功立言,现在提倡实现人的自身价值和社会价值,终究都是认为人活着还是要为了点什么。习近平总书记把理想信念比喻为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对学生工作者来说,坚定理想信念不仅仅是个人强筋壮骨的精神“补钙”,更是教书育人的动力源泉。伴随后喻文化现象,各种社会思潮充斥网络,泥石俱下。学生工作者肩负着落实“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国之大计、党之大计的历史重任,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是学生工作者的职责所在,理应成为“一生磨一镜”的执着信念。

后岗一期文化磁山文化_晋书文苑左思传后喻_后喻文化

02

师德之本

道德情操是学生工作者的行为规范,此为师德之本。子曰:“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也许,培养人和制造产品最大的差别就在于有无感化力。地震一来,扔下学生就跑,教师人设难免瞬间崩塌。抛开“导师大,师娘美”奇葩论文的蝇营狗苟,老师对学生的人格影响确可略见一斑。德高才能世范,每一个好老师,背后都有感人至深的故事。当老师的,真真不能突破做人的底线。谁人天生也不是圣贤后喻文化,“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前喻文化背景下的铁器时代也好浅谈文化类型和传递过程中的“百因必有果”,后喻文化影响下的信息时代也罢,能让受教育者仰慕的德性,其得来无非是教育者自己日积月累的内省以及知行合一的不断践履。

03

后喻文化_后岗一期文化磁山文化_晋书文苑左思传后喻

师教之本

扎实学识是学生工作者的看家本领,此为师教之本。高校学生工作主要是做人的思想工作,需要深厚的教育理论和扎实的业务知识。一些学校的专职辅导员学历参差不齐,专业背景各式各样,不通过专业培训学习和长时间的经验积累,难以胜任学生心理辅导、创新创业指导和职业就业发展的现实需求。有人说,在学校里最可怕的是一群不读书、缺乏智慧的教师,在辛勤甚至忘我地工作着,照本宣科后喻文化,简单灌输。作为学生健康成长指导者和引路人,恰恰要求学生工作者具备春风化雨,因势利导的功力。最近,一名事业有成的毕业生校友同我谈起,特别感激我当年给了他一页叫做《钱本草》的小古文,文中以钱喻药,极富哲理。当年他在校创业小成,赚到了自己人生当中的第一桶金,代价则是耽误了学业,并为钱的各种烦恼所困惑。让他专心学业的思想工作当时是做不通的,反而是请君入瓮的巧力后来拨了千斤。后喻文化影响下的信息时代,尽管青年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思辨能力,但一般而言,其思想尚未完全成熟,还需要学生工作者在思想和行为方面因势利导,对其进行理论和实践上的帮助,才能更好地达到思想教育的目的。“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孰继孰开,师也。学生工作者必须不断更新观念、学习新的知识和技能,与时代同行,才能确保教育者在社会主流意识形态教育中的主导地位。

04

师性之本

仁爱之心是学生工作者的教育情怀,此为师性之本。教育是阳光下最美丽的事业,一个具有教育情怀的老师必然要抛却某些个人的功利。老师的仁爱之心表现为无差别的对待学生浅谈文化类型和传递过程中的“百因必有果”,诚如子曰:“有教无类”。后喻文化背景下成长起来的青年一代,在文化思想、行为习惯和价值理念上更具鲜明时代特征和个性特点。学生工作者不应以自己的好恶标准施加于学生,而是要尊重学生、关心和爱护学生,在教学相长之中期盼学生健康成长,实现“少年强则中国强”的梦想。习近平总书记曾说:一个人遇到好老师是人生的幸运,一个学校拥有好老师是学校的光荣,一个民族源源不断涌现出一批又一批好老师则是民族的希望。这里说的好老师,想必首先是一个心怀慈爱之人。

05

师法之本

价值引领是学生工作者的基本功力,此为师法之本。歌德说过:世上最艰难的工作是什么?思想。人与人最大的差距,不是地位、贫富、学历或者美丑,而是价值观上的思想差距。价值观思想认识的统一是高校师生人际关系的基石。拉近老师和学生之间的距离,学生工作者所要做的就是,正视后喻文化现象对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影响,调整单向权威灌输的教育思维,借助具体现实问题,因人而异,有的放矢,在思想激荡中帮助青年学生进行价值审视和澄清,引导青年一代把人生价值追求自觉融入中华民族复兴大业之中,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日用而不觉。

作者:张春雨(1968- ),男,河北河间人,河北农业大学农村发展学院常务副书记,副教授,主要从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和农业高等教育研究。



起名专家专业的命理起名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