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名专家
首页 > 传统

第1次课程教案授课章节第一章历史文化遗产保护概述(组图)

时间:作者:起名专家

第1次课程教案授课章节第一章历史文化遗产保护概述(组图)

第1次课程教案授课章节第一章 历史文化遗产保护概述本次课学时数3本次课教学目的与要求掌握世界和我国保护历史文化遗产的现状和发展历程,掌握自然遗产的定义和选定标准。本次课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文化和自然遗产的定义和选定标准,国际宪章的内容和意义教学难点当今世界保护历史文化遗产的现状,世界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的发展历程以及我国的三个发展阶段教学方法与手段课程讲授、案例解析、课堂互动教学内容时间分配教学内容课时分配(分钟)世界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的历程45当今世界保护历史文化遗产的状况15国际保护宪章与世界文化遗产30中国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的发展历程45教学过程设计首先向学生讲解世界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的历程,并参考部分国际宪章的内容以加深理解;在学习国际保护宪章和时间文化遗产的部分,观看世界文化遗产和自然遗产的图片,体会她们的定义、选定标准和文化内涵;着重讲解我国的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的发展历程,三个历史阶段是难点。思考题或预习题或作业题思考:有哪些国际宪章和宣言讲述了历史城市的保护问题?参考资料《雅典宪章》《威尼斯宪章》课后小结在理论讲解的过程能够穿插一些相关的材料、文件和图片,能加深学生的理解。第一章 历史文化遗产保护概述第一节 世界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的历程1、历程:从古董的珍藏到建筑乃至整个环境的保护古代:古董、革故鼎新的破坏(案例:我国:每一次的改朝换代带来的对前朝的毁灭性破坏,除了唐朝继承隋朝、清朝继承明朝的皇宫; 欧洲:古罗马摧毁希腊的城市和宫殿,十字军东征时沿途的破坏、掠夺和打砸抢烧)近代:工业化浪潮的毁灭和破坏现代:现代主义建筑思潮的崛起现代意义的文物古迹的保护:立法保护(案例:对比英国、法国和日本)2、国际宪章的内容和意义:包括《雅典宪章》、《威尼斯宪章》、《内罗毕宪章》、《华盛顿宪章》《雅典宪章》 :第一个获得国家公认的城市规划纲领性文件《威尼斯宪章》 :文物保护的对象从个体的文物建筑扩大到历史地段,并提出了文物古迹保护的基本概念、基本原则和方法。

案例:“华沙速度”。文物古迹:不仅包括单个建筑物,而且包括能够从中找出一种独特的文明、一种有意义的发展或一个历史事件见证的城市或乡村环境。这不仅包括伟大的艺术作品,而且亦适用于随时光流逝而获得文化意义的过去一些较为朴实的艺术品。《内罗毕宪章》 :明确指出了保护历史街区在社会方面、历史和实用方面的普遍价值。《华盛顿宪章》 :历史上第二个国际性法规文件本节小结:世界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经历了长期的发展与演进。由保护可供人们欣赏的艺术品,保护各种作为社会、文化发展的历史建筑与环境,再进而保护与人们当前生活还休戚相关的历史各地区及至整个城市;由保护物质实体发展到非物质形态的城市传统文化——愈加深广、复杂的保护领域。这种历史回归的现象反映出人类现代文明发展的必然趋势,保护与发展已成为世界各国共同的目标。第二节 当今世界保护历史文化遗产的状况从当今山界各国的情况来看,对历史城市及古建筑的保护,无论在广度和深度上,都在不断地扩展和深化,内容也在不断地增添和丰富。 一、从保护对象上看,过去只有杰出的、在历史上或艺术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的所谓伟大的建筑作品和艺术品才得到考虑。而现在,许多出于时光的流逝而获得文化意义的一般建筑、各历史时期的构造物及能作为社会、经济发展的见证物的对象也被列入历史传统建筑的保护范围。

二、从保护范围上看,作为保护的对象已不再限于建筑本身。从大的方面来说,开始扩大到它周围的建筑环境、自然环境;从单纯的建筑艺术作品扩大到与历史文化和人们当前生活密切相关的街区和城市;也就是说从点的保护扩大到地段乃至城市的所谓全面保护。从小的方面说.延伸到环境中的各个组成元素,包括公园和街道的装饰小品和标志物在内。三、从保护深度上看,文物建筑、历史地段和城市的保护规划,其内容原都限于物质方面,保护历史遗存及其环境。但正如《马丘比丘宪章》所指出的:“一个城市的个性和特征是其形体结构和社会发展的结果”,因而,除了物质环境以外,现在人们也开始认识到还需要保护具有浓郁地方民俗特色的典型社会环境和历史文化传统,保护和发掘城市精神文明方面更广泛的内容。也就是说,从单纯建筑实体的保护演进到对自然环境、人文环境、文化特色都加以保护的综合概念。此外,从保护方法及手段上,亦由过去单纯文物考古和建筑修复,演进为多学科共同参与的综合行为,采用各种的技术手段,更具有多学科、综合性和多样化的特点。城市传统文化的保护也从建筑师、规划师、文物保护者单方面的参与行为转化为更广泛的社会调查和群众参与。第三节 国际保护宪章与世界文化遗产1、国际保护宪章:颁布的目的是促进国际社会对人类文化遗产的重视和保护。

《雅典宪章》、《国际古迹保护与修复宪章》(又称《威尼斯宪章》)、《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马丘比丘宪章》《佛罗伦萨宪章》等。2、文化遗产和自然遗产截止到1997年12月,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名录共有552项,其中文化遗产418项,自然遗产114项,双遗产20处。文化遗产:(1)文物:从历史、艺术或科学角度看,具有突出的普遍价值的建筑物、碑雕碑画,具有考古性质成分或结构、铭文、窟洞以及联合体;(2)建筑群:从历史、艺术或科学角度看,在建筑式样、分布均匀或与环境景色方面,具有突出的普遍价值的独立或连接的建筑群;(3)遗址:从历史、审美、人种学或人类学角度看,具有突出的普遍价值的人类工程或人与自然的联合工程以及考古遗址地带。自然遗产:(1)从审美或科学角度看具有突出的普遍价值的地质和自然地理结构以及明确划为受威胁的动物和植物生存区;(2)从列举、保护或自然美角度具有突出的普通价值的天然名胜或明确划分的自然区域。选定标准:最重要的是真实性标准。3、我国的世界遗产名录:1985年11月,我国全国人大常委会批复了《保护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公约》,使我国成为该《公约》的缔约国之一:从1987年始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推荐世界遗产名单。

到1997年12月止,我国已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项目共19项,其中文化遗产12项,自然遗产5项,自然和文化双重遗产2项,即:文化遗产:刀里长城、北京故富、周口店北京人遗址、莫高窟、秦始皇陵及兵马桶坑、布达拉宫、承德避暑山庄及周围寺庙、曲阜扎庙、孔府7L林、武当山古建筑、苏州古典园林、平遥古城、丽江占城。自然遗产:武陵肮、九寨沟、黄龙、峨明山、乐IL5大佛风景区、庐山风景区c自然和文化双重遗产:泰山、黄山。第四节 中国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的发展历程历程:现代意义的文物保护开始于20C 20S 的考古科学研究1922年,北大设立考古研究所、考古学会,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文物保护学术研究机构。1926年,中国首次考古发掘,在山西夏县发现了发现与仰韶文化同期的历史遗存。1929年,中国营造学社成立,迈向科学化、系统化。1930年,国民政府颁布《古物保存法》1932年,颁布《中央古物保管委员会组织条例》1949年以后,新中国的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制度就是在这样的历史背景和基础上逐步建立起来的,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体系的建立经历了形成、发展与完善三个历史阶段,即:以文物保护为中心内容的单一体系的形成阶段,增添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为重要内容的双层次保护体系的发展阶段,以及重心转向历史文化保护区的多层次保护体系的成熟阶段本章小结:人们从收藏含量到认真地保护文物古迹是文明的进步,从保护单幢的历史建筑到保护历史城市是现代社会现代意识的表现:退步被世界普遍公认的一个个“国际宪章’是保护历史文化造产的保证 我国的历史文化遗产和城市保护工作.从80年代才真正开始,先后公有了三批共99个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从1986年开始了对历史城市的保护工作.问题讨论:1、什么是历史文化遗产保护?2、什么是历史城市保护?3、有哪些国际的宪章和宣言论述了历史城市的保护问题?什么是世界遗产?我国有哪些项目?最近新增了哪些?第二章 我国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与发展第一节 中国历史城市的特点1、中国历史悠久,文物众多,历史性城镇遍及全国,约有2000多个第1次课程教案授课章节第一章历史文化遗产保护概述(组图),数量之多,传统特色之丰富是举世闻名的,这些城镇拥有优美的自然环境,名胜古迹以及各具特色的乡土建筑,它们体现了中华民族灿烂的历史文化。

2、中国的历史古城,大多是按规划建造的,据科学考古和史料查证从春秋战国的城市—直到明清时代,古代的都城以及地区统治中心,以至一些重要的边防城市,都事先有周密的规划、然后再先地下后地上营建。而规划又基本时候、上遵循了中国儒家传统思想,因而一脉相承,具有特性。3、中国由于幅员广大、民族众多、地理和人文环境差别很大,因而中国的城市类型很多,颇具特色,风格迥异。4、中国的历史京城都有文化职能,城市既是政治经济中心,也是文化中心,城市具有各种职能,古城市的官衙、宗教寺庙、学官等是城市中最突出的建筑物,也是今天主要的文化名胜古迹。5、中国的城市从未出现过衰落,不像欧洲曾出现过几次的城市衰落。中国古代社会长别处于统一的大帝国,且中国古代文化长期不衰,经济发展又比较缓慢,因而城市延续着发展,历史从未中断、城市中留了许多古建古迹,就是佐证。第二节 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的制度形成与发展1、历史文化名城的提出:中国城市保沪的思想可以追溯至建国初期以梁思成先生为代表的建筑及城市规划学者对保护古都北京的研究、规划和倡导。2、历史文化名城的定概念《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把历史文化名城定义为“保存文物特别丰富,具有重大历史价值和革命意义的城市。

”应该指出,“历史文化名城”这一概念是作为我国对历史文化遗产的一种宣传教育方式和政府的保护策略而提出的,具有明显的本国特色和实践意义。3、确定历史文化名城的目的第一,起宣传教育作用,作为—种荣誉唤起民众对人类文化遗产的尊重与保护意识;第二,作为—项保护策略,在历史文化名城总体现划中必须包括保护专项规划、使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纳入地方政府的计划。4、历史文化名城的三项核定原则根据1982年11月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围文物保护法》的规定,历史文化名城应是“保存文物特别丰富,具有重人”,史价值和本命意义的城旷。并在1986年第一批历史文化名城审批过程中,形成了具体审定工作的三项核定原则:(1)个但要看城市的历史,近耍着更看当前是否保存有较为丰富完好的文物古迹和具有重大的比史、科学、艺术价值。(2)历史文化名城和文物保护单位是有区别的,作为历史文化名城的现状格局和风貌应保留着历史持色,并只有 定的代表城市传统风貌的衔区。(3)文物古迹更分布在城市市区或郊区,保护和合理使用这些历史文化遗产对该城市的性质、相局、建设力针有重要影响。5、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名单及其分布国务院分别丁]982午、1986年及1994年公都三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共99个治区、直辖巾)审批公45各地区的省级历史文化名城截止1997年]2月止共82个。

三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名单:第一批24个(1982年):北京,承德,大网,南京,苏州.扬州,杭州,绍兴,泉州,长沙,广州,桂林,成都,遵义,昆明,大理,拉萨、延女英国历史文化名城,西安。第二批38个(1986年): 天津,保定,干植,呼和浩特,沈阳,上海,镇江,常熟,徐州,淮安,宁波,歇且,寿且,皂州,福州,漳州.南昌、济南,安阳,南阳,商丘(县),武汉,襄樊,潮州,重庆,间中,宜宾.自贡,镇远,丽江,n咕则,韩城,榆林,武威,张报,敦烃,银川,喀什。第三批37个(1994年):正定,邯郸,新纬,代县,祁县,哈尔滨,吉林,集安,衔州,临海,长汀,赣州.青岛,聊城,邹城,临淄.郑州,浚县,随州,钟祥,岳阳,荤庆,佛山.梅州,海康,柳州,琼山,乐山,都江堰,泸州,建水,巍山,江孜英国历史文化名城,咸阳、汉中,天水,同仁。第三节 历史文化名城的类型1、对历史文化名城进行分类的目的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需要有适合各个名城独有特征的规划设计和推进方法。这是为了使每—个名城产生独特的个性和魅力,将城市的共同特性和问题归纳起来可以针对同类的情况采取相同的措施,针对不同类型区别对待,这也就是对历史文化城市进行分类的目的;分类之结果称为历史文化名城的类型。

2、各国的历史城市的分类(1)欧洲历史传统城市的分类:第一类:地区中心城市,巴黎、伦敦、罗马、开罗等。第二类:历史性城镇,英国的切斯特、德国的雷根斯堡等。第三类:旅游性城市,意大利的威尼斯、南斯拉夫等。(2)日本以城市景观的特色作为分类的标准第一类:眺望景观型——即从远处或外侧观货城巾的景观,从而获得城而的整体形象,如奈良等。第二类:城镇景观型——城市的传统,文化的氛因出沿街道的建筑物在极近的距离内服议或所反问弛雨内观赏而形成和感受到的,从顺形成传统建筑物群地段的城镇或城市,如高山镇等。第三类:环境景观型——城市的景观特色是由村落、建筑群、树林、田野、埋藏的文物地址等多种要求组成的,以环境为第一要素的传统城镇或城向,如飞乌镇、京都府等。第四类:眺望景观型——以广阔的视野或列车上眺望之景观为特色的城镇,如湖东地等。这种分类的方法,每一个城市常常具有多重身份,即一个城市可能同时属于2—3种类型。(3)我国的历史文化名城的类型第一类:古都型——以都城时代的历史遗存物、古都的风貌或风景名胜为特点的城市,如北京、西安、洛阳、开封等。第二类:传统城市风貌型——具有完整的保留了某时期或几个时期积淀下来的完整的建筑群体的城市,如平遥、韩城、镇远、榆林等。

第三类:风景名胜型一一自然环境对城市的特色起决定性的作用,由于建筑与山水环境的叠加而显示出起鲜明的个性的城市,如桂林、漓江、求德、镇江、苏州、绍兴等城市。第四类:地方特色及民族文化型——同一民族出于地域差异、历史变迁而显示出的地方特色或不同民族的独特个件,而成为城市风貌的主体的城市,如绍兴、泉州、拉萨、喀什等城市。第五类:近现代史迹型——以反映历史的某一事件或某个阶段的建筑物或建筑物群为其显著特色的城市,如遵义、延安、上海、重庆、天津等城市。第六类:特殊职能型——城市中的某种职能在历史上占有极突出的地位,并且往某种程度上成为这些城而的特征,如自贡以盐城而著杨,景德镇有“瓷都”之称,毫州则是“药都。”第七类:一般史迹型——以分散在全城各处的文物占迹作为历史传统体现的主要方式的城市英国历史文化名城,如长沙、济南、吉林等城市。许多历史名城,历史上曾辉煌一时,由于历代战争破战、经济衰落或近年来打规模的城市建设,大量占迹和传统街区遭到破坏,但城中还存在许多历史遗迹有一定影响,如历史上曾为省会级的地区中心,历史悠久,文化延续性强,其性质因素构成多,但中心不突出,类型归属不明显,如徐州、济南、武汉、南蹭、长沙、成都、宵休、沈阳等。

本章小结:我国的历史城市与欧洲完全不同,具有独特的特点。在80年代初我国城市经济大发展的初期,及时地公布了国家历史文化名城,避免了这些优秀历史城市在现代化建设中遭到建设性的破坏。99个历史名城从性质和特点看,有7种不同的类型,而从保护的完各程度者则有4种不同的情况。问题讨论:1、我国历史城市有哪些特点、与国外成方相比有哪些异同?2、我国历史文化名城有哪几种类型,各国特点是什么,在保护时应有怎样的对策?3、我国历史名城拄保护情况分有几种矣型?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情况,应吸取各样的教训?第三章 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内容与方法第一节 城市保护正确的观念与保护原则正确的观念:保护的范围由文物发展至历史建筑,乃至于城市,其保护内容与方法是逐渐复杂与深广的,可分三个层次。文物作为记载历史信息的实物,具有极高的考古意义和历史科学价值,必须原封不动地保存历史的印迹。它们的方式应是“保存”,以设立博物馆或遗址纪念地的方式给予绝对的保持原状的护卫,以供人们对历史文化的鉴赏。文物建筑与历史建筑都同样记录着历史,在某种意义上说文物建筑比历史建筑更具有考古价值。但历史建筑不同之处在于,除了具有观赏价值外,绝大多数建筑依旧具有使用价值,仍然处于使用的状态。

这就完全不同于文物的保护,保护时所面临的情况就变得复杂,面临维护与更新的问题现代保护的概念已扩大到城市的范围,包括建筑群或街区、地段或区域乃至整个城市。城市作为一个被保护体,作为更多历史真实信息的载体,不同于上述两个层次的几个方面是:(1)城市是一个活的机体,始终处于新陈代谢的状态,因而是始终处于变化发展的状态之下,一成不变是绝不可能的。(2)对于城市而言,保护只是局部,不会也不可能是一个完整的城市,所以保留什么.改造什么,拆除什么以及如何保留、如何改造、如何新建对于城市保护而言是一个关键的问题。(3)城市承扣着交通、工作、居住和游憩的功能,始终为人提供服务,组成城市的各种建筑及群体,随着时间迁移不断地老化、过时,城市的结构网络及交通的发展是必然面临的问题。那么更新什么,如何更新,何时更新,如何在更新巾保护,成为城市保护中又一些待解决的问题。2、城市保护的原则:(1)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第1次课程教案授课章节第一章历史文化遗产保护概述(组图),要从城市全局和城市的整体发展来做好保护和规划工作,而不是单纯地考虑保护—些历史遗迹和历史建筑;(2)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要兼顾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社会进步、经济发展和生活环境的改善,协调奸保护与发展的关系;(3)在充分草互历史环境,保护历史文化的前提下,对—些历史文化遗存进行合理的开发和利用;(4)研究分析历史文化名城的特色,充分发掘和继承历史文化内涵.促进城市的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的建设,(5)保护维修、整治和修复中要“整旧如故”’“以存其真”,文物古迹和历史建筑的保护地位其“延年益寿”,而不是“返老还童”。

2、保护规划的编制原则(1)历史文化名城应该保护城市的文物古迹和历史地段,保护和延续古城的风貌特点,继承和发扬城市的传统文化,保护规划要根据城市的具体情况编制和落实;(2)编制保护规划应当分析城市历史演变及性质、规模、相关特点,并根据历史文化遗存的性质、形态、分布等特点,确定保护原则和工作重点; (3)编制保护规划要从城市总体上采取规划措施,为保护城市历史文化遗存创造有利条件,同时又要注意满足城市经济、社会发展和改善人民生活和工作环境的需要,使保护与建设协调发展;(4)编制保护规划应当注意对城市传统文化内涵的发掘与继承,促进城市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协调发展;(5)编制保护规划应当突出保护重点,即:保护文物古迹、风景名胜及其环境;对于具有传统风貌的商业、手工业、居住以及其他性质的衔区,需要保护整体环境的文物古迹、纪念建筑集中连片的地区,或在城市发展史上有历史、科学、艺术价值的近代建筑群等,要划定为“历史文化保扩区”于以重点保护。特别要注意濒临破坏的历史实物遗存的抢救和保护,不使继续破坏,对已不存在的“文物古迹”一般不提倡重建。 教学难点教学目的:掌握世界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的历程教学方法:结合我国的历史以及欧洲各国案例的讲授,使教学生动且易于理解。

教学方法:参考部分宪章的内容,并结合案例的讲解加深学生的理解。教学重点教学目的:掌握当今世界历史文化遗产的状况。教学方法:分别从保护的对象、范围、深度和保护方法和手段几个方面来讲授当今世界保护历史文化遗产的状况。教学目的:了解这些国家保护现在的内容和意义教学目的:掌握文化遗产和自然遗产的定义和选定的标准。教学目的:掌握我国目前加入世界遗产的名录的项目,增强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教学方法:通过内容讲授与欣赏图片相结合的方式加深印象和理解。教学目的:通过课程讲授,使学生了解整个中国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的发展历程教学难点:我国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制度发展的三个历史阶段。本章小结教学方法:课堂互动问题讨论教学重点教学目的:掌握我国历史城市的特色,加强对我国历史文化名城内涵的理解。教学方法:课程讲授、课堂互动历史渊源教学目的:掌握历史文化名城的定义概念、了解公布历史文化名城的目的,了解历史文化名城的选定原则教学方法:课程讲,文本与图例相结合的方式教学目的:使得学生掌握我国历史文化名城的分布教学方法:结合文本进行图例的展示与讲解教学目的:掌握历史文化名城分类的目的和意义,尤其是我国的历史文化名城的类型。

教学方法:课程讲授、类比法,通过此方法使各国的分类方法和类型更加的直观、分明。教学方法:图表示例法、课堂互动法:谈谈你熟悉的历史文化名城,谈谈你对历史文化名城的理解。本章小结教学目的教学重点教学目的:掌握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的编制原则第2次课程教案授课章节本次课学时数本次课教学目的与要求本次课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方法与手段教学内容时间分配教学内容课时分配(分钟)教学过程设计思考题或预习题或作业题参考资料课后小结



起名专家专业的命理起名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