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名专家
首页 > 传统

关键词自发更新主导下的历史街区有机更新途径探究

时间:作者:起名专家

关键词自发更新主导下的历史街区有机更新途径探究

自发更新主导下的历史街区有机更新途径探究—— 以西安明城区三学街片区为例陈哲怡 摘要:快速城镇化进程背景下,粗放地消耗城市的土地资源,致使许多大城市土地资源利用已经到达临界 值,我国城市建设中心逐渐由增量扩展进入存量优化。同时随着以人为本规划思想的普及,城市发展逐渐 从单纯注重物质空间更新转向关注人的生活需求以及对地域文化的回归,这使得具有地域特色的城市历史 街区成为城市中具有战略竞争力的区域,老城更新成为当今城市发展重点。随着当前社会的剧烈转型,历 史街区正面临新一轮的存量更新改造,而现状历史街区中仍以居民基于生活需求的自发性更新改造居多。 如何加强对城市文脉的传承与生活体验感的营造,促进历史街区更新向良性发展,探讨实现老城复兴的有 机更新途径成为核心议题。本文以西安明城区三学街片区为例,通过对历史街区现状发展情况与更新模式 的综合分析,发掘街区中现状自发性更新所反映的现实需求及所存在的问题三学街历史文化街区,进一步反思未来历史街区更 新发展所需关注的重点,探讨在存量规划背景下城市历史街区可持续的有机更新策略,为未来老城复兴提 出积极建议。 关键词:历史街区,三学街片区,自发更新,有机更新途径,老城复兴 1 引言我国城市规划已进入 “存量优化”时期,老城复兴已经成为当前中国城市发展的重 点。

为顺应当今中国城市发展背景,老城复兴的规划路径也从偏好 “宏大叙事”的展现转 向关注 “平民场景”的建设三学街历史文化街区,从单纯注重物质空间更新转向注重人的发展和需求的综合提 升,即向人文主义回归,更注重对生活本体的关注,发掘人们生活方式与城市发展之间的 关系,以城市文脉作为衔接人们生活与老城发展之间的纽带。在此背景下,当代城市规划愈发关 注人的生活需求以及对地域文化的回 归,如何构建现代生活与地域文化背景 相互融合的富有生命力的 “生活场”成 为当前城市存量发展中的首要问题,而 这个问题在城市历史街区中尤为突出。 本文旨在追寻老城人文主义复兴的综合 目标下,结合西安明城区内富有浓厚场 地记忆的三学街历史片区这一实例 (图 1.1),梳理其现状更新模式及其背后图1.1三学街历史片区区位图 的价值观,探讨存量规划下历史街区有机更新的规划思路与对策。 2.存量治理时代下历史街区发展现状 2.1 三学街历史街区概况西安三学街片区位于西安明城区 内南侧,总占地面积 12.17 km (图2 2.1),是西安老城区内仅存的三片 传统历史街区之一,隶属碑林历史文 化街区,是其核心保护区域,碑林博 物馆位于其中。

片区体现了西安城的 传统风貌和人文底蕴关键词自发更新主导下的历史街区有机更新途径探究,是富有浓厚场 地记忆的以居住功能为主的复合型街 区,也是西安明城区内需着重进行保 护更新的片区之一,具有以下特点:图2.1三学街历史片区范围图 2.1.1富有西安地域特色的历史风貌区西安三学街片区历史及文化底蕴浓郁,于唐朝时是隶属唐皇城太庙、文献皇后庙的祭 祀片区。目前三学街片区内有两处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西安碑林及西安城墙,同时片 区内仍沿袭着明清时期的传统街巷格局及关中民居风格,传统生活氛围浓厚,是西安明城 区内具有西安文化特色积淀的历史文化街区之一。 2.1.2“”富有地域性生命力的 生活场20世纪初,随着社会发展三学街片区内的祭祀功能逐渐退化,寺庙祠观相继荒废,居 住生活空间大量涌入这片昔日的文化区,街区逐渐向以院落空间为单元,以居住功能为主 的复合型街区转型。而居民的日常生活与街区中的历史文化遗产、文化背景发生耦合,老 城区中潜藏的文化生活,便成为一种强大的、具有生命力的文化磁体,构成了富有地域性 生命力的 “生活场”。 2.2 历史街区发展面临压力城市历史街区所承载的文化是城市人文资源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是人文资源的物化 体现者。

而当前历史街区本身存在的复杂问题导致其活化更新的外援和内生动力不足,长 期缺乏管理维护的历史街区不可避免地走向衰败,逐步由传统城市核心区沦落为城市问题 片区。 2.2.1空间发展模式不适应现代社会发展需求三学街片区作为传统历史街区,它的空间格局、住宅模式、环境面貌已不再适应现代 化社会发展及居民生活需求,物质性过时、功能过时等问题对历史街区发展形成阻碍,街 区中大多数原住民都已搬离街区,现状居民多以低收入租户人群为主。 2.2.2道路形态不满足现代交通方式使用街区内的道路因继承了传统的城市格局,表 现为路网稠密,道路狭窄,虽体现了传统街区空 间肌理,但与现代交通方式发生了矛盾,导致人 车混行、机动车随意停放、缺少集中的机动车停 车场等诸多问题 (图2.2)。图2.2三学街片区内人车混行现状 2.2.3人口激增为片区发展带来压力三学街片区内人口密度正呈逐年不断增长趋势,直接导致了历史街区居住生活空间的 瓶颈,现状街区内单个院落平均居住人口为40人,人均居住面积仅为10.3㎡,远低于其 他城市地区,人均居住面积的缺乏使得居民对现代化生活的需求无法得到满足,街区中生 活空间载体与生活需求上的矛盾日益凸显。

同时,街区内现状基础设施老化严重、简陋破 败、配套不完备 (图2.3),而人口激增给现状陈旧基础设施增加了更多沉重负担三学街历史文化街区,老化图2.3三学街片区内简陋的生活基础设施 破败的基础设施无法满足片区发展需求。 2.2.4产权归属复杂不利于统一管理由于社会制度变革的原因,三学街片区民居院落产权状况十分复杂,呈现公私产权混 杂现状 (图2.4),很多民居院落虽是私房,但产权却是多户多人共同拥有,且产权所有 人居住分散,产权所属不明晰,这些现实情况制约了片区开展统筹更新工作,不利于更新 策略一体化实施,也不利于政府对片区进行统一管理。 3 历史街区现状更新模式——基于生活需求的自发性更新 3.1 历史街区中的自发性更新尽管历史街区面临种种发展的压力,但它却从来没有丧失自我更新的能力。这种自我图2.4三学街片区民居院落产权状况 更新的能力可以从各种各样、层出不穷的居民自建活动中反映出来,多是居民为满足生活 需求、维持社会网络而进行的 “自下而上”自发性改造,具有低技高效及低投入高产出的 特点,是历史街区物质空间形态演进的主要推动力量。 3.2 自发性更新类型化特征三学街片区内现状民居院落除小部分因城市开发建设而被动改造外,绝大部分民居院 落空间遵循自发更新原则,依照居民自身的生活需求进行更新改造,具是现代文明与传统 居住形态碰撞的片区,是居民自发性更新程度较高的片区。

通过对片区内140座民居院落进行调研,考虑到自发更新的历时性与动态性,以街区 中各民居院落为基本单位,从自发更新的空间演变程度的角度切入,可将片区内现状自发 性更新划分为以下四种类型。 3.2.1保护型运用此类更新方式的院落多为具有保护意义的传统民居院落,由于政府对此类院落制 定了相应的保护规划措施,故居民进行的自发性更新多是基于保护原则,在维持现状院落 格局的基础上进行修缮及很小规模的加改建以扩张生活需求,故此类院落在街区发展中变 化最小、更新速度最慢 (图3.1)。图3.1保护型自发更新实例——东木头市56号院3.2.2 小规模加建型此类更新方式具有低成本、普 遍性、高效性和易操作性的特征, 是居民最常采用的自发更新方式。 多发生于仅需要对院落内生活空间 进行小规模的空间加建,以满足居 民对基础生活设施完善及居住空间 拓展需求的民居院落内。更新方式 又可细分为插建类及搭建类,插建 类更新多发生于庭院空间、过道空 间、屋顶空间及房屋间隙,搭建类 更新多紧靠原建筑外墙空间建设, 以搭建生活基础设施为主 (图 3.2)。在其他类型自发性更新发生图3.2小规模加建型自发更新实例——府学巷7 号院 时,也常伴随着小规模加建行为。

3.2.3部分拆除重建型由于院落内部分原有建筑年代久远,已不适宜人们居住,必须将其拆除重建以满足生 活需求,或由于院主希望将院落对外出租以获得经济收入,而原有房屋不足以满足出租需 求,故将院落内部分建筑拆除并重建为现代化集合住宅。在这种更新方式的推进下关键词自发更新主导下的历史街区有机更新途径探究,部分 民居院落重获新生,现有的居住空间能够适应现代化的生活。而也有部分民居院落由于欠 缺考虑而丢失了原有的空间肌理及传统生活方式。根据部分拆除重建规模的不同,可细分 为单体建筑拆除重建型 (图3.3)、保留原有院落格局下单进院落拆除重建型 (图3.4)以 及破坏原有院落格局下单进院落拆除重建型 (图3.5)。图3.3单体建筑拆除重建型自发更新实例——长安学巷23 号院 图3.4 保留原有院



起名专家专业的命理起名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