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名专家
首页 > 测试

第一部分心理测评技术的原理是什么?

时间:作者:起名专家

第一部分心理测评技术的原理是什么?

【关键词】心理测评技术;经典测量理论;未来技术第一部分 心理测评技术的原理

现代心理测评的原理是什么?

当前所有正规的心理测评流程,都是根据事先编制的问题集(量表),按照固定顺序进行施测、综合所有题目得出常模和评价结果,然后根据评价结果和常模的差异来进行解释。

这些心理测评所使用的标准量表,都是基于经典测量理论来编制的。

遗憾的是,现代心理测量的基石——经典测量理论,只是个理论假说。

经典测量理论,认为个体的心理特征具有稳定不变性,每个个体做测评时的误差都是随机的,测评分数就是个人的稳定的心理特征和测评误差之和。

因此测量的目的在于减少测量误差,进而能够较为准确地得出个体的心理特征值 。

信度、效度、难度、区分度等指标建立在该理论的基础上,用来评价测评量表的质量。

第二部分 现今心理测评技术的局限性

心理 mmpi_mmpi心理测试标准_明尼苏达(mmpi)多相人格测试

我们必须承认,基于量表施测的心理测量技术,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首先我们来看看理论基础,经典测量理论的局限性是什么?

基于经典测量理论进行的心理测量,其局限性表现在以下方面:

第一点,受测者的能力单纯通过分数累加得出,没有考虑到题目难度和区分度等因素。

第二点,受测者的社会经验、文化背景、性格秉性、受教育程度等个性化因素千差万别,面对同样的题目,其刺激反应不尽相同,这样就导致测量误差大小不一,结果精确度有待提高。

第三点,测量统计指标的制定,也就是常模,依赖于抽样群体的情况。抽样群体是否能够代表通用群体的情况,值得商榷。因此抽样偏差、抽样样本量等因素,均会影响统计指标的准确性。试想测量长度的尺子,如果都不能做到标准化,测量结果如何保证准确?

第四点,受测者的能力(测量值)和难度指标(标准值)的含义不能完全重合,因此不能相互解释。

第五点,量表都是以固定的题目和顺序呈现,一人千面,受测者如果做了多项检测,即使是测量同一目的,其结果也无法横向比较;比如测量抑郁的量表,比较常用的抑郁自评量表、Beck抑郁量表、汉密顿抑郁量表,题目数量和评分标准都不一样,可能某个工具认定为“中度抑郁”,另一个工具就认定为“重度抑郁”,哪个更准确?

心理测评过程,也存在一定局限性。

第一点,每个量表施测时,受测者都必须完成所有题目,才能对结果进行比较和解释;这样就导致题目的曝光率过高,比如症状自评量表、抑郁自评量表、焦虑自评量表等,全网到处可见,甚至有专门的攻略介绍如何配置每题的答案,能够得到自己想要的检测结果。

人才选拔,自然是尽量“装好”;涉及法律事务mmpi心理测试标准,可能需要尽量“装坏”。

如此一来,心理测评的严谨性何在?

这也就是为什么越来越多的高级选拔,需要借助罗夏墨迹测验、主题统觉测验、房树人、振动图像心身状态检测()等非透明性测评工具的原因。

第二点,量表的功能过于单一,对于受测者的复合检测目的,比如人格、心理健康、应对方式、认知状态等,就需要叠加多套量表工具。这就意味着题量过大,作答时间长,脑力消耗高,受测者因此容易出现不合作情绪,严重影响作答效率。研究显示,大概在测评进行20分钟后,即有15%以上的受测者出现厌烦、疲倦、气恼等不良情绪,从而随意作答、不作答,测评效率极为低下。

第三点,多套量表施测,很多维度是重复的,甚至许多维度和本次检测目的无关,但是测评过程还必须完成这些维度,才能看到最终结果。这样就会造成测评资源的浪费,而且会增加后期数据录入和整理的工作量。

第三部分 心理测评技术的发展趋势【高通量需求】

当前用户对心理测评技术服务的需求,主要集中在心理健康管理和人才管理两个领域。

心理健康管理领域,主要工作内容是面向学校、企事业单位、医院的心理健康体检。

人才管理领域的主要工作内容,是各单位的人才选拔、晋升、培训、危机管理等。

这些机构的作业规模常常是千人级以上的,一次测查数万人的要求也非罕见。

这是规模化的要求。

【复合化需求】

当前用户很少为了单一目的进行心理测评,往往都是希望能对个人的整体心理状态进行全面测评。

比如心理健康管理一般包括基础心理健康状况、个性态度、社会归属性、职业活力、压力应对方式等方面。

人才管理领域,除了基础心理健康状态外,还包括岗位胜任能力、职业价值观、个性态度、职业取向等维度;针对某个维度如职业动机,还可继续细化为成就动机取向、社会地位取向、支配管控取向、经济报酬取向、能力提升取向、人际关系取向、稳定安全取向等细分指标。

以笔者工作的医院健康管理中心为例,我们经常承接特种行业员工的心理健康体检的任务,包括心理健康测评和认知测评两个作业目标,心理健康测评包括情绪、性格、态度、应对方式、生活事件等项目,认知测评包括记忆力、注意力、计算力、逻辑推理能力、视空间能力、语言能力等项目,一般要调用8-10个量表,检测过程平均耗时3.2小时,后续还有更多的数据分析和报告撰写等工作量。

【精准度需求】

明尼苏达(mmpi)多相人格测试_mmpi心理测试标准_心理 mmpi

超级团体的心理测评mmpi心理测试标准第一部分心理测评技术的原理是什么?第一部分心理测评技术的原理是什么?,和个体心理测评的最大区别,就是一过性。

我们通常没有第二次机会来评估受测者,第一次测评很可能就是最后一次测评。

因此测评结果要能够精确地反应受试者的心理特质,同时要有效识别无效作答、随意作答、虚假作答等情况,确保不影响团体分析结果。

在施测过程中要减小来自主试和被试的主观因素干扰,尽力规避由于施测流程不畅所产生的系统性误差。

这就要求检测工具的研究者,努力做到以下两点:

一是加强质量控制。特别是注意题目表述的准确性,检测维度的针对性、施测过程的流畅性等方面。

二是减少工具的曝光度。也就是组建大数据题库,力争呈现给每名受测者的题目都是不相同的,从而尽量减少传播题目的非恰当行为。

【模块化方案】

以上三个要点都是需求,最后这个是解决手段。

目前主流的心理量表编制,都是以单个量表作为计量单位,这里会产生相当多不必要的重复维度。

比如汉密尔顿抑郁量表,里面有不少项目涉及焦虑症状的表述;而汉密尔顿焦虑量表,里面又有一些抑郁症状的表述;用户针对类似的问题,需要作答两次。

这还只是简单的情绪量表。

如果涉及到人格测量,卡特尔16项人格测验里有16个维度,187个题;如果感觉意犹未尽,可能再加做MMPI或者MBTI,这个作业量可想而知;而且里面检测的项目,很多和16-PF都是类似甚至重合的。

因此要打破测评以量表为单位的观念,编制以维度为单位的测评工具。

如果以维度的方式进行组卷,对维度进行不同层次的划分,不同层次的维度之间保持独立性,相同层次的维度可保持一定的相关性……

也许可以有效避免测量工具重复开发的问题。

比如社会支持和职业活力属于两个独立的层次,两者之间需要有很好的独立性;而抑郁和焦虑是心理健康方面的两个相同层次的维度mmpi心理测试标准,应具有较低程度的相关。

每个不同层次的维度均是测量个体的单一心理特质,这样就可以根据受测者的特点和需求有针对性地筛选测评维度,不会出现多余的测评维度。

就像程序员写代码,一个字母一个字母敲打,和一个模块一个模块复制粘贴,两个工作模式天壤之别。



起名专家专业的命理起名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