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名专家
首页 > 佛家

禅宗六祖慧能对法达说得好,会读读的只能被经书玩转

时间:作者:起名专家

禅宗六祖慧能对法达说得好,会读读的只能被经书玩转

佛家和道家的智慧,都是非常规的,所以对于他们的书,也不能用常规的法子去读。否则,下功夫越多,就越可能在反方向跑得欢。

禅宗六祖慧能对法达说得好,会读的玩转经书,不会读的只能被经书玩转。套路摸准,方法用对,对读佛家和道家实在太重要了。弄不好,就会“欲练神功、必先自宫”,走火入魔去了。

读什么

佛家历代著作集合而成的《大藏经》,藏经楼都装不下,多数人就是读一辈子也读不完。佛家的宗派也多得很,各有自己的特点。肿么办?不必眼花缭乱,有办法。

佛陀常说,自己的法是根据不同的情况、不同的人而说的,所有的法根子上并没有不同。那就好办了,你总有你的处境和你的特点吧?那么只选符合你处境与特点的书即可。

选书之前,多查点资料,了解下各类经书都是啥内容啥特色,心中就有数了。这可比埋头读经容易多了。佛家那些宗派选哪个,办法也是一样。

但就算是某一种类、某一流派的书,也可能很多,怎么办?当然选最经典的——那都是千百年来无数高手帮你筛选出来的,最经典的地位就是这么来的,不利用你就傻了。

道家要好办得多(请将道家和道教分开)。按照上面的思路,读《老子》和《庄子》就好了。《庄子》33篇你要还嫌多,那就只读一般认为是庄子本人所写的内7篇,但外篇的《秋水》和杂篇的《天下》也是极好的,一共9篇,不算多吧?

我知道多数人古文不咋地,需要借助注释。古代有名的注释也是文言的,省略。今人的注释版本也很多,很多时候各有各的说法,怎么选?

坦白说,对道家经典的注解,别太相信学者——他们多数只是做学问的,没那份境界和深度,解不出啥。但他们也有好处,就是学问往往做得扎实,态度往往严谨,所以他们的注释,文本上的准确度还是蛮高的,至于掺杂个人理解的翻译看看也就算了。该怎么理解,还得看你自己的领会。

所以选择现代注释本的标准就一条,注释的人学问扎实、态度老实。怎么判断?

先百度一下,筛选出几个代表性学者。然后了解下他们的书,一般正儿八经地注释本,序言里都会说自己参照了哪些注释本,自己的思路和理念是不是尊重文本,那么当然参照版本越多的越好,越重视文本注释准确性的越好。照着这些去感觉一下,大体就有判断了。推荐一个吧,陈鼓应的本子还可以。

怎么读

其实读佛家和道家,书真不用多,专精要远远更重要。

对于佛家,前面不是说了吗,你就选最经典、最合你口味的一本或者几本,专心地去读。一本5000来字的《金刚经》你能读明白了,其他佛经的领会上也会大差不差。读熟了是第一步也是最基本,能背下来才好呢。

最忌讳的是什么?钻字眼。就想知道这个词是啥意思,就想弄明白这句话是什么逻辑,那你就永远不会知道和明白。读佛书要学会虚看,像读小说那样才好呢,因为都是在——找感觉。佛家是讲心的,求悟的,是注重体悟的,那么你就去体悟、感受就好。能体悟到多少不重要,关键路子要对。其他的,需要慢慢来。

除了因明学这样的特别重视思辨和逻辑的学派。但那不是大主流,多少人也无兴趣道家佛家的智慧书籍,可以直接砍掉。除非你有兴趣。

就这么专精地去读,能读出多少,时间、阅历和经典的潜移默化,自会告诉你答案,佛家不是讲随缘吗?千万莫强求,强求恰恰是佛所破斥的执著妄想。也别急躁,佛家最讲究的也是因缘和合、水到渠成。

道家也是一样,所谓顺其自然,说得那是更明白了。佛家和道家,最终要求的都是境界禅宗六祖慧能对法达说得好,会读读的只能被经书玩转,根本不在书本上。要说有不同,那也是切入点有差异——佛家要境界到心里去,道家则要境界到天地自然,但最终也是殊途同归,都是一种天人合一,都是人与宇宙造化的深层联通。

所以,读道家你要懂得从文字中体悟自然之气,不论老子的波澜不惊,还是庄子的大开大阖,那就是道意。与佛家有点差别,读道家尤其需要搞通道理。但这道理不是一条逻辑的线捋下来的道理道家佛家的智慧书籍,而是将线头线尾对接起来构成一个圆的道理。老庄的字里行间,都是阴阳二气的圆转、通流与不息道家佛家的智慧书籍,要把握住这些,在洞察感悟之外,理解与思辨,那真是太重要了。

最后,最好在专精几本经典之外,多读些佛教史、道学史、佛学概论、道学概论这一类总说的书。这样你在专精之外,还可以具备一种更大的眼界和格局,也利于解决专精中面临的一些问题。所谓致广大,才能尽精微。

擒贼擒王

抓不住根本,就佛家和道家的那玄乎劲儿,你就等着晕吧。抓住了,那你的手里,就有了一把砍断乱麻的剑。

我们都知道佛家讲“空”,这只是一半。

不论是原始佛教的缘起性空,中观学派的真空妙有,还是唯识学派可以转识成智、包藏万有种子的阿赖耶识或如来藏,那个“空”都是从“有”里来的,都是破了实有而得到那个空性。

看明白了没?这个针对“有”的“破”字,就是法门所在。

不论佛与高僧说了什么、说了多少,你都要破掉这些名相,去领会其内在的意蕴,消化为自己的东西,然后最好忘掉。忘不掉,你就永远不能以无法为有法,那跟练武功真是一样一样地。世事不断在变,说法也可以根据不同情况有千万亿种,你能抓住什么?不破又等什么?

顶多你只能一时没有领会,留着慢慢咂摸。但这层道理你得清楚。

道家的根本,则在于阴阳圆转。先阴阳,再圆转。永远是阴阳同时运行,然后运化为一体。

看不明白?那我告诉你个窍门——对任何事物,永远先探究其中存在的矛盾两面,比如某个人的好与坏,永远要把这俩同时放一块看。然后搞清楚矛盾两方面的关系,好的地方换种情况是不是还好?坏的地方换种情况是不是还坏?最后将两方面统一起来——原来好坏都是相对的,好的环境变了会变成坏的,坏的环境变了会变成好的。

最后这一步,真的需要你站得够高、钻得够深,否则怎么想怎么觉得不可理喻。

这就是为什么,在老庄那里,大象无形、大音希声、大巧若拙、大仁不仁、上德不德等句式,会一再出现。

当然,这急不来,因为需要一种跳出来的超越性思维,有了这种思维,你可就悟道了,所以没有也正常。而上面的窍门,正是用来训练这种思维的。

光读还不够

你要以为佛家和道家只要读对了就行了,那你就差太远了,要害都没抓住。

这两家的学问,是需要去做、去行的。如果不做不行,那就俩字,白瞎。所以慧能说:愚人口说,智者心行。所以庄子骂了只知道说的惠施一辈子。

怎么做?一在生活中,一在修行中。生活也是一种修行,修行也是为了生活。

在生活中,你糟心的事不少吧?那佛家就用上了——时时觉察你的念头和情绪,它们是怎么自生自灭的,又是怎么在你不自知时绑架了你的。正是因为你没觉察到,才被五花大绑地推着往悬崖走。而觉察到了呢?佛说了:念起即觉,觉已不随。要想不被撕票,自个得琢磨怎么跑掉。

在修行中,八万四千法门,怎么选也跟读书一个道理——什么法门都是为了觉悟,选择自己喜欢、适合自己、有条件做的一个就够了。

也别听什么禅宗直指人心见性成佛更高明,净土专心念佛太低级之类的话。直指人心也是需要机缘的,没机缘的时候后来的祖师当时也是无头苍蝇。念佛中念念相续而万念俱息,贵在效用时时有、踏踏实实一步一个脚印。

在生活上,道家的践行恐怕比佛家更有用一些。佛家只讲随顺,心净是主要。道家还算讲一些手段,却都是无形的大手段。

譬如顺势而为,把握住形势你就把握住了一切。譬如不争,不争时你反而不被勾心斗角者提防、陷害、下绊子,最后渔翁得利、众望所归的可能就是你,老聃所谓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总之,在现实生活中用道家,你得有脑子,而且是大脑子,万万不是精明。

修行上呢?你得时时跳出书本,贼心不死地往境界上窥探。

你以为道家不修心?老子的致虚极、守静笃,庄子的心斋、坐忘,不都是修心的法子么?老子说的万物并作吾以观复,庄子讲的逍遥游于无何有之乡,不都是修心的成果吗?他们只是在修心的路径上,多了、以及偏重于从天地自然中去体悟这一条罢了。

这些才是根本。经典,不过就像高中课本,只要考上了大学,你扔了撕了烧了,才是应该的。

最后

对于读书,佛家和道家其实都有自己的态度。

佛家看起来是最矛盾的,一方面经典卷帙浩繁,一方面又不断强调不可说不可说,这不是逗你,而是在强调上面说的,要把书当作工具。所谓结筏过河、指月之手,觉悟和妙用才是罩门。

道家的态度要明确地多,把阴阳两面圆转来圆转去,不懂的人看着是打马虎眼,其实是因为大道就是那个样子。而圆转的结果,就是把万物都化去了,只剩下混沌为一。在读书上,则就是消弭阴阳、跳出文本,庄子所谓得意忘言。

不清楚这些,对于佛家和道家,依我看不读要比多读好。

------------------------------------------------------------------------------------

温馨提示

每天了解一点运势、风水、养生、资讯、时尚、教育、历史与佛学精髓禅宗六祖慧能对法达说得好,会读读的只能被经书玩转,可以帮助你家庭和睦幸福,事业步步高升。



起名专家专业的命理起名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