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名专家
首页 > 易经

系辞上天尊地卑,乾坤定矣!!

时间:作者:起名专家

系辞上天尊地卑,乾坤定矣!!

系辞上

天尊地卑,乾坤定矣。卑高以陈,贵贱位矣。动静有常,刚柔断矣。方以类聚,物以群分,吉凶生矣。在天成象,在地成形,变化见矣。是故刚柔相摩,八卦相荡。鼓之以雷霆,润之以风雨。日曰运行,一寒一暑。乾道成男,坤道成女。

乾知大始,坤作成物。乾以易知,坤以简能。易则易知,简则易从。易知则有亲,易从则有功。有亲可长久,有功则可大。可久则贤人之德,可大则贤人之业。易简而天下之理得矣。天下之理得,而成位乎其中矣。

1. 这段含标点符号共198个字,写得太精彩了!妙哉!一是言简意赅;二是逻辑清晰,而且是递进式或者推导式表达,极富推理性。

2. 矣,语气助词,表示“了”,感叹,表示命令或请求。

3. 贵贱最初是没有褒贬之分,后发展为社会的等级,有褒贬之别,但也是相对的。如皇后相对于皇上是卑贱的,但是对其它人是高贵的。

4. 天→尊→乾→高→贵→动→刚→象→男→知大始→易→易知→有亲→可久→贤人之德(天德,天为刚,刚中有柔,用九为天德。不仅仅地才有德,上天也有好生之德);

5. 地→卑→坤→低→贱→静→柔→形→女→作万物→简→易从→有功→可大→贤人之业(地业,地为柔,柔中有刚,用六为大终,大终也是大业了)。

6. 天地的性质和功能刚好相反,之间形成错卦。错卦是两卦之间的性质和功能刚好相反但能互相配合起好的作用。

7. “方以类聚,物以群分,吉凶生矣。”齐桓公与管仲相处,春秋首霸成;与易牙、开方、竖刁、常之巫相处,昏庸成。所以,诸葛亮在《出师表》说:“近贤臣,远小人。”对于老百姓来说,交什么友就有什么样的命运,吉凶祸福立现。与正直的人交朋友,与诚信的人交朋友,与知识广博的人交朋友,是吉的;与谄媚逢迎的人交朋友,与表面奉承而背后诽谤人的人交朋友,与善于花言巧语的人交朋友,是凶的。

8. 古人是信“天人合一”、“天人感应”的。一旦天有异象,地有怪象,皆不祥之兆。此时他们会怀惧修德,以避免祸患。这是值得学习的。2020年元旦刚过不久,一日清晨,北京上空就出现了异象,后没过几天,疫情消息就见各大媒体了。

9. 天地相合,刚柔相摩,八卦相荡,四季成,万物生。以降甘露,民莫之令而自均。

10.“乾以易知,坤以简能。易则易知,简则易从。”易知,犹言从平常中显示智慧;简能,犹言从简略中体现出功能。

11.学理求深见本源,实践求浅易实行。“易简而天下之理得矣。”大道至简的出处。

12.入室始于门,入易始于乾坤。礼从乾坤推演而来。

13.“动静有常”,是天地本静也,静极生动,动极生静,一动一静,至诚无息,兹谓有常。

14.日为离卦,月为坎卦;山为艮卦,泽为兑卦。

15.“乾知大始,坤作成物,乾以易知,坤以简能”,何谓也?①始万物者,乾之所知也,知其始,莫知其成。成万物者,坤之所为也,为其成,莫为其始。此乾坤之功,虽至蒲而无际也。

②乾道不在多言,一言而尽之曰易;坤道不在多言,一言而尽之曰简。乾因物之自然,故易;坤因乾之自然,故简。易则有不知之知,简则有不能之能,此乾坤之德至要而不繁也。

16.“易知则有亲,易从则有功。有亲可长久,有功则可大。可久则贤人之德,可大则贤人之业。易简而天下之理得矣。天下之理得,而成位乎其中矣。”

圣人法乾德之易,故天下皆可以易;圣人法坤德之简,故天下可以易从。“易知则有亲”,乐其中之无险也。有亲而天下附之而不可解,故可久;有功则天下成之而不知倦,故可大。贤人之德业来源于天的易、地的简。圣人以易简成,自作聪明的人以智巧败,老子反智的原因就在这了。人再有智巧都不能与天地比,再牛的人都会死而天地能长久用存,所以我们要敬畏天地,法乎天地,参乎天地。

圣人设卦观象,系辞焉而明吉凶。刚柔相推而生变化。是故吉凶者,失得之象也。悔吝者,忧虞之象也。变化者,进退之象也。刚柔者,昼夜之象也。六爻之动,三极之道也。是故君子所居而安者,易之序也。所乐而玩者,爻之辞也。是故君子居则观其象而玩其辞,动则观其变而玩其占。是以自天祐之,吉无不利。

1. 杨万里说:“纯阳无吉凶,纯阴无吉凶。”不对吧?乾卦三爻要求朝乾夕惕,做不到敬德修业就有凶;坤卦上六爻“龙战于野,其血玄黄”易与天地准易经原文,这就是凶啊。

2. 当为则安,不当为则危,当否相推,安危数化而吉凶生焉。

3. 学易必有顺序,先致知之学,后力行之学。

彖者,言乎象者也。爻者,言乎变者也。吉凶者,言乎其得失也。悔吝者,言乎其小疵也。无咎者,善补过也。是故,列贵贱者,存乎位。齐小大者,存乎卦。辨吉凶者,存乎辞。忧悔吝者,存乎介。震无咎者,存乎悔。是故,卦有小大,辞有险易。辞也者,各指其所之。

1. 《卦辞》所以释一卦之义,《彖辞》所以释卦辞之义,《大象》所以总释卦象之义,《爻辞》所以释一爻之义,《小象》所以释爻辞之义。

2. “彖者言乎象”,彖指《彖辞》,象指卦象或者爻比喻为象,如乾卦《彖辞》将六爻比喻为六龙,“时承六龙,以御天也。”

3. “爻者言乎变”,包括两方面:一是一爻变成另外一卦;二是本卦六爻位阶的变。

4. 言动之间尽善之谓得,尽不善之谓失,小不善之谓疵,不明乎善而误入乎不善之谓过。觉其小不善非不欲改而已无及,于是乎有悔(后悔,忧愁,恐惧);不觉其小不善犹及于改而不能改,或不肯改,于是乎有吝(有灾,我爸妈就是,坚持不改,打死也不改,我能奈何?可见能做到不二过的颜回是多么的了不起!《论语》多出讲到人会犯错,但只要马上改,都是值得赞扬的原因了!)无咎是本有咎因采取措施而转向无咎。

吉者,得也,无咎之积也;凶者,失也,悔吝之积也;失者,疵过之积也;得者,补过之积也。悔吝者,小疵也。小疵不改——悔吝——悔吝之积——失——凶,改小疵——补过之积——无咎之积——得——吉。

《易》与天地准,故能弥纶天地之道。仰以观于天文,俯以察于地理,是故知幽明之故。原始反终,故能知死生之说。精气为物,游魂为变,是故知鬼神之情状。与天地相似,故不违。知周乎万物,而道济天下,故不过。旁行而不流,乐天知命,故不忧。安土敦乎仁,故能爱。范围天地之化而不过,曲成万物而不遗,通乎昼夜之道而知,故神无方而易无体。一阴一阳之谓道,继之者善也,成之者性也。仁者见之谓之仁,知者见之谓之知,百姓日用而不知,故君子之道鲜矣。

1.《易》与天地准,故《易》为天书。

2.决也;纶,经理也。

3.观天地阴阳显晦之理,而得天地幽明之事。文可观,理可察,谓其明也;地理显矣,所以具是理者则不可测,谓其幽也。阳静而晦则明者幽,阴动而显则幽者明。

观天地阴阳消息之理,而得人物死生之解。气始而息,息者,生之徒;气终而消,消者,死之徒。昼比反夜,生比反死。死者,物之复也。

观天地阴阳聚散之理,而得鬼神造化之用。阴阳至精之气聚而有形之谓物,散而无形之谓魂。魂止则物存,魂游则物亡。游者,止之变也;亡者,存之变也。

鬼神之状:“鬼神之为德,其盛矣乎!视之而不见,听之而不闻,体物而不可遗。洋洋乎!如在其上,如在其左右。”此一也。“祭神如神在”,二也。

鬼神之情:“与鬼神合其吉凶”,“鬼神害盈而福谦”。

4.易之道而不过,旁达博及之道流焉,则为失其本。惟易之道而不流,明天理者乐于内,知天命者轻于外。

5. 无方则不可指,无体则不可执。

6. 生物者,善也;所以生物者,道也。故继道谓之善。每一个生物都是道。

道者,善之父;性者,道之宅。

(天地)显诸仁,藏诸用,鼓万物而不与圣人同忧,盛德大业至矣哉!富有之谓大业,日新之谓盛德,生生之谓易,成象之谓乾,效法之谓坤,极数知来之谓占,占通变之谓事,阴阳不测之谓神。

1. 圣人有心,天地无心,故圣人忧,天地以万物为刍狗,故不忧。天地养育万物而不显,故德盛;天地间万物勃然兴旺,故业大。

2. 《系辞》每段应该都是以天地为主线贯穿全文的。

夫《易》,广矣大矣!以言乎远,则不御;以言乎迩,则静而正;以言乎天地之间,则备矣。夫乾,其静也专,其动也直,是以大生焉。夫坤,其静也翕,其动也辟,是以广生焉。广大配天地,变通配四时,阴阳之义配日月,易简之善配至德。

1. 远之莫之御,易道广大之用也;近则正而静,易道广大之体也。

2. 静与正的关系:静者,正之舍也;正者,静之主也。以止处静,以静出动,是惟无动,动罔不正矣。

3. 一阴一阳之谓道,一乾一坤谓之易。

4. 乾坤之广大,其原安出哉?生于静而正而已。“其静也专”,乾静而正也;“其静也翕”,坤静而正也。惟其静而正,是以动而罔不正;“其动也直”,乾动而正也。“其动也辟”,坤动而正也。

5. 乾何为静专而动直也?专言一,直言达也。若炊饭,水火之气一而蒸焉,则气达而饭熟,分则否。乾之为阳也亦然。

6. 坤何为静翕而动辟也?翕言敛,辟言散也。若风箱,闭之弥盈则纵之弥怒,不闭则驰然耳。坤之为阴也亦然。

子曰:易其至矣乎!夫易,圣人所以崇德而广业也。知崇礼卑,崇效天,卑法地,天地设位,而易行乎其中矣。成性存存,道义之门。

1. 前章言广﹑言大,此章言至,皆无以加之谓也。

2. 本然之谓理,当然之谓义,因其本然而行其当然之谓道,天地人物均具此道之谓性。圣人得此道者也,体之以成身之谓德,用之以成事之谓业,尽天地人物之性,得天地人物之道,以此成其德业。

3. 然则孰为此道之门?一曰知,二曰礼。圣人之知与礼,因之而已,何也?吾之性与天地之性均具此道而固存者也。固存者,性之生;存其固存者,性之成。生者,天也;成者,人也。

4. 知也,礼也,入道义之门而成性,而成德业之物业也。

5. 易之道何道也?天理而已。

圣人有以见天下之赜,而拟诸其形容。象其物宜,是故谓之象。圣人有以见天下之动,而观其会通,以形其典礼。《系辞》焉以断其吉凶,是故谓之爻。言天下之至赜而不可恶也,言天下之至动而不可乱也。拟之而后言,议之而后动,拟议以成其变化。

1. 此章赞作《易》之圣人立卦﹑象﹑系辞﹑爻辞之妙也。

2. 象者,化无形为有形也;爻辞者,穷尽天下之事也。

3. 圣人见天下万事之变,有无穷之动,将有以处其事之得失,而逆断其报之吉凶。

4. 得一卦会通之至要,行典法礼制之当然。典礼之得失即事变之吉凶也。

5. 言天下之至赜而可恶也,异端之虚玄寂灭也。易不过象而已系辞上天尊地卑,乾坤定矣!!,辞中有各种比喻而已,非其实,而异端误以为为实,故恶也。

6. 言天下之至动而可乱也,诸子之坚白同异是也。公孙龙对于“坚白石”,认为“坚”“白”是脱离“石”而独立存在的实体,从而夸大了事物之间的差别性而抹杀乐其统一性。惠施看到事件间的差别和区别,但以“和同异”的同一否定乐差别的可观存在。两者只强调事物的一方面,而否定其他方面。

“鸣鹤在阴,其子和之。我有好爵,吾与尔靡之。”子曰:“君子居其室,出其言善,则千里之外应之,况其迩者乎?居其室,出其言不善,则千里之外违之,况其迩者乎?言出乎身,加乎民,行发乎迩,见诸远。言行,君子之枢机。枢机之发,荣辱之主也。言行,君子之所以动天地也。可不慎乎?”

1. “鸣鹤在阴,其子和之。我有好爵,吾与尔靡之。”出自中孚卦九二爻辞。此段以鹤比喻君子,鹤鸣比喻君子言行,阴比喻君子居住的室或者心室,“我”则为上天。君子言善信,行善时,则天助之;反之,则天罚之。

2. 一室之阴微→一念之敬否→一言一行之淑慝,室即心也,正心修身做好了,言行无过矣,无过之积,吉。吉,天助之耳。一言一行不善则坏事传千里,千里之外之人拒之,凶生,忧辱集矣。

“同人先号咷而后笑。”子曰:“君子之道,或出或处,或默或语。二人同心,其利断金。同心之言,其臭如兰。”

1. “同人先号咷而后笑。”号咷和笑是表象,君子出处默语也一样,都是表象。同心不在表面,而在心;面同不一定心同,心同不一定面同。当然,也会出现心同面同的情况。

2. 二人或众人同心,需五性相同才能同心。人心齐系辞上天尊地卑,乾坤定矣!!,泰山移!

3.其臭如兰是北山之兰与南山之兰,同为兰,自然香味一样。

“初六,藉用白茅,无咎。”子曰:“苟错诸地而可矣。藉之用茅,何咎之有?慎之至也。夫茅之为物薄,而用可重也。慎斯术也以往,其无所失矣。”

1. 此大过卦初六之爻辞也。

2. 慎,不苟;不慎,苟。

3. 坐身于地,非席则寒;履足于地,非履则伤,无以藉之故也。藉之重也。稻草虽轻,一根稻草也能救命,关键在善不善借力耳,善借天力则成大事。

“劳谦君子,有终吉。”子曰:“劳而不伐,有功而不德,厚之至也。语以其功,下人者也。德言盛,礼言恭。谦也者,致恭以存其位者也。”

1.厚德才能载物,盛德才能保位。

2.德薄者无谦辞,德厚者无盈色。德如钟声,厚者缓,薄者急;德如水声,水深无声,水浅声响。

“亢龙有悔。”子曰:“贵而无位,高而无民。贤人在下位而无辅,是以动而有悔也。”

1.“亢龙有悔”出自乾卦上九爻。

2.已退休官员就是出于此爻。退而不休就有悔了。

“不出户庭,无咎。”子曰:“乱之所生也,则言语以为阶。君不密则失臣,臣不密则失身。几事不密则害成。是以君子慎密而不出也。”

1.“不出户庭,无咎。”出于节卦初九爻爻辞。

2.不出户则不与他人交易与天地准易经原文,则无言行之祸。在户,内也,阴也,密也,密则无祸矣。

3.项羽鸿门宴说漏嘴,将曹无伤供出,祸及曹。项羽这种不慎的性格,导致以后敌方的人很难投奔项羽,因为他们都担心重蹈曹的覆辙。真是一言不慎失江山啊!可惜项羽不好读书,如果读过《易·系辞上》——“乱之所生也,则言语以为阶。君不密则失臣,臣不密则失身。几事不密则害成。是以君子慎密而不出也。”他就会谨言慎行了。因为他没有按照天道行事,所以在临时前才感悟到“天之亡我”之易道已晚矣!

子曰:“做《易》者,其知盗乎!《易》曰‘负且乘,致寇至。’负也者,小人之事也。乘也者,君子之器也。小人而乘君子之器,盗思夺之矣;上慢下暴,盗思伐之矣;慢藏诲盗,冶容诲淫,(盗思盗之矣)。《易》曰‘负且乘,致寇至。’盗之招也。”

1.“负且乘,致寇至。”出自解卦六三爻爻辞。

2.小人之致盗有三:①盗位。小人身为负贩之役,而乘君子之车,此盗位也。②盗势。既得君子之位,而公行暴慢之恶,此盗势也。③盗货。以负贩之屡而骤得千金之富,矜其有,忽于藏,此盗货也。

3.小人为盗有三:①小人盗得车而盗夺之;②小人盗得势而盗伐之;③小人盗得货而盗取之。

4.小人先为盗,后又教盗, 后盗盗前盗也。

大衍之数五十,其用四十有九。分而为二,以象二。挂一,以象三。揲之以四,以象四时。归奇于扐,以象闰。五岁再闰,故再扐而后挂。(天一地二,天三地四,天五地六,天七地八,天九地十。)天数五,地数五,五位相得而各有合。天数二十五,地数三十,凡天地之数五十有五。此所以成变化而行鬼神也。乾之策,二百一十六;坤之策,百四十有四。凡三百有六十,当期之日。二篇之策,万有一千五百二十,当万物之数也。是故四营而成易。十有八变而成卦,八卦而小成。引而伸之,触类而长之,天下之能事毕矣。显道神德行。是故可与酬酢,可与佑神矣。

1.此章言揲蓍之法,《易》最原始的占卜之法。四步成一变:①共四十九根蓍草/筷子,随意一分为二,以象征天地→②将放置于上方(象征天)的那一部分蓍草/筷子抽出一根,坚置于两部分蓍草/筷子之间,以象征天地人→③将上方的蓍草/筷子每四根成一组或揲,以象征四季,将剩下的蓍草/筷子放在坚挂着的蓍草/筷子的左边,以象征闰月→④将下方的蓍草/筷子每四根一组分数,将剩下的蓍草/筷子,放在坚挂着的蓍草/筷子右边。以四计算,剩下的蓍草/筷子可能为一﹑二﹑三或者四。

四步成一变,重复两次成三变,三变而成一爻。第一变总数为5或9,第二变总数为4或8,第三变总数为4或8。三变合起来的总数只有四种情况:13(5+4+4),17(5+8+4),21(5+8+8),25(9+8+8)。总数49各减去前面的四个总数再除以4,得出答案是9,8,7,6。遇九为老阳,遇七为少阳,遇六为老阴,遇八为少阴。三变得到一爻,三变者六而成六爻,小而成八卦,伸之长之,大而成六十四卦。

2.其法有所谓数之用,有所谓数之本,有所谓数之终。

①何谓数之用?天地之成数是五十,也就是大衍之数。小衍之数是十。数五十而其用四十九者,虚其一也。虚其一者,复归于一也。所谓“易有太极”也。

“分而为二”者,取四十九枚之蓍,以左右手无意二中分之为二也。“象两”者,天地也。“挂一”者,出揲比挂其一也。“象三”者,三才也。“揲之以四”者,四四揲之也。张子曰:奇者,即所挂之一也。扐者,一揲之余也。“归奇于扐”者,以所挂合所余也,犹闰者岁之余也。此数之用也。

②何谓数之本?“天地之数五十有五”是也。“五十有五”者,天地之积数也。“天数二十有五”者,一三五七九之积也。“地数三十”者,二四六八十之积也。自一至九,天数五也;自二至十,地数五也。以六合天一,五位各有合也,此数之本也。

③何谓数之终?乾坤二卦之布策,共有一万一千五百二十是也。

揲之而得四者九,是为老阳之数。三十有六为一老阳爻,一卦有六爻,所以乾卦有二百一十六布策。以同样的方法,揲而得四者六,是为老阴之数。二十四为一老阴爻,一卦有六爻,所以坤卦有一百四十四布策。二篇之布策,凡阳爻一百九十二,皆乾之九也;阴爻一百九十有二,皆坤之六也,不曰“一万一千五百二十”乎?此数之终也。

3.分二,挂一,揲四,归奇于扐,营之有四而后有爻,有爻而后有卦,故曰“四营而成易”。

4.四根成一组或揲,共九揲三十六根成一阳爻;四根成一组或揲,共二十四根成一阴爻。一根代表一天,乾坤共360根,即360天。

5.两篇,《易》分上下两篇,共六十四卦。

子曰:“知变化之道着,其知神之所为乎?易有圣人之道四焉。以言者尚其辞,以动者尚其变,以制器者尚其象,以卜筮者尚其占。”是以君子将有为也,将有行也,文焉而以言。其受命也如向,无有远近幽深,遂知来物。非天下之至精,其孰能与于此?参伍以变易与天地准易经原文,错综其数。通其变,遂成天地之文。极其数,遂定天下之象。非天下之至变,其孰能与于此?易无思也,无为也。寂然不动,感而遂通天下之故。非天下之至神,其孰能与于此?夫易,圣人之所以极深而研几也。唯深也,故能通天下之志。唯几也,故能成天下之务。唯神也,故不疾而速,不行而至。子曰:“易有圣人之道四焉者,此之谓也。”

1.此孔子赞伏羲﹑周文王﹑周公做《易》之妙。结构是总分总,分中进行了解释。

2.神有天之神与圣人之神。阴阳不测是天之神,圣而不可知是圣人之神。

3.何谓变?变者有之改,物壮而老,物盛而衰,这是量变。何谓化?化者无之复,物生而死,世存而亡,这是质变。

4.将易道推而用之,何从而用之?其道有四。修身,用易的辞与变;办事,用易的象与占。用易之道须臾不敢离,则有吉无凶无诲吝了。我现在就是按照易道逐步调整自己的心念和言行,以达求天天应﹑求地地灵的效果,并请求其降福除凶和诲吝。

5.言善则物必应,言不善则物必违。

6.从吉而动,见凶则止。

7.极其数,遂定天下之象。

8.有疑则占,有占则质,有质则感,有感则应。

9.圣人穷极天下万物之理而得其深,研究天下万事之微而得其几,聚于一心之精而谓之神也。惟其深,故以吾先知达彼后知,以吾先觉达彼后觉,自一心而通天下之志。惟其几,故未乱知乱,易乱为治;未亡知亡,转亡为存;未显知显,财可至;自一心而成天下之务。

(天一地二,天三地四,天五地六,天七地八,天九地十。)子曰:“夫《易》,何为者也?夫《易》,开物成务,冒天下之道,如斯而已者也。”是故圣人以通天下之志,以定天下之业,以断天下之疑。是故蓍之德圆而神,卦之德方以知。六爻之义易以贡。圣人以此洗心,退藏于密,吉凶与民同患。神以知来,知以藏往,其孰能与于此哉?古之聪明睿知,神武而不杀者夫。是以明于天之道,而察于民之故。是兴神物,以前民用。圣人以此斋戒,以神明其德夫。是故阖户谓之坤,辟户谓之乾,一阖一辟谓之变,往来不穷谓之通。见乃谓之象,形乃谓之器,制而用之谓之法。利用出入,民咸用之,谓之神。

1.此章有逻辑混乱之处,被陈灏和万里先生所察明。陈灏认为:“天一地二,天三地四,天五地六,天七地八,天九地十。”当在“天数五,地数五”之上。此说并公认了。

2.万里将此章如是排列组合:

子曰:“夫《易》,何为者也?夫《易》,开物成务,冒天下之道,如斯而已者也。”是故阖户谓之坤,辟户谓之乾,一阖一辟谓之变,往来不穷谓之通。见乃谓之象,形乃谓之器,制而用之谓之法。利用出入,民咸用之,谓之神。是故蓍之德圆而神,卦之德方以知。六爻之义易以贡。神以知来,知以藏往。圣人以此洗心,退藏于密,吉凶与民同患。是以明于天之道,而察于民之故。是兴神物,以前民用。圣人以此斋戒,以神明其德。夫是故圣人以通天下之志,以定天下之业,以断天下之疑。《易》曰:“高宗伐鬼方,三年克之。小人勿用。”子曰:“非天下之至仁,其孰能与于此哉?古之聪明睿知,神武而不杀者夫。”

3.用以作之,必有以用之。作而无用,则如勿作。开达物理,成就世务,以覆冒天下,此其道之用也。

4.蓍卦圆方,易之占也。蓍运于四营之初,其七八九六之数不可以逆知,故圆而神。卦成于十有八变之后,其初上二五三四之位一定而不易,故方以知。

5.贡者,献也。

是故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定吉凶,吉凶生大业。是故法象莫大乎天地,变通莫大乎四时。县象著明,莫大乎日月。崇高莫大乎富贵。备物致用,立成器以为天下利,莫大乎圣人。探赜索隐,钩深致远,以定天下之吉凶,成天下之亹亹者,莫大乎蓍龟。是故天生神物,圣人则之。天下变化,圣人效之。天垂象,见吉凶,圣人象之。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易有四象,所以示也。《系辞》焉,所以告也。定之以吉凶,所以断也。《易》曰“自天佑之,吉无不利”。子曰:“佑者,天之所助也,顺也。人之所助者,信也。履信思乎顺,又以尚贤也。是以‘自天佑之,吉无不利’也。”

1.元气浑沦,阴阳未分,是谓太极。阴阳不测,至幽至神,无仪无象,太极是也。

2.两仪之阴--,两仪之阳━。四象:太阳〓,太阴〓〓,少阳(上阳下阴),少阴(上阴下阳)。

3.有象则阴阳之著者行而有物象矣,五行是也。

4.仪者,极之著;象者,仪之形。

5.五行一阴阳也,阴阳一太极也,太极本无极也。

子曰:“书不尽言,言不尽意。”然则圣人之意,其不可见乎?子曰:“圣人立象以尽意,设卦以尽情伪,《系辞》焉以尽其言,变而通之以尽利,鼓之舞之以尽神。”乾坤,其易之蕴耶?乾坤成列,而易立乎其中矣。乾坤毁,则无以见易。易不可见,则乾坤或几乎息矣。是故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化而裁之谓之变,推而行之谓之通,举而措之天下之民谓之事业。是故夫象,圣人有以见天下之赜,而拟诸其形容,象其物宜,是故谓之象。圣人有以见天下之动,而观其会通,以行其典礼,《系辞》焉以断其吉凶,是故谓之爻。极天下之赜者,存乎卦。鼓天下之动者,存乎辞。化而裁之存乎变,推而行之存乎通。神而明之,存乎其人。默而成之,不言而信,存乎德行。

1.圣人用易之道,其散在天下之事业,其聚在一身之德行也。我之前太注重智而忽视德的重要性,有德天才助啊!

2.以有止之书载无穷之言,故“书不尽言”;意无形而言有声,以有声之言述无形之意,故“言不尽意”。但是《易》不但有言还有象,象足以弥补言之不足,此为《易》之特色。

3.盖六十四卦,其阳爻皆乾之自出,其阴爻皆坤之自出,故乾坤二卦乃六十四卦之奥府,三百八十四爻之宝藏也。

4.何谓体?曰道,曰器是也。何谓用?曰变,曰通,曰事业是也。道不自立,以器而立;器不自行,以道而行。

5.圣人用易之道,其聚在一身之德行也。

作者简介:汪泽军,字昌,江西省玉山县人,上饶师范学院学前教育本科,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律硕士(民商法方向),师从中国著名民法学家、社科院学部委员梁慧星先生,《论停车合同的性质及其违约责任——法解释与立法的双重视角》获中国优秀毕业论文,2017年团中央、全国学联主办的大学生创业英雄,上饶师范学院大学生就业创业导师,狮临创始人,创业代表著作有“天龙八部”:《每日一条》、《每日一条•大学生评注版》、《每日一条•教授评注版》、《每日一条•军警评注版》、《每日一条•企业家评注版》、《每日一条•外交官评注版》、《每日一条•党政官员评注版》、《汪泽军文选》。



起名专家专业的命理起名平台。